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尔拜仁:中国古代史 总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15:02
中国古代史总结
一 经济史
1.农业
生产工具的改进:
时代
生 产 工 具
夏、商和西周
大部分是木、石、和骨、蚌所制,仅有少量青铜农具
春秋、战国
春秋时候铁农具开始出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两汉时期
铁农具样式增多,使用广泛;耕犁上安装了翻土碎土的犁壁;播种耧车;二牛抬杠式牛耕方法;一牛挽犁牛耕法
曹魏时
马钧改进了翻车;水碓、水磨等广泛用于古物加工
隋唐时
特点:一是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水稻产量大面积提高。
围湖造田、向山要田。安史之乱之后,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二是农田灌溉的发展和农具的改进。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新的灌溉工具筒车,曲辕犁出现。
三是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
北宋时
农民使用适于不同土壤的圆头、尖头的犁铧。有些地区使用了人力操作的踏犁。
农作物
时期
农作物
夏、商和西周
后来习称的“五谷”在商周时期都已种植
两汉时
粟、黍、麦和稻。
魏晋南北朝时期
农作物品种增多
隋唐时
江淮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
五代十国时期
南方普遍种植桑柘、茶树等经济作物
北宋时
北方的粟、麦等在江南地区大量种植,江北广种水。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也传播到江淮地区。棉花的种植由福建、广东推广到长江流域。
明代
由国外引进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玉米和甘薯。
清代前期,棉花、蚕桑、茶叶、油料作物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都扩大了,还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
2.人口与人口迁移
时期
人口与人口迁移
东汉、魏、晋时期
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等少数民族不断迁居中原
荒漠草原向黄河流域
北人南迁
五代十国时期
北方人民大量南移
元朝
汉族人民大量迁居到边疆地区(内地向边疆),边疆各族人民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有大量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迁入到中国,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外族内流);辽金时期入居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和女真人,与汉族相融合,在元朝已被视为“汉人”
荒漠草原向黄河流域
明朝
郑和下西洋后,大量中国人迁徙到南洋各岛定居,成为华侨
华人外流
3.古代的重大工程及其价值
水利工程
朝代
人物
工程名称
价值
春秋
楚相孙叔敖
芍陂
芍陂灌区面积,在4-13世纪常见记载,有灌田万顷、灌田五千余顷等说法。后世淮中一乡终成“鱼米”。
战国
秦国蜀守李冰
都江堰
使成都平原从此成为“天府之国”
战国
水工郑国
郑国渠
灌溉面积达四万顷,使关中平原成为沃野。
两汉
漕渠、六辅渠、白渠等;坎尔井
农耕区域扩大
五代十国
吴越人民
捍海塘
抵御钱塘江潮水的侵袭
运河
朝代
人物
工程名称
价值

灵渠
春秋时期
吴王夫差
邗沟
连结了江淮
隋朝
隋炀帝
京杭大运河
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大运河
明朝
会通河、通惠河
建筑工程
朝代
人物
工程名称
价值
秦朝
秦始皇
修阿房宫,筑骊山墓;筑长城,开灵渠,戍边塞,修驰道等
秦长城(东起辽东郡西到陇西郡)
抵御了游牧民族骑兵的进攻,保障了中原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隋朝
隋炀帝
兴建两都(大兴城、洛阳城)
是当时世界上闻名的大都市。
修筑驰道
改善了北方的交通状况。
工匠李春
设计建造赵州桥
“奇巧固护,甲于天下”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宇文恺
设计观风行殿
最早的活动房屋
唐朝
修建长安城
北宋末年
李诫
编写《营造法式》是我国建筑史上的杰出著作。
辽代
河北的蓟县独乐诗
我国著名的古代木结构建筑
山西应县木塔
金代
卢沟桥
以其坚固实用、美丽壮观而闻名中外。

元大都
燕王朱棣营建北京城
建筑宏伟,城内有完整的排水系统。

修缮北京城
4.土地和赋税制度
朝代
土地制度
赋税制度
周朝
井田制,国有土地制度。
战国时期
封建土地所有制
农民向地主缴纳地租
春秋 齐国 管仲
鲁国
“相地而衰征”
“初税亩”
秦朝
土地私有制
按亩纳税 田租、户赋
汉代
编户齐民(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兵役)
北魏
均田令
隋朝
均田制
沿用北魏以来的租调制,租调数量比北周轻。后来又规定“民年五十,免役收庸”,以庸代役的制度开始部分推行。
唐朝
均田制(后期被破坏)天宝年间,均田制无法推行
唐在隋的基础上,以轻徭薄赋的思想改革赋役制度,实行租庸调制。唐朝的庸不再有年龄限制。
天宝年间,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
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周
周世宗规定,允许农民承种官庄逃户之田,交纳租税
钧定租税
明朝中后期
一条鞭法,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拆成银两,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
清朝1669年
康熙帝宣布原来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人所有,叫做“更田名”
雍正帝一上台就推行“摊丁入亩”的办法,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5.手工业
部门
朝代
发展特点
青铜铸造
夏商周
商朝是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西周的青铜产品趋向生活化。
春秋战国
金银错新技术、雕铸艺术
玉器加工
商周
雕刻精美,数量多
纺织业
商周
斜纹提花织物,出现刺绣
春秋战国
出土的战国麻布残片,纤维相当细密
两汉
陈宝光妻。丝绸之路。新疆地区已经种植棉花,有了棉纺织业。会稽地区产出葛布是当时著名的越布。
魏晋南北朝
门类与秦汉基本一致,但品种更丰富,产量增加,技术有所进步。
隋唐时
丝麻织品遍布全国各地;丝织品有绫、锦等十几类,每类又有许多品种;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五代十国时
生产规模大,蜀绣、吴绫、越锦等丝织品驰名全国
北宋
产地以两浙和四川为两大中心,丝织品花色品种繁多。
辽代
丝织业空前发展。辽墓中出土的一件刻丝夹被,以金色为主,织出绚丽图案。
南宋
棉纺织业扩大到江南广大地区,出现了纺车、弹弓、织机等工具。标志着棉布代替了麻布,成为主要的衣被原料。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
陶瓷业
商周
出现了原始瓷器,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魏晋南北朝
南方盛产青瓷,北方创制出白瓷,白瓷的产生,为我国制瓷业开辟了广阔前景。
隋唐时
瓷窑分布于中原和江南许多地区;唐三彩;出现青瓷中的秘色瓷
北宋
制瓷业水平大大超过前代。定窑、汝窑、哥窑、官窑、钧窑等是当时著名的五大瓷窑。江西景德镇以生产青白瓷著称。
南宋、元朝时
景德镇成为全国著名的制瓷中心
辽代
生长的瓷器有鸡冠壶、凤首瓶,便于马上携带。
漆器业
商周
制造工艺达到较高水平
春秋战国
夹纻技术
两汉
质地轻巧,造型美观,色泽光洁,纹饰精美
冶铸业
春秋战国
钢铁柔化处理技术,是世界冶铁史上的一大成就。这项发明比欧洲早2000年以上
两汉
煤成为冶铁燃料;淬火技术;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使我国冶铁技术水平长期领先世界;低温冶铁技术
魏晋南北朝
百炼钢技术已相当成熟,发明了灌钢法。
隋唐时
铁的产地全国有一百多处;普遍采用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
北宋时
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煤的开采量很大,广泛用于冶铁炼钢。
辽代
铁器制作水平较高,铁甲、马蹬等是铁器中的精品。
西夏
冶铁采用较为先进的竖式风箱设备。
煮盐业
春秋战国
山西的池盐、山东的海盐和四川的井盐都已开发
两汉
盐铁专卖制度
酿酒业
春秋战国
用曲造酒,这时我国古代酿造技术的重要发明
造船业
两汉
发明了橹、舵和布帆,还使用锚
隋唐时
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
北宋
造船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江南和东南沿海是造船业发达的地区。海船设有隔离舱,在船局部撞坏时任可抢修。
南宋
明州、泉州、广州是造船业中心。
造纸业
魏晋南北朝
质量提高,产量增加,洛阳、长安、建业、扬州是有名的造纸中心。
五代十国时
造纸业和印刷业都很发达,成都、金陵是全国最大的印刷业中心。
制茶业
五代十国时
南唐茶场很多,建州茶用做贡品。
总特点
春秋战国
手工业工艺专著《考工记》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两汉
规模大、分工细、工艺精等特点。
隋唐时
产地分布广;生产规模大,产量多;分工细,品种繁多,有不少新产品;技艺水平高,且融入了外来的风格。
辽、宋、夏、金、元时期
手工业生产的技术和规模有进一步发展:1.有的生产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出现一些手工业生产中心;3.辽、夏、金、元的手工业产品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明清时期
一、生产工具的革新,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二、生产技术的提高,增加了产品种类;三、分工日益细密,促进了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四、生产规模的扩大,产量大幅度提高。五、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6.商业
朝代
国内贸易(商品、市场)
国外贸易(汉以后)
货币的演变
水陆交通
资本主义萌芽
夏朝
交通有一定规模,种类很多。“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撬”
商朝
都城已成为繁荣的商业都市
以贝作为货币
道路沿途设有旅舍,并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
西周
交通比商朝发达,有宽广的大道,路面平坦。
道路沿途设有旅舍,并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
春秋战国
商业发达,各地土特产品互相交流。许多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

秦半两
两汉
有专供贸易的“市”;与少数民族之间的贸易相当频繁;“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和宛
与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欧洲诸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武帝铸五铢钱
商业通道四通八达
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
魏晋南北朝
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北魏以后,北方商品经济有所恢复。与之相比,南方商品经济相对比较活跃。
隋唐
商业比前代更为繁荣隋唐的市场较前代发达,城市里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市;市中有邸店和柜坊,那时的店铺不能任意扩大铺面、摊位;市的买卖时间有限定,仍有日中为市的古风;唐朝后期一些繁华的大城市里有了夜市;在广大农村,包括偏远地区,都有定期举行的草市。
长安和洛阳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商业大都会。长江流域的商业都市,以扬州、成都为东西两个中心。唐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天下之盛,扬为首”“扬一益二”说明成都工商业地位的重要。
由于唐朝政府允许外商在境内自由贸易,胡商遍布各大都会。
与新罗、日本、东南亚、印度半岛以及中亚、西亚欧非各地都友好往来。
隋朝仍用五铢钱,唐高祖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唐以后历代的货币,都以它为范式。
交通要道上有接待客商的私家店肆,备有“驿驴”,供客商骑用;以运河、长江为主的水运也很方便,商船往来不绝。
五代十国
杭州、扬州等是商业繁荣的城市。
南方各国贸易往来频繁,不少国家还允许中原商人入境经商。
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先进地区。
北宋
1.大城市的商业活动已突破坊和市的界限,营业时间也不受限制。2.市内有娱乐场所“瓦子”。3.城市中行会组织进一步发展,行会保护和垄断本行业的商业利益。4.东京是最大的商业都会。5.农村中有些集市逐渐形成固定的市镇
在广州等地设置“市舶司”,负责管理对外事务和贸易,征收商税。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纸币的推广,反映了商业的高度发展
南宋
商业城市以临安最为繁荣,市内有货栈,专门用来寄存货物。还有酒楼、茶馆等。
同南宋通商的国家有五十多个。
辽、西夏、金
辽的南京是商业繁盛的城市,西夏的凉州商业也很繁盛,中都是金的商业中心,金在渤海、辽阳等地设立税收管理机构。
边境上的互市贸易在辽、夏、金的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金代后期,银币已成为流通的货币
元朝
大都、杭州和泉州是最著名的都市。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性的商业大都市,商业繁荣。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泉州是当时第一大港。
元朝对外贸易比前朝繁荣,海船能直通日本、占城等地。
交通运输业有很大发展。陆路交通: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重新繁荣起来。由元大都启程,有三条大道通往西方。海上交通:南北海运的开辟是元代交通的一件大事。内河航运:先后修治、开凿了会通河和通惠河,元代大运河从杭州可直达大都的积水潭,全长三千余里。
明清时期
国内市场扩大,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品种达到两百余种;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汇集了四面八方的特产;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
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政策,一方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另一方面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明中期以后,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雇佣关系。
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它反映在:手工工场规模扩大了,分工细密了;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
二 政治史
1.政治
朝代
都城
疆域
行政区划

亳(河南郑州)
殷(河南安阳)
北抵鬼方,南至江水,西到羌氐,东临大海。
秦朝
咸阳
东临大海,西到陇西,南濒南海,北抵长城一带
郡县制
西汉
长安
郡县制与封建制并存
东汉
洛阳
唐朝
长安
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及南海
元朝
大都(北京)
北至西伯利亚,南岛南沙群岛,东至库页岛一带,西到新疆、西亚一带。
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腹里)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元统治者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
清朝
北京
前期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包南海诸岛。
全国划分为18个省、5个将军辖区、两个办事大臣辖区,共25个省级行政区域和蒙古盟旗等。
2.典章制度(中央、地方)
朝代
官职制度
法制制度
军事制度

制定了刑法。
秦朝
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
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负责管理军事的太尉形同虚设。
西汉
组成内朝和外朝
改革法律
出兵匈奴,进军南越
东汉
对武将给予优厚待遇,但不给实权;重用文臣;扩大尚书台权力
隋朝
隋文帝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央最高政府机构
隋文帝不再实行军民异籍。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
唐朝
进一步明确划分三省的职权。
府兵制也是唐朝的基本兵制。
武则天时,府兵制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
开元年间,府兵制崩溃。
唐玄宗为增强军事实力,实行了募兵制
五代十国的后周
严明法纪,惩治贪官
大力整顿军队,加强训练,严肃军纪,淘汰老弱。
北宋
在宰相之下设参知政事为副相,管理行政;设枢密使管理军事;设三司使管理财政收入;州的长官知州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在各州设通判;在各路设转运使;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任。
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这就把地方的司法权收归了中央。
集中军权。①宋太祖解除禁军将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既而又陆续削减节度使的实权,使其徒有虚名。②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都直接对皇帝负责。③设立枢密院,有调兵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④实行更戍法,规定禁军定期更换驻地,而统兵的将领并不随军调动。⑤各地方军的精壮之士都选入禁军。禁军的半数拱卫京师,另一半驻守各地。

“藩汉分治”的政治制度,中央设置南面官和北面官。南面官有汉人和契丹人担任,沿用唐以来的官制,统治汉人和渤海人。权力不及北面官。北面官均由契丹人担任,统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
西夏
仿效唐宋王朝建立政治制度,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等机构,分掌行政、军事等大权。
官职分为汉制官职和党项官职两个系统。
明朝
中央:废除丞相制度,中央行政权分属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地方:实行三省分权,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俗称“省”,设立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
将大都督府改为五军都督府。
制定《大明律》,内容集中,条理分明,增加了经济立法,同时,主张量刑“重其重罪,轻其轻罪”,对贪污贿赂也严惩不贷。
授权“锦衣卫”掌管缉捕、刑狱之事,监视、侦察官名的不法行为。后来,明统治者又先后设立东厂、西厂特务机构,由宦官统领、皇帝直接控制。
清朝
清初,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康熙亲政后,在宫内设南书房,从此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利削弱。雍正时设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线索)(作用)
朝代
措施
作用
秦朝
(建立)
第一,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第二,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职和行政机构。第三,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
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西汉
(巩固)
一、改革官制,组成内朝和外朝,加强皇权。二、大量选拔人才,重视官吏的任用与考核,实行刺史制度,加强朝廷对地方官僚的控制。三、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的权利。四、强化完善封建法制,打击豪强地主势力,维护封建社会秩序。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东汉
对开国的武将,给予优厚待遇,但不给实权;重用节操高尚、熟悉典章而又有治国之才的文臣;扩大尚书台的权利,加强监察制度,集军权于中央,进一步加强中央专制集权。
进一步加强了中央专制集权
隋唐
(完备)
隋文帝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三省为中央最高政府机构。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三省的职权。
第一,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第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第三,三省六部制度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度。标志着政治制度(官制)日益成熟。
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稳定。
府兵制:农户出丁;兵农合一;士兵自备器粮;兵将分离;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北宋
(加强)
第一,集中军权;第二,集中行政权;第三,集中财权和司法权。
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明朝
(强化并衰落)
在中央,明太祖废除了丞相制度,把中央行政权分属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皇帝的权利空前提高
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
大权统归中央
制定《大明律》、加强特务统治
加强了皇权
清朝
(强化并衰落)
康熙帝设南书房,把中枢权利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互相制约。
集权于皇帝手中
雍正时设军机处
标志着我国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大兴文字狱
加强了中央专制集权。
4.改革、变法(背景、人物、内容、作用)
朝代
背景
人物
内容
作用
春秋时期齐国
周王室衰落,各诸侯国相互进行频繁的战争
管仲
改革经济、政治、军事,“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
齐国很快成为东方强国
战国时期魏国
新兴地主与奴隶主贵族顽固势力的矛盾越来越深
李悝
“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生产,制定《法经》,加强地主阶级专政等
新的封建制度确立起来
战国时期楚国
同上
吴起
限制贵族权力、改变世袭的分封制、整顿吏治
同上
战国时期秦国
同上
商鞅
政治、经济和思想等
同上
五代十国的后周
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周世宗柴荣
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进行改革。
顺应了当时的形势增强了后周的实力,为后来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北宋
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的反抗斗争;冗官、冗兵、冗费;辽和西夏的威胁导致了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范仲淹(庆历新政)
①严格官吏升迁考核制度;②限制官僚子弟及亲友通过恩荫做官;③加强各级长官的保举和选派;④裁并州县,减轻徭役;⑤严肃中央政令,取信于民。
王安石(变法)
第一,理财措施: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钧税法;市易法。第二,军事措施:保甲法;将兵法。第三,教育措施: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
政府的财政收入大为增加,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为良田,军事实力也有所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明朝
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改革赋役制度
张居正
一条鞭法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
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说明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5.选官制度和重视人才的突出事例
朝代
选官制度
重视人才事例
西汉
察举制(由上而下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
皇帝征召(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东汉
察举主要根据人才在地方上的声望,称为乡举里选
魏晋
九品中正制
隋朝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朝
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
唐太宗用人不避仇怨,不拘门第、民族,兼收并用,“量才受职”
贞观时,增加了考试科目
武则天时,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开元年间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
武则天能破格用人,注重发展科举制度。创立“自荐”求官的制度。许多有才能的庶人被破格录用。如名相狄仁杰、姚崇等。
北宋
①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②北宋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进士及第者成为“天子门生”。③考试科目逐渐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科目。④在考试方法上实行糊名法。⑤录取名额比唐朝大大增加。
宋太宗在位二十多年,科举取士近万人。科举制的发展,为各阶级的读书人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使北宋的政权基础进一步扩大,也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明清
为了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发挥个人见解。答卷的文体,有严格的规定,分为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三 科技文化史
1.科技
四大发明
天文历法
105年 东汉
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
隋唐
雕版印刷术
11世纪中期 北宋
平民毕生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唐朝
火药
宋代
指南针在宋代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北宋政府在东京设立专门机构,制造火药和火器。南宋时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
朝代
成就
夏朝
《夏小正》
商朝
干支纪日法,是世界上延续至今的最长的纪日方法
夏商时期
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战国时期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
西汉
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唐朝
僧一行制订《大衍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成熟。他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北宋
沈括著《梦溪笔谈》,突出贡献在天文学方面,。提倡改革历日制度,称为“十二气历”。这种制度更加简便,有利于农事安排。

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杰出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观测仪器。他主持编定了《授时历》。
数学
医学
朝代
成就
东汉
《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
魏晋时
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
南朝时
祖冲之精确地计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比外国早近一千年
朝代
成就

石砭镰
春秋战国时期
扁鹊:“脉学之宗”;望闻问切
战国、西汉
《黄帝内经》奠定了我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东汉
《神农本草经》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东汉末年
“神医”华佗发明麻沸散,比西方早一千六百多年;“医圣”张仲景编写《伤寒杂病论》
唐朝
孙思邈著的《千金方》在我国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
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明朝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全面的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地理学
农学
朝代
成就

《周易》一书首先提出了“地理”的名称
西晋
裴秀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图学家,绘制出《禹贡地域图》,还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原则。
北魏
郦道元为古书《水经》作注《水经注》,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明朝
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这是一部地理学巨著。书中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早于欧洲约两个世纪。
手工业著作
领先世界的成就
朝代
成就
西汉
我国现存的最早的农书《氾胜之书》
东汉
《四民月令》分别反映出西汉和东汉的农业生产状况,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
北朝
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明朝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这部书综合介绍了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书中还将他与西方传教士合译的《泰西水法》一书内容引入,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合工具。
朝代
成就
战国时期
《考工记》
明朝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国外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时期
成就
河姆渡时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养水稻和粟的国家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和丝织的国家
商周时期
我国是世界上用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
汉字是世界上广泛使用的唯一古老文字
商朝
干支纪日法,是世界上延续至今的最长的纪日方法
春秋战国时期
钢铁柔化处理技术,是世界冶铁史上的一大成就,这项发明,比欧洲早两千年以上
《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战国时期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
西汉
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东汉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比欧洲人制作的早一千七百多年
《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
东汉末年
“神医”华佗发明麻沸散比西方早一千六百多年
南朝时
祖冲之精确地计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比外国早近一千年
隋唐
造船业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这是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轮船雏形
中国能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
僧一行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宇文恺设计的观风行殿是最早的活动房屋
北宋
活字印刷术比欧洲人使用早四个多世纪。
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后来又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科学家沈括著《梦溪笔谈》,总结了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时期的许多科技成就,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英国学者李约瑟称沈括是“中国科技史中最卓越的人物”,《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13世纪,指南针才传到阿拉伯和欧洲各国。
元朝
郭守敬主持编定的《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的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明朝
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这是一部地理学巨著。书中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早于欧洲约两个世纪。
2.文学
朝代
成就
夏商周时期
《尚书》是我国最古的官方史书
《周易》是我国最古的一部占卜用书
春秋时期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屈原《离骚》
诸子散文:孟子、庄子
西汉
司马迁编《史记》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东汉
班固编《汉书》中国古代第一部断代史
两汉
赋和乐府诗
魏晋南北朝
特点:承上启下。诗歌完成了古诗从四言、五言、骚体到七言诗的过度、。
“建安文学”特点:内容充实、风格苍凉而又富有生气的诗赋。代表作:曹操的《蒿里行》王粲《七哀诗》蔡文姬《悲愤诗》等
田园诗:内容清新自然、风格朴实恬淡。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桃花源诗》尤为著名。
南北朝时,一种新的乐府诗即民歌大为盛行。南方代表作有《采桑度》;北方代表作《敕勒歌》《木兰辞》等
唐朝
中国古典诗歌在唐朝进入黄金时代。
初唐诗人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先驱。
盛唐时期诗歌成就最大,诗人辈出。“诗仙”李白的《蜀道难》《望庐山瀑布》“诗圣”杜甫的“三吏”“三别”等都是千古绝唱。
晚唐诗人杜牧、李商隐,别创风格。他们的咏史诗感人至深。
五代、辽、宋、夏、金时期
五代、辽、宋、夏、金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词”
南唐后主李煜是五代时期最杰出的词人。
北宋文学家苏轼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是宋词中豪放派的创始者和主要代表,对后世影响很大。
柳永是北宋词坛婉约派的主要代表。他的词主要反映市民的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因此流传很广。
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交。她的词属于婉约派。
南宋词人辛弃疾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表达到很高水平。
与辛弃疾同时期的陆游,坚决主张抗金,他的文学成就以诗为主,词也很出
色。
适应城市发展的世俗文学,在这个时期也迅速兴起。
话本是宋代新兴起的一种世俗文学。对后世的小说和戏剧很有影响。
元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元曲”在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称。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
元代剧作家人才辈出,关汉卿是杰出的代表。他一生创作了六十多种剧本。流传下来的有十余种,悲剧《窦娥冤》是他的代表作。
明朝
明成祖时编纂了一部庞大的类书《永乐大典》
元末明初,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元末明初,施耐庵写《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吴承恩写《西游记》是一部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反映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合敢于斗争的精神。
清朝
清代官修类书《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类书。
清乾隆时,由纪昀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
曹雪芹著前80回,高鄂续写后40回的《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优秀的讽刺小说。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3.艺术
历史时期
成就
夏商西周时期
雕塑和青铜铸造艺术
春秋战国时期
绘画已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
音乐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秦汉时期
雕塑成就辉煌
绘画艺术丰富多彩
东汉末年
书法成为一种艺术。代表人物:蔡邕;曹魏的钟繇(开始把字体由隶书转化为楷书);东晋的王羲之(《兰亭集序》,《黄庭经》)其子王献之,合成“二王”
魏晋南北朝
绘画带有宗教色彩。
三国时的曹不兴,佛像画的鼻祖。东晋的顾恺之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画家,以擅长画人物著称,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
魏晋以后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
少数民族音乐和外国音乐的传入,传统音乐得以革新。这一时期带有明显的民族融合色彩。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隋唐
隋唐绘画题材广泛,风格多姿多彩。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山水、花鸟
成为绘画的主题
隋唐书法汇合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的风格。著名书法家有隋入唐的欧阳询等初唐三大家,盛唐的颜真卿,中晚唐的柳公权;唐
朝的草书大家有“草圣”张旭和怀素等
隋唐乐舞受西域和周边邻国影响,风格多样
隋代有九部乐,唐代扩充到十部乐。著名乐曲有《秦王破阵乐》。那时的舞蹈分为雄劲的健舞和柔美的软舞。唐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舞》高
出众舞之上。
宋代
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东京汴京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
4.哲学与思想
历史时期
成就
夏商西周时期
《周易》反映了古人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春秋时期
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客观唯心主义;朴素的辩证法;政治上主张“无为”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核心思想“仁”;政治思想;教育思想;保存古代文化典籍
战国时期
儒家: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思想家,无神论者。
墨家:墨翟:“兼爱”“非攻”“尚闲”。
道家:庄子:主观唯心主义;“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
法家:韩非子:历史进化论,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西汉时期
董仲舒,儒学核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东汉时期
王充,唯物主义思想家。反对“天人感应”,反对有鬼论,反对厚葬。著作《论衡》。
东晋
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道教变成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宗教。
萧梁
道教经典增多。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丰富了道教教义,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
魏晋南北朝
名僧法显西行取经,写成《佛国记》
齐梁之际
范缜从理论上给佛教以沉重打击,写《神灭论》,这是对我国古代朴素唯物思想的重大发展。
北魏、北周
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曾先后两次灭佛。
唐朝
唐玄宗李隆基限制佛教。裁汰僧尼,禁建新佛寺。
宋代
理学
哲学思想主要是理学。它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他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只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史学
北宋史学家司马迁编撰《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全书上起战国,下至五代。它的取材重在历代政治兴衰意在使君主借鉴其中经验教训。
明清两代
封建统治者的官方哲学—理学合心学相继占统治地位。但是,早期民主启蒙思潮也在潜滋暗长。
明朝
后期,李贽。1.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2.揭露道学家的虚伪。他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色彩。
明清之际
黄宗羲。他对封建君主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他的思想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也有一定影响。
王夫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明末清初
顾炎武。1.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合实际的学风。2.反对君主专制政治。他脚踏实地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
四 民族关系
1.历代主要少数民族及分布
2.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王朝
朝代
主要少数民族及分布
春秋战国时代
北方有匈奴、东胡,西方有戎,南方有越等
两汉时期
北方的匈奴、乌桓和鲜卑,东北的夫余,南方的越族,西南夷和西域各族,等等
魏晋时期
北部和西北部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旧时称之为“五胡”)。他们居住在今甘肃、陕西、山西以至河北、辽宁南部的广大地区。
隋唐时期
北方的突厥、回纥,靺鞨,西南的吐蕃、南诏
北宋
辽河上游的契丹族;宁夏、甘肃、陕西西北一带的党项族;松花江、黑龙江下游一带的女真族;蒙古高原上的蒙古族
3.少数民族的杰出首领及活动
4.历代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的管辖
民族
政权、王朝
匈奴
冒顿单于统一了北方草原,占领河套地区,形成强盛的奴隶制国家
鲜卑族
拓跋氏建立北魏
氐族
建立前秦
6世纪中期突厥
建立突厥汗国
8世纪中期回纥
建立回纥汗国
7世纪末靺鞨
粟末部建立政权渤海国
7世纪前期南诏
南诏建立政权
7世纪前期吐蕃
吐蕃统一了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10世纪初,契丹族
契丹族首领耶律阿宝机统一契丹各部。916年,阿保机称皇帝,建立契丹国,后来改为辽
1038年党项族
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夏在宋的西北,史称西夏。
1114年女真族
完颜阿骨打称皇帝,定都会宁,他就是金太祖
1271年蒙古族
忽必烈改国号元,次年,定都燕京,称为大都。建立元朝。
少数民族的杰出首领
活动
鲜卑族 武帝
进行改革: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
鲜卑族 北魏孝文帝
进行改革:整顿吏治、颁布均田令、迁都洛阳、学习汉族文化
吐蕃 松赞干布
仿照唐朝官制,设置各级官府,建立严密的军事组织,制定严酷的法律,为命人创制了吐蕃文字。
蒙古 成吉思汗(铁木真)
统一蒙古高原。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蒙古贵族推举他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汗国建立。
朝代
管辖
秦朝
统一越族地区,设立南海郡、象郡等,击退匈奴,在西北设陇西郡
西汉
进军南越,设置南海等九郡;设西域督护

贞观初期,唐太宗设立都督府管辖东突厥
唐太宗征服依附西突厥的高昌,置安西督护府,统辖高昌故地。
武则天时,又置北庭督护府,管辖西突厥故地,后与安西督护府分治天山南北。
唐太宗任回纥首领为瀚海都督府督都。唐玄宗册封他为怀仁可汗。
8世纪前期,唐朝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置都督府,任命其首领做督都,黑水靺鞨正式划入唐朝版图。
开元初,玄宗封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统辖忽汗州,加授忽汗州督都。渤海也正式划入唐朝版图。
8世纪初,南诏首领皮罗阁在唐玄宗的支持下统一六诏,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
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盟约里说:“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史称“长庆会盟”
元朝
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明朝
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修好,明朝封他为顺义王,恢复封贡互市。
明称西藏地区为乌思藏。朝廷在乌思藏设立卫所,还建立僧官制度。
明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沿袭元朝统治办法,在那里设立宣慰司、土知府等各级政府机关。这就是土司制度。明朝实行有限地区的“改土归流”政策,即取消土司制度,改由朝廷派遣流官直接统治的变革。
清朝
1757年清军将准格噶尔贵族割据势力粉碎,统一天山北路。清朝在乌里雅苏台设将军,在科布多设参赞大臣,直接掌管蒙古各部的军政大权。
1762年,清朝设伊犁将军,统管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清入关以后,黄教领袖五世达赖来京朝贺,顺治帝隆重接待,并正式赐予他“达赖喇嘛”的封号。后来,康熙帝又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赐予另一位黄教领袖五世班禅。
雍正时期,清朝派驻藏大臣,标志着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的加强。
乾隆年间,清朝建立了金瓶掣签制度,加强了清朝中央政府对达赖、班禅的监督和任授权利。
康熙帝采取剿抚兼用的策略平定“三藩叛乱”,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创造条件。1726年,雍正帝在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地,大量委派流官代替土司。
1683年,施琅进军台湾,澎湖一战,郑军大败,郑克塽投降,台湾纳入清朝版图。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在中央设理藩院,掌管少数民族事务。
5.民族融合
五 对外关系
时期
民族融合
春秋战国时期
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各民族逐步融合。
西晋末期
战乱频繁,中原人口剧减,少数民族加快了内迁速度。
十六国时期
各少数民族统治者彼此征战,原有的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民族之间差异逐渐缩小,向着民族融合发展
东汉末年以后
民族大融合出现。自北朝末年,胡汉差异逐渐消失,实现了民族大融合。
元朝
各族人民大量迁入中原河江南,同汉族杂居,加强了民族融合。辽金时期入居黄河流域的契丹人河女真人,与汉族相融合,在元朝被视为“汉人”。大量的波斯人河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和汉、蒙、畏兀儿等民族长期杂居、通婚,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朝代
与各国的友好交往
经济、文化交流的情况(对外、传入)
对外贸易的商路
人物
汉朝
与朝鲜
檀弓、果下马传入;铜镜、漆器等工艺品及铁制工具传出
汉武帝和光武帝
与日本
铁、铜器、丝帛传出
汉武帝和光武帝
与西亚
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铸铁技术井渠法、造纸术传出;西域珍奇异物、佛教传入
丝绸之路
张骞
与欧洲
丝绸传出;象牙、犀角传入
丝绸之路
班超、甘英
与越南
象牙、犀牛、珍珠等输入;铁犁牛耕技术、水利工程技术在越南推广
唐朝
中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对外交通发达、唐开明的对外政策、唐经济文化昌盛,居世界领先地位,对各国影响很大。
唐朝
与新罗
唐朝的留学生中,以新罗最多,最著名的是崔致远。
新罗从唐朝引进茶种、雕版印刷术和高超的制瓷、制铜技艺。
登州、扬州的海路
崔致远
与日本
隋朝时,中日互遣使臣。
大化改新中的制度大都以唐制为蓝本。日本出土了大量唐币“开元通宝”中国也出土了日本的银币。
登州、扬州的海路
日本的吉备真备和中国的高僧鉴真
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往来
以佛教为纽带,中国和天竺的交往大大加强。送来郁金香、菩提树、中国创立的十进制记数法传到了天竺。
丝绸之路
高僧玄奘和义净
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
中亚一些国家同隋唐往来密切,带来名马、异药等特产。
许多波斯商人在中国开设“波斯店”。
中国的造纸术唐朝时传到大食。
东罗马的医术、杂技传入中国。
唐朝的丝绸、瓷器大量运往欧洲。
丝绸之路和海上航线
北宋
日本、东南亚各地
中国的丝织品、瓷器、茶叶等远销日本、东南亚各地,输入商品以香料、珠宝为主。
海路
南宋
高丽、日本、交趾、占城等邻国
同南宋通商的国家有五十多个,其中以阿拉伯商人最多。
南宋从明州进口的高丽货物有四十多种。日本每年来南宋的商船有四五十艘。
海路
辽、金
高丽、日本、波斯、大食等国
在边境设置榷场,互通有无。
元朝
高丽、日本、欧洲、非洲
海船可直通日本、占城各地。元朝在各港口设市舶司,和各国通商互市。
高丽的人参等土产品在我国内地受到欢迎。
我国的棉纺织技术在此时传入高丽。日本从中国招聘印工匠,来发展日本的印刷业。
海路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大都。
畏兀尔族人列班·扫马,前往西亚、欧洲,成为我国第一位访问欧洲各国的旅行家
明清时期
一方面,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另一方面,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日益尖锐,甚至发展成为大规模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
明朝
与亚非三十多个国家
郑和下西洋。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以中国丝绸、瓷器、茶叶,换取供皇室贵族享用的珠宝、香料、药材等。
海路
郑和
日本
戚继光的抗倭斗争。
戚继光
葡萄牙
葡萄牙殖民者租占澳门。
清朝
荷兰
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清初,在东南沿海抗清的郑成功,于1661年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郑成功
俄国
明清之际,俄国侵略者乘机强占了雅克萨和尼布楚等地。1685和1686年,康熙帝命清军进行雅克萨自卫反击战。1689年,中俄签订了第一个中俄边境条约《尼布楚条约》。
康熙帝
意大利
把西方的天文、数学、地理、绘画、音乐等方面的著作介绍给中国,又把中国的儒学合道家思想学说介绍给西方,为中西文化交流作了突出贡献。
利马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