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华玩具厂:傻笑着读完心理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4:37:37
一、想改变一个人的不良习惯,就对他的不良习惯进行奖励

例:从前有们老人生活在一个闲静的村庄里,老人很喜欢恬静的独处时间。但不知何时起,他家门前的空地开始喧闹起来。空地中央有一块向日葵田地,村里的孩子们都喜欢拿向日葵玩耍,于是,那里就变成了孩子们的游乐场。为此,老人发过火,撵过孩子们,但每每只能得来一时的清静,没过多久,孩子们又聚众嘻闹起来。百般无奈的老人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老人把玩耍的孩子们招呼过来,向他们提出了一个建议:“看到你们玩得这么开心,我也很高兴。以后你们每来玩一你们次,我都给你们每个人发一块钱。”孩子们听到原本凶巴巴的爷爷突然变得和蔼,都狂晕了,但真的得到一块钱以后,都高兴得不得了,每天都来空地里玩。几天后,老人又在院子里撒欢玩耍的孩子们说了这样一句话:“孩子们,我手头的钱不多了,以后每天只能给每个人发五毛钱。”
这样一来,孩子们都一脸不高兴地说:“五毛钱,我们才不会为那点钱来这里玩呢!”从此以后,孩子们再也没到空地里玩,老人也得以怡然自得地安享晚年。
为什么 原先在院子里玩得那么开心的孩子们再也不来了呢?这可以用“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来解释:
内存动机是批活动本身能带来满足感和乐趣,所以从内心里产生自觉的主动性的驱动力驱使你做出相应的行动。与此相反,外在动机是指外在的表扬或奖励等促使你做出被动的行动。孩子们刚开始在空地里玩的时候,活动本身具有趣味性,所以孩子们在那里尽情地玩耍。但是老人用“发钱”这一奖励措施把原本有趣的内在动机转化成玩耍才能得到“奖励”的外在动机。最终,当“奖励”这一外在动机明显养活,在空地里玩的兴趣也自然而然地减退下来。
所以不要奖励孩子们喜欢做的事,而要奖励你想改变的孩子的不良习惯。并采取一种转换动机的措施就能高速孩子的行为。并不是只有给予“惩罚”的方法才能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

二、过高的目标会导致放弃

虽说“几分耕耘,几分收获”,但有时也会徒劳无功。如果你付出了和别人同样的努力,但学习成绩总上不去,那么该反省一下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否合理。让我们审视现在的目标,重新制定行之有效的目标吧。
首先,审视目标时重要的是,弄清自己设定目标的动机和自己的真实水平。告别是,你遇到的课题越难,受到过大压力和负担的影响越大,那么就导致效率越低下,从而终日惶惶不宁。有一位叫布罗德·荷斯特的学者曾就这种动机对学习产生的影响做了一项实验。通过逃生训练,小老鼠在一个装满水的Y形少水槽中朝着灯亮处能正确地游到安全出口。在正式实验中,灯的高度表示学习难度。例如,针对低难度,把出口的高度调成暗处的300倍,针对高难度则调制成15倍。同时为了调节逃生动机的强弱程度,让小老鼠沉入水中分别待了不同时间,在水中待得越久,逃生的动机就越强烈。实验结果显示,小老鼠找到出口的成功率同课题的难度相关。完成低水平课题时,动机超强,课题正确率越高,但在完成高海水不可斗量课题时可以发现,完成目标的动机达到一定水平后,正确率不升反而急剧下降。
同样地,因目标过高有可能阻碍学习成绩的提高,最终无法完成目标,进而可能丧失信心。情况严重时,甚至可能放弃学业。但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总把失败的原因归结到自己不够努力,然后用再努把力就行、这次一定能成功的话语来暗示自己,再次制定更高的目标和不合情理的计划。我们把它称为“自我失败性恶性循环”。若要从自我失败性恶性循环中摆脱出来,首先要客观地评价自己的目标是否过高,并实事求是地对目标进行灵活的调整。
动机与学习效率呈倒U字型曲线关系:过强或过弱的动机,会带来低效率。所以保持平和的心态,维持适当的水平,制定可行性目标,就能取得最佳效率和最佳成绩。

三、能让对方无条件服从的秘诀

1963年,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米乐格兰姆进行了一次心理学历史上最残酷、最危险的实验:这项伪装成以“恐怖与学习效果”为主题的实验,其目的就是研究人类的服从情况。这项实验由参加试验的两个人当中的一名在房间外面出题,百另外一名在房间里面回答问题。不过,在房间里回答问题的参试者是米乐格兰姆事先雇佣的假参试者。
由实验主持人和真正的参试者站在看不到房间内部情况的房间外给假参试者出题,假参试者按照事先与米乐格兰姆说好的约定,故意说出错误的答案。真参试者每当假参试者回答错误的时候,按一下电压值各不相同的按键。当然,电击并不直接施加到人向上,只是通过扩音器发出模仿假参试者的喊叫声。真参试者能看到按钮上写的警告语,分别按不同的按钮会发出不同的喊叫声。电压值并不自动递增,而是由真参试者来控制电击强度。那么在这种条件下,参试者们都施加了多大的电击强度呢?
令人感到惊讶的是,85%的参试者施加了450v以上的电击,其他参试者的电击强度也达到了300V。
实验主持人只是重复了“请按键”的话,而参试者的表情显露出很痛苦的样子,但他们还是按了电击强度更高的按钮。甚至在接下来的米你格兰姆的实验中,仍然出现了施加450V以上电击的参试者。真参试者们为什么知道对方已处于极度危险的状态,还是服从组织者的话呢?
其最大的原因是有无“责任”。米尔格兰姆实验中,对参试者说“请按键”的同时,告诉他“房间里不管发生什么事,会由实验主持人来负责一切责任”时,出现了施加450V电击的参试者,但当主持人主说“如果里面的人发生意外,你也要承担责任”时,再也没有出现施加450V电击的人。
实验结束后,参试者虽然都了解其中的骗局,但是都因为在实验当中自己的行为给自己带来的冲击而在心灵上受到了一定的折磨。因此,米尔格兰姆另外不得不给他们进行心理治疗,而心理家协会则制定了旨在保护实验参加人员的“伦理公约”。
这就是在心理学历史上最具震撼力的伟大实验----服从实验!
对自己的行为负有责任感时,你不会无条件地服从吧?

四、执行团队任务时,一定要明确分工

团队活动降低个人成就感的现象为“社会性惰化”现象。从多实验已难了“社会性惰化”的存在,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能见到这种现象。1929年德国林格尔曼的实验—拔河中,只有一名参加时个人贡献100%,当有8人参加时,个人贡献即为49%,1979年拉坦内、威廉姆斯、哈金斯的实验要求尽最大可能,大声呐喊鼓掌。只有一个人时,个人贡献度100%,六个人在一起时,个人贡献度仅40%。“社会性惰化”会严重降低我们的工作生活效率,参加团队活动时原有的个人能力只能发挥一半的能量。其理由是参加团队活动时会发生“丧失协调”和“降低责任感”现象,“丧失协调”是指在同一时刻难以集中每个成员的注意力,而“降低责任感”则指因个人的贡献度不明确而把事情推托给他人。这种“社会性惰化”不仅会削弱整个团队的力量,而且能够使其他认真做事的成员们失去斗志,甚至有可能会使团队的力量完全瓦解。
为了根除“社会性惰化”现象,明确每个人必须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并一一记录团队内各成员取得 的成绩,从而让大家正确了解各自的分工内容。大家一起动手,团队活动才能放射光芒。不要耍小聪明,就当做自己的私事,全力以赴地完成任务。

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提高学习成绩

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叫皮格马利翁的著名雕刻家,他陷入了与自己雕刻的美丽女人像的爱河当中,他精心照顾自己创作的雕像,每天都向神祈求,让雕像变成真正的人,最后阿佛洛狄忒被他的真诚所打动,便成全了他的愿望。最终他便和雕像变成的女人结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如同皮格马利翁的期盼和关心变成真的一样,自己或者他人的期盼最终变成现实的现象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
1968年,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罗伯特·罗森塔尔和小学校长勒诺·雅各布森在一所小学以全校学徕对象进行了智力测试。然后,不考虑测试成绩,随机挑选了几名孩子,班主任老师接到的信息表明,被选拔的这些孩子们得到的评语是:“有前途的优秀学生。”这项实验的目的就是蒙骗班主任。
过了八个月以后,针对全校学生又实施了第二次智力测试。结果显示,碑原先被选的“有前途的优秀学生”取得的成绩相比其他有了明显的提升。为什么仅靠他人的期盼,就可以提高学习成绩呢?其理由就是人受到自己“期盼”的影响,其态度或行为在不知不觉中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参加实验的教师们认为自己对待学生的态度上没发生什么差别,但经过观察后发现,教师们对待名单中的学生和其他学生进,受到自己的期待的影响,在表情、语气以及行为等方面出现了一定的变化。
从现在开始,期盼自己或者对你来说很重要的人取得良好的发展吧。就像皮格马利翁的奇迹一样,你的小关心有可能创造惊人的奇迹。
人们对某人或自己的信任或期待,会变成现实。(相信他人,相信自己,一定可以)

六、消除杂念的秘诀--做笔记

埋头学习十分钟比松散地学习一个小时更有效。问题是,我们周围的很多东西为了吸引我们的注意力,相互间进行着不停的竞争,妨碍我们的集中力。因此,最重要的是减少外部刺激,在图书馆学习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来自外界的刺激,便利我们集中注意力,所以图书馆是“学习的殿堂”。许多人聚集到如此肃静的场所,相互间能够看到对方学习的样子,使你的竞争心受到刺激,就能自然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我们称之为“社会助长效应”。这种竞争心理效应已被很多研究得以验证。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心理学家特里普利特发现,在自行车比赛中,运动员在跑道独自比赛的时候,平均时速能达到24KM,相反,有竞争对手的时候,平均时速能增加到33KM。显然,有竞争对手的时候骑车速度更快。
为了证明这个事实,他又进行了另一项实验,要求被测试的孩子们在一定的时间内尽可能把鱼线多绕在线棒上,结果显示,参加实验的孩子当中超过一半的孩子相比独自执行任务时,有竞争对手的时候绕上了更多的鱼线。这项实验可以确认,他人的存在能影响个人的任务执行。
下面是关于内部妨碍因素的问题,“空想”或“杂念”就属于这一类情况。在脑海里产生的杂念,你越付出更多的努力,越是清晰地出现在脑海里,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反弹效应”。有一位心理学家瓦格纳通过 经典的“白熊实验”,证明了这种效果。
他把参试者分成两个小组,命令A组在头脑里默想白熊五分钟,在同样的时间条件下则让B组不要想白熊。两个小组的参试者们每次想起白熊就按铃。过了五分钟以后,调换过来,这次则要求A组不要想白熊,而要求B组尽情地默想白熊。在实验中,我们把尽情回想白熊的时间命名为“表现期”,而把禁止想白熊的时间命名为“抑制期”。
结果显示,一开始尽情想过白熊的A组在抑制期间内比B组更容易抑制对白熊的想法,相反,开始就抑制对白熊的想法的B组,在后面的表现期间中,比A组表现期间想白熊的次数更多,按铃的次数也比A组多。通过这项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如果想要抑制想法,反而会让人执著于抑制的想法,从而产生与自己的意图相反的效果。
因此与其无条件地抑制空想或杂念,不如适当地表现出来,就有可能得到更好的效果。能有效管理空想或杂念的方法就是,在脑海里想起这些杂念的时候,把这些杂念直接记在纸上。如此一来,你可以从继续要维持想法或者坚持要从这种想法的压力中解脱出来,把注意力重新转移到书里头。刚开始读书的时候,也许你需要记数十次,但过一两个星期以后,你会发现,杂念会明显减少,注意力会得到更好的集中。
学习时间一结束,你就可以尽情地去想记下来的事情。

七、突击复习后,考试前一定要睡上一觉

突击复习并不是一件好事情,但人们总是在下定“要事先做好准备”的决心时,忽然发现第二天就要考试了。这时候要使用的最后一招便是突击复习,既然要做,何不让我们了解一下更有效的突击复习的方法呢?
能突击复习的当天,你会学习到天亮或者熬夜学习。一想到睡觉,你可能担心会忘记复习内容,想要熬夜学习,又担心因为困倦和疲劳而影响考试……到底睡不睡觉!哪一种选择会更有效呢?美国的心理学家詹金森进行了一项很有趣的实验。将学习成绩相似的学生分成A、B两个小组,给他们讲授同样的内容。下课后,要求A组的同学们马上睡觉,而给B组的学生们则不做其他要求,自由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第二天,对两个小组的学生实施了以前一堂课学习内容为主的测试。
实验结果显示,采取睡眠的A组学生的平均记忆率达到了56%,而享受自由时间的B组学生的平均记忆率只有9%。其原因是有了“倒摄抑制”的记忆本质。“倒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的记忆内容,随着时间的流逝,受到其他活动或刺激的影响,记忆力逐渐减弱的现象。
因没有反复的学习时间而突击复习的时候,受到其他活动或想法的影响,使你的记忆力下降,所以学习完继续做其他活动的B组受到“倒摄抑制”的影响,记忆力下降,但是没有做任何其他活动直接入睡的A组则显示出较高水平的记忆力。
“倒摄抑制”现象不仅出现在做突击复习的当天,而且产生在所有的记忆活动中。如果记忆内容重要,情况又紧急,那么记住相关内容后,最好马上睡觉。第二天,只要轻松地再读一次,就可以得到最佳的记忆效果。

八、相比能力,更应该夸奖付出的努力

有两种夸奖方法:一个是夸奖能力,另一个是夸奖努力。
据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两种夸奖方法中,夸奖努力比夸奖能力对被夸奖的人的想法或态度上更能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有规律地夸奖孩子的能力,说“聪明”、“机灵”一类的话,孩子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判断学习的成功与否,而一旦遭遇失败,就找原因,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最终将轻易做出放弃的决定,而且做事不能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但是从别人那里得到如“你学习真用功啊”等努力方面的夸奖的时候,会把学习的成功与否归功于自己付出的努力,就算遭遇失败,也会集中精力付出更大的努力,体现出很高的执行能力。而且,就算对待陌生的问题或难题,因能力得到夸奖的孩子和因努力得到夸奖的孩子们的应付方式也会有明显的不同。前者会认为这种情况是在考验自己的能力,为了避免得到坏评价,过度紧张或回避问题,相反,后者对新课题会产生兴趣,并全力以赴去沉着探索解决方法。
由此可以得到结论,夸奖过程相比夸奖结果是更有效的夸奖方法。
总是被夸奖能力的人,遇到困难,会想这是对能力的考验,害怕得出“我不行”的结论,因此逃避。被夸努力的人,则希望通过努力试一试。

九、棉花糖的诱惑

这是在2005年,轰动韩国的棉花糖故事!
那么,到底是发生了怎样了不起的一件事,就使这么小小的一种零售让全世界为之惊讶了呢?
1970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沃尔特·米歇尔博士,以4至5岁的孩子为对象,进行了棉花糖实验。测试员在每个孩子的桌子上放了一块棉花糖,向孩子们说自己过15分钟后再回到教室。“你们随时都可以吃掉那块棉花糖,但如果老师回到教室的时候,有谁不吃棉花糖,我会再奖励他一块棉花糖。”这是一项通过延迟满足感的方式来了解人的自我控制力的实验。这里的延迟满足感是指“为了得到更大的利益,不被眼前的诱惑所动摇,能忍受更长时间的诱惑”。自控能力相对差的孩子要么没有坚持到15分钟就吃掉糖,要么测试员刚出门就马上吃掉棉花糖,而自控能力强的孩子们,则忍住15分钟的诱惑得到了两块棉花糖。
能过棉花糖实验检测到的自控能力的差异,过几年后,在被测试的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或者人际关系、自我成长方面也显现出明显的差异。控制自己的欲望,过十五分钟后得到两块棉花糖的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诱惑时也能关于控制自己,实现自己的目标。相反,没能控制好自己,在十五分钟之内吃掉棉花糖的孩子们,则未能经受住诱惑的考验,每每满足于“瞬间”的满足。对面对棉花糖的孩子们来说,也许十五分钟的时间可能太长了些。那么那些忍住十五分钟诱惑的孩子们则用什么方法忍受了这么长时间诱惑的呢?没能忍住棉花糖诱惑的孩子不断地轮流盯着眼前的棉花糖和钟表时间,相反,忍住棉花糖诱惑的孩子们则要么闭着眼睛想别的事情,要么用唱歌等方式尽可能地做其他事情努力把注意力从棉花糖上移开。
为了更大的目标,我们一定要忍住眼前的诱惑!能过棉花糖实验的教训,大家试一试把自己的注意力从眼前的诱惑上移开。你将得到比棉花糖的甜蜜更大的“未来的幸福”。
控制欲望,抵御眼前的诱惑,善于控制自己的人,能实现更大的目标。面对诱惑,转移注意力,更容易控制自己。

十、加快语速,能给人留下聪明的印象

有说话速度慢的人和说话速度快的人,哪一种人会得到更好的评价呢?
德国普里茨研究小组曾做了一项实验。研究小组偷偷地录制下来一位做地理毕业论文答辩的女学生的答辩全过程。过几天后,研究小组告诉女生,现在开始做实验,让她把答辩过程重复说两遍。一次是让她比原来的速度慢一些,但是说得非常清楚,时间是二十三分钟;另一次是让她比原来的速度稍微快一些,但是要非常流畅,时间是十六分钟。录制完毕,向来自不同大学的八十一名地理教师播放两种答辩版本,让他们做考评,分别打出从1分到5分的分数。
结果显示,长达十六分钟的语速快的版本的平均得分为2.49分,而二十三分钟慢版本的平均得分为1.12分。虽然是相同的内容,但是平均得分相差高达一分。即,做论文答辩的时候,不只是答辩内容,连语速都会影响考评成绩。相比语速慢的情形,语速快的能得到更好的评价。
你的语速是否有些慢呢?那么从今天开始我们做正确的发音练习,逐步练习加快语速吧。如果有意识地去改进它,足以矫正说话的慢速度。但是过快的语速显得你很散漫,而且也不能正确传达讲话内容,所以一定要注意分寸哟!

十一、失败的经历让你感到无能

大象的陆地哺乳动物中体积最庞大的动物。连凶猛的野兽们都在它那巨大的身躯面前连连后退,尽力躲避它。连猛兽都害怕的这种动物,人们是怎么驯服它的呢?首先,人们把幼象绑在结实的木桩上,幼象的力气还不够大,所以无论它如何想摆脱绳索的捆绑,挣扎了好几个星期,还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就这样,付出三四个星期的努力后,想挣脱捆绑的所有浓度都化为光景,它就认为自己不管付出何等努力也不能改变现状。再过几年,幼象长成大象已具备了强大的力量足以轻松拔掉木桩得到自由身的时候,但它仍认为自己无法从捆绑中挣脱出来,连起码的尝试都不做,只能变成一头温顺的大象。
自己接连遭受失败后,最后即使自己拥有了可以实现自己愿望的力量,也放弃做尝试的念头的行为,我们把它叫做“习惯性无助”。
用狗来做过的一项实验验证了“习惯性无助”的效果。肯定心理学大师马丁·塞利格曼博士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把狗关在有电击装置的笼子里,在三种不同电击条件下,观察了狗的反应。首先,把A组的狗关在不管采取怎样的方法,都不能逃脱电击影响的狗窝里。而B组的狗受到电击的时候,只要碰一下木板式逃离键就可以从电击中逃脱出来。最后,C组的狗没有受到任何电击。过了二十四个小时以后,把狗赶到新的狗窝里。用两堵墙把新狗窝隔开成三个房间,当一个房间受到电击时,只要跳到另外一个房间,就可以避免遭受电击。实验结果表明,有过逃避经验的B组的狗和没有受到任何电击的经验或者逃避经验的C组的狗都逃到了完全的隔壁房间,相反,过去不管怎么努力都不能从电击中逃脱的A组狗,虽然自己可以逃跑,但只是无奈地承受电击的痛苦。更令人惊讶的是,采取措施提醒已放弃电击中逃脱尝试的A组狗,只要跳到隔壁房间就可以避免遭受电击,但A组狗仍不争气,趴在原地默默承受电击的痛苦。A组的狗因为有了过去不管付出怎样的努力都未能成功逃跑的经验,所以到了新的环境仍然认为自己不能从电击中逃离出去。同样地,如果多次经历失败或挫折,人的成功欲望就会大大减退,往往不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自己的努力,而归咎于自己当前的现状。
大家是否还在被过去的失败所抑制,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能力呢?如果感到自己很无能,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能取得什么进步,那么先分析一下自己所处的现状和目标。然后略微降低自己的目标,从小事情开始尝试成功,逐渐地培养自信心吧。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中,过去的失败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失败。
习惯性无助指因过去多次的失败或挫折而导致无能、丧失欲望。能力和现状是时时刻刻变化着,勇敢地再次挑战吧!

十二、心理学治疗失眠症

因为失眠,你是否有过天都快亮了仍迟迟无法入睡的情形呢?睡眠不足就会分散你的注意力,甚至还会诱发抑郁症,那么让我们了解一下,通过心理学治疗失眠的方法吧。
用心理学知识治疗失眠的方法中有一种利用“经典性条件反射”现象的治疗方法。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证明了能代表学习心理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巴甫洛夫养了一只狗。有一天,巴甫洛夫发现自己的狗在吃饭前,看到饭碗或听到送饭的人的脚步声就会流口水。对于这个微不足道的小细节,巴甫洛夫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决定做一项实验,相了解狗在有食物和没有食物时各有何种反应。他的实验条件极其严格,狗是非常灵敏的动物,观察员发出的微波的声响和瞬间的眨眼动作,甚至是光线的移动,都能分散的它的注意力。所以巴甫洛夫需要制造与外界刺激完全隔离的新实验室。巴甫洛夫在喂狗之前,总是先让它听到铃声响。刚开始狗对铃声完全没有反应,当持续坚持先敲响铃铛,再发狗粮的措施以后。最后,狗只要听到铃声,就会流口水了。没有任何关联的铃声和流口水,通过饭这个媒介,形成了新的关联。这种现象叫做“经典性条件反射”。
失眠也可以利用“经典性条件反射”的理论进行治疗。重要的是,失眠也要像铃声和饭建立某种联系那样,把床和睡眠之间建立某种联系。对普通人来说,已建立了这种牢固的联系,但是对于失眠者来说,这种联系非常脆弱。为了重新建立床和睡眠的牢固联系,道德要遵守如下几个事项:
第一,禁止在订上做其他行为!如此地,床和其他活动经常取得一种联系,最终会建立比床与睡眠之间更牢固的联系。最后,只要一躺在床上,就想做其他行动,自然地影响到睡眠。
第二,如果不困,千万不要床上躺着!偶尔,人们即使睡不着觉,也为了入睡,坚持躺在床上。这时候,你会很自然地想到其他事情,使睡觉与床失去联系,建立床与其他念头之间的联系,并且因你对睡眠的执著和担心、紧张促使你无法入眠。而且,失眠患者都有夸大评价从上床到入睡的时间,缩短评价实际睡眠时间的心理,所以就算睡着了,第二天会觉得更疲倦。
“经典性条件反射”反射是指,“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原本不会产生任何反应的中性刺激与能产生反应的无条件刺激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以后,仅靠中性刺激就能反应的现象。这就是除了失眠症以外,还能适用于各种治疗方面的最基本的心理知识。

















※经济心理学※

一、赌博心理让你无法抗拒彩票的诱惑

无论你是心存侥幸还是娱乐一下,大家都有买过彩票或者打牌小赌一把的经验吧?
“感觉这次能中”的想法让人们无法抗拒彩票和其他赌博的诱惑,频频出手赌一把运气。可每次开奖都是事与愿违。甚至有人说中奖率小于你遭雷击的概率,那么人们为什么这样沉迷于如此低概率的事件呢?从某种角度上“斯金纳箱”就能清楚地说明这种和赌博心理类似的现象,斯金纳箱以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的名字命名。箱子里有按钮控制机关,会相应滚出食物。实验一每按三十次按钮就喂食一次,实验二与按钮次数无关,随机喂食,观察老鼠在哪一种情况下的总按钮次数最多。
实验一中,小老鼠得到食物后,会休息片刻,必要时再做出反应,在实验二中,因为无从得知食物何时滚下,所以只能持续按钮,不能休息。特别是在实验二中,一次滚出来的食物量越多,老鼠在不再滚出食物的情况下,仍然继续按钮,这种行为不易消失。
实验二的小老鼠不放弃滚出食物的期望,按了一百次,按了一千次,不停地按了按钮。怎么样?大家有没有发现实验二的小老鼠的心理和赌徒的心理很相似了呢?况且明明知道成功的概率极低,人们却仍高估成功的概率,不能从痴迷状态中摆脱出来,专注于赌博行径。一时尝到甜头,人们就更加难以抗拒赌博的诱惑。请大家不要沉迷于赌博行径,做到小赌怡情的程度,适时收手。

二、超市里的心理战,瞄准了你的钱包

推着购物车,进入超市的一瞬间,超市里的心理战就已经打响了。大型超市发起的心理攻势能让你掏干钱包。那么,就让我们了解一下具体情形吧!大型超市里打着“打折”旗号的廉价商品很多。因为有了比原价更低廉的理由,所以人们做出购物决定时更从容,容易发生冲动性购物的现象,而且,即使是属于支出款项,但从不认为“我花钱了”,而认为“我省钱了”。
有时超市会推出第人限购的商品,不管由谁来买,超市能得到的利润都相同,但是为什么采取这种限制措施呢?其理由,与其说是给所有的人公平的机会,不如说是向人们提供一个“标准” 来诱导顾客消费更多。实际上,美国爱荷华州的一个超市曾利用汤进行了如下实验,一是没有任何介绍的销售,二是每人限购四个条件,三是每人限购十二个的条件。结果显示,限定了每人可购汤的数量的时候,限定数量越多汤的销量增长越大。同样地,人们无意识地以超市所提供的“标准”为中心,调整自己的购物数量。如此限定时间和数量的时候,人们会因为商品的紧俏性而感到焦急和不安,以至高估商品的价值。为了了解“截止时间的效果”,参加一项品尝饼干后估计饼干价格实验的参试者们,相比在没有任何条件下品尝十个饼干中的一个饼干,先得到“本来有十个饼干,现在只剩下两个”的解释的同时品尝剩余两个饼干中一个饼干时,给后一情况的评价更高,而且做人也更高。如果这些过程重复下去,不知不觉中购物车已经……这样一来,为了避免任由超市的心理战所摆布,购物前需要做细致的准备工作。第一、事先编好购物明细单,每次看到诱使你冲动购物的商品,就一定要先想一想,“我家确实需要这个物品吗?”第二、不要被眼花缭乱的打折技巧所动摇,注重考虑商品的必要性和价格,再做出购物决定。超市发动的心理战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掏腰包!不要陷入打折和冲动购物的陷阱中,让我们享受快乐而精明的购物吧!

三、过分昂贵的礼物可能起到反作用

别人送给你礼物是一件很高兴的事,但无缘无故送别人礼物,对方就会有精神负担。
葛根曾通过实验证明了无偿礼物会给人带来负担的现象。这项实验一共180多名男生参加。每六个人分成一个小组参加了谎称游戏的实验。参加游戏时,参试者之间不能进行对话,但可以用递小纸条的方式相互间做交流。游戏早被安排妥当,所以所有的参试者几乎都输光了手里的筹码,在小组里的成绩均垫底。再输一次就会被淘汰出局的关键时刻,参试者接到了一张纸条和筹码:第一张小纸条上写着,我用不着了,不还也行;第二张小纸条上写着,先用着,赢多了再还我;第三张小纸条上写着,暂借给你,要连本带息还哟。参试者们对哪一种纸条表现出好感的呢?实验结果显示,大部分参试者收到反映公平条件的第二个纸条时痛快接受提议,并且向对方表现出了好感。出人意料的是,无条件获得筹码时情形好感度最低。其原因是在无条件地受惠时,否认对方的动机出于何种好意,受惠的人的心里难免产生自己欠债想法和将来一定得还人情的精神负担,更有甚者还会怀疑对方的真实意图。
为了减轻礼物带来的心理负担,最重要的是根据交情的深浅来准备适当的礼物,如仍担心对方有心理负担或者心存疑虑,那就要给礼物附加简单的名目,就能减轻收礼方的心理负担。不同的文化圈和不同的人对待与礼物相关的这项实验时显现出不同的结果和解释,但是无论你属于何种文化圈里的人,你收到的礼物里包含了对方的真诚,收礼物总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

四、忍两周,意外之财能变财富

都说不劳而获的财富来得快,去得也快。人们花偶然得到的钱财的速度也会很快。因为这份突出如其来的钱是“意外”之财。虽然钱财的价值都丰等,但是人们对待“意外”之财时总是觉得它是可有可无的钱财,所以花销不会有什么顾虑。按照钱财的不同性质,人们对待钱的态度也有所不同。其实“意外”之财也可以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更可以慎重而有用地花销,但人们往往可能因一进兴起而全部花掉,只剩下莫名其妙的后悔。
如果你想更有效地使用意外之财,与其拿到意外之财时立刻想怎么花钱,还不如先和生活费存在一起,再过两星期考虑怎么花,这样效果会更好。意外之财和生活费放在一起时,意外之财的概念自然而然地变成生活费或者存款的概念,不会像刚拿到钱时那样花销的冲动那么强烈。
就算你现在有了意外之财,不能花钱而浑身痒痒,但只要忍住两个星期,你的花销习惯将比以前更有计划性,而且也能关于把钱花在非常紧要的地方。

五、价格打造名牌而不是质量

全世界只有1%的人佩戴Vincent&Co名牌手表,Vincent&Co是有100年传统的法国皇室手表。带着这种华丽的光环,Vincent&Co手表装饰了许多演艺明星的手腕,名扬天下,价格令人咋舌。后来得到证实,Vincent&Co不是什么名牌手表,而是连防水功能都没有的便宜货。这只是一场骟,行骗者是瑞士的一家皮包公司。
自豪地佩戴手表,到处炫耀的人们的照片,在网上流传了好一阵子,结果成为了网友们的笑话。
另外,打着名牌旗号的事件发生了很多。
为什么人们会这么喜欢品牌呢?美国的社会学家凡勃伦认为,与产品越降价、需求越增多的一般规律不同,特定的产品越涨价,需求越增多。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凡勃伦效应”。 “凡勃伦效应”中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有一个城市以出产绿松石而出名。一家销售绿松石的店铺因经济不景气销量锐减,面临关张的危机。于是老板吩咐店员让他们以半价销售所有的绿松石。但不知是什么原因,店员误以为老板要求以两倍的价格销售绿松石,便涨价销售了绿松石。刚一涨价,绿松石卖得特别火爆,评价得以获得两倍以上的盈利。
关于“凡勃伦效应”, 凡勃伦给予如下解释:“上流阶层的人消费的目的在于,炫耀自己的社会地位和成功,满足虚荣心,所以价格越高,需求则越增加。相反,如果降价,体现上流阶层的界限变模糊,所以需求会减少。”
喜欢名牌商品的理由中有好品质、美丽的设计等,但是也包含着上述的心理效果。因此,会发生在上边提到的那些围绕着“品牌”发生的哭笑不得的事件。
如果单纯地只考虑产品的质量,就不会发生假表、假名牌,甚至假狗的事件。与其一直强调品牌,还不如根据自己的风格,去挑选使用更有效、更有个性的物品,这样的物品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名牌!
凡勃伦效应是指,即使价格上涨,因一部分阶层的炫耀欲、虚荣心产生需求不减反增的现象。

六、信用卡导致过度消费

全国现在有很多不良食用信用者,在不良信用者的名单中,20多岁和30多岁的人已经占了50%以上!如此大量出现不良信用者的罪魁祸首就是“信用卡” 。信用卡有很多的优惠和优点,但是为什么在不良信用者很多的时代,信用卡却成为第一历臣了呢?理由是因为,首先,和一般现金不同,信用卡是塑料形状,加上你不能亲眼看见支出。而且一个月的结算时间,能进一步缓解支出的直接打击,引发更大的过度消费现象。
因此,为了减少无节制的支出,根据不同的情况,尽可能用现金结账,就能防止更大的支出。特别是在购物或酒席上常被人的情绪所左右的花销中具有很好的效果。
信用卡是经济生活中必要的恶魔,让我们养成好习惯,要把信用卡有计划地、有目的地使用在必要的地方。

七、涨势股出手快,死抓跌势股不放的原因

假设现在你在赌城拉斯维加斯,投注的时候,你遇到了一个发大财的机会。A、确定可以获得800万的机会;B、虽然可以获得1000万的机会,但是只有15%的概率。如果是你,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这个实验是行为经济学家卡尼曼实际操作的实验。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会选择更保险、更明确的能获得800万的情况。但是在与此相反的情况下,人们更喜欢选择风险系数大的情况。A、一定要交出800万;B、虽然会失去1000万,但是因为只有15%的概率,不用交一分钱。
人们在有利可图的时候,更会选择去获得稳定收益,但是当吃亏的时候,为了避免吃亏,更愿意去赌小概率事件,我们称这种对损失的更敏感的现象为“厌恶损失”。
通常,人们面临同样大小的利益和损失,来自损失的压力比来自利益的幸福感高出约两倍。能充分反映这种心理的典型案例就是炒股票。股价上扬的时候,我们更愿意选择稳定收益,马上卖出手中的股票,满足于小小的利益。相反,股价下滑的时候,盼望股票再次上涨,放弃稳定,选择风险。人们受到这种倾向的影响,会产生想把遭受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的心理,但最终却容易遭受更大的损失。股市里就有急于出手涨势股,死抓跌势股的心理!不要任由这种心理所摆布,在股市里要保持总代表的头脑。
厌恶损失:相同的金额,人们对损失远比获利敏感!

八、便利店里的陷阱

我们在便利店几乎可以看到世间的所有物品。便利店的商品陈列看似随意摆放,其中也隐藏着心理因素。那么,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便利店的商品陈列中隐含的心理吧!
1、饮料放在商店的最里面!
饮料是便利店销量的楷模,虽然是销路最好的商品,为什么不放在离顾客和大门挨着近的门口,而摆放在最里面呢?其理由誻,把销路最好的饮料摆放在最里面,使得顾客去拿饮料的途中,自然地逛一逛卖场,从而能增加附加消费。
2、把生活用品放在最里面,其他消耗品则摆在外侧!
在便利店,或者超市购物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沿着外侧走廊走。人们又大都有计划地购买生活用品。因此,生活用品就算放在角落里,也不用担心卖不出去。所以把生活用品放在商店的最里面,那些打算购买生活用品的客人,也会自然地经过摆放其他商品的区域。
3、相互关联的仪器要摆在一起!
在便利店,几乎是可以称作绝配的食物一般都摆放在非常近的位置。因此,原本想购买某一种商品的人们也会一并购买相关仪器的可能性很高。这是不仅在便利店里,而且在大型超市里也惯用的摆放方法。
4、收银台前总会有零食!
所有便利店的收银台上都摆放着各种口香糖、巧克力等小零食。人们在等待结账的时候,一眼就能看到这些小零食,而买小零食又不会有太多 经济负担,所以顺手拿来一起放在收银台上。
总之,摆放结构的设置周密地考虑到最后算账的那一刻为止,千方百计诱导顾客消费更多的钱。便利店的陈列中隐藏着骗局,下次增便利店的时候,大家要仔细观察店内的摆放结构,都用什么方法来诈骗我们!
※人际关系心理学※

一、想去买一件T恤,却买回一套衣服

你是否有这种经历,第一次答应别人的小请求以后,最后却变成什么请求都要痛快答应。先让你答应小请求,然后让你逐步答应更大请求的技巧就是“登门槛效应”,也叫做“阶段性邀请”。这种技巧,一般在购物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遇到:A为顾客,B为营业员,A,我想买一件T恤,B,客人,这件衬衫配这个夹克,会很好看的,要不要试一下?(A试衣服)哎呀,真的很搭配啊,如果带上这个帽子,那就更帅了!……这个项链也不错,你的腿真修长,我好羡慕啊?不需要包吗?(一个小时后,A满载而归)
有了“阶段性邀请”,往往原本只打算买一件T恤,结果买回一整套衣服。其理由是,一开始接受小请求会感到较小的负担,所以最后接受的请示幅度将会逐渐增加。阶段性邀请,在亲密接触中,也现样适用。你若有难做的事拜托别人,就从较小的请求开始拜托对方,可以减少对方的负担。不知不觉中,对方已经答应了你所希望的请求。
阶段性邀请,这是对称之为“得寸进迟法”的邀请技巧。从对方可以轻易接受的邀请开始,阶段性地提高邀请水平。

二、阿谀奉承表达的积极效果

从恋人到上司一不小心就会让对方误以为你做了阿谀奉承式的表达。那么怎样表达才能取得好效果呢?
从福格和纳斯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阿谀奉承式表达带来的非常积极的效果。他们选择电脑担任表达的主体,创造了更加公式化的夸奖状况。实验由输入了几种问题的三台电脑组成。
A组没有夸奖,B组有夸奖,C组有夸奖。主持人事先告诉B组的人,电脑会结合参试者的分数和答案,根据参试者的水平制作相应的夸奖;而告诉C组的人事先知道电脑里输入的都 是公式化的夸奖,但也对实验给予了与B组差不多的评价。
这些夸奖虽然感觉像阿谀奉承式的表达,但都能有意无意地让人感到高兴。今天,向你的恋人或朋友悄悄地说一句阿谀奉承式的夸奖,对方的反应会如何呢?


三、拜托别人的技术

拜托的方法有很多种,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低球技术和“非全部”技术。
1、低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