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之事典:旧梦仍需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6:24:27
                                                                      作者:文心兰         在我出生的南方,京剧并不是那么普及。生活在水乡附近的人家,似乎更坚持温软甜糯的乡音和口味,对本地文化也有着一贯的偏爱和自诩。或许这是自古以来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所形成的一种心理优势吧,非常自得。

 

     打小逢年过节,常有乡下的草台班子前来献艺。台子若搭起,方圆百里三三两两的乡邻便会聚集在一起,无论台上唱的是什么,黄梅戏、花鼓戏还是苏州评弹,这些质朴的声腔,温润的气质,春衫盈盈,罗带款款,眼波流连处,喟叹痴缠。台下之人也跟随那轻叠水袖,千愁万恨,亦生亦死,如醉如痴,抬眼见水色映着日色正新,阳光温淡,岁月静好。总以为时间还早,然而日子就这么悠悠然走过。

 

    它们很容易让人想到此地的生活:富足、寻常、市井、琐碎。时光来去无痕,好似薛湘灵开场所唱:“怕流水年华春去渺,一样心情别样娇”…… 唐时灞桥,宋时驿路,明清山河,杨柳飞花,寒梅傲霜。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常常,一人闲来,听如水昆腔,翻乐府诗词,一缕轻寒脉脉漫上心头,内心酸楚难言,抬头窗外冷月清寂,星影浩渺,清寒光景,烟波流转,流逝的不单是岁月,被触动的却是千古情思

 

    耳听得丝竹绵缠,弦音切切,依稀仿佛看见屈原在琪花瑶草的芬芳里化为汩罗江上一抹清浪,嵇康在广陵散的绝响中走向刑场,李白在月影星稀湖波荡漾中化为一缕诗魂,洪昇在烟波涟漪中收伏所有的凄迷离肠,苏小小成为春意缠绵里一抹柳色,史可法在烟火血染间衣袂飘扬......满园禁锢生生世世的牡丹,满山盘旋兜兜转转的山路,满天翘盼天光如水的星盏,启一念既成百年沧桑,他们融化水里,顺流而下,进入灵魂的血脉,悄然进行着轮回的延续与一脉传承的流淌

 

     那长袖曼舞常伴随铜雀春深轻歌缭绕,那剑胆琴心常随宫商角徵羽在诗词间激荡,依稀仿佛听到屈子悲楚的吟唱,李白酣饮的疏狂,拾拣洪昇袖间飘下的清愁,看见绚烂的华夏文明顺水流淌。秋天来临,月光凝结床前一抹秋霜,春花烂漫,一枚杜若花瓣随波零落,辗转跌宕。鸥鹭流连,是将飞翔遗忘,还是将汀兰收藏,哪一叶扁舟留得住轻愁回眸的一笑惆怅。独坐幽篁,空山新雨点滴旧人愁肠,为嶙峋山石涂抹台渍的青苍,霓裳羽衣繁花绽放,傲骨晏晏,结成一种等待的苍凉。

 

     于是,远远传来一个声音——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故称夏

 

     可是为什么,所有的美总在忧伤里徘徊?为什么,所有楼台尽在战火中坍毁?为什么,荣耀的宝座是用鲜血铺就?为什么,万千铁骑可以践踏我汉家河山?为什么,华夏儿女要易服剔发?为什么,会有坚船利炮毁损我璀璨的中原文化?更是何时,我们丢掉了自己的情怀操守,成为一个没有信仰的中华

 

     当我们的盛世,美变得短暂脆弱,真变得不堪一提,爱变得形同虚设,善变得纸上谈兵。山川荒芜,河污浊浪,爱情始若昙花,凋若枯草,天亮分手也是随便说说的话,人情淡薄,物欲横流。桃源花凋,清江水涸,还有谁以刻意荒疏抵御岁月急骤的风雨,吟一阕平平仄仄平平的葬花诗人拈着酒杯醉意阑珊:“我们是流离失所的鱼,衔不住最后一片浪花。”舒婷说,“要不忘露珠的寂静之味。”我们心上的月亮,丢了

 

     当我们口啖洋快餐欣欣然时,悄然遗忘《随园食单》,当我们吟唱god is a girl 时,再不识宫商角徵羽,当我们为英语考级黯然销魂时,失落《诗经》《楚辞》千回百转的寂寞与苍凉,当我们身着艾格时,却深深掩泯了汉家霓裳,当我们口口声声自由平等博爱,谁还会记得礼义廉耻信,温良恭俭让....

 

     只有听说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韩国传统节日时,有人幡然觉悟,有人义愤填膺。而在此之前,端午节一直是一个被国人淡忘的节日。传统越古老,危机越沉重,寻根越热烈。我们的根在哪里?失根的我们,悲凉且痛定思痛。霜雾流淌在水里,婉转了千年。兰蕙若芷、蘅芜荼蘼,素萼零丁,我欲采之;淇汉溱洧,滺滺之水,透彻微凉,我欲淌之;沅湘江澧,旖旎之地,湿红流碧,我欲游之

 

     我们的考古发现再丰富,文物古迹再精美,文明的源头再延伸,难道不都意味著祖先对后代的嘲笑吗?历史的富足,文明的悠久,毕竟都是昨天的故事。

 

     那心疼惆怅以至泪流满面的,是我们文化的情结和衷肠。那情结捣碎研细了,细细铺满离人心上,那细水长流的爱怨痴缠恒久地蜿蜒绵亘于黄梅雨里,开在丁香花瓣上。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山人如高山安可仰望,还是仰山者不堪寂寞,月下寒江那叶孤舟,雨落乌蓬,点点成韵,舟往哪里去?又来自何方

 

     我的心里,有一个小小的世界。让我想起了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让我想起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让我想起掬水月在手,弄香花满衣,让我想起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让我在这个世界里拥有我细小的忧伤,挽一丝古典情怀。我抬头看见年华的飞鸟噗噜噜掠过,那盛大恢弘的寂寞与无奈,浸染我浅浅的一抹清愁。我走不出来,我就像那哀伤的诗人,一遍遍唱着自己的歌,别人听不懂,流岚碎影都被雨打风吹去。

 

     一位旅欧的朋友在文章里写道:这些文化特征都有渊源以及演化,是长期积累下来的,独特的地域性文化。放到个人身上,文化更是一种气质,一种精神:最近网上对法国的批评很多,但有一点我对法国人相当敬佩,小学课本里我们就学过《最后一堂课》,法国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不忘本国文化的传承。如今西方社会一切唯美国人马首是瞻,电影看好莱坞,音乐听格莱美,独法国人有个性,继往开来,把本国文化发展的生机勃勃。我在法国食堂吃饭,若是有人在公众场合讲英语,是要接受一些类似恶作剧的惩罚的。 对心中某种价值和传统有所坚持,对破坏这种价值和传统有所抵抗,就是文化。文化因国家或民族的不同而不同,但是哲学和人生中的基本原则最终还是相同的

 

     朋友一语中的,铿锵有力,当时的我也在回复里写道:纵观四大文明古国,波斯灭掉了古埃及,古印度没有古文字的传播,古巴比伦掩埋于茫茫的沙海,唯有中国,尽管也有内忧外患战火杀戮,但从五千年前祖先们制造石器为始,有过文字的出现,经过生产力的大幅提高,战国留下百家争鸣的痕迹,盛唐以来文化前所未有的繁荣和昌盛,到今天依旧在说孔子推行的仁政思想,上善若水的道德经典,无为而治的老庄修行,唱念坐打的戏曲聆韵......那是因为,中国的历史一直有一条文化的脉络未曾折断,绵延至今,他教给我们文学的美,思想的正道,行事之准则,生活之审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但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的视野骤然拓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比文化更实质的东西更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无罪的金钱晃得眼睛发亮,错误的价值观大行其道,在繁华的世界面前,在优厚的利益面前,我们的文化取向逐渐发生偏颇,更倾向于快速向世界接轨,快速引进外来文化,从而一步步导致了我国自身文化的危机和迷失

 

     纵观80后90后的消费观念,口味倾向于西方快餐,视觉倾向于好莱坞大片,听觉是日韩美的歌星云集,高雅点的是西方歌剧,低俗点的是日本不良漫画

 

     不能否认,西方文化有其独特的美丽与魅力,去追求并没有错。但如果只是一味地追逐西方先进而排斥自己悠久的历史文化,那么就应该说,这是整个民族的悲哀

 

     看现在社会兴起的国学热,读史热,应该说,很多人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对年轻人的思想引导迫在眉睫,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堂堂四百余洲之国土,凛凛五百余兆之国民,不但要接受外国的先进教育,更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只有共同陶冶在美丽的文化之旅,那些文化的精髓注入我们的思维,才能指引我们不断健康发展,开拓创新

 

     于是我相信,一定会有人怀念起遥远的“烟如织、伤心碧”,会有人仰起头寻找一片鸟羽的痕迹,为一朵花开潸然泪下,会有人对古卷残页保留一份心痛的滋味,会有人重着我汉家衣裳重回我汉家礼仪风俗,会有人在精疲力竭之前奋力逆流而上

 

     中国人认字是一个一个认的,无任何捷径,也不能联想,这过程漫长复杂,辛苦也痛苦。中国字单字单音,含义丰富,有的单字字义解释多达20多种,令人望而生畏。好在汉字可以灵活应用,拼装拆和,让汉字在使用中摇曳生姿,随心所欲。它们存在并有独立尊严,不可替代。许多单字字义丰富,字形美丽,让人遇见肃然起敬,还有许多不常用汉字看着眼熟,读之心虚,甚至张不开嘴,弄不懂其义。但就是这些诡异的汉字,构成中华文字宝库,表达了中华民族的丰富情感,让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字充满了敬畏,让外国人觉得汉字玄之又玄,成为众妙之门

 

     无边情肠百不堪,樯燕呢喃,梁燕呢喃。篝灯强把锦书看,人在江南,心在江南我们在苏醒,我们在找寻。逝水之上,繁花绚烂。让我们用宽容悲楚的心境在属于我们的精神水域里溯游,让我们舒广袖展罗裳,对我们的传统我们的文化,深深拜,切切念

 

       

 

 

 

 
另:网上找到一张不常用汉字表,现存于观复博物馆,真是看着眼熟,读之心虚,到后来只能瞠目结舌,无言以对,特此贴于下,博朋友们一乐。写完这篇文,阿兰忙于学业,要离开一段时间,祝朋友们幸福快乐,后会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