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特.泰斯特罗莎本子:王佩:奥斯卡为何青睐英伦宫廷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22:11:40

王佩:奥斯卡为何青睐英伦宫廷戏

王佩 知名文化评论人士

第83届奥斯卡奖尘埃落定,《国王的演讲》一举夺得四项大奖,完败《社交网络》成为最大赢家。

一直以来,英国王室题材的电影就是奥斯卡上的常客。最近一次是2006年奥斯卡把最佳女主角颁给了《女王》中伊丽莎白二世的扮演者海伦·米伦。再往前推可以在奥斯卡获奖和提名名单里找到一长串与王室有关的电影:《亨利八世的私生活》(1933年)、《雄霸天下》(1964年)、《良相佐国》(1966年)、《冬狮》(1968年)、《安妮的一千日》(1969年)、《伊丽莎白》(1998年)及其续集《伊丽莎白:黄金时代》(2007年)。最有意思的要数1998年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它颁给了《莎翁情史》中扮演伊丽莎白女王的朱迪·丹奇,要知道在这部电影中女王一共才亮相了8分钟。

奥斯卡为什么钟情于英国王室的故事,更确切地说,好莱坞为什么喜欢从英伦王朝中找题材?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首先,美国人喜欢英王题材不排除同祖同宗的文化认同感。美国建国的历史很短,华盛顿用过的手枪放到中国也就是县级保护文物,需要寻根只能从欧洲大陆和英伦三岛上去找。语言决定思维、影响文化,说英语的民族本身就有很多共性,这也是为什么丘吉尔写了一部《英语国家民族史》的原因。

然而,这并不是英国王室题材被屡屡搬上银幕的根本原因。真正的原因是英国王朝的历史为好莱坞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好故事:争权与夺利,斗智与杀戮,忠诚与背叛,阴谋与爱情,高贵与卑下,勇敢与怯懦,顶住压力,度过危机,所有这些都是戏剧永恒的主题。

学过英国历史的人们都知道,英国虽然不是文明古国,但王朝的更迭、人事的代谢一点也不比其他古国的历史简单。不熟悉这段历史的人会被理查一世、查理二世、亨利五世、乔治六世这些英王的称号给弄疯掉。但深入接触英国的历史就会发现,英国的王与后全都个性鲜明,是值得一再深挖的故事富矿。

以1509-1547年期间在位的都铎王朝第二任国王亨利八世为例,在83年奥斯卡历史上,已经有三部电影因为以他为题材而获奖。《亨利八世的私生活》讲述了亨利八世与安妮的爱恨情仇,是一部宫廷政变戏,它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良相佐国》讲述了托马斯·莫尔精忠报国,是人物传记片,也获得了最佳男主角;《安妮的一千日》站在女性主义角度,讲述了安妮试图推翻亨利八世但最终失败的故事,它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化妆奖。

《国王的演讲》是奥斯卡金像奖自设立以来,第一次把最佳影片奖颁给一部以英国国王为主角的电影。该片没有传统英国王室片中的阴谋杀戮、刀光剑影,但是科林·费斯扮演的约克公爵面临的考验一点都不比他的祖先们少,他要克服语言障碍,在二战到来的非常时期激励自己的国民,影片的叙事、表演都很传统,在激动人心的“圣诞演说”中达到高潮和尾声。这部含蓄内敛的电影击败高科技题材的《社交网络》获奖,也许是因为评委们觉得战胜自己比战胜一切外敌更为艰难也更有意义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