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妈祖庙门票 价格:诗(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2:54:43

                                                  李白    

李白 (701—762年),唐朝,汉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又称为“诗仙”。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成纪乡),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 江油)。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诗歌题材是多种多样的。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为中华诗坛第一人。
从艺术成就上来讲,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并至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相关作品

  • 子夜秋歌
  • 静夜思
  • 古朗月行
  • 望庐山瀑布
  • 赠汪伦
  • 独坐敬亭山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早发白帝城
  • 秋浦歌
  • 望天门山
  • 古风(其一)
  • 古风(其三)
  • 古风(其十五)
  • 古风(其十九)
  • 古风(其二十四)
  • 古风(其三十一)
  • 古风(其三十四)
  • 古风(其四十六)
  • 乌夜啼
  • 乌栖曲
  • 行路难三首(其一)
  • 关山月
  • 长干行
  • 古朗月行
  • 妾薄命
  • 塞下曲六首(其一)
  • 玉阶怨
  • 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一)
  • 清平调词三首
  • 丁都护歌
  • 静夜思
  • 从军行
  • 春思
  • 子夜吴歌
  • 长相思
  • 江上吟
  • 临路歌
  • 玉壶吟
  • 横江词六首(其一)
  • 横江词六首(其五)
  •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
  •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
  •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十一)
  • 峨眉山月歌
  • 清溪行
  • 赠孟浩然
  • 赠钱征君少阳
  • 赠汪伦
  • 沙丘城下寄杜甫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寄东鲁二稚子
  •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 金陵酒肆留别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渡荆门送别
  • 南陵别儿童入京
  •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 灞陵行送别
  •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
  • 送杨山人归嵩山
  • 送友人
  • 送友人入蜀
  •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 山中问答
  • 东鲁门泛舟二首(其一)
  •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 把酒问月
  •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
  •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
  • 登太白峰
  • 登金陵凤凰台
  • 望庐山瀑布
  •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 望天门山
  • 客中作
  • 夜下征虏亭
  • 早发白帝城
  • 秋下荆门
  •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 越中览古
  •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 望鹦鹉洲悲祢衡
  • 谢公亭
  • 夜泊牛渚怀古
  •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 山中与幽人对酌
  •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独坐敬亭山
  •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 忆东山二首(其一)
  • 拟古十二首(其九)
  •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 听蜀僧濬弹琴
  • 劳劳亭
  • 春夜洛城闻笛
  • 长门怨二首
  • 哭晁卿衡
  • 哭宣城善酿纪叟
  • 春思
  • 子夜四时歌(春歌)
  • 子夜四时歌(夏歌)
  • 子夜四时歌(秋歌)
  • 子夜四时歌(冬歌)
  • 清平调三首之三
  • 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
  • 庭前晚花开
  • 桂殿秋
  • 清平调
  • 连理枝
  • 菩萨蛮
  • 忆秦娥(一名秦楼月、碧云深、双荷叶)
  • 清平乐(一名忆萝月)
  • 将进酒
  • 送范山人归泰山
  • 送岑征君归鸣皋山
  • 送殷淑三首
  • 送杨山人归嵩山
  • 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
  • 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
  • 送蔡山人
  • 送杨燕之东鲁
  • 送长沙陈太守二首
  • 送纪秀才游越
  • 金陵送张十一再游东吴
  • 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箓毕归北海
  • 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一作送族弟锽)
  • 送侯十一
  • 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
  • 送崔度还吴(度,故人礼部员外国辅之子)
  • 送张秀才从军
  • 送白利从金吾董将军西征
  • 送梁公昌从信安北征
  • 送族弟绾从军安西
  • 送别
  • 送于十八应四子举落第还嵩山
  • 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
  •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二首
  •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
  • 送张遥之寿阳幕府
  • 送贺宾客归越
  • 送侄良携二妓赴会稽,戏有此赠
  •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
  • 送羽林陶将军
  • 送窦司马贬宜春
  •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
  • 灞陵行送别
  • 杭州送裴大泽赴庐州长史
  • 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
  •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 送族弟单父主簿凝摄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桥却回…留饮赠之
  • 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
  • 鲁城北郭曲腰桑下送张子还嵩阳
  • 送族弟凝至晏堌(单父三十里)
  •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时凝弟在席)
  • 送薛九被谗去鲁
  •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时久病初起作)
  • 鲁郡尧祠送吴五之琅琊
  • 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
  • 送杨少府赴选
  • 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
  • 送方士赵叟之东平
  •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 送杨山人归天台
  • 送崔十二游天竺寺
  • 送友人游梅湖
  • 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
  • 送友人寻越中山水
  • 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
  •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
  • 送张舍人之江东
  • 南阳送客
  • 江夏别宋之悌
  •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
  • 别山僧
  • 南陵别儿童入京
  • 别韦少府
  •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崔侍御十九韵
  • 渡荆门送别
  • 留别贾舍人至二首
  • 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赠别郑判官
  • 留别龚处士
  • 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
  • 别东林寺僧
  • 金陵白下亭留别
  • 金陵酒肆留别
  • 口号(一作口号留别金陵诸公)
  • 留别金陵诸公
  • 别储邕之剡中
  •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
  • 广陵赠别
  • 留别广陵诸公(一作留别邯郸故人)
  • 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