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突击2016:人类对月球的科学探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34:55

人类对月球的科学探测

 

然而从科学的角度来讲,人类更应当感恩于太阳,因为人类取之于地球的一切能量,都直接或间接的来自太阳。而且地球的寿命也主要取决于太阳。

 

事实上,地球、月球和太阳,都是浩瀚宇宙的星体,三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众所周知,太阳为恒星,位于宇宙银河星系;地球属于太阳系,是环绕太阳运行的行星;而月亮是地球的卫星,环绕地球运行。

 

人类已经踏上月球,于1969年7月19日,美国“阿波罗11号”的指令长,尼尔·阿姆斯特朗,捷足踏在月面之上。他作为人类登月第一人,与第二人巴兹·奥尔德林,在月球表面学步,连崩带跳地行进,长达两个半小时,而迈克尔·科林斯,则在指令舱中,环绕月球飞行。“阿波罗11号”宇宙飞行员,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一块不锈钢牌匾,一面作为这次登陆的纪念;一面作为人造物质和信息,留给可能邂逅到此一游的智慧航天人员。最后一个站立在月球上的人是尤金·塞尔南,他是1972年12月“阿波罗17号”任务的成员。6次阿波罗号任务,以及3次“无人月球号”任务,把月球上的岩石和土壤样本带回地球。

 

关于月球的身世,科学家们曾有种种猜想,却也一直莫衷一是。根据阿波罗号带回月球岩石和土壤的化验与分析结果,月球的物质成分与地球相差甚远而且比地球更为古老,所以分别否定了“地球分裂”说和“地月同源”说;所谓碰撞说,隐含同时同源形成说和撞击分裂说;阿波罗太空计划的有关研究成果,也改变了一块尘埃云快速引力坍缩,而形成致密星球的学说;月球质量约为地球的八十分之一,地球不具备捕获这么大月球的能力,所以“地球捕获”说也不能成立;俄国科学家提出,月球是经智慧人改造的星体,这种“太空船月球”说,令人震惊不已,但纯属猜想,没有证据。智慧人究竟在哪里?用未知猜想未知,未免太过离奇。所以,尽管对月球身世的猜想颇多,但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第一件到达月球的人造物体,是前苏联的“月球2号”无人登陆器;“月球9号”则是第一艘在月球软着陆的登陆器,它于1966年2月3日,传回在月面上拍摄的照片;“月球10号”于1966年3月31日成为月球第一颗人造卫星;

 

欧洲航天局的“星 1”探测器于2003年9月27日升空,并于2004年11月15日进入绕月轨道。它将勘察月球环境及制作月面X射线地图。

中国“嫦娥工程”的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嫦娥一号”携带多种科学仪器,对月球进行探测,诸如立体相机、成像光谱仪、激光高度计、微波辐射计、太阳宇宙射线检测器和低能离子探测器,空间环境探测系统等有效载荷。为了采集、存储、处理、和传输有效载荷的科学数据,还专门设计了一套有效载荷数据管理系统。“嫦娥1号”设计寿命为1年,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自始至终监控“嫦娥一号”。于北京时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处于精确控制下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准确落到月球预定撞击点,即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在经历了长达494天的飞行后,遥远而静谧的月球,终于成为中国首位“月球使者”的生命归宿。随着此次“受控撞月”的准确实施,中国探月一期工程也宣布完美落幕。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月女神”号探月卫星,于2007年9月14日,在南部的种子岛航天中心发射升空,“月女神”即“辉夜姬”(KAGUYA),是日本民间传说中一位居住在月球上的女神。该卫星将围绕地球两圈,然后飞向月球,预计5天后抵达月球轨道。它是一个轨道器,所获数据将研究月球的各种特性,包括月球化学成分构成、地形结构、地表特征、重力场和粒子环境等,绘制月表的矿藏分布图,以及对土壤中的放射性元素进行分析,了解月球起源和演化过程。“月女神”号探月卫星,于2009年6月11日,日本时间凌晨3点25分,成功撞击月球表面,撞击点位于月球左半球东经80.4度,南纬65.5度,完成其最后的探测使命。

 

月球探测是一项非常复杂并具高风险的工程,到目前为止,人类共发射月球探测器122次,成功59次,成功率为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