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难见真情 百度云:陈炯明“炮轰总统府”真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1:51:58

 

转载    陈炯明政治主张为“联省自治”制省宪,效美国宪法之联邦体制,但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官方历史观点一直认为陈炯明的“联省自治”承认北洋政府国体的统治现状,实质仍会导致变相军阀割据。亦有人认为他是中国联邦宪政的实践者。陈炯明主政广东期间颇有建树。主张“联省自治”和平统一中国,因广东现实的困难,反对孙中山不切实际的北伐革命。

其对广东的主要影响有:

政治上,反对孙文的北伐,主张“联省自治”。广州市的正式建市由其主导进行,建立立法、行政、财政、审计等机构,推行基层自治,精兵简政,与民休息。

经济上,兴办实业,兴建公路,扶持民企等。

教育上,建立私立学校,为全国之最;发展公办教育,实行免费教育;请陈独秀任省教育长。

社会生活上,革除陋俗,主要禁绝烟赌,但其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

陈炯明“炮轰总统府”真相

        陈炯明于1920年代与孙中山因政见分岐而决裂。孙主张「中央集权」,要以武力「北伐」来统一中国;陈主张「联省自治」,要建立与欧美民主国家相仿的联邦政制,以和平「南北妥协」的手段来谋求中国永久的统一。国民党称陈炯明背叛革命,炮轰广州观音山总统府,欲置孙中山于死地。共产党也指斥他为反动的军阀。因此陈炯明生平的历史和他服膺终身的政治主张,今代中国人(包括政治领导者)知道的已不多。

        根据当年香港中英文报纸和英,美两国外交官的报导,当时下令炮轰广州的,其实是孙中山,时间是(1922年)6月17日,所谓「炮轰观音山总统府」是孙中山早得粤军警告,本人已离府,粤军要求守军投降不遂,而开土炮「三响吓之」。当年中英文报纸都没有粤军炮轰总统府的新闻,反倒有孙中山以海军大炮乱轰广州的大标题,炸死无辜平民过百人。中国历史几千年来都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几十年来教科书只提陈炯明炮轰观音山总统府,但无人提孙中山炮轰广州市。

  在历史教科书中,陈炯明头上,插着三根标签,一是广东军阀,拥兵自重,一心搞独立王国,二是投机分子,没文化没理想的匪徒,只想着地盘,三是革命叛徒,一旦触及私利,便想杀掉孙中山,最终身败名裂。直到中山大学袁伟时教授写出一系列文章,陈炯明头上这些标签,才开始松动。
  了解陈炯明的实际形象不难,第二个标签是突破口,拿下这个标签,便可知道他是怎样的人。陈炯明是清朝秀才,所以文笔很棒。慈禧废科举,他改读广东法政学堂,与邹鲁同届,是第一批新式学生,以“最优等生”资质毕业。随后,他创办《海丰自治报》,在晚清宪政改革中,被推选为广东咨议局议员,提交过《废除就地正法案》、《禁绝一切赌博案》、《革除衙署积弊案》《筹办城镇乡地方自治案》、《筹筑惠湖铁路案》。可以说,自陈炯明早年,建设理想社会的信念,已牢固于心,追随孙文,并非一时投机。孙文曾说,陈炯明“不好女色,不要舒服,吃苦俭朴,我也不如”。
  接下来,便有一个疑问,这样一个有志青年,怎么会壮大并堕落成军阀,拥有成千上万匪兵。查一下史料,即可获悉,陈炯明根本不是军阀,相反是老革命,他的军队从一开始就是革命队伍。陈炯明清末加入同盟会,是国民党元老,参加过广州新军起义和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了,还跑到香港,参加支那暗杀团。辛亥革命中,他再去东江,组织循军起义,控制着惠州。因为革命有功,他先后担任广东副都督、代都督、绥靖经略、护军使,成为革命旗帜。在反袁斗争中,他屡败屡战,仍以惠州为根据地,组建“广东共和军”。袁世凯病逝后,黎元洪恢复民国法统,陈炯明北上交兵权,获“定威上将”军衔。但当孙文与民国政府产生分歧,陈炯明毫不犹豫,南下护法,担任粤军总司令兼广东省长,成为孙文的武装利剑。这足以说明,不是孙文没有自己的武装,总是寄人篱下,被迫依靠地方军阀,事实正相反,陈炯明依存着孙文,甘做他的武器。
  那第三个标签是怎么回事?这样一个人,怎么会背叛革命,甚至要杀掉主公!陈炯明和孙文的公开矛盾,始于1921年,孙文宣布,民国政府不是“真正民国”,力主北伐,武装推翻它。        为此,他搞了“非常国会”,审查同党中谁是反革命,并决定另选政府和总统。陈炯明不同意,认定总统必须由两院联席选举,而在广州的议员不及总数的四分之一,这是自毁法律,与民国政府所犯的错误没有本质不同。结果,孙文指派张继,强行操控“非常国会”,草草选了自己,成为没有任何制约的“非常总统”。         最重要的是,陈炯明一直奢望建立“联省自治”的新中国,就像美国诸州联邦,他主张先定省宪,确立民治基础,再议国宪,循序渐进,统一中国,而不是穷兵北伐,建立新的集权的“中央政府”,否则就辞职。孙文很生气,想暗杀他,免了他的粤军总司令、内政部长、广东省长职务,只挂陆军部长虚职,最终导致1922年粤军兵变。
  要说明的是,兵变领袖并非陈炯明,而是叶举。孙文威胁说要放毒气,并炮击广州,伤及军民。叶举拒绝陈炯明劝止,又不想置孙文于死地,只想赶走他,所以炮击之前曾给孙文打电话,放他逃脱。而陈炯明两袖清风,赋闲后,只能寄居弟弟家。弥留之际,亲人问他家事,他说“家事无可语”,问他国事,他连呼“共和”而终。             1925年10月10日,洪门团体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中国致公党第一届代表大会,美洲致公堂改组为中国致公党,推举陈炯明为总理,唐继尧为副总理。1933年9月22日,陈病逝于香港,翌年归葬于惠州西湖。

***

       1925年,孙中山逝世的时候,陈炯明曾手撰一副挽联:“惟英雄能活人杀人,功罪是非,自有千秋青史在;与故交曾一战再战,公仇私谊,全凭一寸赤心知。 ”在知己相惜的情怀之下,似诉英雄心中不平事。可以看出,在这两位大人物之间,发生了太多的故事。”

        鲁迅去世的时候,徐懋庸曾写过一副对联挽鲁迅,“敌乎友乎,余惟自问;知我罪我,公已无言”。敌,友,知,罪,倒是这两位陈炯明与孙中山两位辛亥元勋一生关系的写照。

        1933年9月,陈炯明去世之时,香港《工商日报》评价道:“国民党死了一个敌人,中国死了一个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