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 严荣华调任:石油开发——油气田开发工程发展史之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1:21:09
石油开发——油气田开发工程发展史
新闻来源:原海洋世纪 发布时间:2008-7-21 11:48:17 浏览次数:272

 


  随着所开发油田数目的增多,人们发现了油藏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能量,从而创立了油藏驱动能量的学说。一些学者开始把地下流体力学的理论应用到油田开发中来。例如A. C.列宾荪研究了依靠气体的膨胀压力或边水压力,将流体从孔隙介质中驱出的情况,并导出了许多有关排油和布井等方面的计算公式。M.马斯凯特也提出应根据油层压力、岩心渗透率和油层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因素,来预算油井的产量等。B. M.巴磊歇夫等从1938年至1942年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他们的试验证明:①如果以环形井排沿圆形油田任一等高线钻了足够数量的井,那么这些井会截住所有从含油边缘地区流来的液流;②在水压驱动油藏上,当井网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再增加井数,如果回压不变,油藏的累积产油量也不会提高。
  在这一期间,作为油田开发基础理论之一的油层物理学的研究也取得重要进展。美国人G. H.法奇等首先于1933年进行了油层物理的研究。1934年R. D.乌索夫和M.马斯凯特等,在达西渗滤方程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测量油层岩样渗透率的方法。1935年,R. J.西尔绍斯研究了井底取样器和测量所取样品物理性质的方法。这些测量性质包括:压力-体积-温度之间的关系、饱和度与饱和压力、油中溶解的总气量、不同温度和不同压力下游离出来的气体量以及原油在溶解气分离后的收缩程度等。1936年,西尔绍斯根据这些基础数据首次导出了油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式。该方程式以后为不少学者所发展和完善,成为进行油藏动态分析计算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三、第三阶段

这一阶段是从1940年至1950年前后。该阶段的主要特点是进一步建立了油田开发的理论基础,同时进行了规模不断扩大的人工注水开发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