莅阳长公主 谢玉:学这些有什么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9:00:23

学这些有什么用?

 

 

            许锡良

 

 

 今天下午开教研活动会。各位教师在介绍自己的教学心得的时候,有教师反映,有的课刚刚开讲,学生就急切地问这个课有什么用。我听到这个情况感觉很是焦虑。什么时候,我们的大学校园里变得如此急躁了呢?记得当年古希腊时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德招收学生,给他们讲解几何学。有一个学生听了几节课后,急不可耐地问欧几里德,学这些几何有什么用?欧几里德听后立即掏了一把铜钱给这个学生,对他说:“这些钱最有用了。拿去吧,你不用来学了。”

 其实,我们今天变得如此浮躁的原因,还是误解了大学教育的根本要求。大学教育是培养性格,锻造素质的。本应该是人文与通才教育。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扩大视野,开启智慧,培育健康的生命。至于职业要求,其实并不是在大学里完成的。大学所提供的东西,就是一种人文与科学的氛围,使学生身心得到陶冶。但是,曾经何时,社会、家庭、政府都给予了大学一种无形的就业压力。大学里为适应所谓的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不停地更换着专业,学生们在进入大学时也是瞄准所谓的热门专业来的。可是,市场是不断地在变化之中的。几年前的热门专业,在学生毕业之后就可能又变成冷门的了。这样学校也在疲于应付,学生也在急躁之中。其实,如果在大学里有了完好的素质教育,如果能够提升自己的内涵与素养,一点点职业的要求,很快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学会的。而且在职业中学习是不可缺少的一项素质。大学无论教给你什么,都不可能把将来职业中的要求与技能都教给你。现在的大型公司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对员工培训,就是因为形势发展得太快。对于有良好素质的人,受到良好教育的人来说,对这样的变化根本就没有困难。所以,我们不能把大学性质弄反了,把大学变成一所职业技术学校。

  在美国,有三千多所高校。除了一些综合性的著名大学,如哈佛、耶鲁、芝加哥大学等著名大学外,还有为数非常多的社区学院。这种社区学院有点类似于我国的职业技术学院的性质。在我国,这样的学校所招收的学生在我国是普通高校招收剩下的等外品学生。但是在美国,这些社区学院,在所招收的学生中常常就有来自名牌大学的学生。学制一般在一年到三年不等,全部进行的就是职业与技术性的教育,非常有针对性。完成了大学教育的学生也可以来这里进修,以获得职业与生活上的技能。这样的学院才管学生所学的东西的用的问题。而真正的大学只管探求真理,寻找智慧,锤炼素质,涵养人文与科学的素养。有用与没用的实用观从来不是他们所关心的。可是,实际上,由于他们把锤炼素质的工作做得非常好,真要到用的时候,也往往能够占据上风。

  我们常常误解美国的实用主义,并且与中国的实用理性主义传统混为一谈。其实,美国的实用主义中,更多的时候也还是冲着发展人,提高人去的。他们把人的素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做事的时候有清晰的思维能力。而不像我们所理解的用,就是谋一份职业,或者谋一个职位。以求得从社会中获得资源的资格。这与中国人读书为求黄金屋,为求千钟粟,为求颜如玉之类的实用,是大不相同的。

  斯宾塞的实用是围绕着促使具体的个人的生命、生活与工作问题而进行的。美国的杜威的实用主义干脆就是对对个人发展的促进程度如何的另一种说法。这与魏书生式的技术实用主义是大不相同的。规训看似也很像一套技术,而且在现实中使用的时候也好象会很有用,但是,这种用就是为权威主义服务的。权威主义需要人们像机器一样服从、听话,规训性的技术正好可以达到这个目标。但是,这是与我们现代教育中人的生命主体性是相违背的。人格的独立与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判断能力,正是人的生命本性所在。而这些正是与规训性技术的使用格格不入的。

  规训可以使人听话与服从,却不能使人变得自主与独立。规训可以使人有时变得似乎也很自主自觉地按照某种方式行事,但是,这种看似自主的行为,与巴浦洛夫的那条狗已经没有什么不同了。这就是规训之后的所谓的自主纪律。在短时间里来看,这样的规训有时也确实是有用的。对这种规训化的要求,正是权威主义,专制主义的驱使的结果。规训化的技术中就包含了像监视、告密、惩罚,驯服这样的技术手段。当然,现在式的规训未必会这样来称呼这些规训化的技术手段。但是,在所谓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检举揭发批判,互相监督等漂亮的口号下,实际上就是变相的规训手段。这是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去太远的。在种权威主义的压迫下,人们总是极力想在很短的时间里追求最佳效果,而这种最佳效果只有用这样的规训手段才能够取得的。但是,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是百年大计,是慢的艺术,是养成的漫长过程,任何要求立竿见影的教育行动都是违背人性的教育。但是我们往往在浮躁的社会风气下用了规训的手段去要求学生追求即时效应。

 其实,从长远来看,这种短期效应的追求,往往并没有真正的竞争力,反而是那些在良好的环境中养成的个性,用人类的文化与智慧塑造起来的人,对任何变化的环境都有良好的适应与超越能力。我们今天的大学与社会千万不可以把学生误导向只会追求短期实用的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