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坊路天外天烤鸭店:爱情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56:40
老马和老恩也这么认为:从古到今都是这样,婚姻就是一种交易,讲求门当户对。中国呢?拿中国的戏剧来说吧,剧种多样,但才子佳人的故事中才子多是低门户中后来考上状元的男子,男人考不上状元,即不能和女方对门对户,肯定被势利的女方拒之于门外或受轻视。有人讽刺女人,说得刻薄了一点:女人接受各种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无非是想在婚姻市场上卖个好价钱。实际上,女人增强自己的同时,瞄准的肯定是和自己一样强或者比自己更加强大的男人,以实现强强联合或与更强者联合;瞄准比自己弱的男人,半就强弱型婚姻,难免会被喜欢攀比的同类所耻笑。所以,男人如果没钱就想取个好老婆,如果想结婚自由,必须等到消灭了ZBZY,这个恐怕我等不到那一天,怎么办?

   婚姻也不等同于性交。鲁迅说过:结婚,是性交的广告。南四却说:结婚,是精神与物质的双重交易。性交了不一定结婚。至少在现阶段。尽管这不合理。如果说道性交,现在流行叫做爱。原因是很多人把男女的交合看做“爱”。这样其实是把爱贬值的说法。爱是很伟大的,也是很不容易起来的,而人的交媾是很容易的,尤其在这个时代。不管是男人女人,我看在床上的春声都是一样的,不管对方是不是自己喜欢的对象,也没见呻吟的性快感少几分。现在初中生都开始探索并实践这一人类基本的活动了。何况成人?所以,鲁迅说的不对,性交的广告不一定用结婚来表示。不过,上帝也许对这样的事情比较反感,所以让他们这种没有爱而只有性的结合一般都较为短暂,而且给了他们一种叫HIV病毒的东西。

 

爱情了也不一定能婚姻。婚姻不一定为爱情的后续。婚姻在一开始时,虽然可能基于爱情的形式,但是因为爱情的时点状态,它一经缔结,就已经违反了这个爱情基础本身。婚姻是社会的产物,它在本质上不仅不是爱情,反而是对爱情的违背。现实婚姻的作用,只是对婚姻双方权力和义务的规定,本身与爱情无关。我们通常被爱情这道光环罩住而看不见婚姻交易的本质,有时甚至惊叹爱情的理想化模式和绚烂的色彩。其实,爱情在婚姻之前在某些人经历中肯定存在过,则在婚姻之后退居二线。这样的话,爱情而不能成为婚姻,是一件比较遗憾的事情了。

 

这,确实是人类的悲剧之一,理想的状况应是,婚姻,既两个人的长期共同生活,必须是以爱情作为最主要的因素来考虑的,如果不是,那么你们的结合就是另有所谋的,结婚也就是一种工具了。这种状况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人们思想的逐步文明,应该是可以朝这个美好方向发展的。但作为21世纪的中国人,为什么却朝这个方向背倒而弛呢?

 

我们现在的女孩,在追求权利的时候口口声声说要和男人平等,要争取相同的利益。但要她承担义务的时候,她却说她是弱者,男人应该让着她。所以,这样的人天天喊女性独立、女权等,本身就很可笑:所谓“既当婊子,也要立牌坊”。比如:她们总认为结婚一定就要买房,而且要男方买,这很没道理。首先,结婚不一定必须买房,至少祖房也可以。西方如此,东方社会也是如此。尤其是现代社会。有人说了,西方社会祖房结婚我承认,因为人家一般50岁时能买房子已经是很不错的了,一般年轻人都不买房,怕不自由和负担太重,妻子也不会要求,说你没买房子我就不跟你。但中国传统就是男人一定有房啊!笔者要回答的是:传统中国是这样的,但千万不要忘记,传统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房子并不是稀缺资源,一般人家都可以有,不象现在。另一方面,传统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女子是男人的附属物,是买来的,如果还想要这些传统的东西,我看脑子真有问题!婚姻当然要考虑一些物质因素,因为人需要吃饭和基本生活费用。但这不应该成为结婚的先决条件,因为我们一般的人已经具有了创造维持一般生活水平的能力。婚姻的最主要的先决条件只有一个:感情。因为其它的基本物资条件已经得到满足。

 

 所以,问题的实质是:中国的经济已经发展到比较高级的阶段,但人们的思想还停留在封建社会。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的流动性已经成为一个地区发达的标志之一,流动就意味着租房住应该是一种生活的常态,为什么还固守着老的思想不放呢?如果一味看周围的人而照着做,不顾自己的实力买价格畸高的房子而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压力,你说活的难受不?(不过,如今的房地产如此火爆,大多是男女新婚的钢性需求所带来。如果推行我这种意识,房地产这一支柱产业,会很快倒掉。呵呵)这几天我看鲁迅传,得知当时的上海,结婚时候租房子住是很平常的一件事,为什么到了21世纪反倒不可以了呢?难道真就象一个历史学家说的,从毛时代起,中国人就成为了思想停滞和大一统的奴才?难道真象他说的我们现在的社会是:70%的封建主义+20%的资本主义+10%的社会主义吗?好的思想没有继承和学习来,只学一些糟粕和不健康的东西?

 

 希望我们的进步不仅仅是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