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县溶洞附近农家院:形为心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17:59:03
在《六祖慧能传》中,五祖问慧能做那些粗活苦不苦,慧能答道:弟子以心役物,而不以物役心,所以不觉得苦。

 “以心役物,而不以物役心,所以不觉得苦”这句话我们真理解了,也是很受益的。

 《大般涅槃经》中,佛告诉我们:众生的贪爱与无明,受五阴色身;《华严经》中,佛告诉我们:佛菩萨的愿力与众生的业力等因缘世界成就。所以说:一切法唯心所现。《楞严经》中佛说:众生的色身、山河大地皆是妙明真心中所现的物,众生追逐物,轮回生死,却不知证回自己的妙明真心,所以说为可怜愍者;若能转物,则同如来。《楞严经》中说:见性是我,而身非我;见性是心非眼。

  很显然,六祖慧能大师能说出:“以心役物,而不以物役心,所以不觉得苦。”这句话,已经证明,六祖慧能大师对“见性是我,而身非我。”已完全明了。所以他说,用心去驱使身体这个物,而不是被身体这个物来役使自己的心。

  佛法修行的关键就是修清净心、不动心,止妄心,以显妙明真心。《禅法要解》中说:佛法所重摄心为本。阿罗汉已能“伏心如奴衷主”。《大般涅槃经》中说:“菩萨心不随身,身受诸苦,心不愁恼”。“云何自在,如来一心安住不动。”“菩萨修大涅槃得念慧,善摄五根,所谓:贪、嗔、痴、慢、疑。五根若散,念则能止,所以不生诸漏;凡夫不知摄心,常被牵至不善处,故有念漏。”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九、憍陈如品第十三之一中有经文:“烦恼中无涅槃。涅槃中无烦恼。是故名为异相互无”。

大般涅槃经一切大众所问品第五中有经文:“世间亦有外道之人。修于梵行多受苦恼。”“修佛法苦者不名为善,修佛法乐者乃名为善。”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一、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五中说:“有烦恼时无智慧,有智慧时无烦恼”。  《佛心禅话》(65)慧律法师撰注


不取亦不捨,永断於生死;一切处无心,即名诸佛子。

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我今意况大好,他人骂时无恼,无言不说是非,涅槃生死同道,识达自家本宗,犹来无有青草,一切妄想分别,将知世人不了,寄言凡夫末代,除确心中叶草。

我今意况大宽,不语无事心安,从容自在解脱,东西去易不难,终日无言寂寞,念念向理思看,自然逍遥见道,生死定不相干。

我今意况大奇,不向世上侵欺,荣华总是虚狂,弊衣粗食充饥,道逢世人懒语,世人咸说我疾,外道瞪瞪暗钝,心中明若锱璃,默默罗候密行,非汝凡夫所知。

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捨,何况非法。

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诸法如义,即名如来。

一切法,即非一切法,故名一切法。一切法皆是佛法。

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

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以无我、无人、 我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一切法无我得成於忍。敬请常念阿弥陀佛

《六祖慧能传》 摘录

五祖:来这里多久了?

慧能:八个月了

五祖:干这么久活累不累啊?

慧能:弟子以心役物而不以物役心,所以不觉得累。,,,请问师父,何为“无生法忍之究竟”?

五祖:无生法忍是无法忍,破除了我执法执,归向中道,不退转境界,非善非恶,无念无无念。你能够提出这个问题,证明你已经参透了出关、重关两个关口。如果你能体悟不生不灭的境界,那就冲过了第三关牢关了。你就大彻大悟了,你明白吗?

、、、、、、、、、、、、、、、、、、、、、、

神秀(对二师弟说):象你我这种资质的人,只有用坐禅的方法才能帮助我们除去心中的杂念,寻求到真性自我,不用坐禅的方法根本见不到自性。不要再心生妄想了,好好禅坐吧!

五祖:世人从来看不破生死一事,荣生哀死,自古皆然,自性被迷住了,还有什么福德可以救你们呢?你们各自反省一下,看看你们自己的智慧,用你们真正的本心观照,做一道偈语拿来给我看看。切记一切禅的精髓不在枯木寒野,槁木死灰,一定要运用思想才能发挥智慧。

神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佛拭,勿使惹尘埃。

五祖:是你写的?

神秀:是的,我是想用这首偈语,求师父慈悲指点我这些年修得了多少智慧?

五祖:偈诵的本意很好,可是你还是没有见到真如本性,也就是说你还没有能够真正的入门,这样的见知恐怕很难达到您修学无上菩提的境界。

神秀:师父,那我欠缺的是什么?

五祖: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性,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也就是说你还没有能够真正的完全了悟自性。神秀,了解别人是聪明,看清自己才是智者。

、、、、、、、、、、、、、、、、、、、、、

六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你捆这腰石有多久了?

六祖:从到槽房就捆了。

五祖;不觉得辛苦吗?

六祖:习惯了。不加腰石我重量不够,会耽搁舂米的工作。

五祖:很好,为了工作不惜劳苦身躯,若为佛法定然也可以舍却皮囊了。

,,,你就是禅宗第六代祖师,广度众生,弘扬佛法,让佛法永世不朽。

、、、、、、、、、、、、、、、、、、、、、

六祖:师父还是我来摇橹吧。

五祖:现在是我度你,该我摇橹的。

六祖:不!迷时师度,悟时自度!现在我已经开悟了,我来自度吧!

五祖:对,你不但要度你自己,还要广度有情。你虽然已经悟得自性,但是不要急于弘法,要知道,禅宗顿悟法门不是一般人轻易就能接受的。临别之时我有一首偈诵要送给你: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你这一去,前途有多少艰辛困苦,但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

、、、、、、、、、、、、、、、、、、、、、

五祖: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慧明,佛法随缘,不可强求。

慧明:你说你得了师父的心法,那你说给我听,如果能说服我,我就不动衣钵。

六祖:心中只要排除一切尘缘妄念,不思一切善,不思一切恶,先能控制自己的心念,因为万法原本就是在自性里。

慧明:就这么简单?那祖师世世代代传下来的密语密意又怎么解说?

六祖:任何的密语密意就是求了解自性的本心。等你了解自性本心,心中佛性彰显,你就是佛,佛就是你,这个是没有分别的。

、、、、、、、、、、、、、、、、、、、、、

六祖:被猎人队救,想:猎人队中时时都在跟野兽以命相搏,正是常见生死的所在,而我正巧被他们所救,莫非这是天意要我在这里了悟生死之理吗?

翠翠:你不在属于我的猎物了,你可以和熊飞公开对抗了。

六祖:对抗并不能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变得更加仇恨,所以我不想对抗熊飞。

翠翠:难道你看不出来,在我们这里只有强者才可以生存?

六祖:我知道,但是我心目中的强者跟你不一样。只有平凡才是真正的强者。浪花虽巨但瞬间消逝,山洪虽猛,但片刻无踪,岂能奈何大海,取山毫发呢?

六祖:当你们期待我吃肉的时候,每个人的心里都看到我吃肉的样子,人看到的一切都是心灵的景象,当你们要我吃肉的时候,我拿起肉来,你们已经在想我吃肉的样子了。这样以来,我不是已经吃给你们看过了吗?

六祖:为什么你刻的每一个木像都没有脸孔?

猎人:因为我不知道刻上谁的脸才是最合适,所以干脆让他们没脸。

六祖:难道在你的心里就没有一个景象吗?

猎人:那你要我刻什么呢?神佛吗?庙里太多太多所以我不刻,美女吗?再美的美女,也免不了明日黄花,白骨一堆。与其一样的人像感伤难过不如不刻。圣贤吗?古之圣贤我没见过,今之圣贤我尚未见到,你说说看刻谁呢?

六祖:你很尊重你自己的刀,所以你应该用你自己的刀刻出自己的像,你求的是完美,那每一座像会随着你而有生命而更完美。

猎人:你到底是谁?怎么懂这些道理?

六祖:我是什么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了解你自己。

、、、、、、、、、、、、、、、、、、

五祖: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莫思向前,已过不可得,常思于后,念念圆明,自见自性。善恶虽殊本性不二。

六祖:人生在世应该避免烦恼,何必自寻烦恼呢?就算我指告了他又怎么样呢?我们之间的怨仇还是无法解开。只有从心里化解开误会才是上策啊。

翠翠:什么,你想让熊飞改邪归正,简直是做梦,他的心是黑的。

六祖:不,熊飞的心并不坏,只是被世俗的利益所蒙蔽,只要能替他拂去这层尘雾,他会是个好人,是个好朋友。

六祖(对老虎):你是前世做错事所以才会投胎做畜生,前世不修今世修,记住,千万不可伤人了。

五祖: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

小僧1:看风动了。
小僧2:你错了,明明是幡在动。
小僧1:风不动,幡怎么会动?所以是风动。
小僧2:风在哪里,你看得见吗?看见的只是幡动。
小僧1:幡动是因为风动,风不动,幡也不会动的。
小僧2:明明只有幡在动,偏要说风动,你胡说八道。
六祖:两位请听我说,这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两位的心在动。

方丈:行者所见即是,适才所说,实为悟道之语。

六祖:不敢,心净自明,万众印染于心,所见风吹幡动,自然是心动。


方丈:出家之德: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念佛如是,礼佛常请,而今专情,拜辞国王父母养育之恩,后不拜也。

第一刀:断除一切恶
第二刀:誓修一切善
第三刀:愿度一切众

金刀剃下娘生发,除去尘劳不净身,园顶方袍僧相现,法王座下又添孙。

礼佛三拜

六祖:顶礼师父三拜

师:一拜

、、、、、、、、、、、、、、、、、

六祖讲法:智慧本来是人人都有的,只是各人的心都被各种的欲念所迷住了,不能够自觉自悟,也就不能够自见自性。

听众:大师讲得太深奥了,我听不懂。

六祖:是吗?那我说段故事给你们听:昔年达摩祖师见梁武帝时,梁武帝问:朕建造庙宇,抄写佛经,广设斋会,更供养了许多比丘和比丘尼,究竟有多大功德呢?达摩祖师答:任何功德都没有。 梁武帝:何至于没有一点功德?达摩祖师:圣上执着有为,心存邪见,不识真正法性,建庙、布施、供斋,名为求福,但不可将这福报当成功德。什么才是真功德呢?

六祖:所谓功德,是要自己净其智虑,空其实体,不着功德之相,然后才可以得功德。人由于贪嗔痴慢等的作祟,淹没了般若大具,在付出的时候常盘算着要有多少回报,然而施才助人,造桥铺路,只是修福,与功德是完全不同的。连修佛多年的梁武帝都不免为欲念所趋迷,况且我们凡俗之人呢?所以我们更应该注意心性的调理,行为的磨练而修养心性。

僧:烦请师父告诉我们二祖断臂求法的精神。

六祖:二祖为了向初祖达摩大师求法,曾在雪地跪了三天三夜,

达摩祖师:佛法的奥妙岂是你这一点点心意就可以求得到吗?

二祖:弟子志心求法,生死已置之度外,请求师父开示弟子。(说罢断臂)

达摩祖师:你究竟求什么呢?

二祖:我的心已经茫无所寻,请师父帮我安心。

达摩祖师:把心拿来,吾为汝安!

二祖:即使求心,我也得不到。

达摩祖师:既然是无心可取,又怎么说心绪扰乱你了?我已将你心安好了。

、、、、、、、、、、、、、、、、、

武则天请他,不去。

六祖:我只能告诉你心法的要旨:对一切善恶都不去思量,自然回悟入清净心体,澄明常寂,妙用无量。

臣:大师被尊为国师,不是可以更好弘法吗?

六祖:弘法利生要因缘和合,有所为而为就成为落俗的妄想了。

臣:知道圣上是为有心人,为何不指点圣上呢?

六祖:指点只是给你一个方向而已,路仍然是你自己要走的。当年五祖传我心法,见悟非悟,知悟如修,但若非在猎人队中的磨练,又怎能得知不在困中岂能脱困,未曾有迷,岂能有悟的道理?只有自己体会,才能自悟明道。

武则天:代朕谢禅师,不来即来,无法即法。朕受教了。

后六祖所居寺庙被赐名国恩寺。

六祖(将圆寂时):你们难过什么,修行那么多年,难道还不懂毁誉不动,哀乐不生的道理吗?看来只有神会悟到了佛法的真义,我灭度后,依嘱修行,就好象我在世日一样,倘若违背我的教法,纵使我在这个世间也是没有用处。

僧:那么心法呢?(得闻衣钵不再传)

六祖:只要照着经文行事,处处都是心法。你们只要记住,如果能了悟自己的心性,众生就是佛,自己的心性如果迷失,佛就是众生。

阿姜查-----放下修行中的虚荣 放下修行的时间,时间的长短不代表一个人的智慧;
     放下诵读得滚瓜烂熟的经文,读经的多少不代表一个人的修行境界;    放下自以为是的修行经验之谈,成就佛道的方法如恒河沙子的数目一样多,谁说别人一定要走自己的路呢?走同样的路,因路人不同,感受也不会一样。不要急于去否定别人……    放下别人与自己观点不同时的“心中妄念”,一个不能接受客观现实的人,不能正视别人的反对见解,就是作茧自缚的人,永远跨越不了“我”的屏障!     放下指导,帮助别人的念头,别人若因自己的话而受益,功不在己,而是他人有智慧可以接受。好为人师者,很多时候看到的是别人的错处,欣赏的是自己的“才智”。    放下自己做的种种功德和好事,一切都是过去,今天的善良,不代表明天的善良。尽量每天都怀慈悲善良心,忏悔每个今天做的错事,错念头。   放下自己曾经拜哪位大德为师的经历,老师的成就不代表个人的成就。   放下与多少位法师结了善缘的经历,老师的智慧和成就,不代表自己能成就能觉悟啊。光环是人家的,我们借光沾了老师的名,可是自己若不认真修行,也是枉然!   放下想让别人认可自己的心,心若为外物所牵,心就有恐怖有担忧。劝自己不要老想做最好的,凡事尽心努力过,无可怨无可悔;言语真诚随自然。   放下,才有广阔的胸怀去容纳好和不好的;
   放下,才有清醒的大脑保持平静的心态;
   放下,才没有我慢心的生起……不要去习惯任何事情,因为那会带来痛苦,你习惯了它,它就开始对你呼来喝去。可以的话,最好经常调戏一下你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