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席上的油脂:李风华:血腥的美国经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9:19:57
风华:血腥的美国经济时间:2011-03-11 07:04来源:乌有之乡 作者:   通常所谓的美国经济模式,有两种概括,一种是20世纪初的福特制,另一种是20世纪末的温特制。福特制是典型的大规模生产,通过大规模生产来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取得市场上的垄断地位;而温特制则指以微软和英特尔为代表的技术联盟,通过对标准和游戏规则的制定、贯彻,实现对标准化的制造业产业的控制,并实际左右了全世界产业的运行。

                        “美国制造”一开始就有血腥味

    关于美国制造业究竟在19世纪后半叶有多先进,相对英德法这些工业强国而言,是否存在优势,学者们有着不同的判断。比较公认的研究结论是,美国制造体系并没有太大优势,因为用机器生产的成本要高于那些自动化程度较低的工厂。在世界范围内,美国产品的竞争力并不强。美国制造体系带给美国的,并不是利润,至少在起初如此。
    回过头来,让人感到奇怪的是,美国凭什么选择了美国制造体系这个似乎成本高昂的制造技术?据技术史的专家研究,所谓的美国制造体系,并非源于美国,而是源于法国人的军事理性主义,后来经托马斯•杰斐逊的传播才得以在美国扎下根来。当时,各国的机械制造的一个特点是每个厂家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生产零部件,各厂家之间的零部件无法互相通用。欧洲人虽然最先提出零部件通用的观念,但并没有做到,而美国人却率先实现了。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原因就在于美国军方的推动。一位为联邦政府制造枪械的私人承包商西蒙•诺斯在1816年左右实现了手枪枪机零件互换,从而实现最早的零部件互换。这样做的时候,该厂商还在美国最先使用铣床。这种通过提高自动化并实现标准化生产的做法,被技术史学家誉为“美国体系崛起的总体缩影”。另外一个重要的事情是,哈泼斯法里联邦兵工厂的内部承包人约翰•霍尔在19世纪20年代生产步枪时也全部实现了标准零件互换。在军方零部件通用化的口号的推动下,便是使一些承包商通过生产标准零件的借口就能拿到军方的合同,虽然未必能够完成。
    如此看来,那个后来为全世界所效仿的美国制造,最初却源自于一个制造杀人武器的行当中。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经济模式,从一开始就带着血腥味。虽然这个国度一直被称作追求民主与和平的典范。
    当然,认为唯有美国才如此不惜血本地重视军工,是不准确的。翻开历史来读,其实整个西方世界,莫不如此。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大规模的市场应用在烟花,虽然也有火炮,而西方却拿它来攻城掠地。指南针,中国人用来航海,也不过是做做自由贸易罢了;西方人却在上面加上殖民统治。据说连小小的马镫,也是从东方传过去的,可是史家却发现在地球那边引发了历史性的军事变革。
    不过,欧洲虽然也,重视军事工业,但在这方面玩得出神入化的,终究归美国莫属。英国起家靠的是民用工业,尤其是棉纺织业。德国崛起靠的是钢铁与化学,虽然与民生日用略微远了点,但终究是为民用服务的。而唯有美国直截了当,依靠一种与杀人相关的工业来驰骋世界。
    现在看来,美国陆军军械部的订单至少在两个方面奠定了美国模式的基础:第一,对先进技术的公共资助,第二,对通用部件的偏好,大规模生产和零部件互换成为后来进一步模式定型与扩展的基础。没有当年美国的陆军军械部,没有人能够想象今天的世界会是怎样。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绝不会是今天的这个样子。

                   华尔街的繁荣,建立在其他国家的血泪之上

    马克恩主义认为,经济结构比任何外部偶然的事件更深 刻、更稳定地决定着政治。我看不出这一判断有什么错误,虽然在具体的事例上总是存在着反例。美国能够一直这样坚持它的军工体制与好战倾向,就是因为它内部有一个强大的利益,即美国的军工复合体。
    1961年,艾森豪威尔总统 在告别演说中提出这个概念时,仅仅指国防部与军工企业 的联合体。现在它已经演变成一个由军事部门、军工企业、部分国会议员和国防科研机构所组成的庞大的利益集团,这个集团有二百多万军事人员、一百余家军工企业、几十个科研机构,影响到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军队要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更高的待遇,军工企业要更多的订单,科研机构要更多的科研经费,一些国会议员想让他选区内的军事基地和军工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而获选票,正是以靠发战争之财为共同的目的,使这些利益集团走到了一起。军工复合体的存在与继续扩展,已经构成美国经济结构中最稳定的力量。
    二战期间,美国军事工业发展成为美国经济的主导力量,一些高科技制造业,如飞机、电子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如1939年,飞机制造和相关零部件(机身、发动机和各种配件)的生产工人只有6.3万人,在战争期间,就业人数达到创纪录顶峰的13万多人。而电子工业在战争期间的销售额比战前几乎增加了20倍,就业人数则增加了4倍。战后,除电子工业外(电子工业之所以能够繁荣,也与美国军方对雷达的庞大需求有关),几乎所有军事工业都处于回落状态,而美国经济由于受军事工业影响过深,也步入一个艰难的时期。朝鲜战争以及冷战的登场激活了美国的军工产业,让美国经济再度繁荣起来。
   从那时到现在,虽然世界大战并没有发生,但局部战争从来不断,而且几乎世界上绝大多数战争都有美军的身影,从朝鲜、越南,到海地、利比亚、巴拿马、格林纳达,再到海湾战争、科索沃、阿富汗,又到伊拉克。在一个整天宣传民主和平论的国家里,出兵几乎成为吃饭穿衣一般常见。除了这些实战的操练,预防世界大战——它的目标,不言而喻针对的必然是世界大国——的借口更被军工复合体挂在嘴边,推动着美国军费的节节看涨,也促使着美国军事工业的一波波扩张升级。当然,假想的大战未必总能让人心服口服,而现实的战争才真正是军工的福音。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属于美国纳税人买单的经济增长。至于几十年来小规模武装冲突不断,更让美国军工可以满世界地推销军火。
    冷战结束后,一个流行的观点以为,世界将可以逐步裁减军备,人们从此就可以永享“和平红利”。但是,过去十多年来,尤其是最近几年来,美国政府的军事扩张行动让这种论调彻底破产。军工复合体的力量比一般人所想象的远为强大。从海湾战争、波黑战争,到最近的反恐、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哪一处不是美国军事力量的杰作,而哪一次不让军工复合体吃个盆满钵满。军工复合体已经主宰了美国的对外政策,使它服从于一己之私利。当前正处于漩涡当中的伊朗核危机,不过是一个现成的借口。
    撇开种种意识形态的宣传,战争已经成为美国军工复合体的谋生手段。如果天下太平,这个嗜血动物将无法生存。因此,对于美国军工业而言,如果没有战争,也必须制造战争,如果没有威胁,也必须制造威胁。通用电气公司的总裁威尔逊说,对通用电气公司有利的,对美国也有利。再没有比这个军工巨头的话更真实的了,战争已经成为美国经济的内生因素。华尔街的繁荣,是建立在其他国家的血泪之上的。

                          军事工业是美国发展经济向命脉

    如果仅仅将美国军工复合体的影响限于美国的防务政策,那未免小觑了它。军事工业的影响已经深入美国经济社会向方方面面。经济上,美国西部经济在二战后繁荣,就得益于军事工业。政治上军工复合体对美国政治尤其是防务政策的操控,固不待言。就是意识形态与文化业,也不例外。好莱坞,也被印上军工的烙印。如果说早年好莱坞最成功的类型片是西部片的话,现在,好莱坞已经不再讲求开拓殖民时期的单打独斗,而以全面推销高科技战争场面的科幻片当作自己的旗帜。而更重要的是,军事工业确立了美国的新经济模式。
    如果说,在二战以前,美国工业是以福特公司的大规模生产作为其基本特征的话,二战后,美国的工业模式已经被军事工业彻底改观。今天被新经济以及与之相应的温特制(微软和英特尔公司联合垄断的经济模式和企业制度)已经取代了原有的经济模式。
    如此,新经济的起源可以描述为军工复合体通过自身对政府的控制,将公共资金围绕着军事科技目标投入高强度的研发,然后在此基础上将军事高科技转为民用,以此带动大规模的相关民用科技研发。而在军转民的过程中,军工复合体及其相关的民用企业借助知识产权以及相关的企业体制。(比如微软与英特尔联盟)实现市场的垄断,从而维持知识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垄断地位,并实现美国经济的高度繁荣。二战后核电工业、民用客机、计算机产业、软件产业,当今美国任何一项具有世界竞争力的民用产业,无不与美国的军事工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科技革命以及由此诞生或壮大的IBM、微软和英特尔等高科技公司更是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推向了顶峰。
    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的军工复合体和军工经济并不是一种与美国社会相对立的力量,而是构成美国社会的主体力量。以微软、英特尔、Google等民用企业执掌世界新经济的牛耳,但若无美国政府几十年来高强度的科研投入以及美国较为开放的军工科研体制,新经济也无法演进到这一步。今天虽然一些民用企业占尽风头,而且研发投入似乎也居高不下,其实背后都有五角大楼的影子。IBM号称每年的研发费用达几十亿美元,手头虽没有资料可以分析,但我可以打赌,其中必然有相当一部分资金来源于美国国防部。
    虽然新经济的主体是一种民用经济,但其发动机却是那嗜血的军事工业及其相关的科研。军工复合体已经构成了美国经济的发动机,美国自身已经无法熄停。如果削减军费,美国经济便失去了高科技研发的根本动力,甚至有可能一蹶不振。

                           军工已经成为美国的春药

    当年,军工对自动化以及标准化产品规格的追求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美国经济模式。不管如何评价,它事实上成为美国经济繁荣的一部发动机,而且是最重要的发动机。
    现在,美国已经无法摆脱美国制造体系的怪兽。从一开始,它就如影随形、如蛆附骨。因为只要它一出来,就为美国带来了高技术和全球控制力。将这些技术民用,意味着美国可以借技术而登上世界产业链的最高端。另一方面,一旦这些高技术向全球扩展,从而使该产品成为一种竞争性的全球市场,美国都无法抵挡其他国家的低成本,不得不撒手,寻求新的军工技术,寻求更高的技术平台。
    由于新技术的资金最终来源于纳税人,为让投票人相信它的益处,美国政府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制造外部的威胁或者战争。伊拉克战争就是最明显的事例,至今大规模杀伤武器仍不见踪影,布什不得不放弃寻求这方面的证据。就是没有任何证据,那有什么关系呢?至少美国经济又因为战争而繁荣起来。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2004年前三个月,美国全国经济增长幅度当中,将近16%是与国防工业有关的。
    美国走上这条以军工带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为美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红利。但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却让美国骑虎难下。任何一种民用制造业,只要其科技为其他国家的新技术所掌控,美国就失去了其领地。然而,人类似乎永远无法防止其他国家的控制。一种新产品出来,就带来无数的模仿者,至于技术间谍,那倒在其次。
    美国想要维持经济上的世界领导者地位,就只能在高科技以及背后的军工上下工夫。而为了维持高科技领域的统治地位,美国不得不继续往军工科研领域加大投入。向军工加大投入的理由何在?为了让这种军工复合体维持着合众国的繁荣,美国政客们不得不在一个本来太平的世界里,滋生出种种事端。伊拉克战争才结束没多久,伊朗事件又成为议员们动武的借口了。无论世界抗议的声音多高,美国却更加坚持自己的选择。布什总统拒绝对通用汽车公司援手,在武器合同方面却愈加舍得下血本。眼看着民用制造业日渐衰落,军事工业则越来越红火。
    军工已经成为美国的春药。弃之则不能,用之则不可停。没有人知道,美国的军工会走到哪一步。
    (《环球视野》第351期,摘自《中国经济崛起的1 0大秘密》)
 



 

(责任编辑:参考消息电子版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