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面唱将第一季:养静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4:19:32

福临·影珠山养静寺

 

影珠山位于长沙县西北角,为长沙、汨罗两县界山。山呈南北走向,大小山峰70余座,长7公里,主峰海拔高度为509.4米。山势巍峨雄伟,气象变化万千。晴日登临山巅,两县风光,尽收眼底,令人留连忘返。加之山势险峻,传说甚多,是个十分理想的宗教信仰及旅游胜地。养静寺位于福临镇影珠山村养静园组,距县城45公里,山势虽高,但有盘山水泥直达。

据《今古奇观》志载:原山上有寺庙48处,相传为梁武帝时所建,寺庙多系花岗岩建筑,分布于群山幽谷之中,其中保存时间最长的是养静寺,直至1958年才最后被毁。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当地信众在佛教人士佛明师、善良师等人带领下,集资化缘,重建养静寺。1993年3月,建起了主殿,恢复了香火。在地方政府和信众大力支持下,尔后连续数年完善配套设施,直至现在已拥有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60平方米,大小房屋46间的中等寺庙规模。

 

养静寺联:

香山得道六根清净尘世远;

南海成佛三光普照善缘长。

 

养静寺主持:

释佛明(1993——2004)

释善良(2004——2010)

 

附:

 

影 珠 山 简 介

 

位于长沙县西北部雾阳乡(今福临镇),为长沙、汨罗两县界山,呈南北走向,长约7公里,大小山70余座,主峰白果树海拔509.4米。据《图书集成职方典》称,“山顶有井,其影如珠”,因名。一说“影珠”当为“隐居”之谐音,传说晋陶真人尝隐于此。清同治《长沙县志》则云:“影珠山在县东北百里清泰都,山极高大,雄镇一方,半山以上有狮子岩,高十余丈,下有石洞。可通往来。山之西又起大山,属湘阴(今属汨罗),名曰西影珠山”。

影珠山巍峨雄伟,气象万千,晴空登临,长汨两县风光,尽收眼底。清人张启鹏《冬日郊行望影珠山》诗云:

野外天空孤馨闻,霜林秋尽叶纷纷。

乱峰无数夕阳冷,知有梅花卧白云。

山腰狮子岩,突兀峥嵘,两侧石壁陡峭,一石悬空横立,中圆而空,形如啸天雄狮。岩下乱石间,有石洞数个,方圆500平方米,名“九间房”。第二洞内有石桌、石床、石炉,阴森黑暗,寒气袭人,传为陶真人修仙炼丹之处。山顶有四人抱银杏一株,高约16米,历经元、明、清、民国700余年不衰,苍翠挺拔,惜于1981年6月被雷电击毁,今存枯干残枝,供人凭吊。山北朱家岭下仙人洞,两侧碧萝牵绕,洞内水声潺潺,回响于千山万谷之间;山南有九山高低耸立,形状各异,翘尾昂头,如九马奔槽,名九马嘴,为影珠山南部屏障。《今古奇观》载,山上有寺庙48座,为梁武帝时所建。庵庙多系花岗石建筑,点缀于密林幽谷之中,当地有“十二个岭,四十八个庵”之说。这些庵庙,1958年“大跃进”时悉被拆毁。近年恢复了养静寺,有僧尼数人。

影珠山传说颇多。一说,新庙祀陈公真人肉身。陈真人生前系孝子,路遇美食,必尽老母先尝,否则不食。光绪十一年羽化后“仙躯”不腐,每到农历六月初六,乡民为其换袍晒衣,后被毁。又传易公仙居影珠山下,壮年时执畚修路,岩上镌“至治壬戍易公修路”八字,至老结茅舍于道旁,织草鞋为生,食有馀则赠人。日负秆面坐,边织边焚,一日秆烟不散,结为白云,乘之而去。今名其地为草鞋湾,山曰易公山,后人造石屋祀之,传说早年祈雨辄应。

影珠山北麓陡峭怪峻,地势险要,控长、汨交通要冲,历为兵家必争之地。1944年,日寇犯湘,我军曾踞北山腰子坡痛歼顽敌。当年战壕掩体,炮洞弹坑,至今依稀可辨。东麓西冲原有1893年创立的影珠山女子职业学堂,是清末湖南创建最早的女子学校。创办者黄萱是长沙早期著名教育家。1912年影珠山下又建起一所开物农校,系彭海鲲、彭万硕父子一手创办和发展起来的,以“公、诚、勤、朴”为校训。今校址依旧,树木如盖。今名为“开物中学”。1986年,已成为美籍华人学者的彭万硕曾回校捐设奖学基金。

腰子坡东侧有巨石临空,如啸天狮子,故名狮子岩。崖下乱石嶙峋,有石洞几层,俗名“九间房”,传为陶真人修炼处,现需侧身入内,洞室如房,进第三间即寒气逼人,打火机打不起火来。此外,西坡有“仙人洞”。山南有九马嘴;九座山头昂头耸立,如九马奔槽。山顶原有一银杏,历千岁,4 人合抱。惜树皮被剥,树身易进水,屡遭雷击,火往往从树心烧起,救火无效。80年代的一次竟烧了一天一夜,现仅存已炭化的树桩,高约5米,两人仍不能合抱。


(隐珠山又名隐居山、影珠山,共分为东隐和西隐。该山位于汨罗市李家塅镇、弼时镇和长沙县福临镇三地交界处,面积20平方千米左右,有大小山峰70多座,群山绵亘,层峦叠嶂,主峰狮子砣海拔594米。... )
山顶,小庙叫“养静禅寺”,以前住过一位高僧,佛明老和尚。庙前是一整面朝阳的山坡,长满了草,民居都在草坡两侧,庙在坡上居中,颇有一览众山小的气势。站在庙前向山下看去,只觉满面光明,春风拂来,一切辛苦顿然消散。

 隐珠山巅,历代为佛教活动之地,香火鼎盛,善男信女朝拜者云集。四周散有宏济寺、养静寺、桃花观等多处寺庙。相传寺中的僧人圆寂之后便将埋于寺旁,其墓称之为羽化墓;有德高僧圆寂之后所得的舍利子便供奉于佛塔之中,供人纪念朝拜,称之为“羽化塔”。羽化塔位于隐珠庙前50米处,共五层,高3.3米,羽化墓原有40多处,现尚存两座,位于羽化塔东南约100米处,墓碑犹存,分别为乾隆和宣统年间所立。

刘炳凡(1910—2000)汨罗弼时镇人,是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一辈子从事中医药研究应用。1939年秋写的《登隐珠山》诗中曰:‘突兀悬崖招我隐,荒芜田野令人忧。长空雁洒千行泪,古寺钟敲一片愁。’忠实地折射出沦陷时期乡村凄凉的情景。

以上是网上很少一点关于隐珠山的内容介绍。


“隐珠”的含义对于现在生活在山下的人来说已经变成了一个没有含义的山名罢了。

但你随便问下上了年纪的当地老人或70年代前出生在山下的人,他们定会有人跟你诉说以前常常见到隐珠山上傍晚和雷雨天在山顶飘忽的一团白光,即使在方圆数公里内都能很清晰的看到那团白色的光团。
有人说那是龙脉的龙头在戏珠;有人说山上有个神秘的宝贝最后给德国人挖走了;有人说那曾是座鳞矿。。。。

文化大革命时期,认定山上有人在装神弄鬼。红卫兵拿着火把从这个山头追到另一个山头什么都没有看到,山下却瞧得仔仔细细一团白色飘忽的光团。
约80年代左右山下来了一只德国探矿队,称山顶有矿,花了很多钱修了条直通山顶的简易公路。折腾了一年多时间就突然撤走。从此那颗充满了神秘的隐珠再也没有出现过。

那到底有段怎样消失的秘密呢?初听像玄幻小说般的光团到底是什么东西?没有任何可以反射的光源出现在绝无人迹的山顶千年又有怎样的科学解释?
山顶一棵数百年的银杏古树在光团消失后不久便被雷电击成两截,山中出现数条大小不同的裂缝,中间是否有着相关的联系呢?
德国人到底在山上面探到了什么?又或者真的取走了什么?
事过境迁,我们是否还有必要去探询这个就要消失的秘密。[/B]
一切的答案等待有缘人来探询。。。。

影珠山,又名隐居山。载:“山巅有井,其影如珠。”故名影珠山。又云:“晋太尉桓公侃之孙、夏公子,陶淡陶真人尝隐于此。”故亦名隐居山。 
影珠山位于我县东北部,为长沙、汩罗两县界山。影珠山分东、西影珠两山,呈南北走向,周边30公里,有大小峰峦70余座,分属于长沙县和汨罗市。载:“山巅有井,其影如珠。”故名影珠山。又云:“晋太尉桓公侃之孙、夏公子,陶淡陶真人尝隐于此。”故亦名隐居山。

山上有九间房、狮子岩、斋公庙、养静园、万寿宫、九马嘴、白鹤洞等景观,还有源冲、西冲、大山三座水库,这里山青水秀,气候宜人,十分适宜于旅游开发。

提起这东、西影珠山,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相传这东、西影珠山为夫妻山,一雌一雄,山顶主峰又同时生长着一株千年白果树,也为一雌一雄。以前这两棵白果树高高耸立,一出长沙城就可以远远望见,是当时的天然航标。那时农用飞机在进行飞行播种,飞行植保时都以此来作导航。东影珠山(也就是长沙县境内)的白果树大一些,要四人合抱,高15米经元、明、清,历时700余年不倒,惜于1981年遭雷电击毁,现在还可以看到仅存的一截主干枯枝。说来也巧,在东影珠山的白果树被雷击毁后不久,西影珠山主峰上那棵白果树也神秘地枯死了。这也可以算得上是一曲白果树相伴相依、同生共死的千年恋曲吧!

影珠山作为长沙北部的制高点,具有极重要的军事意义,曾是长沙人民抗战日本侵略者的主战场之一,经历了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民曾在此痛歼入侵之敌。特别是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影珠山作为中国军队诱敌深入“天炉”作战计划的“炉口”之一,承担着在此防敌逃窜的重任,交战十分惨烈。布防于影珠山和和福临铺一线的第二十军和第五十八军,以及增援的第七十三军、第四军和第二十六军担任由北向南堵击日军的任务,在此阻击并几乎全歼了日军第3师团、第9混成旅团、第6师团。在腰子坡战场旧址处,现有记载那次战役情况的石碑一块。

第三次长沙会战,从1941年12月18日敌军先头部队与我军前哨部队激战起,至1942年1月18日我第九战区司令长官下令结束战斗止,前后共历一个月,日军再次以可耻的惨败而告终!会战结束,清理战场,共毙敌三万三千九百四十一人,重伤敌军二万三千零三人(总共毙伤日军五万六千九百四十四人),其中有大队长、联队长以上军官十人,俘虏日军中队长松野荣吉大尉以下一百三十九人,击毙、缴获战马千余匹和大批枪炮、弹药及辎重。俘获之多,为抗战以来历次会战所罕见。我军奉命清理战场时,因见日军遗尸太多,战区司令部乃令平江、长沙、湘阴三县民工数千人,挖了三个大土坑,将日军尸体集体掩埋,每坑放敌尸数千具,并在坑旁立石碑,上刻“万人坑”三字,以作标记。

影珠山旅游区根据其区位和资源优势,定位为城郊型休闲旅游首选地。现有公路直通山顶,当地政府正在积极着手进行规划、开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影珠山旅游区将会以一份崭新的惊喜呈现在大家面前。


隐珠峰巅,宏济寺后的石灰岩上,神奇地耸立着三块巨石,一曰“紫霞石”,一曰“冰心石”,一曰“一休石”。这三块巨石后人谓之“飞来石”,其石十分庞大,非凡人所能移。

  景点十一、佛祖隐珠庙

  隐珠庙又名宏济寺,位于隐珠山第二高峰——隐珠峰之巅,始建于汉末,晋、唐、明进行了改造,清乾隆时代进行了扩建,从而形成了气势雄伟,颇具规模的古典建筑。庙堂有三进,皆系麻石、青砖、青瓦、古木结构;庙内有佛祖殿、观音殿、关圣殿、回头殿。2001年通过多方筹资,新塑佛像十余尊。现在,庙内焕然一新。庙后有大片石林,鬼斧神工,这些怪石又名“飞来石”,它们都有着非常美丽的传说。登上石林,西隐群山尽收眼底。有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之韵。

  景点十二、三台石

  三台石也属于隐珠峰的一绝,处于西隐珠峰西部的100米处。一共分三台,每台都有10余米高。一台叫“金台石”,二台叫“银台石”,三台却叫“叫鸡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