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执照丢失登报样本:野生荠菜的人工栽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6:45:05
  荠菜,别名为荠荠菜、护生草、粽子菜、菱角菜等,为十字花科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富含蛋白质、钙、磷、铁及微生素,全国各地均有分布,田旁河边随处可见,现已有栽培。
    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 荠菜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在于它含有较高的营养成分。据测定,食用部分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胡萝卜素及多种维生素,还含有钙、磷、铁、钾、镁、钠、锰、锌、铜等无机盐,是南北方食用最广的一种野菜。每年3~5月份,人们采其嫩叶炒食、做汤,风味清香,与肉做馅包饺子,味道很美。据《中医大辞典》记载,荠菜能和脾利水、止血明目,治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白赤疼痛等。
    特征特性 荠菜茎直立,高20~40厘米,花期4~6月,果期5~7月,属耐寒性植物,冷凉和晴朗的气候条件下生长良好。生长适温为12℃~20℃,低于10℃或高于22℃生长缓慢,但可耐-5℃的低温。荠菜喜欢肥沃、疏松的土壤,但在较贫瘠的土壤也可生长,不过品质较差。
    野生荠菜因地区不同,形状各异,无固定品种。目前荠菜栽培品种主要有板叶荠菜和花叶荠菜两种类型。板叶荠菜,又叫大叶荠菜,粗叶头,其叶片大而厚,叶长10厘米,宽2.5厘米,莲座叶18片左右,淡绿色,叶缘羽状缺刻,叶面稍具绒毛,耐寒也耐热,生长快,早熟。外观商品性好。但冬性弱,春栽易抽苔。花叶荠菜,又叫小叶荠菜、碎叶荠菜、散叶荠菜,叶窄短小,莲座叶20片左右。叶绿色,叶缘羽状深裂,叶面绒毛多。较耐热,耐旱,冬性强,春秋季栽培均可,其香气浓郁,味道鲜美。
    栽培及管理技术 荠菜春秋都可栽培,以秋季栽培为主。秋季栽培的时间较长,从7月下旬至10月上旬都可陆续播种,9月中旬至翌年3月下旬收获。春荠菜2月下旬至4月下旬播种,4月上旬至6月中旬收获。秋播荠菜最好选择前茬为番茄、黄瓜的地块;春荠菜以前茬为大蒜苗的地块为宜,连作易发生病害。土地选择杂草较少的地块,翻耕15厘米深,不施基肥,做成2米宽(连沟)的畦,畦高15厘米,整细耙平,然后播种。云南温带地区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播种,因气候适宜,出苗率高,每亩用种量1公斤左右;春播亩种量0.7公斤。水肥管理:荠菜出苗前后,要不断地浇水,最好用喷壶浇,切忌漫灌使土壤板结,造成出苗困难,或小苗被冲淹。出苗前,每天喷洒3~4次水,出苗后每天喷1次水,雷阵雨后要及时浇水,以降低地温。晚秋播种的荠菜只宜轻浇、勤浇。荠菜生长期短,一般追肥2次,第一次在出苗后10天左右,隔10~20天追第二次,如果土壤肥力较差,可再追1~2次。秋播荠菜,生长期较长,一般要追4次肥。每次每亩施稀释的人粪尿1500~2000公斤。
    主要病虫害防治 荠菜的主要病虫害是病毒病和蚜虫。防治方法是合理轮作,清除田间杂草;及时用40%乐果1500倍液灭蚜。
    适时采收 荠菜采收得当,可以增加产量。一般用小刀挑采,留小挑大,但注意收得均匀。苗稀的地方,即使是大苗也要保留;密的地方,苗小也要挑收,使留下的苗均匀生长,提高产量。秋荠菜10~13片叶就可以采收,以后陆续收获4~5次,亩产量2500~3000公斤;春荠菜亩产1000公斤左右。
   李品汉  作者单位:云南省麻栗坡县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