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狐电视剧演员表:6999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1:23:50
心中的画
心 中 的 画

【云与雾】
抓住人生目标,认清妄念只是不实际的影像妄想就像云与雾一般,一会儿飘到这里,一会儿飘到那里,下一场雨它就变得无影无踪,就不存在了。所以对治妄想的办法,也是这样:不去理它就好了。藉着观照而透视一切的虚妄,认清妄想只是一个不真实的影像,它来了又消失,重要的是,掌握自己人生的目标:走向正觉之路。(摘自释心道著《心中之鸟》)
【心中的帆】

环境是个假东西,
你的心才是真的啊!
人的心情为什么常常不稳定?
因为我们的心像一艘航行在大海中的船,
随着风浪而起起伏伏,
于是这心的船,一直在业海中颠簸,
而感到不安、烦恼。
其实你可以不用那么苦,只要你认清环境是假相,
就可以离苦了。
就像我们天天看海,也无法变成海;
天天看天空,也无法变成天空,我还是我啊!
其实在环境中随兴来去,没有一个环境是我,
所以根本毫无羁绊,
那么,为何要因环境的改变而快乐或悲伤呢?
(摘自释心道著《心中之鸟》)
【风】
徒 伴

不久前才来过的那位归隐的高僧
怎么没有消息了
连照明也没有
如何走在漆黑积雪的山路上呢
穿双胶鞋就出门
连保暖的毛鞋也没穿着
大概连围巾、帽子与毛手套都收起来了吧
日光已经消失在山谷中
漆黑的山林间
沉踏在雪中的脚也好
连耳垂都冻得快掉下来
风声与潺潺溪水声
还有呜呜猫头鹰叫声
一直到天亮。
(摘自《风》文/图 圆性)
【禅~回到当下】

(摘自《回到当下》葛斯汀著 法园译 周/插图)
逸与劳
  我们常说别人“好逸恶劳”,其实那是罗汉境界呢!凡人多是畏逸又好劳的。比如你连坐几小时,便觉得腰酸腿痛;几天不出门,又觉闷得慌;一旦退休,马上会有失落之感;又如为了要个虚荣,便天天梳妆打扮;谈个情侣,更是风雨缠绵不休;为了赶个时髦,拼命要将物品买到手……仔细想一想,这一切是如此地虚妄迷离啊!
有很多人,整日忙得团团转,叫苦不堪,他们为什么不去行菩萨道呢?菩萨不管做什么总是闲逸自在!身在事中,心出事外,既是“好逸”也是“悦劳”。这是需要不断地修持才能做到的。
(摘自《道在足下》刘二刚著)

买东西
如果你习惯于释放烦恼,烦恼就不会存在了,
所以,你不妨自己权衡一下,
是要把烦恼释放出来呢,还是要把它存起来?
就像买东西一样,多先经过评估、比价的程序,
对于烦恼的处理,也要先做评估:
究竟这项烦恼是留着好,还是应该放弃呢?
如果考虑的方向没有错,最后终能做出正确的抉择。
【命运和宿命】
   (摘自《漫画心经》桑田二郞著庄惠兰译)
【心镜】
人之所以有烦恼,完全是我们执着于“境”而产生的。
其实,烦恼原本与我们是无关的,
就像镜照物时,我们可以从镜子里看到任何东西,
但这万事万物会影响镜子吗?
所以,我们为什么会被万事万物所牵绊呢?
那是因为我们执着于“境”,认为境就是我们,
而产生了贪执的念头,烦恼便伺机而出。
    能舍的人,才能得法;    而法就是在学“舍”

抓着烦恼不放,
才真是一件烦恼事呢!
(摘自释心道著《心中之鸟》)
【风】
修行者时节

以流水洗净茶杯
盛满一壶将军水
砌一壶好茶
享受微微的茶香三昧
阳光耀眼时放下竹帘
冷风来袭时将纸窗上的破洞填满
即使全世界都被白雪所覆盖
我也喜欢
如此整天扫雪的生活
即使我只看到僧人的背影
但在我心里
仍然喜欢这样的生活
(摘自《风》文/图 圆性)
【禅~回到当下】

(摘自《回到当下》葛斯汀著 法园译 周/插图)
【道在足下】
乐转苦生
  人们都想追求幸福和快乐的人生,然而,真能得到的却少之又少。
自古常道人生四大乐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然而不久即乐转苦生了。如洞房花烛夜后,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得张罗,传宗接代,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人总想往高处爬,但往往不知衡量自己的力气,于是爬不上去,自讨烦恼。有的人在此山,望彼山高;到彼山,又觉此山高,正是“不识庐山真面貌”,何不珍惜自己现有的幸福呢? (摘自《道在足下》刘二刚著)

一切都为众生求安乐
佛教真正的精神是在于不为自己,而是一切都为众生求安乐,宁可舍己,以自己的劳碌供给他人享受。
【圈圈】
现代人不只是被泛滥成灾的知识所困,
而且每个人还受困于自己的想法。
我们的想法就像画圈圈,一个想法就是一个圈,
然后,我们就在这个圈里,转来转去地找不到出口,
因此,圈圈画得愈多,
界限就愈多,分别也愈多。

画的圈圈愈多,
与他人之间的界限就愈多 (摘自释心道著《心中之鸟》)
【顺其自然】
自然万物,鸟飞于天空,鱼游于水
中,皆有其生长的自然环境与生命之道。蝙蝠行于黑夜,蚯蚓窜于泥里,亦皆各适其性,各安其命。我们常说“水平、水平”,因为它“往下流”。人若能效水往下流,自然能心平气和。然所谓“往下流”,并非指自甘堕落,无所作为,而是指顺其自然。如聪明者竭其心力;健壮者劳其体力;富有者施其财力。
人岂能样样都能,把好事全占了?俗话道:“人比人,气死人。”比心既起,气动情乱,身心交迫。比输,固然生气;比赢,更要生气——生贪气、慢气、狂气、痴气!真是得不偿失。
(摘自《道在足下》刘二刚著
【风】
信 心
等候用功研习的僧侣都离开了,光是清扫、关门,直到回房休息,即便是星月,也会因忙而没有办法好好的观赏。尽管如此,看到努力埋首于经典中的僧侣,那种感觉真的很好。
几天前,我决定以灿烂的微笑及提神的茶水点心为这些努力的僧侣服务。结果一来,到经学院读经及探讨经文的僧侣变得越来越多。僧侣们从眼睛里放射出智慧的光芒,从体内散发出优雅的清香及庄严的感觉,默默修行的修行者,散发出令人感到庄严的智慧之光,就算是多洗几个茶杯,在寒天里破冰提水,也不觉手麻,也不觉得麻烦。
看着努力的僧侣真好。
(摘自《风》文/图 圆性)

【禅~回到当下】

(摘自《回到当下》葛斯汀著 法园译 周/插图)
【道在足下】
离苦得乐
  凡人只是怨苦、畏苦,佛法讲苦,除了当明了痛苦的现象外,更要能剖析痛苦的原因,直到彻底的解脱。
春花秋月,风景四时,此中情趣盎然,忙的人却麻木无睹,天天盼望住高楼大厦,岂不知平野茅屋更有天趣;大鱼大肉吃多了,反觉豆腐青菜爽口;与达官显要攀久了,反不如和小孩玩儿得开心。
一切苦,因矛盾而生。而人既有我欲、我见、矛盾自然也就不能免。怎样创造快乐呢?须常用心静观之,放下一切心念的担子,修持佛法中的戒、定、慧,才能真正进入极乐解脱的境界。
【命运和宿命】                     总之,宿命就是业报的显现。人和业报一起经历命运。在命的运行里制造未来业的同时,来世的宿命和命运随之形成。
(摘自《漫画心经》桑田二郞著 庄惠兰译)
【法界真如】
“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不说也没有什么不好呀!”万法在缘起的关系中,宛如大海的波浪,相生相成,相涉相入,再怎么幻化变异,对大海言,都是恒常的空寂。因此,人若能常于波澜的交涉中感悟大海的全成,既不痴痴于浪花的飞溅,也不盲盲于泡沫的沉浮,自然能豁知世间一切境界,皆似水中浮萍,空中暇云。
故逆来顺受,事来理受,有来空受,幻来如受,既不斤斤计较,也不耿耿于怀,不汲汲欲为,亦不漠漠舍离,如此“无心”于造化,自然能至禅定、般若的境地。
(摘自《道在足下》刘二刚著
【苍蝇板】
对于内心的创伤,如何治疗?
其实,不是治疗,而是放弃权利,也就是放弃一切感受的权利。我们本来没有病,病的起因在于“取”。“取”,会使我们的心黏答答的,这情形就好像苍蝇碰到苍蝇板,就抓住了。所以,从现在起,你要学习“放”,这么一来,就不会脏脏黏黏的,你也就不
会再抓苍蝇了。
至于你现在的烦恼,
不过是保留了过去抓苍蝇、蚊子的记忆。
事实上,我们已经不用抓那些东西了。
现在要学习:它走它的,你是你,一切都不相干了。
(摘自释心道著《心中之鸟》)
【风】
山寺之雪

雪在深夜里悄悄地下了
山寺漂了一身雪白
让人为之一亮的雪花
突然振奋了我的精神
凛冽的冷风抖动着衣袖
令人不由自主的打个冷颤
即使铲雪是件麻烦的事
我仍然喜欢这样的冬天
那单纯的灵魂
我仅仅能够
专心的感受三昧经
(摘自《风》文/图 圆性)
【命运和宿命】
                       因此,人不可制造恶业,也不可有害人之心。因愤怒、憎恨、
嫉妒等所做的行为,都会招来不好的业。不好的业会让未来的
命运更加苦厄,让无限延续的宿命充满痛苦,如同堕入地狱一
般,无法逃离。
(摘自《漫画心经》桑田二郞编绘 庄惠兰译)
【意念沟通】
        
今时代人际的交流虽较从前频繁多了,但知己难得,内心深感孤独寂寞的人也愈来愈多。人四面而来,又八方离去,在此云水相逢的刹那中,如何方能达成彼此的了解和沟通呢?
何谓沟通,无沟乃通。把墙推翻了,自然不需门;把沟填平了,自然也不用桥了。人在彼此交流之前,心中的意念应早已成形,语言不过将此意念呈现出来而已。首先,心力须诚、须放开杂念,又得放下人我对立等一切执着。
观世音菩萨,于彼无心无念,应现十方,虽然一语未说,却让多少“禅和子”一下顿悟了。
(摘自《道在足下》刘二刚著
【漫画】
人死并不代表结束   在冥想当中,我领悟到了一些道理。那就是,人死并不代表结束。我们现在所过的生活,是从遥远前世绵延而来的业的显现。
【欲】
     说到欲,每每有人谈“食、色、性”而已,然当不仅于此,如一,人还希望生命的延续,虽知有生必有死,还是要养身锻炼,企盼长寿。二,人在社会中,总希望自己的人格得到社会的认同,生怕赶不上时代。三,更希望自我的实现。自古以来,许多政治家、宗教家、艺术家等甘悖大众之所好,穷途潦倒也要为完成自己的理想而至死不渝,此皆源自人类内在更深、更高的欲望。      愈高层次的欲望,内心是愈单纯的。对一般人而言,往往“饱暖思淫欲,饥寒思盗心”,要求他们清心寡“欲”,可不简单呢!敞开空门逍遥游──真面目只有一种

(摘自《道在足下》刘二刚著
【消遣】
不会调伏烦恼的学佛只是一种消遣,值得思考啊!什么是修行?就是修改我们的行为;为什么要修改行为?因为不快乐;为什么不快乐?可能是行为、想法不正确。所以我们要改,这一世努力的修改,到来世烦恼就能减少,这世种福,下世收成。所以,修行绝不是消遣,不可以随便说说,而是要身行。
(摘自释心道著《心中之鸟》)
空性的世界
佛性本空,而是我们的心装了太多东西一切变化、烦恼都是虚妄不实,毕竟成空的,不论出世、入世皆然,所以,这个世界叫作空性的世界,因此,不要被环境所牵制,甚至影响了自己的心,若能贯彻这个原则,心就会得到安详、自在。所以,说穿了,生活上的压力多是自己制造的,如果你不去管它,觉得没有什么,压力自然就消失。
(摘自释心道著《心中之鸟》)
【风】
星子满天的夜满是星星的夜晚乘着风我的心变成了花子向天空飞去变成了星星月亮还变成了花从这个角度来看众生还分什么你我呢微香的心乘着晚风细数着天上美丽的点点繁星
(摘自《风》文/图 圆性)
【善与恶】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恶有标准吗?世间以救命为最善。俗语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如种粮食、治病、救火、救溺都是直接救命者,发明医药、教育等是间接救命者,都受到人们的推崇和尊敬,反之则为人们所禁止。
欲导人向善,必先分析万象,定别因果。那些偷盗、抢劫、强奸、教唆犯之所以受到体罚或处决,都是自己造的恶因。
如说世间的情欲为病症,出世间的观行则为药方。有病不肯服药,当是愚痴;病愈仍贪于药,亦是可悯。我们愿达到的是用药之后的解脱。
(摘自《道在足下》刘二刚著
【风】
山行一根黄瓜 两根萝卜拿着昨夜包好的寿司 斗笠与拐杖等不及天一亮穿上胶鞋 系上围巾 邀集同好沿着山谷溪流 越过层层山峰清新的空气 苍翠的青松 遍地的野花淡雅的香味与野草香置身其中的每个人各有体会登上胜过云端的山顶踩踏云朵堆成的阶梯
我变成了天空
我变成了绿茵
(摘自《风》文/图 圆性)
【命好命坏】
                                                 
命本无好与不好,只因人的觉受而有好与不好。
一般人叹命苦,是因其遭逢的境界和自己的需求、愿望相违背,他若能改变自我的观念、欲求,则对命好命坏的评断不同了。
对学佛修行的人而言,逆境要比顺境更有助益。人之所以想排斥逆境,是因有所执着,不能观察事物全体的因缘本末,而生轻忽排斥等偏见,故于事不顺心,便起烦恼。若在所谓的逆境面前,反照自心执着之所在,进而去除妄执,眼前便会现出一片光明。
(摘自《道在足下》刘二刚著
【改变命运】
一、环境: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昔“孟母三迁”,择善而居是很重要的。二、行善:命好命坏都是因缘果报。多种善因,广结良缘,方是改变命运最直接的方法。三、读书:我们应多读修身养性、通晓人生的书,以矫正原本偏差的观念。四、忏悔:命歹是过去曾造恶业所致,业障一经忏悔,即消融无碍,命运自得改观。如瓜接他枝,所得不复原瓜,往昔恶因亦由忏悔而中止。
(摘自《道在足下》刘二刚著
【敞开空门】
心里装了太多不该装的东西,哪还有“空间”呢?原本我们的心就不停地制造空间,以便有活动的场所,但是,若心不能觉悟,就无法制造空间让我们活动。亦即心愈狭隘,活动的空间就愈窄,就好像愈有钱的人,心却愈闭塞,因为他已被这个相,堵得走投无路了。所以,佛开了空门给我们走,为的就是要让我们的生命更宽广。如何开启空门呢?就是不执着于幻象,便能打开空门,自在逍遥的生活。
(摘自释心道著《心中之鸟》)
【风】
      那一年春天       那一年春天   我靠着梅子树坐着   正午的阳光   在广场上嬉闹着   浓郁的赤木香   从丛林中散发出来   深夜里   天上的星光   钻进了我的指尖   一闪一闪地   在我的手心(摘自《风》文/图 圆性)
佛学名言181句
佛学是一门很有趣的学问,主张时时刻刻从身边的细微毫末参悟禅机,直至翻然顿悟。所谓“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翠翠青竹尽是法身”,下面这些句子可谓无偈不通、字字珠玑,俟有缘人含英咀华,豁然开朗。
一、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二、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三、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四、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五、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六、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七、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八、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九、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十、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十一、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十二、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十三、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十四、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十五、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十六、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十七、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十八、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十九、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二十、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二一、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二二、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二三、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二四、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二五、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二六、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 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二七、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二八、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二九、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三十、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三一、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三二、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三三、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三四、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三五、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三六、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三七、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三八、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三九、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四十、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四一、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不文明词语】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四二、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四三、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四四、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四五、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四六、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四七、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四八、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四九、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五十、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五一、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五二、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五三、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五四、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五五、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五六、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五七、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五八、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五九、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六十、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六一、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六二、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六三、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六五、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六六、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六七、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六八、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六九、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七十、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七一、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七二、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七三、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七四、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七五、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七六、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七七、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七八、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七九、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八十、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八一、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八二、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八三、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八四、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八五、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八六、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八七、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八八、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八九、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沈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
九十、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九一、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九二、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九三、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九四、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九五、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九六、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九七、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九八、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九九、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一00、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一0一、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一0二、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一0三、如果你自己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来,才会进步。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行了。
一0四、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一0五、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一0六、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一0七、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一0八、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一0九、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一一0、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一一一、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一一二、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一一三、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一一四、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一一五、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一一六、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一一七、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一一八、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一一九、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一二0、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一二一、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诉众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善恶还是要自己去选择,生命还是要自己去掌握。
一二二、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著心
一二三、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一二四、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一二五、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
一二六、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著心通通放下。
一二七、如果你真的爱他,那么你必须容忍他部份的缺点。
一二八、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一二九、所有的病患,医生最难治,所有的众生,自以为是的人最难渡。
一三0、一匹驴,吃再好的草,也不会成为一匹俊马。用执著和分别心去修行,再大的精进,也不会成佛。
一三一、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会为任何的生离死别而哀伤悲泣,因为生离死别是必然的。
一三二、虽然你讨厌一个人,但却又能发觉他的优点好处,像这样子有修养的人,天下真是太少了。
一三三、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一三四、希望你常对自己说,闻到了佛法,我是最幸福的人,除了这幸福外,再没有别的了。
一三五、如果你能每天呐喊二十一遍「我用不着为这一点小事而烦恼」,你会发现,你心里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试试看,很管用的。
一三六、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一三七、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一三八、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一三九、无事莫把闲话聊,是非往往闲话生。
一四0、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一四一、太过于欣赏自己的人,不会去欣赏别人的优点。
一四二、活在别人的掌声中,是禁不起考验的人。
一四三、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
一四四、坏孩子,父母总是比较操心。所以对于罪业愈深重的众生,我们更应该特别宽恕他怜愍他,而不应该远离他舍弃他。
一四五、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一四六、用平常心来生活,用惭愧心来待人,心来处事,用菩提心契佛心。
一四七、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
一四八、人家怕你,并不是一种福,人家欺你,并不是一种辱。
一四九、不是某人使我烦恼,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
一五0、不要刻意去曲解别人的善意,你应当往好的地方想。
一五一、世上的事,不如己意者,那是当然的。
一五二、我的财富并不是因为我拥有很多,而是我要求的很少。
一五三、吃了就一定要拉,人一定要学会随缘放下,否则就会?便秘。
一五四、常以为别人在注意你,或希望别人注意你的人,会生活的比较烦恼。
一五五、我能为你煮东西,但我不能为你吃东西。各人吃饭是各人饱,各人生死是个人了。
一五六、看轻别人很容易,要摆平自己却很困难。
一五七、人类最大的错误,在于不敢承担圣人的心。
一五八、你只管活你自己的,不必去介意别人的扭曲与是非。
一五九、如果你准备结婚的话,告诉你一句非常重要的哲学名言「你一定要忍耐包容对方的缺点,世界上没有绝对幸福圆满的婚姻,幸福只是来自于无限的容忍与互相尊重。」
一六0、如果你能够平平安安的渡过一天,那就是一种福气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经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经成了残废,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家破人亡。
一六一、是非和得失,要到最后的结果,才能评定。
一六二、你不必和因果争吵,因果从来就不会误人。你也不必和命运争吵,命运它是最公平的审判官。
一六三、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
一**、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须控制现在。
一六五、恶口永远不要出自于我们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坏,有多恶。你愈骂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你要想,他就是你的善知识。
一六六、当你明天开始生活的时候,有人跟你争执,你就让他赢,这个赢跟输,都只是文字的观念罢了。当你让对方赢,你并没有损失什么。所谓的赢,他有赢到什么?得到什么?所谓的输,你又输到什么?失去什么?
一六七、我们大部份的生命都浪费在文字语言的捉摸上。
一六八、你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委曲,你应该要想,他对我这样已经很好了,这就是修行的功夫。
一六九、别人可以违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们,毁谤我们。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憎恨别人,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保有一颗完整的本性和一颗清净的心。
一七0、与任何人接触时,要常常问自己,我有什么对他有用?使他得益。如果我不能以个人的道德、学问和修持的力量,来使人受益,就等于欠了一份债。
一七一、出家是一生一世的事,修行是多生多劫的事。
一七二、信佛,学佛,不是为自己,乃是为一切苦海中的众生。
一七三、佛不渡无缘的人,不能渡的人,我们就把他当做菩萨来看。
一七四、如果一个人没有苦难的感受,就不容易对他人给予同情。你要学救苦救难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难。
一七五、一般人在遇到对方的权势大,财富大,气力大,在无可奈何的情形之下而忍,这算什么忍耐呢?真正的忍是,就算他欺负了你,对不住你,但他什么都不及你,你有足够的力量对付他,而你却能容忍他,认为他的本性和我一样,只是一时糊涂,或在恶劣的环境中受到熏染罢了,你不必与他计较,能在这样的情况及心境之下容忍那才是真正的忍耐。
一七六、如果我们放眼从累生历劫去看,那么一切的众生,谁不曾做过我的父母、兄弟姊妹、亲戚眷属?谁不曾做过我的仇敌冤家?如果说有恩,个个与我有恩;如果说有冤,个个与我有冤。这样子我们还有什么恩怨亲疏之别呢?再就智慧愚笨来说,人人有聪明的时候,也有愚痴的时候,聪明的人可能变愚痴,愚痴的人也可能变聪明。最坏的人,也曾做过许多好事,而且不会永远坏;好人也曾做过许多坏事,将来也不一定会好。如此我们反覆思索,所谓的冤亲、贤愚,这许多差别的概念,自然就会渐渐淡了。这绝对不是混沌,也不是不知好坏,而是要将我们无始以来的偏私差别之见,以一视同仁的平等观念罢了!
一七七、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一七八、宁可自己去原谅别人,莫让别人来原谅你。
一七九、当你用烦恼心来面对事物时,你会觉得一切都是业障,世界也会变得丑陋可恨。
一八0、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一八一、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来面对这一切。
宋代普明禅师牧牛图颂
禅门十牛图,喻示禅宗修心的十个阶段。大凡熟悉佛教禅学的都知道,唐代的大禅师们——诸如马祖道一、百丈怀海——很喜欢用 “牧牛”比喻“治心”。《景德传灯录》记马祖问石巩:汝在此何务?答曰:牧牛!同书记长庆懒安称自己在沩山三十多年不学沩山禅,但牧一头水牯牛。这些牧牛公案后来逐渐形成图卷,并由许多禅师依据图卷作成偈颂,从而成为图文并茂的禅门心法著作。
禅门十牛图,脍炙人口,历代禅师依图唱和的偈颂甚多,其中尤以宋太白山普明禅师,和宋梁山廓庵僧远和尚所作十牛图颂最为著名。普明的牧牛图颂所绘之牛由黑变白,分成未牧、初调、受制、回首、驯伏、无碍、任运、相忘、独照、双泯十个阶段,其着眼点在于调心证道,以人牛不见、心法双亡为最高境界,修行方法上主循序渐进、历阶而升。
未牧第一
狰狞头角恣咆哮 奔走溪山路转遥
一片黑云横谷口 谁知步步犯佳苗

【赏析】《易经》云:“君子卑以自牧。”人的心性未经琢磨时,就如同未受调驯的野牛,扬头横角,恣意咆哮,狰狞可畏。未能制御的野牛终日奔走在溪山之间,越走越远,不知回家;禅人不知调御心性,也会有违“明心见性”的宗旨,远离真心的家园,无悟道之可能。色、受、想、行、识这样的五阴恶念就象乌云一般到处弥漫,遮住了光明本性,以至迷失了归途。只可惜,那难得的善根所生长的佳苗,被狂奔的野牛践踏殆尽。
未牧,主旨在于当人的妄想心性尚未调伏时,如同未受驯服的野牛,扬头横角,恣意咆哮,终日徘徊,远离真心的家园,越走越远。妄想执着障蔽众生的光明自性,犹如一片黑云横隔在山谷之口一样;“步步犯佳苗”譬喻众生被无始劫的烦恼、习气所遮蔽,迷失觉性、造作不安,屡屡造罪,沉溺在六道轮回的苦海中而无法解脱自在。
初调第二
我有芒绳蓦鼻穿 一回奔竞痛加鞭
从来劣性难调制 犹得山童尽力牵

【赏析】牛喻心性,牧童则喻心的主人。好比是勇敢的山童,猛然间用芒绳穿贯牛鼻;放荡不羁的心性终于被主人强行管束,受到调制。然而,心猿意马,甚难控制,所以还会“一回奔竞”,为此牧童仍须痛加鞭策。人的心性由于长时间被无明烦恼薰习污染,一下子很难荡涤干净,就象牛儿不甘芒绳穿鼻,奔走驰竞,不遵约束。因此,主人丝毫不能懈怠,尚需时加惕磨,尽力护持,务使其循善去恶,改过自新,方能免其恣纵。
众生虽然本具佛性,奈何无始劫以来,始终在颠倒妄想执着中轮转不休,从来没有清净过。若要制止这无始来的情识妄念,非具大勇猛心,立决定志不可。如同勇敢的山童,为了管制牛,“我有芒绳蓦鼻穿”,猛然间用芒绳穿贯牛鼻,譬喻修行之初,首先要用强烈的正念制伏这头心中的野牛。然而,牛儿一时不甘芒绳穿鼻,竟奔走驰竞,不遵约束,譬喻调心之初,心猿意马,甚难控制。“犹得山童尽力牵”,为此修行人仍须痛加鞭策,不能丝毫放逸和懈怠。人的心性由于长时间饱受无明烦恼薰习污染,绝非一下子就能荡涤干净。“不使蹈稻田,岂肯教驰践”,《佛遗教经》:“譬如牧牛,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因此在修行的开始,必须时时刻刻观照自己的心性,尽力护持,循善去恶,方能免其恣纵,绝不可悠悠忽忽,一时姑息,否则牛难治矣。
受制第三
渐调渐伏息奔驰 渡水穿云步步随
手把芒绳无少缓 牧童终日自忘疲

【赏析】牛儿既已受制,且在痛加鞭策之后,已经野性渐去,不再四向奔跑;心性调伏之后便不再颠倒妄想,违理犯过。但是,这时仍处在关键时刻,心主——牧童的制御功夫仍不可省,无论是流涉人世苦海还是穿过现象界的迷云,都必须紧随其后,不能稍懈。只有这样,才能善念日增,劣性日消,否则便会前功尽弃,牛不调驯,心不调伏。当然,调制心性,迁善改恶虽极其辛苦,但苦中有乐,乐而忘苦,所以牧童终日忘其疲倦。
回首第四
日久功深始转头 颠狂心力渐调柔
山童未肯全相许 犹把芒绳且系留

【赏析】俗话说:放下屠刀,回头是岸。牛既受制已久,调驯功深,便开始回心转意。当然,回心转意也经历了由勉强转头到自然回首的过程。人性亦同。人有劣性,自知忏改,即是回首。换句话说,心由勉强向善而进至于自然向善。然而,此时心主——山童仍然不能完全相信相许,放松警惕,因为颠狂之心虽已调和柔顺,可是长时间的习染不可能一下子荡除干净,时时都有逾越的危险,因此克制的功夫、防闲的工具断不可去,还需把清规戒律这条芒绳系在牛的鼻子上。
回首者,时时思忆来时路,迥非昔日旧行履之谓也。若不回首,如何出尘?其悟后迷者,盖缘浑忘本来,昧却初因之过耳。“日久功深始转头”,牛既受制已久,调驯功深,便开始回心转意;又此转头有观世音菩萨“返闻闻自性”的功夫之意。“颠狂心力渐调柔”,心性由向外求转变成为向内求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心由勉强向善而进至于自然向善。“山童未肯全相许”,但是尤为注意的是,禅者还是不能放松警惕,而放任心性,因为狂躁的心性虽已调和柔顺,但是无始劫的习气却不可能一下子荡除干净,时时都有翻出的可能。因此警惕和防护的工具断不可扔掉。“犹把芒绳且系留”,禅者仍然要时刻观照自己、善护其心。
驯伏第五
绿杨阴下古溪边 放去收来得自然
日暮碧云芳草地 牧童归去不须牵

【赏析】“绿阳阴下”和“古溪边”在普明禅师那里别有喻意。前者喻“色界”,后者喻“空界”。就是说,只要牛儿野性全消,那么无论是在绿杨阴下,抑或是在古溪岸边,都会放收自如。同样,人的劣性全消,善性纯乎精粹,则动辄亦会合乎天理良知,不待修持克制,不假勉强作为。此时牛已驯伏于牧童,不劳牵调,在薄暮浓云的芳草地上,步步自随主人之后。
无碍第六
露地安眠意自如 不劳鞭策永无拘
山童稳坐青松下 一曲升平乐有余

【赏析】黑牛变成白牛,喻心性由劣性臻于善境,不仅绳索既除,而且厩枥亦废,露地安眠,丝毫不加防范,因此才“不劳鞭策永无拘”。正因为恶念尽消之后,所作所为皆出自然,合乎天性,无拘无碍,所以心主牧童便可安闲自在,稳坐青松之下,短笛横吹,奏出升平的乐调,一片快乐详和的景象。只是“牛”的一念尚存,还需在开悟之后经过“保任”之期。
任运第七
柳岸春波夕照中 淡烟芳草绿葺葺
饥餐渴饮随时过 石上山童睡正浓

【赏析】牛的纯白喻心的纯善,此时心已达到完全解脱自由的境界。如果说此前“无碍”阶段尚需心主牧童照料看守的话,至此“任运”阶段则一切外力均属多余。因为一切行为,如日月之行天,出于天性自然,毫无勉强。于是,牛在“柳岸春波夕照中”,在“绿葺葺”的“淡烟芳草”里,饥餐渴饮,随时任运,自然合道;牧童也可以安眠石上,高枕无忧,一任牛儿东奔西驰。此所谓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相忘第八
白牛常在白云中 人自无心牛亦同
月透白云云影白 白云明月任西东

【赏析】白牛白云,纯乎一色,至此不仅心性纯乎善、合乎道,而且主客之间的差别也已泯灭,从而达到性无善恶、形元尔我的境地。对于心主牧童来讲,已不存在牛的念头,更不会起心作念去调伏;对于牛来讲,再也不需要牧童的牵拽而能自然合道。牛与牧童的相忘,是谓“人自无心牛亦同”。这里的“明月”代表自性,为体;“白云”比喻现象,为用。明月与白云同色,意指色空一如,体用不二,人牛相忘,主客不分。在明月与白云的交相辉映下,任东任西,无不自在。
独照第九
牛儿无处牧童闲 一片孤云碧嶂间
拍手高歌明月下 归来犹有一重关

【赏析】客体的牛已不复存在,“一片孤云”如同性分中一点灵光,彻上彻下,纵横舒卷,无挂无碍。用这颗无差别的心去观照世间一切现象,则无不光明正大,些无渣滓。至此地步,调摄心性,已臻至境,只是主体的“我”还在明月下拍手高歌,尚未能摄归大全,因而必须突破最后一关,方可走向圆满。
双泯第十
人牛不见杳无踪 明月光含万象空
若问其中端的意 野花芳草自丛丛

【赏析】牛已不见,人亦不见,无尔无我,人我两忘,唯馀象征大圆镜智的一轮明月,光含万象,将人牛等俱摄于宇宙大全之自性。至此主客双泯之极地,道行圆成,一切复归于自然。就一个参禅者的过程而言,一般在未悟道之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悟道有个入处以后,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经过“保任”、“休歇”之后,见山仍是山,见水仍是水。这里的“野花芳草自丛丛”即此开悟后的境界。
此是道行圆成之极致,处处是一真法界——卷舒自在,法法圆融,事事皆真;处处是大圆满——不生不灭,非空非有,无内无外,无取无舍;处处是大涅槃——真常、真乐、真我、真净。正如盘山所云:“心约孤圆,光吞万象。光非照境,境亦非存。光经俱亡,复是何物?”只有到了这里,才是禅宗千圣不传的向上一路。学者如何领会?“晓日春潮任运起,野花芳草自丛丛”。
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整理91条语录)
文  网络   图 音乐白石秋水
1.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自己对前途没有希望;人生最坏的习惯,是自己对工作没有计划。
2. 一个登山的人在悬崖峭壁,所迫切需要的是青藤小树;一个上进的人在人生险途,所急于需要的是善言指南。
3. 人生之大病,不在无用,而在无明;事业之成功,不在学历,而在学力。
4. 『学习吃亏』能养德,『人我互调』能慈悲;『当然如此』能自在,『享有就好』能常乐。
5. 交友以无瞋为自在,做人以无痴为清凉,用心以无相为淨土,修行以无得为涅槃。
6. 人的能力在努力中可以增加,人的学问在虚心下可以进步。
7. 人的健康,主要在身心健全,而非勇武有力;人的长寿,主要指延续慧命,而非长命百岁。
8. 上课闻道要有欢喜心,指导训话要有接受心,做事担当要有勇敢心,和人相处要有恭敬心。
9. 凡事皆有利弊,只要懂得权衡之道,往大处着眼,枯石朽木也能入药;凡人
皆有长短,只要懂得用人之道,取彼之所长,破铜烂铁也能成钢。

10. 工作时没有贵贱之分,服务时没有高低之别,读书时没有老少之分,修道时没有圣凡之界。
11. 不吃过头的饭,不讲过头的话,不走过头的路,不做过头的事。本份,照顾当下;过头,失去未来。
12. 不妄求是知足的生命,不投机是本份的性格,不计谋是诚实的做人,不自私是淨化的身心。
13. 不患人之不重己,应患己之不重人。
14. 不想改过的人,无法调教;不想向善的人,无法得度。
15. 不辞小水,方能成就海洋;不积小善,无以圆满至德。
16. 不愿说理是固执,不会说理是愚者,不敢说理是奴隶,不肯说理是无知。
17. 心怀善念,日日是好日;里邻和睦,处处是淨土。
18. 水入污泥,虽清亦浊;人入邪恶,虽正亦奸。
19. 水之性,在由高而下,故宜因势利导,以为疏通之则;人之性,在有所获得,故当喜拾布施,以为结缘之方。
20. 牙齿以坚硬易毁,故圣贤贵柔;刀刃以尖锐快摧,故圣贤贵浑;神龙以难见称瑞,故圣贤贵潜;沧海以汪洋难量,故圣贤贵深。

21. 思想要国际化,生活要律仪化,语言要古典化,学习要现代化。
22. 布施可以种一收十,持戒可以三业清淨,忍辱可以自他得益,精进可以无事不成,禅定可以身心安住,智慧可以洞察秋毫。
23. 以言语讥人,取祸之大端;以度量容人,集福之要术;以势力折人,招尤之未远;以道德化人,得誉之流长。
24. 以拾为有,则不贪;以忙为乐,则不苦;以勤为富,则不贫;以忍为力,则不惧。
25. 求学读书要: 读做一个人,读明一点理, 读悟一点缘,读懂一颗心。
26. 世学有漏,佛法无边;知识变易,真理常新。
27. 只说好话不做好事,好话等于废话;只做好事不说好话,好事等于无事。
28. 失败之人,不外乎一意孤行、刚愎自用;成功之人,大多能与人为善、从善如流。
29. 失败者,往往是热度只有五分钟的人;成功者,往往是坚持最后五分钟的人。
30. 世间最好的东西,是欢喜;世间最贵的善举,是结缘;世间最大的力量,是忍耐;世间最强的愿力,是甘愿。

31. 金钱可以买得到奴隶,但买不到人缘;金钱可以买得到群众,但买不到人心;金钱可以买得到鱼肉,但买不到食慾;金钱可以买得到高楼,但买不到自在;金钱可以买得到美服,但买不到气质;金钱可以买得到股票,但买不到满足;金钱可以买得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金钱可以买得到床舖,但买不到睡眠。
32. 生产好似摇钱树,节俭犹如聚宝盆,勤快能换万担粮,用心拥有全宇宙。
33. 用兵择其勇,用人择其才,用理择其道,用钱择其德。
34. 用智慧确定方向,方向必到;用意志克服困难,困难必解。
35. 用感情换取他人的信仰,无法长久;用道德建立他人的尊敬,历久弥深。
36. 由『无常』,可悟缘起缘灭,必能精进;由『无我』,可知性真性实,必得自在。
37. 目中有人助缘多,口中有德福报多,耳中清淨和谐多,心中有佛欢喜多。
38. 在学识上要力求博大精深,在修养上要力求忍耐包容。
39. 养生之道,在于吃得澹,吃得粗,吃得少;处世之道,在于吃得苦,吃得亏,吃得重。
40. 自我观照,反求诸己;自我更新,不断淨化;自我实践,不向外求;自我离相,不计内外。

41. 有田不种,必无收成;有钱不用,必空积聚。
42. 有为法虽假,弃之则佛道难成;无为法虽真,执之则慧光不朗。
43. 有道之书尽读,明事之书多读,閒杂之书少读,邪妄之书不读。
44. 死,要死得有价值;死有重如泰山,有轻如鸿毛;活,要活得有尊严;活有流芳百世,有遗臭万年。
45. 为人父母,要心甘情愿养育子女;为人师长,要心甘情愿作育英才;为人学生,要心甘情愿承受教诲;为人子女,要心甘情愿孝养父母。
46. 求革新不可太快,厌恶人不可太凶,要他好不可太过,用人才不可太急,听发言不可太率,对自己不可太宽。
47. 有能力的人,处处给人方便;无能力的人,处处给人为难。
48. 自己不学好,别人帮不了;自己要学好,谁也挡不了。
49. 勇气须从一念中求,仁慈须从行仪裡找。
50. 生活的教育重于知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重于功利的教育,普及的教育重于特权的教育,自觉的教育重于接受的教育。

51. 坐姿如钟,必须稳重;站立如松,必须正直;容貌如镜,必须明淨;行止如法,必须合仪;思想如流,必须清澄。
52. 作家在稿纸上耕耘,农夫在土地上耕耘,教师在黑板上耕耘,禅者在心地上耕耘。
53. 人我相处之道,靠生活教育来训练;自我提昇之道,靠思想教育来启发。
54. 事事肯放过他人则德日昇,事事不放过自己则学日密。
55. 没有新观念,不会有进步;没有大格局,不会有远见。
56. 事,无法要求『完美』,但至少要能『完成』,才算尽到己责;人,无法要求『万能』,但至少做到『可能』,就能堪受担当。
57. 依附得人,可获终身快乐;投靠非类,将造一生之殃。
58. 受社会教育,为一家谋生;受心灵教育,为万众化导。
59. 以智慧灯来点亮心光,以自性佛来成就内心,以六度法来治疗心病,以七圣财来丰富内财。
60. 幸运,总是垂青于勇敢的人;福报,总是降临于厚道的人。

61. 在贫困中,要有忠心志气;在危难中,要有信心勇气;在富贵中,要有善心义气;在修持中,要有正心道气。
62. 所谓学问,在于治事,事不治,纵学无益;所谓佛法,在于治心,心不治,纵修无成。
63. 法无善恶,善恶是法;境无损益,损益在人。
64. 治学不厌是智者,教育不倦是仁者,做事不苦是勤者,受苦不诉是能者。
65. 知己、律己,是立身处世之要道;容他、助他,是人际相处之良津。
66. 知苦恼,才会本份不妄求;知惭愧,始能进步不退化。
67. 敢于发问,问出智慧;长于听闻,闻出对话;善于沟通,谈出共识;勇于思考,想出创意;受于锻鍊,磨出实力;安于静修,修出道德。
68. 信其言,不察其行,是智者之愚;信其行,不察其言,是愚者之智;察其言,亦察其行,是智者之智;不察言,亦不察行,是愚者之愚。
69. 自学,是成功的动力;自律,是成功的条件;自信,是成功的方法;自尊,是成功的要素。
70. 安排自己能获得快乐,充实自己能获得知识,掌握自己能获得平安,创造自己能获得成功。

71. 真理要靠力量来实践,力量要靠真理来发挥。
72. 为了完成自己,任何考验都得忍受;为了解决纷争,任何责任皆得担当。
73. 为了体验人生,应以道德严律人格;为了追求学问,应以智慧扩充心光。
74. 为学当重闻思修,将来必须说写做,若能具备戒定慧,必可清淨乐融融。
75. 若要身体好,饮食要吃少;若要人缘好,诚恳莫骄傲;若要家庭好,关怀最重要;若要事业好,勤劳来创造。
76. 皈依三宝是平等的精神,因为生佛一如,无高无下;受持五戒是自由的尊重,因为不侵犯人,彼此受益。
77. 看得破的人,处处都是生机;看不破的人,处处都是困境。
78. 研究要靠资料,发明得靠才华,读书需要深思,做事应该明辨。
79. 要做行为正直坦荡的君子,不做没有是非观念的小人。
80. 个人的性格,影响自己一生,群众的性格,影响万世族亲。

81. 时间是一秒一秒给你的,所以要一秒一秒的用;书籍是一字一字写就的,所以要一字一字的读。
82. 胸襟宽大,条条都是大路;心意清淨,处处都是淨土。
83. 能吃亏可以获得大便宜,能受苦可以获得大安乐,能和气可以获得大力量,能散财可以获得大聚集。
84. 做人要和滚雪球,愈滚愈有人缘;做事要如织锦绣,愈织愈有成就。
85. 不择细流终成海洋,不辞土壤终成高山,不耻下问终致渊博,不饰过失终达善美。
86. 做人要能随遇而安、随缘生活、随心自在、随喜而做;处事要从澹处着眼、疑处用心、无处下手、拙处力行。
87. 做大事要有魄力,做小事要能细心,做难事要肯忍耐,做善事要求无相。
88. 做事要能知己,若拾寸就尺,不易获得成功;处世要能知人,若拾长取短,容易导致失败。
89. 培才爱才,才可以传灯;教人用人,才可以传宗。
90. 培养自学的能力,才不会在苟安中退步;培养教人的胸怀,才能将经验传承下来。
91. 培养兴趣,而不养成癖好;学习正直,而不学成古板。



背景音乐心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