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光明尚海湾业主群:未来“书”的模样(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6:50:04
 

未来“书”的模样

安徽出版集团时代漫游公司副总 阮凌 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 字号最大 较大 默认 较小 最小 背景                    收藏 电邮 打印 评论[12条]  

很快,我们在iPad上看到了Adobe公司与《连线》合作的互动多媒体杂志,迪斯尼定制开发了Toy Story伴读应用软件,提供电影、卡拉OK的视频和录音功能,并允许小孩子用手指在屏幕上作画。麦克米伦出版公司宣布开发一款具有交互功能的电子教科书Dynamic Books,让平板电脑走进校园。

我们感到前所未有的紧迫感——电子书蛰伏了好几年,这一夕之间的突变,来得真快;同时又有极度的兴奋感——新一轮数字出版的竞争,中国和世界几乎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技术刚刚升级,大家都处在初期摸索阶段,先行者有优势;各种平台的电子书应用软件商店提供了相对公平的游戏规则,以及保护版权、在线结算的封闭网络环境,使出版商在web时代实现盈利可能;硬件终端的全球化销售,彻底打破了地域局限,使所有出版社第一次无偿、平等地拥有了全球用户市场。

进步还是倒退

 

提出这个观点的是硅谷传统人士,他们认为iPad是向早期的美国在线(AOL)时代的倒退,纯应用软件版的电子书是不可链接的数据,是web浏览器的盲区,iPad是在用“带有围墙的花园”取代互联网,会把积极参与、热衷互动的互联网用户变回被动的“沙发土豆”。

《Wired》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在去年夏天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言简意赅:《网络已死》(The web is dead),重点阐述了“围墙花园”——如Facebook或为iPhone与Android创建的应用软件——的兴起。举个最近的例子,鲁珀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刚在iPad上发行一份纯应用软件版的日报《The Daily》,在大多数互联网出版物都免费提供的时代,他打算向读者收费,每周收费1美元。这份电子报今后只能在主流的平板电脑上阅读。此等脱离“Open Web”的举动,在数字媒体圈子中引发了怀疑和敌意:“默多克一直在和互联网作战,而赢的总是互联网。”

在平板电脑上,深度可以战胜广度,一份经过编辑、有深度的出版物,有更好的机会与开放互联网上极度分散的开源信息流展开竞争。有证据表明,比起在出版物网站上阅读,人们愿意花更长时间阅读它的iPad版——就某些杂志来说,这两者最长相差45分钟。

默多克赌的就是这一点。

上网冲浪,感觉很爽,可是若你想深挖互联网内容,你将很难找到“回头路”,甚至不知自己现在“身在何处”。互联网给人感觉漫无边际,你永远也说不清整体是什么样子,阅读变得快速、海量和肤浅,面对电脑屏幕会没有耐心,很难专注,也记不住。这是浏览器工作模式所致。

出版的希望在于年轻人,他们不是不看书,而是阅读习惯发生改变。随着社会代际更迭,“数字原住民”必将逐渐扩大成为主流。网络阅读虽一时繁荣,却使年轻一代的网络语言极度口水化,系统认知与分析能力下降,价值观茫然。

我认为,对于出版行业而言,iPad“带有围墙的花园”恰恰是最为进步的一点。它让“数字原住民”重新回到纸质书时代的专注和深入,把他们从原来的浅阅读拉回深阅读。它让出版商在受版权保护的封闭环境里,劳动价值获得体现,重新找回曾被PC与互联网夺走的比较优势。 

E-Book不同版本(1.0、2.0、3.0)以全屏应用程序出现在iPad上,可以一次性整体下载,它让深入浏览变得更加容易,也便于读者知道自己“身在何处”,类似于印刷出版物带给人的体验。The Daily将面对app store上成千上万其它应用软件的竞争,天知道默多克是否会获得成功,但读者应该为经过严谨编辑、并完整呈现在iPad上的深度数字内容付费。The Daily将与web浏览器展开PK,而不是同Internet作战。我看不出这有什么不妥。

iPad以及后续几代兼顾信息和娱乐功能的平板电脑,正是要把出版行业带上一条“好莱坞”之路。准入门槛很高,高成本高回报,后知后觉或实力较弱的出版商凭一己之力,将无法逾越这道壁垒。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作者联系邮箱:rowanruan@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