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2016年十大工程:京华时报:《借枪》成生活剧,心酸是其主旋律-搜狐娱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8:07:58

京华时报:《借枪》成生活剧 心酸是其主旋律

来源:京华时报 京华时报

京华时报

1162粉丝

关注
许青红

许青红

195粉丝

关注
2011年03月05日08:30我来说两句(0)复制链接 《借枪》剧照
《借枪》张嘉译
《借枪》剧照

  谍战大戏《借枪》正在浙江卫视和乐视网同步热播。

  跟《潜伏》一样,《借枪》也是根据龙一的同名小说改编。不过,与《潜伏》扣人心弦的隐藏、暴露、杀戮不同,《借枪》的开篇平淡,平淡得让人以为这就是一出带着几许戏谑的生活剧。开篇,这部剧给出了令人心酸的基调,一个穷困潦倒,连妻女的温饱都无法保障的地下工作者,却在为理想支撑。熊阔海丢了自己在洋行赖以掩饰身份和养妻育女的工作,每天盘算如何完成组织上交给的任务的同时,还得考虑如何填饱一家三口的肚子。在伟大的革命理想面前,吃饱饭变得那样现实与残酷,当面对吃不饱、更吃不好的女儿时,熊阔海只能用相声的方式,给女儿编织一个关于下一顿的美丽谎言,虽然颇有喜剧效果,却看得人无比心酸。而这种心酸,随着熊阔海接受砍头任务,愈加深切,到夫妻俩生离死别,再到熊阔海用生命来完成任务时,心酸彻底成了《借枪》的主旋律。

  昨天,该剧编剧林黎胜、男主演张嘉译、女主演颜丙燕分别接受本报专访,详解创作幕后。林黎胜表示,《借枪》本身就是为了展示令人心酸的真实,在改编剧本的过程中,也特意加大了熊阔海的困境,来表现这种心酸。

  谈借枪变借钱

  困境凸显了信念的坚持

  很多提前看过碟片的网友表示,《借枪》前半段更准确地讲,应该叫“借钱”。因为男主角熊阔海每天最最头疼的是钱,他筹不到女儿的一块钱学费,交不起十五声的房租,更别说买情报的天文数字几百上千块。熊阔海到处借钱是前半部分最大的看点,其中最极致的场景是首次“砍头行动”中,熊阔海在公园交枪给老于时,硬是一手捏着枪,一手向老于要一块钱,在拉锯战式的讨价还价中,一块钱难倒英雄的无奈流露无遗。这样的诙谐镜头却看得观众几近落泪。林黎胜认为,这种困境中的坚持是一种真实,《潜伏》中的余则成也是一种真实,“看多了好吃好喝,再换换口味,可能觉得这个更真实”。

  有观众总结了因缺钱成就的三大催泪点,“一是家里只能买一套煎饼果子,书真把一套煎饼果子一分为二,丈夫女儿各一半;二是一次吃饭时,丈夫吃完了手中的干粮,意犹未尽,妻子见状把自己手中仅剩的一块掰了一大半给丈夫;三是罗成来告别,家里已无米下锅,书真当掉身上的衣服,给全家人换了一顿麻酱面”。编剧林黎胜表示,男主角这样的困境是原小说中就有的,“剧中我们放大了这种困境,放大他生活中、情感上、工作上的压力,反而更凸显他的信念,他一个人的坚持”。林黎胜说,即便前段叫借钱也没什么不好,“钱是解决困境的办法,没有钱也杀不了鬼子,大家觉得很新鲜在于以前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谈增加周书真一角

  是幸福也是累赘

  在《借枪》小说中,熊阔海的妻子并没有出场,只交代了一句生病在床,由他们12岁的女儿照顾着。在电视剧中,增加了周书真这个角色,与熊阔海一起面对困难,甚至甘愿为夫君的事业而牺牲生命。

  增加周书真这个角色,林黎胜表示有助于展现熊阔海的困境,“更多描述他家庭化的那一方面,特工也是人,有人物情感,周书真既是他的老婆,他的家人,带给了他幸福,同时也是他的累赘。电视剧里,家庭有很大的比重,小说里没有电视剧写得这么充分”。另外,电视剧里还将熊阔海的女儿嫣嫣的年龄改小了,“小一点,行动力更差一点,更需要呵护,也因此成了熊阔海更大的困境和考验”。

  谈夫妻离别戏

  最平凡最催泪死法

  《借枪》中最具催泪效果的是周书真与熊阔海诀别的戏份,为了给丈夫继续“砍头行动”的勇气,落入虎口的周书真平静地鼓励丈夫:“你现在是全天津城的压轴大角,给全天津城的中国人唱堂会,不容易啊!”周书真要丈夫放下她们母女,“我是当娘的,说这话是要遭雷劈的”。“你要是心里放不下孩子,就在这儿给孩子跪一个,我代孩子领着,等见了面,我还给她,下辈子,平平安安。”周书真平淡的几句话,令熊阔海哭成泪人,观众的心也揪了起来,随后,气急败坏的加藤,从背后给了周书真一枪。

  林黎胜表示,这场戏是全剧的重型武器,是打动观众最重要的地方,“我们设计了很久”。女主演颜丙燕表示,在表演时,演员的二度创作也尽心尽力。“我跟张嘉译第四次合作,第三次演夫妻,大家都比较了解,工作方法也比较统一,这里面我们每个人都在想办法,关于孩子的那句话,就是我们聊出来的。周书真死了,孩子还在日本人手里,一直想解决孩子的问题,我想作为母亲,周书真那时候心里头是无比强大的,她可以做这个主,牺牲孩子。”

  对周书真如何死,颜丙燕说也是剧组所有人讨论的重点,“自杀也好,包括死之前有什么举动,想过很多种办法,也有一些很花里胡哨的想法,比如死之前唱一段大鼓,最后还是用了一个最正常、最直接、最平淡的结局,我含着眼泪看着熊阔海,想要表达的东西全在心里,全在眉眼之间”。

  谈改结局

  悲剧更让人心酸

  电视剧与小说最大的不同在于结局,小说中,熊阔海在列车上完成了砍头行动,并安全脱身,而在电视剧里,熊阔海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最后一击,随着加藤的倒下,熊阔海的人生也戛然而止,留给观众无尽的哀伤与唏嘘。

  对改成这样的悲剧结局,林黎胜坦言悲剧可以更让人心酸,“在那个年代、那个环境下抗日,怎么可能没有牺牲,也许悲剧会显得更真实”。

  自省漏洞

  小失误成笑点

  剧中,熊阔海唱了一段郭德纲腔调的太平歌词《白蛇传》,“杭州美景盖世无双,西湖岸奇花异草四季清香……”令观众乐开怀。张嘉译表示,这是剧组的一个失误,“当时剧情需要唱这么一段,我就上网,下载了一段郭德纲的太平歌词,现学现唱,临时抱佛脚,导演说当时只要把嘴型对上,把词哼下来就可以,做后期的时候,再重录,没想到后来大家都把这茬给忘了,也没有人给我补,结果用了原音”。

  颜丙燕:平淡书真出彩难

  作为剧中最出彩的角色之一,颜丙燕饰演的周书真,平淡如水,却撼动人心,颜丙燕说,这个角色要演得出彩真难。

  颜丙燕透露,《潜伏》拍之前,导演姜伟就找过她,“剧本太好看了,后来因为要平衡各方面的关系,阴差阳错,我错过了。”这次姜伟说让她演书真,她心里还有些落差,感觉这个跟翠平差远了,“翠平一出场就很打眼,书真平平淡淡的出场,平平淡淡的一切,容易费力不讨好,演完了容易记不住,观众没印象。”

  后来看过剧本,颜丙燕跟导演聊的过程中碰撞出很多东西,“慢慢就把自己跟书真合在一起了。”这是一个看似简单的角色,心里头承担的、背负的东西很复杂。那个感觉如果能出来,会给这个角色额外的魅力。”

  由于周书真的身份是大鼓名角,在剧中重操旧业后有一段几十秒的唱大鼓的戏,为这几十秒,颜丙燕忙乎了一个多礼拜。“剧组安排一个老师唱,我对口型。当时觉得是一件挺简单的事,一学才发现,背词很容易,但鼓和板太折磨人了,跟左右互搏一样,一只手打板,一只手打鼓,特别分裂。我每天练,一只手打着板去干任何事,让板成我的习惯动作,再去慢慢练右手的鼓点。每天噼里啪啦,住我隔壁的演员都受不了,问我能不能消停一点。”

  舞蹈演员出身的颜丙燕稀里糊涂地当上了演员,“我没有任何方法,没有理论,完全靠自己的兴趣,我每一场戏,都演到极致,把兴趣激发起来,把自己掏空。”与别的演员极少看自己的戏不同,颜丙燕说演完之后,会一场一场看自己的戏。“看的过程中,我就会去回忆,我拍的时候,我怎么想的,我希望给观众什么感觉,我现在是观众了,我又是什么感觉,这个感觉对不对,好还是不好,如果再让我演,会怎么做。每个戏都是如此,不断自检,下部戏再去调整。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个创作方法,可能很笨,但很有用。”

  颜丙燕表示,她的理想不是大红大紫,“希望到了80岁的时候,还有人找我来演戏,说这个老太太演戏不错。”

  张嘉译:五个形象演到崩溃

  作为《借枪》中的绝对主角,张嘉译演的熊阔海状态松弛,会耍贫、会耍赖,会玩命,逗乐了观众,也赚走了眼泪。昨天,张嘉译接受本报专访时称,他把熊阔海当作五个人来演,是他演得最累的戏。

  导演姜伟曾对媒体表示说,关注张嘉译20年了,这次总算合作成了,张嘉译却表示并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征服了姜伟,“可能就是感觉。”张嘉译透露,接到熊阔海这个角色后,他一口气把《借枪》的小说、剧本都看完了,“确实很惊喜,故事很能打动我,磨难、悲壮的结局都能打动我。他其实不是一个特别专业的特工,尤其是进行到一半时,已经是半暴露的状态,完全是凭意志、信念在支撑。”

  熊阔海相当五个角色

  张嘉译表示,熊阔海的工作量相当于五个角色。“回家他是一个状态,是一个父亲,一个丈夫,得给妻女一个完整的家,得把她们逗乐,忘掉生活的不快乐,尽他所能做到的最大可能去做。跟安德森,他们是发小,讲哥们义气,两人之间任何规矩都没有,可以不讲理,安子对他也一样,可以耍赖,这种情义在关键的时候才显现出来。”

  第三面则是面对杨小菊时,“骗也好,半承认不承认也好,跟杨小菊好像是玩猫捉老鼠一样,需要他的时候就去找他,不需要的时候,我怎么也不认,不愿意跟他有牵扯。第四个侧面是跟他的上级领导之间,有关怀,也有正面交锋的工作状态。”

  第五面则是面对裴艳玲,“裴艳玲开始就是一个财迷,面对她,熊阔海用最本能的方式,就像江湖上的过招,渐渐发现裴艳玲身上的优点,彼此开始认识,可以说是同道中人,也可以说是红颜知己。”

  张嘉译表示,如果他只把熊阔海当两个面来演,也能完成任务,这个戏也成立,如果再细分,效果会很意外,会更出彩一点,“五个面每一个段落我都得区分开来,拍得很累。”尤其是与周书真生离死别的那场,“那场戏真的很累,那一跪我已经崩溃掉了,我从来没有演过这么大的一场哭戏。拍完以后,人都缓不过来,头痛。”

  张嘉译说,熊阔海是他演得最难的一个角色,“难在分寸的把握,比如痛哭到什么程度,崩溃到什么程度,包括人物关系的层次递进,要让观众觉得可信。”

  走路难看缘于腰病

  《借枪》中熊阔海甩着膀子劈着腿走路引起了一些争议,有观众评价,“熊阔海走路姿势太难看了,况且他还曾经是军人,就算是后来换了其他职业,也不应该是那种走路姿势。”张嘉译解释说,这是他真正走路的姿势,并没有刻意放大。“我从22岁开始,腰就有病,走路有问题,演其他戏我会刻意注意一些,隐藏一些。《借枪》里我想让这个人物趴下来,散一点,不要这么一板一眼,索性就爱什么样什么样。可能观众觉得有点夸张,但我没刻意夸张,我放开走就那样儿。”

  剧中,熊阔海为女儿一块钱学费与老于拉锯除了令人心痛,也被观众指出可能有违纪律。张嘉译表示,这样其实很真实,“他确实需要那一块钱,做了那么多,索取一点我觉得正常,而且他是为了女儿,对孩子,对妻子,他一直有一种愧疚,我觉得是合理的。如果不是为女儿,他也不会这么做。”

  张嘉译透露,现在自己的女儿刚五个月大,拍《借枪》时还没有出生,“如果那时候就有女儿了,我的感触会更深,面对戏中的女儿时会更自责一些,如果连一块钱的学费都凑不到,感觉当爹的太没本事了,会更内疚。”

  想减产无奈抹不开朋友面子

  最近,张嘉译的身影在荧屏上到处飞,他觉得自己演得太多了,“烦了,荧屏上全是我,我都有点躲着。”他表示特别想减产,“但太多朋友了,去年拍的几乎都是朋友的戏,没有一部是我来选择的。有时候抹不开这个面儿,人家在你没有成名的时候帮你,你有些成绩了,朋友需要你来拍戏的时候,就得挺着胸脯上。”

  不过,张嘉译说还得角色自己喜欢,“一定要是我自己喜欢的剧本,故事、人物,要能打动我。我不喜欢的戏,我会说得很明确,我没有感觉,你硬逼着我,我也能演,但没感觉,没有想象力,出来也是一个平庸的东西,朋友们倒也都理解我。”

  张嘉译说,《借枪》的成功不会影响他以后接谍战剧的判断,“演完我就放下了,碰到我喜欢的角色,谍战剧我照样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