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伊卡月饼怎么样:激情澎湃 思想深刻 文采横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3:36:51
——评《解放军报》编辑部文章《伟大的中国力量》
许三飞
2009年5月12日,《解放军报》在头版发表了编辑部文章《伟大的中国力量———写在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之际》(以下简称《力量》),对抗击汶川特大地震以及灾后重建所展示出的“中国奇迹”表示了由衷的赞叹,对支撑“中国奇迹”的伟大的“中国力量”进行了热情的讴歌,对伟大的“中国力量”成长之源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对强大的军事力量在“中国力量”中的极端重要性进行了集中的展示。作为一篇优秀的新闻评论作品,此文激情澎湃,思想深刻,文采横溢。   一
“妙论精言,不以多为贵。”《力量》作为军报编辑部文章,在4000余字的篇幅里,用最经济的文字,表达出了尽可能丰富的内容。古人云:“有意而言,意尽而言止者,天下之至言也。”文章有意识地简略“开场白”,尽量开门见山;有意识地避免“绕圈子”,尽量单刀直入;有意识地杜绝“罗圈话”,尽量运用成语、简语表达深刻丰富的内容。如,“一个民族,在灾难面前往往更能彰显伟大的精神;一个国家,在危急时刻往往更能迸发强大的力量。”“一年来,在神州大地上,始终有一种精神让人振奋,始终有一种力量令人鼓舞———这精神,就是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这力量,就是伟大的中国力量。”至言不繁,既洗练又亲和的语言风格,准确深刻,读之朗朗上口。   二
“气者体之充,气盛则言宜”。独家之味,源于独家之气。武术讲究气随意行,方可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写文章亦需要修一种文气,文若无气,犹眼之无珠,犹珠之无神。《力量》一文在抗击汶川特大地震以及灾后重建的历史大坐标中,紧紧抓住伟大的“中国力量”这个时代大主题,由精练的语言蕴藏的气势强化视觉冲击力,于简朴的语境中渲染出磅礴之气、空灵之气、大家之气,读来如观一部壮美恢宏的画卷,如听一支激昂奋进的交响乐,如赏一首磅礴雄浑的史诗。当气势磅礴时,有如千军万马在奔腾———人们不会忘记,在生死竞速中,一个个“第一时间”,创造了一个个“中国速度”;一个个“超越极限”,创造了一个个“中国纪录”;一个个“史无前例”,创造了一个个“中国奇迹”。当感情描绘入微处,有如涓涓细流般叙述着哀思———国旗低垂,汽笛长鸣,13亿人在同一时间默哀,为亡者祈祷,为生者祈福,把一个大写的“人”字镌刻在中华大地上。字里行间镌乾坤锦秀,方寸之内写时代风流,文章因气而成、因气而盈,读来使人酣畅淋漓,且回味无穷!   三
真实的情感,是开启读者心灵之门的钥匙。好的文章,都要透露美好的情思,都要充满真情实感,发人深思,令人感奋。《力量》是用如火的激情谱就的。这种发自内心对党、军队、国家和民族的强烈情怀贯穿始终,与酣畅的文笔相融合谱写了一曲伟大的“中国力量”的赞歌。“历史作证:过去的一年,是情动天地、气壮山河的一年,是顽强奋斗、坚强奋起的一年,是党心可鉴、民心可追的一年。”“这次特大地震震级之高、范围之广、破坏之烈、救援之难,史所罕见,却创造了‘没有发生饥荒,没有出现流民,没有爆发疫情,没有引起社会动荡’这一抗灾救灾史上的奇迹。今昔对比,换了人间。”这些叙述吸收了散文的笔法,在情感的流动中,承载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把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体验传递给读者,给人以力量的鼓舞和精神的享受。   四
“文以载道,文道统一”。好作品无一不是和崇高的历史使命结合起来的。文章如果不承担任何社会使命,难免失去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力量》一文在高度的理论思维中成就高超的说理能力,闪现着理性思考的光芒,既代表了时代的呼唤,也提示了历史的真谛———“人们不禁要问:是谁,让梦想照进现实、信心写在脸上?是谁,让蜀道再变通途、废墟生长希望?是谁,让田野重现生机、校园洒满阳光?答案就是:伟大的中国力量!”中国力量是“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力量”、“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不断发展的力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论何时何地、也不管何事何故,最终都要靠力量说话,靠力量立足,靠力量夺取胜利。”大量的哲学思考镶嵌在行云流水般的简洁叙述和适当的抒情之中,既有深刻透彻的理论分析,又有鲜明清晰的比较研究,淋漓酣畅地表现了新闻评论作品所具有的涵盖力和丰富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