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獒和老虎打架图片:谈人生“三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7:27:36
 现代少数有智慧的人已不去追求有钱、有权的成功人生,而是转而追求个性、闲暇、情趣的“快乐人生”了,然而不同的人对快乐人生有不同的定义,不同的理解。

    “快乐人生”的世俗定义是:“我生活(活着),我快乐”,即以资源价值取向而非问题价值取向,去对待人生遇到的一切问题,知道人世间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而时时处处去忘掉烦恼、无视烦恼、转移烦恼,进而让人生与快乐同行,让日子与快乐同在,去寻找快乐、发现快乐、享受快乐。

    当然,使精神快乐、心情快乐、日子快乐还不是快乐的最高境界,下面以儒士、志士、雅士的各有“三乐”,来阐述形而上的人生快乐定义。

    一、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士认为,人生有“三乐”,而“王天下”不在其中:“父母俱在,兄弟无恙,一乐也(亲情之乐,也是天伦之乐);俯首无愧于地,仰首无愧于天,回首无愧于人,二乐也(道德之乐);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三乐也(智慧之乐)。”儒家倡导的这“三乐”都是人性上的,道德上的,智慧上的,而且是远远高于“寻颜回乐处”之乐,即颜回的“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而回不改其乐也”的精神之乐、心灵之乐;以及孔子向往的“暮春三月,春服既成,童子三四人,弱冠六七人,沐与沂,舞于雩,咏而归”的自然之乐、闲暇之乐。

    二、以诗书画“三绝”的苏轼为代表的雅士,认为“人生有‘三乐’”:“闭门读佛书,开门迎嘉宾,出门寻山水”。读佛书不是读一般的书如现在的成功学、厚黑学或猎奇艳情的地摊小说,而是读有层次有品味有见地的书,是与高尚的人谈话的活动(而非世俗读书的消遣猎奇或为考试为文凭为功名利禄的读书)。当然,也包括读闲书、读无用之书、读无字之书。开门迎嘉宾的“佳”字,指胜我之友,不仅仅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之友,关键是胜已之友,因“交友须胜已,不如宁可无”嘛!出门寻山水无非是“行万里路”。其实,这里的“三乐”具体来说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名友(胜已之友)”的知识之乐、智慧之乐、阅历之乐(人生最重要的是阅历)。

    三、以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著称的曾国藩为代表的志士,也认为志士有“三乐”:“勤劳而后憩,一乐也;读书出金玉之声,二乐也;奖褒人才,诱人日进,三乐也”。这三乐与儒士三乐、雅士三乐有交叉处,可以说大同小异。

    总之,志士儒士雅士的三个“人生之乐”,绝对没有物质上的香车宝马钟鸣鼎食之乐,更无满足“鼻下一横,脐下三寸”的感官之乐,都是精神上的、智慧上的、人性上的、善良的、道德上的、知识上的乐。其实,这些乐不仅有利于提高素质,更好地创造生活(为已为人),享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而且还不会有物质上快乐后的厌倦、招妒、祸患,这三个“三乐”其实才是“快乐人生”之真乐,是“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超出“独乐乐”的“众乐乐”,是人间大乐、永乐、至乐。

                        (作者:张景  恺达摘自《社区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