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遇52茅家埠:挨打和童年时的压力会给一个孩子留下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5:30:16
挨打和童年时的压力会给一个孩子留下什么(我和一个80后女孩的书信往来,和大家分享)

尹老师:

    您好!我是一个80后女孩,去年刚结婚,还没有小孩。算起来,我已奔三了。自从我跟先生领证,我妈就已无数次地明示暗示我,有个小孩对于稳固家庭及晚年幸福有多重要。我对生小孩这事从极端抗拒,到现在也开始动摇了。可是我仍然犹豫、不自信,小孩不是生出来就了事的,那是一辈子的责任。所以我去买了您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我想评估一下,我是否能成为一个好妈妈,我是否有能力让我的孩子拥有快乐无忧的童年,从而拥有乐观幸福的人生。

    我用了两个下午来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与其说我在学习如何当个好妈妈,不如说我在为我今天的痛苦和不快乐寻找原因。

    童年那些被深埋的,痛苦的记忆一幕幕在我面前闪过。我是一个女孩子,但被拳打脚踢却是常事。小时候如果爸爸打我,我就会哭着要妈妈。如果妈妈打我,我就会哭着要爸爸。可是我妈我爸常常合起伙来把我揍一顿。我惊恐地发现,我既不能找妈妈也不能找爸爸。挨过打以后,我总是尽量让自己安静一些,不要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反感,走路都溜边,就怕挡了他们的道换来一顿好打。我特别希望自己能缩小一些,再小一些,最好化作一粒尘埃,千万不要让他们看到我。那种希望自己消失不见的感觉,直到现在还铭刻在心底,它成为我童年回忆的一部分。

    我在七八岁的时候,有次在电视上看到小学生诗朗诵,赞美童年多快乐美好。我听完之后很奇怪,就去问我妈为什么我没有童年。我妈说每个人都有童年。那个小小的我却坚信自己没有童年。他们赞美童年是快乐的,我不曾拥有快乐,所以我认为自己不曾拥有童年。

    挨打的原因林林总总,最不可原谅的是,我妈妈常常因为我咳嗽发烧了痛骂我。她责怪我不好好穿衣服,或者自己不注意身体,所以才会生病。孩子生病,总会给父母平添很多麻烦,但这绝不是责骂孩子的原因,生病的人总是脆弱,何况是个孩子。去责骂一个生病的孩子为什么要生病,这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

    我就像一根杂草,孤独地艰难地长大了。在我长大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梦想就是长大了能赚钱,有自己的家,不要再过寄人篱下的生活。现在我跟父母的关系并不好,我们一见面铁定会吵架。我无法原谅他们对我犯下的错。今天的我,孤独冷漠,不懂如何去索取别人的爱,也不懂如何去爱别人。这个世界上,我鲜有知心的人,父母不是,亲戚不是,知心的朋友没有,我很孤独。虽然,从表面看,我一切正常,我拥有一个普通人拥有的一切,但我不快乐。我甚至感受不到快乐。如果我在哈哈大笑,那一定是假的,那只是面部在运动,而不是心肺在扩张。

    如果要让我罗列童年时期的痛苦,我有一个长长的清单。但要是让我讲述童年的幸福,我的回忆里却空空如也。我一直在给自己积极的暗示,希望能改变自己,希望自己未来的人生能洒满阳光和快乐。但在我自我调节很长时间,自以为已经有所改善的时候,我的自信、轻松、快乐却往往可以被旁人一个批判的眼神摧毁。我的快乐像是空中楼阁,任何的风吹草动都可以令它轰然倒塌。

    我曾经很多次想到死亡。这样的人生实在没什么指望。无论我得到什么,我都很难从中体会到多少快乐。而无论我失去什么,我都感到加倍的痛苦。我失去了爱与被爱的能力,我也无法感受快乐和幸福。虽然我已二十七,在人际关系中,却往往显得比二十出头的小MM更幼稚,我不会轻易跟人亲近,但又非常渴望亲密的关系,我希望能交到知心朋友,却又不知道该从何谈起。这真是痛苦的矛盾。

    我却依然不快乐地存在,不是因为我勇敢,我真是不甘!我才二十几岁,还有很多美好没来得及体验,我真的不甘!

    尹老师,您是一个教育儿童的专家,您能将一个懵懂的婴孩变成优秀快乐的少女,又是否可以妙手回春,拯救一颗枯萎的灵魂?

                                                       您的读者:小菲

 

小菲你好,

    你的信写得很好,一是充满真诚,二是文笔非常好。你应该是个喜欢读书的人吧。我必须要给你回这封信。

    我想说,这世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带着童年时代的某种心理创伤长大的,包括我自己也一样。  我的童年总的来说是平静无忧的,不能用快乐或不快乐来形容,但其中也有一些灰暗的阶段,就是这些短短的阶段,已足以影响到我长大后的一些面貌,比如很多年我都非常羞涩,甚至在青春期也想到过离家出走和自杀等。而你如果对童年的回忆有那么多不快的话,那么我想你的伤痛感一定是很重的。

    但是,我从你的信中也能感觉到,你一定也获得了一些好的东西,否则你不会有这样一种健康的思维方式,你最可贵的是保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并且对自己诚实。这其实意味着你有一笔非常珍贵的心理财富,它是你过去和将来会获和一些成绩和幸福的本钱。所以你并非是自己理解得那样贫乏和无奈,而是手中有不少资本的。

    读你的信我感觉你爱阅读,这是非常好的一种习惯。我觉得,阅读是疗伤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在每一次的情绪共鸣里,我们更为理解他人和自己,种种难以释怀的东西就会慢慢放下;心灵丰盈后,消极心理的地盘就被挤占了,更多的阳光会从书籍的窗户中照耀进来;当我们借助那么多优秀的心灵能站到一个高处时,我们就开始有了一览众山小的豁达,于是我们从狭隘和迷茫开始一点点挣脱出来。

    同时,要让自己多经历一些事,不要逃避。真正的自我幸福大多是从中年后期开始的,前面要有一个长长的准备期或说奋斗期,在准备期里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当我们置身其中时,往往感觉痛苦多快乐少。其实,并不是那些事情有多么坏,只是由于当时站得不够高,以为它是坏事。好好地生活下去,才会有机会来体会很多东西,当然就有机会看到曾经的不幸或艰难是如何慢慢变成幸福的;如果消极弃世,则失去了见证任何改变和奇迹的机会——为什么要让我们本已有些不幸的人生更变得如此不幸呢?

    你的父母有他们的问题,他们的问题也可以追溯到他们童年时代的经历,他们首先也是受害者和不幸者。所以,不要去抱怨他们了,他们自己并不曾意识到他们对一个孩子做了什么,因为在他们做家长的过程中,他们当时没有机会和条件学习如何做家长。

    当然,对父母,原谅的念头也不必太多,只是忘却吧,把童年时代的不快尽量忘却,不要让曾经的毒气再弥散到你现在的空气中,不要活在过去,要活在当下。父母没给你一个健康的童年时空,你要想办法给自己一个健康的成年后的时空。具体地,我的建议是:要孝敬父母,但不必顺从,即要"孝敬"而不要"孝顺"。不要和父母冲突,你只要有自己的想法即可。他们想让你做什么,你愿意就去做,不愿意一笑了之即可,用不着去和他们讲道理,更用不着生气。相处得愉快即多在一起,不愉快就少在一起,你现在已有能力把握这一点了。

    由于时间紧迫,不多写了,祝福你。

    另外,我觉得你的困惑其实很有代表性,我想把你的信放到我博客中,你不会介意吧。

    祝好!                                                   

                                                      尹建莉   2010年3月

 

尹老师:

    你好,我是小菲。没想到你这么快给我回信,很惊喜。

    你说要把我的信放在博客?呵呵,当然可以。我有一种文章被发表的欢喜。我想我的问题在80后中是普遍的。在跟朋友的交往中,我常常能感觉出她们好些人都有或深或浅的心灵创伤。也许你看着她一切正常,但她偶尔一次失控,狂躁或软弱,却泄露了她心底隐秘的伤。

    我常常觉得80后是不幸的一代。70后们赶上了中国发展的高速列车,今天占有着社会最多的财富和资源。90后从出生开始就享受丰裕的物质,父母的教育也更科学、仁慈,所以我看到的90后常常是阳光、自信的。80后们就在这中间,不尴不尬,不上不下。

    80年代那一代父母开始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把孩子看得很紧。而他们的教育理念却是那样莽撞冲动,毫无头绪。他们打人,常常毫无道理,仅仅是自身负面情绪的发泄。孩子是他们最好的发泄对象,我打了你,而你不能把我怎么样。

    是的,我很爱读书。我觉得是读书帮助我对自我救赎。我尤其喜欢看人物传记,他们的故事经常给我方向和力量。中学的时候,我喜欢看刘墉的书,他用自己的孩子来现身说法,我从他的书里学习如何待人接物,立世为人。我感谢我读过的这些书,是它们教给我健康积极地思维方式。比如我的父亲在外不顺利,回家很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就把我胖揍一顿,他选择用暴力发泄情绪。而如果是我在外受了委屈,回家就会对我先生更加好,外面的世界多么虚伪险恶,而眼前这个人爱我尊重我,难道不值得我更珍惜他?我选择用温情舒缓情绪。

    但这种自我完善的成果却非常不稳定。到今天,我常觉得自己已被定型,很难再向好的方向改善自己。我一方面继承了他们的暴躁,一方面又害怕冲突,本能地想回避。最糟糕的是,我的暴躁是面对我最亲近的人。我像我的母亲严格要求我一样,严格要求我的先生。我常要求他把职业的形势分析给我听,如果他的条理、语速、语气有什么问题,我就会大发脾气,完全控制不住。我要求他每天看财经新闻,我为他选书,我要求他每天坚持体育锻炼,有时候我真觉得自己不是他的妻子,而是他妈。说到这里,我都觉得自己实在不可爱。呵呵。

    我年纪已经不小,身边同事也一个个怀孕生子。我妈也开始催我。我知道她这是为我好,一个没有任何精神寄托的晚年将是多么孤寂难熬。我很担心,这样的我,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和满满的爱给我的宝贝。如果孩子顽皮地惹恼了我怎么办,如果为了小孩我牺牲掉职业的机会,却看到他沉迷电脑游戏,一副不思进取的样子,我压抑不住怒火,像我的母亲一样爆发怎么办?我不愿意让我的宝贝成为我今天的样子,我希望她快乐、幸福,心中充满爱和慈悲,但我实在没有自信做一个情绪稳定的母亲。

    尹老师,以你的经验,像我这样的女孩,有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母亲吗?如果有了小孩 ,我真的不愿意让我的母亲参与孩子的成长,那我要怎么抚养她长大?没有人帮手,一个新妈妈,面对一个新生儿如何可以工作、孩子两全?尹老师,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您的读者:小菲

 

小菲,你好。

    记住一句话——在一切爱的关系中,自由最重要。

    这是一句哲学名言,请细细琢磨。它适用于“一切爱的关系”。如果你理解了“自由最重要”,你就能跟你的爱人处好,也能跟你的孩子处好,否则他们都会痛苦的。

                                                               祝好!  尹建莉

下面是另一位读者看了上面的内容写给我的话:

尹老师:

    我对您博中小菲文字的看法:父母施暴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但时隔多年仍不能从其中走出来而且对现在的生活构成负面影响的,应该咨询心理医生,而不能一味把负责推到家长身上。

    我想九十年代以前的孩子多少都遭遇过家庭暴力,中国历来信奉的是“棒棍之下出孝子”,这种教育观念在近年来才得以扭转,但九十年代以前的人大部分都还是心理健全的。任何一种教育方式都有其典型的例子,这是多方原因造成的,不仅仅是家长的野蛮对其构成了伤害,更多的还是心理上不愿意伤口自愈,或者说恨大于爱。怀有感恩之心的人在其成年以后是能够以正常心态面对自己的生活的不致日日、事事生活在过去的阴影之下。     谢谢你的文字,祝                       雅安!                                  wangzhu                                                               2010/04/14(谢谢这位朋友,"小菲们"可以找心理咨询师,在自己非常难过的时候,找个人帮助一下可能是有效的。当然,心理咨询师现在良莠不齐,要认真考察一下对方的执业水平,以防花了钱还添堵。) 小菲2010年7月来信:尹老师:
        您好,我是小菲。
       今天登陆了您的博客,看到有那么多不认识的朋友给我鼓励、劝慰,非常感动。我一条条仔细阅读大家的留言,有的姐妹说的非常有道理,给我许多启发。
        的确,我是个太过追求完美的人,无论是对他人还是自己。追求完美有时是一种动力,一种完善,有时却是沉重的负担。谁的人生可以一帆风顺呢?一个人的人生是幸福还是痛苦,其实更多取决于她对待生活的态度以及化解危机的能力。
        有位JJ说得很好,人如果在20岁的时候抱怨父母的教育,那很正常;如果在30岁的时候抱怨父母的教育,也还可以接受;如果在40岁甚至更大的年纪抱怨父母,那就很悲哀了。我悄悄想象了下,一个老太婆还在喋喋不休跟人家倒苦水,说自己的妈在小时候怎么亏待了自己,那样子的确挺可笑的。如果我在40岁发帖子向大家倾诉我爸妈怎么伤害过我,我直到进棺材也无法原谅他们。恐怕引来的不是一片共鸣,而是一篮子臭鸡蛋吧。
       人始终是要向前看的。如果没有勇气结束,那么便要努力地好好活下去。
       曾经看过一句话“有时养育不是恩,而是恨。如果没有养育,那么所有的痛苦都不存在了。”我想说这话的人,一定被深深伤害过,成年之后也过得非常不如意。以前我非常注意这些负面的东西,似乎别人那些决绝的话,能够佐证我对父母的恨。看,我的恨都是正常的,像我这样被养大的孩子,对父母的回报就只有恨。但是一遍遍地复习那些恨,又能怎样,除了让自己一遍遍痛苦,并不能得到什么。
       今天我去办了健身年卡。我和LG决定用一年的时间准备好物质和精神,明年这个时候迎接我们的宝宝。我LG是个温和、正直的人,我想他会是一个好父亲。而我,会试着放下,跟我的宝贝一起成长。我喜欢女儿,我希望给她快乐美好的年华,我要把我人生的成功和失败都告诉她,我要扶她上马,送她远行,迈向五彩人生。
       实际上,我担心的问题,并不只是我是否能做个好妈妈。还有更实际的,有位JJ总结得很好,一是担心精力不足,二是担心财力不够。有了宝宝,是辞职回家把孩子带到三岁上幼儿园(那我的职业生涯怎么办)?还是把父母接过来,他们帮我带白天,我自己带晚上(虽然他们不会打我的孩子,可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教育理念跟时代差太远)?
      我似乎又想得太多了,或许车到山前必有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