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下摆上衣的的搭配:语文实用答题“公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9:55:37

语文实用答题“公式”

                                      高二(2、7.16)班   C.WH

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表达文章的内容。  一篇文章,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因此,分析语言、理解文章内容,必须认识表达技巧的作用。 表达技巧包括: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渲染、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托物起兴   寓情于景  直抒胸臆 顺叙 倒叙 插叙 卒章显志  照应 美景衬哀情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等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 

五、结构:承上启下、悬念、照应、铺垫等。

六、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七、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八、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九、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十、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十一、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二、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三、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四、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五、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六、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七、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八、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九、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二十一、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二、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三、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四、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五、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六、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 、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 、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 )它本身的作用;(2 )结合句子语境。

    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5、对比:强调了…… 突出了……

    6、反复:强调了…… 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 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 ,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 )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 )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 )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 .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 .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 .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诗歌鉴赏问答格式

第一种类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正确解答:这类提问,着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该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答案一般应该在下列词语中选择: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 映衬((又分为正衬和反衬) 象征 联想想象 用典 对比对照 动静结合
    除了这些常见的手法外,还有诸如变换抒情角度、白描、渲染等。
    常见错误:解答这类提问时,很多考生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这是不对的。但在阐述具体某句诗时,是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的。
    

第二种类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这首诗歌为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它的固定格式分为三个部分
描摹诗歌图景 概括意境特点 剖析作者思想
    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部分,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清……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常见错误: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往往着重于“思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来思考,避免出错。

第三种类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正确解答:这类提问,着重的是诗歌语言的层面,应该从语言的风格或特点来解答。一般从这些词语中选择答案:清新淡雅 平淡自然 明快浅显 辞藻华丽 委婉含蓄 简洁洗练 沉郁顿挫 浑厚雄壮 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常见错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的巧妙,这是以前诗歌点评的做法。语言的特色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这样的解答显然不对。
                      古典诗词鉴赏常用名词术语  

⑴评价主旨类: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等。 

⑵分析手法类: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直抒胸臆、托物言志、象征、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寄寓、寄托、衬托、烘托、渲染、侧面描写、对比、起兴、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3)语言特点类:勾勒、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惟妙惟肖、体物入微、穷形尽态(相)、富有哲理、淋漓尽致、行云流水、形神兼备、简洁、浅显、明快、明白、通畅、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词藻华丽等。 

(4)风格类  沉郁顿挫、豪放、雄浑、旷达、沉郁、苍凉、冲淡、低沉、悲慨、苍劲、舒缓、悲凉、俊爽、等。 

(5)文章结构:做铺垫、埋伏笔、呼应、浑然天成等。 

(6)行文技巧类:虚实相生、水乳交融等。   

(1)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互文等。

(2)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其中,抒情可分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3)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手法有:对照、衬托、渲染、烘托、用典、铺垫、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等。
                                                           201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