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叶何甜甜微盘:日本人欺软怕硬是错觉:李长声谈日本万象(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2:35:52

李长声谈日本万象(一)

日本人欺软怕硬是错觉

旅日作家李长声谈《哈,日本》中的日本万象

    著名旅日作家李长声近期出版了新书《哈,日本》,国人对日本的了解,大多还停留在黄遵宪、周作人、戴季陶等人的著作。长声先生虽然名气不如上述几位,但是在很多领域,他对于日本的理解和见识有过之而无不及。本期网上大讲堂,将邀请李长声从日本人的民族精神、文化现象、历史渊源、社会百态、衣食住行、文学艺术六个方面,为网友开启对日本文化的“入门课”。

    李长声:最近看了一本书里提到日本人欺软怕硬,其实这个观点我一直不同意。为什么?因为日本历史上经常是不知天高地厚,因为它在历史上,隋代就要跟隋炀帝平起平坐,比如偷袭珍珠港,这时美国也比它强大很多。不是欺软怕硬,如果有这个想法,我们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恐怕还是一种弱肉强食的翻版。

    李长声:说日本人欺软怕硬是错觉

    主持人:各位亲爱的新浪网友大好,欢迎收看新浪“网上大讲堂”,我是尹俊。今天要跟广大的网友来谈一谈异国的文化,特别是异国的风土人情。今天给大家请到的这位嘉宾是著名的旅日作家李长声李老师,欢迎李老师。

    李长声:大家好。

    主持人:李老师是向国人最早介绍日本文化、日本风土人情的作家,我们通过您的很多作品、很多文章,包括专栏文章,对日本这个社会,包括日本人的生活状况有了一个比较细微的认识。所以,今天我们很荣幸请到李老师,跟我们再来谈谈,因为您现在在日本生活,谈谈您所见到的日本文化也好或者是日本当前的状况。我们知道您最近又出了一本跟日本有关的作品,刚刚出版。

    李长声:带过来了,《哈,日本》。中间有一个逗号。

    主持人:我知道“哈日”这个词,“哈日”是对日本文化比较喜欢的这群人,这种状态叫哈日。您的《哈,日本》这个作品里大概写了什么?或者为什么这么来起一本书的名字?

    李长声:这本书里面的东西比较杂,大致这么多年来在日本看到的、想到的和自己的一点感受写下来。我之所以叫《哈,日本》,我是想把自己定位在哈日和学者之间,给自己这么定个位。也不是完全“哈日”,又够不上学者,向学者学习,读点学者的书,尽量帮助一些“哈日”的朋友从“哈日”到“知日”,有这么一个过程。所以,就叫《哈,日本》。

    主持人:这本书的侧重点跟您以往写的内容的侧重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

    李长声:可能因为时间比较久,观察也会越来越深入,有一些想法也会有一些变化。特别是我有时有一个看法,我们中国人在观察日本上,这么多年来,特别是从清末以来,比如说黄遵宪一直到周作人,大家都有一个看法,中国人不屑于了解日本。我觉得现在中国的一些学者在谈到日本的时候,也还是有这种态度。我最近读过两位学者写的书,都是很好的学者,他们的书很畅销,卖得很好,但是他们偶然谈到日本,因为他不是专门研究日本的,但偶然谈到日本的时候,里面脱离了严谨的态度,好像日本的事情可以随便说,随便敲打。

    比如说最近看了一本书里提到日本人欺软怕硬,其实这个观点我一直不同意。为什么?因为日本历史上经常是不知天高地厚,因为它在历史上,隋代就要跟隋炀帝平起平坐,比如偷袭珍珠港,这时美国也比它强大很多。不是欺软怕硬,如果有这个想法,我们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恐怕还是一种弱肉强食的翻版。

    主持人:我们知道在日本中国通很多,但是在中国日本通太少了。

    李长声:有时是一个心态问题,比如谈美国把它打败了,日本人对美国服服帖帖,这种说法也都不准确。我在日本这么多年,跟日本国人交往,其实他们很恨美国人,美国人丢了两颗原子弹,现在虽然还跟他好,但这是卧薪尝胆。

    主持人:用了一个词“卧薪尝胆”,当年被美国欺负了,过了半个世纪还记得。

    李长声:早晚会复仇。

    主持人:您认为复仇有可能。

    李长声:完全有可能。

    主持人:大家都没去过日本,我们可能从国内的媒体或者是自己有限的渠道了解的日本是不一样的。我有一个朋友他从日本留学回来,他所介绍的日本我完全无法想象,我从他那里了解到原来日本跟我所了解的不一样。所以您这本书可能也能起到这样一个作用。

    李长声:但愿。

    主持人:我们知道您对日本的文化界、出版界有所了解,我们发现一个现象,中国要提到日本作家太多了,稍微大一点的书店就会辟一个专区叫“日本文学专区”,日本之前比较有名的作家也好或者是现在正红的作家也好,他们的作品能够在出版一年之内或者一年之后就摆上中国读者或者中国书店的书架,而且卖得很好,像村上春树、川端康成等等,以及我今年也采访过其他日本作家,甚至可以来中国宣传自己新出的书。这样一个情况,同时我们也发现中国其实不乏好的文学作品,但是中国的书籍被翻成日文,或者是在日本跟他们见面的机会比较少。这就出现了一种出版不对等的现象。像这样的一个情况您是怎么样来看待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或者是如何形成?

    李长声:现在看书店翻译的日本书比较多,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说明我们的出版很发达,搞得很不错。但是我自己觉得,多少翻译得有点乱,混在一起,既有很跟日本同步的,刚出不久就翻译过来,但也有很多在日本比较过时的书,混在一起。过去听有人讲中国比日本落后20年,但是结果一看那个书,真落后20年,因为那是20年前的书,在日本已经早就过时了,有时有这种感觉。

    再就是现在出日本比较新的书,有一种乱抓的现象。因为文学判断,还要经过评论家的判断,马上抓来就未必准。但是中国文学在日本被翻译的比较少,这个问题是中国文学本身的问题。人家想不想翻译是你自己的问题,如果你的文学好到了人家必须翻译,不得不翻译,甚至要盗版,那就不错了。

    主持人:您是觉得中国文坛现在没有太有分量的值得别人拿去翻译的作品?

    李长声:我觉得是日本人这么觉得,所以不翻译。

    主持人:我们自己也觉得。这两年作家很多,畅销书很多,但是真正有价值、有分量的少。

    李长声:对。不敢评论,在日本不大翻译这确实是一个事实。

    主持人:这是一个原因所在。所以,中国是不是可以从日本出版或者是文化的运作方面学到他们的经验或者是运作方式?

    李长声:对,因为有时中国有些说法“文学或者出版走向世界”,这不是你说走出来就走出来,你自己要把它推向世界,你的东西要好。比如日本漫画现在走向世界、走遍世界,也不是它很主动走的,都是大家硬把它拉到世界上,特别是亚洲的很多国家特别喜欢漫画,其实还是看自己东西的质量。

    主持人:质量很重要。

    李长声:你(的质量)好人家自然会翻译、出版。

    主持人:所以我们还是要有好的运作机制,把好的东西呈现出来。今年我们知道是日本的国民读书年,我们所说的书可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字的出版物,很厚的大部头,现在很多书都已经变成电子出版物,电子化了,所以出版业现在逐渐利用起来这个多媒体的载体了,比如说手机小说、电子书,下载在iPad里的这种电子书,是不是对文化产业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李长声:影响应该是比较大的。我觉得电子出版、电子书早晚有一天会取代传统书本的主体地位。日本举办这次“2010年读书年”,这个活动也有它的问题,我觉得是两点:第一点,这个活动等于是为了挽救传统出版,是针对电子网络出版这方面去的。他觉得网络在冲击传统出版。其实他们没有点顺应潮流,有这个问题;第二点,他针对的是活字阅读,主要提倡活字阅读,提倡读书本、读活字,这个活字是针对漫画去的,因为漫画活字里文字很少,所以提倡一个活字,就是说大家要读书,不要老看漫画。但是这个问题是出版自己造成的,这些漫画都是传统出版自己出版的,还有这个问题。所以,读书年这两个问题没有明确的解决,只是提倡读书。因为一年已经看下来了,活动已经结束了,好像是学校晨读都搞得比较好,但是效果不大。

    主持人:不管是推广也好,可能还跟过去差不多是吧,只是多了一种阅读的方式,这是对日本来说。

   李长声:对,多了阅读方式,读书是要有概念转变,特别书到底是什么意义?特别现在电子书也是书,大家都在阅读,只要是阅读,具体阅读的一种物质状态是纸本书还是电子书,

这一点有点没辨清。提倡阅读到底怎么个提倡法,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