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的梦:舍是一种智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49:42
佛家修佛,修心为径。心,即是心性。心性之要,愚以为,首推一个“舍”字。佛法之“舍”,有着明确的内涵,即“无执”和“除欲”,说白了,就是修去执著心和各种欲望。道家的“无为”,亦含此义。
当然,这都是从字面上来理解,真正实行起来,却不是件易事,因为人心有私,而私心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追求获得。
不是吗?当一个人诞生后,就成了一只以时间为长度以欲望为宽度的大口袋,不停的往里面装种种获取的东西:衣食、爱物、职业、情感、金钱、名誉、地位、权力等等等等,唯恐不多。但是,这是否就让你感到了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呢?
因为装的越多,这只“大口袋”就越沉重,当你拖着这只“大口袋”行走在人生旅途上的时候,你当然不会感到轻松,你只会越来越感到疲惫,感到身心交瘁。
而且,因为我们想到的总是获取,所以,得之则喜,不得则忧,失之则痛。但人生不如意事常有八九,有很多事情不是想得就能得到的,所以,因为“得”,我们一生要品尝多少不得和失落的忧愁、烦恼与痛苦?这些都是和欲望的大小成正比的。
然而,事实上,我们真的能获取什么吗?
只要我们稍微有点智力就不难认识到,我们一切所谓的获得,都是以生命的存在为前提,是附着于生命之皮上的毛,但我们的生命之皮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就被时间的利刃一秒一秒的切割而不断地失去,到最后,我们连这张皮都不能保住,那些“毛”又将何存?
所以,就本质而言,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赤条条来,赤条条去。
既然如此,我们又该如何把握自己的人生呢?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聪明的人首先努力争取的无非是免于痛苦和烦恼的自由,求得安宁和闲暇,过平静节俭的生活。
叔本华研究并推崇东方佛法,他的这一观念不知是否源自佛法的舍谛?当然,作为世俗中人,也许不能做到学佛者那样的大舍,但不妨使心头常存一字“舍”念,于人生的得失之间、荣辱之外,就可获取一份心地的从容与淡定;同时,也可作为私欲的减法,使小我得以走向大我——这些,才是真正属于生命的获得与享受,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佛法之舍,并不仅是人生的某种理论,而是生命的觉悟,是大智慧,因由这一智慧的引导,生命不再是为物所役、为欲所制的大口袋,而是一双矫健的翅膀,在性灵的真我的天空中自由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