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金瓜糯米饭怎么做:三封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20:26:21
三封寺 据明万历《华容县志》载:“此处有一寺,建自东汉,曰‘圣国’,魏曰‘兴国’,西晋赐今名”。民间亦传乾隆南巡,先后三次以“楚有材”、“楚真有材”、“唯楚有材”留下口封。

华容三封寺的来历
    话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一个小镇,只见这里民生殷实,生意繁忙。他来到一个豆腐店,见小师傅正在磨豆腐,看到黄豆从磨眼里进去,豆浆从磨边出来,顺便出一联:磨大眼小齿棱棱,入粗出细。而小师傅也张口就来一联:秤长勾短星朗朗诵,识重识轻。乾隆皇帝不由得点头:楚有材。

    继续朝前走,街中东西两边有个文学馆和武术馆,读书声与习武声此起彼伏,乾隆点头称赞:一街二馆两先生,东旺西旺。里面先生附和:五湖四海一天子,南京北京。乾隆不由得感叹:楚真有材。

    最后想到大圣寺院看看,刚进院门,扫地的小和尚见进个布衣,有点瞧不起起的味道:树大根深,不栖无名雀鸟。这时老和尚出来,见来人不凡,马上客气起来:河枯滩浅,难容海角蛟龙。乾隆高兴泼墨:唯楚有材!

    从此,该小镇便更名为三封寺镇。   

华容三封寺发现千年阴沉木

2009-09-22 00:23 浏览122人次 【大中小】 【打印】

继在平江汨罗江段和临湘的桃林江段先后发现有“东方神木”之称的千年木化石阴沉木后,华容三封寺镇的农民在一段古河道中挖沙时,也意外地发现了数根掩埋在沙中的阴沉木,其中最大的一根长约6米,树围有1米多,敲之铿然有声,加之刀斧时如砍金石,火星直迸。

继在平江汨罗江段和临湘的桃林江段先后发现有“东方神木”之称的千年木化石阴沉木后,华容三封寺镇的农民在一段古河道中挖沙时,也意外地发现了数根掩埋在沙中的阴沉木,其中最大的一根长约6米,树围有1米多,敲之铿然有声,加之刀斧时如砍金石,火星直迸。

挖沙淘出“东方神木”

据阴沉木的收藏者刘先生介绍,前不久,该镇农民准备将河道开挖改造成鱼塘,在河道中10多米深的沙层中,发现了几根又粗又长、颜色乌黑的木头。木头下面的沙层上,还留下了类似蕨叶形状的痕迹,十分奇特。不懂这是什么木头的农民劈了一些拿回去晾干后当柴烧时,发现像炭一样非常好烧。

刘先生得知后,专程跑去实地查看,又查阅了相关资料,断定所发现的乌木就是被民间尊为“万木之尊”、“万木之灵”的阴沉木。刘先生出资收购了这些阴沉木后,专门请了吊车,将这些宝贝吊运出水后,再运到了华一水库旁边的家中妥善保存起来。

洞庭湖区阴沉木谜团待解

洞庭湖研究专家、岳阳市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何培金曾经撰文对洞庭湖的水文化进行过思考。他说,据分析,距今数千年前,洞庭湖流域还是成片的古木参天的原始森林,而那时候的地质灾害也比较频繁,把森林中的一些大树推倒掩埋在了水中。经过千万年的演变,最后变成了坚硬如铁的木化石,即阴沉木。此次在华容发现的阴沉木被掩埋在了10多米的沙层中,如果不是经过了长年累月的泥沙淤积,绝对不会被埋藏得这么深,直到数千年甚至上万年后,才重见天日。

当然,洞庭湖流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阴沉木陆续重见天日,其谜团仍有待专家的解释。

神木留待有缘人

阴沉木的原木是什么树种呢?据说,只有那些带有香味和杀菌特征的名贵树种,才能形成阴沉木。我国民间素有“纵有珠宝一箱,不如乌木一方”的说法。在古代,达官显贵就把阴沉木家具以及雕刻的艺术品视为传家之宝、辟邪之物。

刘先生告诉记者,他收藏的这些阴沉木还只是一些原木,如果能够被雕刻成工艺品或者家具,将会价值连城。前不久一位游客在华一水库游玩时,听说刘先生家收藏有阴沉木,专程跑来欣赏了一番,并且丢下了200块钱,硬是要走了10多厘米长的一小段。刘先生也特别希望有缘人能够将这些原木精雕细琢,形成巧夺天工的工艺品让世人欣赏。

华容风景系列之<诗文的墨山>
   
    墨山,又名玄石山,在华容县三封寺镇境内。
    玄者,墨也。墨山之名不得而知。
    墨山海拔只有254米,地理位置十分险要,它是扼岳阳至湘西北的咽喉,更何况它突兀峻挺。
    登临墨山,可以领略它俯临洞庭,仰接云海的气势和襟怀。
    唐开元年间的一个朗朗晴日,谪守岳州的张说寄扁舟于墨山脚下,气喘嘘嘘地攀上墨山之巅。放眼东南,洞庭浩渺,沙鸥翔集,浪握千帆;俯首西望,百川相对,千山满目,云峰万变;透迤穿行,竹径入阴,松涛阵阵,百鸟争鸣。这位诗文领袖不禁兴勃发,写下洋洋洒洒的《墨山石门二山》:“……
    清都西渊绝,金地东敝宴。
    池果接园畦,风烟迩后殿。
    高寻玄石顶,旷览天宇遍。
    千山纷满目,百川豁对面。
    骑来云气迎,人去鸟声恋。”
刊  诗人最后发出了“长楫桃源士,举世同名仙羡”的感叹。
诗文当得江山助,墨山也得诗文助啊。墨山的绝胜风景在张说的诗歌中不胫而走。后来的文人雅士纷纷沿着他的足迹到墨山游览吟咏。
    李华,这位唐朝古文运动前倡导文学改革的散文家,十分景仰他的前辈名相张说。或许,他和张说一样,有着谪贬放逐的相同经历,他们寄情山水,用明丽清爽的诗歌驱散内心的抑郁与苦闷。
    他是选择秋天一个风静雨霁的日子登墨山的,古寺的钟声在晚秋的山川激越回荡。和他前往的还有一同受贬的谏官颖川陈公。一路攀登,他们早已汗流浃背。墨山的清泉滋润着他们的干渴,也滋润了李华的诗情,一首《云母泉》把他内心的世界表露得淋漓尽致:
   “晨登玄石岭,岭上寒松声。
    朗日风雨霁,高秋天地清。
    山门开古寺,石窦含纯精。
    涧澈净世界,夤缘流玉英。
    …………
    秋色变江树,相思纷以盈。
    猿啼巴丘戍,月上武陵城。
    共恨川路永,无由会友生。
    灵泉不可忘,何日遂躬耕。”
    墨山,成为了一块寄寓愁苦、归退隐居的世外桃源。难怪明朝遗民、太史严首升“我从玄石来,今复玄石往。看尽十日山,独爱此山敞”,并在墨山脚下结庐种瓜。他在《从玄石历天井鹿角诸峰归来复登玄石望洞庭》一诗中,用奇特的想象、朴实的语言向人们描绘了一幅美仑的山水田园画卷:
    “左江右湖万古乐,江如长臂湖如掌。
    千山万山江不见,朝朝暮暮湖在响。
    湖光傍山半面青,山影入湖一时长。
    我来巅尽日兼斜,身影同山浮湖上。
    须臾月色巴陵来,水天林木染更朗。
    如人临镜自整容,万物威仪为月爽。
    嘻嘻此山高无极,又得洞庭添渺莽。
    下山之奇比上山,人家如笠田如盎。”
    墨山,在一篇篇诗文中愈发雄奇、秀丽和厚重。自唐以来,吟咏墨山的诗文不胜枚举。一时,墨山人文鼎盛。墨山,已成为一座诗文的山峰。
   沧海桑田,墨山的脚下再也不是万顷碧波,而是肥沃、坦荡的洞庭湖平原。昔日的墨山风光只能从前人的诗文中细细欣赏,但是今日的墨山仍不少往来游人。站在墨山之巅,我想,诗文应该是一座山的灵魂。没有灵魂的山,成为不了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