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商标:练拳心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6:17:26

练拳心唔

(2010-10-18 10:02:02)转载 标签:

太极拳

分类: 太极          赵堡拳内部传闻:当年郑悟清到西安去,怕西安藏龙卧虎,能人众多,担心自己的功夫“镇不住场子”,去请教老拳师。老拳师就传了一招“上金刚”(金刚三大对),告诉他吃透这一招,就不用担心了。

        这好理解---平时练习的“上金刚”是练法,不懂变化的话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因此要“出师”之前,老拳师就会把这一招的“打法”和“变化”传给他,触类旁通,一套拳的精要他也就能理解了。平时只要认真练好这一招,其实真的没有什么好担心的。懂的人看了“上金刚”,就自然知晓:这一招真搞通了,的确打起来也就够了。就像是陈氏拳的“搬拦捶”一式,会用,会变化的话,实战起来是非常“好用”的,左右逢源。

        看人练赵堡拳套路的,第一式的“上金刚”如果演不出风卷云涌的气势,以及环环相套的圆活连绵劲路的话,其他后面的招式,都是不用看的了---不会有真功夫的。

        真的学好了“上金刚”一式,其他的招式都不用学了。这行吗?如果你是学“技击”的,当然就“行了”。

        不过如果你是“吃这碗饭”的,别人想看看你的“功夫”,你练来练去的“就这一招”,恐怕就有点看不过去吧?连程咬金还要三板斧呢?因此,多编一些花样出来,练得大家眼花缭乱一些,还是很有必要的。这恐怕就是“套路”的意义了。

        教拳维生的拳师们,也是一样的理:普通的学生,没几个有悟性的;有些人一年也练不好一式。可是,假如老师天天只教同样的动作,让学生慢慢练,恐怕学生的学费就收不上来了。因此,也要常常变变花样才行,让学生有“层出不穷”之感。因此很有必要教教套路,几十百把个招式,练起来也不容易。而且,还要准备好不同的套路,等学生学了一样就换一样。比如练了新架,再练老架,练了大架,再练小架。练了拳术,再去练器械。练了刀,还有棍剑等等十八般武艺。这样拳师才能“细水长流,武运长久”。否则怎么混?

        当然,这样就是“商业运作手法”,非关武道与技击了。 

        不过,似乎民国时期的拳术大家李存义说的也很“外行”:他说练拳要领是:“一形不顺,不能练它形;一月不顺,下月再练;半年不顺一年练。必练至身体和顺,再练他形。非是形式不熟悉,内中气质未变化尔;一形通顺,再练它形,自易通顺。而其余各形皆然,一气贯通。拳经云:一通无不通也”。难道现在热心练拳的人,居然不看这些要领吗?李存义总比你现在的“师傅”要高明得多吧?

 

剑招“风摆杨柳”的练习要点!

        这一招本来是剑法,但也可以当拳来练。练好后出拳快且重,身法变化多端,一般人无法抵挡。这也体现了武当拳“拳剑合一”的特点。

        这一招的练法,要求身体和顺放松。手在肩部开始要画一个立圆,胯和腿,也要一齐配合画立圆,前后左右上下都要照顾到。单脚立地支持重心,随时左右交替练习转换;身体的转换和步型的变化都要配合手型,要在不经意之间完成变转,不能刻意强行扭转。长期以来困扰练拳人的“松腰”问题,也可望通过此招的练习而达到。因为如果不会松腰的话,这一式会练得很难看。扭来扭去的显得特别笨拙,完全没有“风摆杨柳”的轻盈姿态。

        这里讲一个要诀:就是“单剑看手,双剑看走”,意思就是单剑练得好不好,要看练习者的手---不拿剑的那只手。只有不拿剑的空手能够和拿剑的手配合无间,协调密切,这才是练好了。许多人拿着剑,心里只关注拿剑的手,另一只常常像是多余的负担一样不知如何处理,有些人像是鸡爪一样缩在胸前。这样永远练不出真正的剑法。因为剑法拳法,都强调阴阳变转。心中只有拿剑之手,身体就废掉了一半,怎么可能练出“协调”的人体?怎么可能“变转阴阳显神奇?”。

        “风摆杨柳”练法,是左右手皆可持剑,空手一样走剑招。平时左右手练累了就交替换手持剑练习,招式不变,这才合乎要求。

        此招是单双剑兼容,自然也符合“双剑看走”的要领,就是练双剑的不是看自己手上的剑舞得多么漂亮,而是看步法和身法是否灵动,转换是否灵活多变。

        “风摆杨柳”一式,顾名思义,就知道极重身法步法的圆活轻灵。身法不灵的话,就不是“风摆杨柳”了,而是“大象跳舞”。此式如练不到“身剑合一”,“身步合一”,“上下左右合一”的“身体和顺”境界,就谈不上“打法”了---用不上的。   
        
        此招打法上的要诀是“左右呼应”,“上接下打”,“明退实进”,身体转换不过来,阴阳不配合的话,根本就用不上。

        练此招,需要找个大一点的场子,最好在跑道上绕圈。每天转个五圈十圈下来,慢慢就会受益了。因为此招既然最终练成后“威风八面”,自然不能小气。选一个大一点的场子,对于心态的开阔以及剑招的开阔都很有好处。否则在狭小的环境下练习,长期下来可能练出一个小家子气的剑招来。如果身体心念舒展不开,此招也就无用了。当然,真练会了的话,到不在乎什么空间大小了;一个很小的空间也可以练得大气磅薄的。

        这一式由于暗藏的变化很多,一定要自己有所体悟才行。光是照葫芦画瓢的模仿“名师”外形,一定练不好。演练该式,没有定法,常常会变化了姿态来“玩”一下。虽然要领不变,但是外形已经变了。

        温县的老拳师刘老师要给他拍录像怎么都不肯,说是拍下来就是假的了。他只愿意偶尔演练一下给我们看,一招“上金刚”就有让人目不暇接的变化之感。由此发现,某些想要通过书上的图画,或者模仿光盘上名师的动作外形,想要练成“真功夫”的人,是多么的不切实际。特别是内家拳,真的不是一个“外形”的事。学者不可不知,不然自己骗自己,费了力气花了钱,反徒增烦恼。

 

分享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