虚拟战场手游:地球现存的史前动物(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0:21:35
    据国外媒体报道,对于所谓的活化石,“如果没坏就不要去修”这句谚语可能再适合它们不过了。在漫长的岁月变迁中,它们得以生存下来并且数千万年甚至数亿年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海百合   如果将古代海洋比作现代森林,海百合就是生活在这片“森林”中的树。这种古代棘皮动物与海胆和海星类似,均利用从海水中获取的矿物质打造茎状结构。构成海百合茎的微小钙化盘状物在包裹着化石的页岩和石灰岩中极为普遍,年代可追溯到奥陶纪时期,也就是距今大约4.75亿年前,当时生活在地球上的唯一生命——植物或者动物——均栖身于海洋之中。                                                                   

鹦鹉螺

  有眼鹦鹉螺是鹦鹉螺目软体动物家族现存唯一代表。鹦鹉螺目软体动物的历史可追溯到寒武纪时期,距今大约5亿年。

  鹦鹉螺一度是海洋的统治者,其外壳形状变化多端,既有紧密盘绕状和螺旋状,又有类似派对帽的锥形,长度最大可达到4米                                                                

马蹄蟹

  马蹄蟹并不是一种螃蟹,而是与蝎子、蜘蛛和扁虱等动物更为接近。此外,它们也可能是古代巨型海蝎子的近亲。在距今4.2亿年前,它们一度是地球上体型最大并且最令人恐惧的捕食者。马蹄蟹没有颚,长有5对腿和9只眼睛。更令人感到怪异的是,这个活化石的血是蓝色的,原因在于血蓝蛋白中存在铜而不是铁。

  在岩层中发现的已灭绝马蹄蟹种群化石年代可追溯到4.45亿年前,当时的三叶虫还是一个“大家族”,绝大多数动物则生活在温暖的浅海。实际上,我们也可以这样描述现在的马蹄蟹:它们是三叶虫现存血缘关系最近的近亲。                                                               

腔棘鱼

  腔棘鱼是活化石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个。化石记录显示,这种动物的历史可追溯到近4亿年前。我们一度认为,它们在白垩纪末期便与恐龙一同灭绝。1938年,一艘拖网渔船在南非东岸捕获了一条活腔棘鱼,这一消息随即登上头版头条。自此之后,人们又在其它地区捕获腔棘鱼,并在它们的天然栖息地对其进行观察。

  腔棘鱼长有黑色鳞片,上面布满斑点,但对它们的寿命,我们仍不得而知。2009年初,一支日本研究小组发现了一条腔棘鱼幼仔。根据他们的观察,这个幼仔身体呈靛蓝色,上面布满浅色斑点。腔棘鱼是一种叶鳍型鱼,据信与3.5亿年前第一批进化成陆上脊椎动物的古代鱼类相似。实际上,与腔棘鱼血缘关系最近的动物是肺鱼和四足脊椎动物。                                                                                                                                                                                              魔鬼鲨

  在数百万年时间内,鲨鱼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即使在这样一个海洋动物家族,魔鬼鲨(又名“加布林鲨”)也是一个另类。对于这个深海居民,我们了解的信息并不多。在它们身上,只有数量极少的特征足以被打上“显著”标签。这些特征包括:身长最大可达到11英尺(约合3.35米),长有怪异的像短剑一样突出的长鼻子。鼻子充当了一个接收器,帮助它们锁定猎物。魔鬼鲨的颚部可以扩张,上面排列着锋利的牙齿,能够将任何猎物拖入口中。

  魔鬼鲨身体呈粉红色,与浅蓝色的鳍形成鲜明的颜色对比。这种体色由魔鬼鲨半透明的皮肤所致,即允许其血色透过皮肤显现出来。一些人表示,魔鬼鲨是海洋中最丑陋的鱼,看着魔鬼鲨头部特写,我们很难对这一观点加以驳斥。

                                                                                                                                                                                                                                                                                  大蜥蜴

  活化石大蜥蜴生活在新西兰,现有的两个大蜥蜴种群是年代更为久远的斑点楔齿蜥家族唯一的“幸存者”,斑点楔齿蜥生活在距今大约2亿年前。大蜥蜴身长可达到30英寸(约合76.2厘米)左右,牙齿排列方式非常独特,上颚的两排牙齿与下颚的一排牙齿叠加在一起。虽然是一种爬行动物,但大蜥蜴骨架中的确定骨骼却与鱼类拥有共同特征。

  大蜥蜴的一大著名之处当属发育良好的颅顶眼,也就是长在头顶的“第三只眼”。这只眼睛也长有晶状体和视网膜(成年后被鳞片覆盖),但并不是用来与另外两只眼睛通力协作。科学家认为,大蜥蜴的第三只眼似乎可以发现光周期的变化,进而帮助大蜥蜴调整自身生理节奏。其它一些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也长有颅顶眼,但在发育程度上无法与大蜥蜴相提并论。

                                                                                                                                                                      麝雉

  麝雉在很多方面表现出返祖特征,其中一个返祖特征就是翅膀上长有爪子。这些怪异的与鸟类截然不同的爪子可帮助小麝雉停留在树枝上。有关麝雉的化石记录非常罕见,迄今为止只发现一个头骨残骸化石,年代可追溯到5000万年前。即使借助于DVA检测,它们与现代鸟类的关系也显得非常模糊,很难加以解释。

                                                                                                                                                                                                                                                                       鸭嘴兽

  生活在澳大利亚的鸭嘴兽是一种单孔类动物,这种哺乳动物在距今一个非常遥远的时期脱离哺乳动物家族树。根据相关化石记录,鸭嘴兽近亲生存年代可追溯到1.67亿年前,当时恐龙成为地球的统治者。即使经过漫长的进化,鸭嘴兽仍保留着一些原始特征,与当前的有胎盘哺乳动物形成鲜明对比。

  鸭嘴兽是数量罕见的有毒哺乳动物之一,鼩鼱和沟齿鼠也具有这种特征。

  虽然长时间太平无事地生活在地球之上可以被解释为“生物学成功”的一个证据,但很多活化石之所以生存到现在的唯一原因却在于它们的栖息地经历了程度最低的变迁。毫无疑问,最近以及未来的气候变化将影响基本形态和体征保持本来面部的动植物生存。试问,在长时间内很少发生进化之后,它们能够适应这种变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