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7000:辽源信息港 >> 今日辽源 >> 最新资讯 >> 省政府网专访辽源市人民政府市长姜有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8:59:59
省政府网专访辽源市人民政府市长姜有为
发布日期:2011-02-23 08:46:29 点击数: 213 来源:互联网

省政府网:姜市长,请您首先介绍一下,辽源市在“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果。
姜有为:“十一五”期间,是辽源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在总量扩张、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10亿元,是“十五”末期的2.99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80.9亿元,是“十五”末期的4.95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58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8.7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7.5亿元,是“十五”末期的2.44倍;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28.1亿元,是“十五”末期的3.75倍,其中市本级财政收入达到20.6亿元,是“十五”末期的3.81倍,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7.1亿元,是“十五”末期的4.38倍。“十一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口径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比重分别提高1个、1.6个、0.4个和1.6个百分点。
一是经济转型取得重大成果。工业地位更加突出,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三次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05年的18:44.9:37.1,调整到2010年的10.4:56.2:33.4。新材料、新能源、医药健康、装备制造、冶金建材、轻工纺织等六大接续替代产业占工业总产值75%,初步形成清洁能源、铝材加工、装备制造、纺织袜业、水泥和新型建材、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链。六大接续替代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铝材加工、纺织袜业的技术装备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建筑塔机、选矿设备等装备制造业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冶金建材、农产品加工、医药、轻工等行业都表现出良好的成长性。全市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105户,产值超5亿元企业达到13户,产值超10亿元企业达到8户。10种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52种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新增了2个国家名牌产品、15个省名牌产品、3个中国驰名商标、35个著名商标。得亨公司完成破产重整,麦达斯、利源两户企业去年分别在香港联交所和深圳证交所成功上市,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的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近几年,借助转型政策支持,累计得到国家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4.99亿元,得到国家转型项目补助资金8.6亿元;2009年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会议在辽源召开,我市转型工作被誉为“辽源样本”。去年年底,我市顺利通过国务院资源型城市转型中期评估,未来五年将继续得到国家政策支持。
二是城市转型实现重要突破。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入,使城市承载功能大幅度提升。围绕辽长1小时经济·生活圈,加速推进建设长春卫星城,对道路、供排水、供热、供电、供气等城市基础设施实施全面改造。特别是2009年,完成56条主干路改造,2010年完成40条巷路改造。集中力量建设了辽长、营梅、吉草高速公路、2200公里农村公路、辽西铁路、辽源高速公路客运站等一批交通、场站项目。至2010年底,全市境内等级公路通车里程4070公里,高速公路竣工通车里程100公里。“四纵、五横、二环公路主骨架”基本形成。城市道路350公里,实有城市道路面积635万平方米,排水管道320公里,城市用水普及率75%,城市燃气普及率7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十五”末期的5平方米增加到7平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全年空气质量基本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城市承载功能和品位明显提升,2009年,被全国城市品牌大会评为“最具发展潜力城市”。
三是改革开放取得新的进展。深化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体制机制活力得到充分释放。完成了208户国有企业改革任务,国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比重,由“十五”末期的11.7%降至2%,地方工业基本实现民营化。此外,投融资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等各项改革也都有序推进。通过打转型牌、做转型文章,辽源在域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招商引资呈现良好态势。五年累计引进域外资金625亿元,是“十五”期间的5.2倍。实际利用外资6.04亿美元,是“十五”期间的3.7倍。与 10个国家和31个城市建立了经济合作关系,外商在辽投资企业达到18户。金刚水泥、博大制药、裕龙油脂等企业与国内外企业或财团成功合作或重组,通过靠大联强实现了做大做强。中聚雷天、世捷铝业、鑫达铸造等一批重大招商项目进入实质运作阶段。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进出口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等成功搭建融资平台。通过深化改革开放,辽源城市知名度不断提高,要素集聚能力明显增强。
四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创新步伐加快,五年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投入30亿元以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9户,省级科技型企业发展到47户,国家和省级创新型企业6户。一批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大幅增加,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8.5%。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农村教育、职业教育得到加强,办学条件显著改善,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2%。卫生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城市公共医疗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文化、体育、旅游、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不断进步,广播电视基本实现“村村通”。人口、档案、残疾人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五是人民生活明显改善。近三年,市委、市政府每年为群众办80件左右的惠民实事,全市新增财力70%以上用于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6700元和5940元,年均分别增长14%和13%。五年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6000个,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7.2万人,劳务输出67.8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累计拆迁棚户区居民5.7万户,拆除面积275平方米,开工建设回迁住宅393万平方米,回迁安置居民4.2万户,完成投资5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5平方米。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到20.6万人,失业、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6.8万人和59.8万人。及时兑现养老金调待政策,连年提高低保标准,兑现机关事业单位津贴补贴标准,干部群众收入水平始终保持全省中上游水平。
六是社会始终保持稳定和谐。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工作,搞好转轨转型期的利益调整和矛盾化解,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创新。消化和处理了大批信访积案。安全生产事故多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事故发生率和死亡率实现双下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断强化,人民群众安全感增强。预防和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得到加强,没有因为预防不力、处置不当引发突发公共事件。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稳定和谐,“凝心聚力、政通人和、风清气正、合力兴辽”的局面得到不断巩固。
省政府网:“十一五”期间辽源市委、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战胜诸多困难挑战,开创了经济持续增长、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可喜局面。那么为了辽源更好的发展,请您谈一谈辽源市确定的“十二五”工作目标、主要任务以及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所采取的重大措施。
姜有为:未来五年,是我市夯实基础、聚合要素、做大总量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升影响的关键时期,是统筹推进、协调发展、加快转型的关键时期,既面临良好的宏观环境和政策机遇,也面临各种严峻挑战。我们将顺应形势的深刻变化,牢牢把握发展、民生和稳定三个关键,力争使辽源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跨越赶超,实现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
我们的总体目标是,经济转型取得重大突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要进展;城市转型扎实推进,辽源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资源环境得到持续优化,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城乡居民生活更加美好。到2015年,辽源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00亿元,年均增长21.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7302元(12839美元),年均增长21.4%。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80亿元,年均增长23.3%,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5亿元,年均增长2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5%。
要突出以下重点:一是实现综合经济实力历史性跨越。扩大经济总量,提高发展质量,致力跨越赶超,全面推进辽源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二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强力推进经济转型,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初步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三是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以建设吉林省中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加快推进辽白经济一体化,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位,全面加强城镇体系建设。四是保护资源环境。促进“两型”社会建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初步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低碳绿色的生产消费模式。五是不断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富民工程,大力开展全民创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最大限度地减少贫困人口。六是加强社会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始终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七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扎实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大力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全面融入长春、沈阳两大经济区,打造全省要素最活跃地区。
省政府网:看得出来辽源市制定的工作目标既切合实际又令人鼓舞。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辽源市将如何开好局、起好步,请您谈一谈,辽源市做了哪些精心的工作安排?
姜有为:2011年是“十二五”第一年,开好头、起好步十分关键。政府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和市委五届九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加快转型、富民强市不动摇,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紧紧围绕推进“三个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资源型城市转型、工作方式转型),实施“三化”统筹和 “三动”并举,突出促进产业升级、拓展城市空间、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富民工程等重点任务,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探索社会管理创新,全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00亿元,增长22%;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口径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按可比口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5‰以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省下达指标。
围绕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综合分析宏观经济形势,立足辽源发展实际,我们确定了八项重点任务,特别是要抓好促进产业升级、统筹推进城镇化、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富民工程等四项重点工作。在促进产业升级方面,要注重把握这样几个关键点:“一支企业家队伍”。市场的刚性约束迫切要求政府效率协调配合。要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效率,强化服务,在要素提供、条件匹配、项目承载、创业培训等方面为企业成长尽可能多地创造条件。“一个优先发展”。即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能够带来税收、促进就业,能够对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提供支持,而且中小城市发展服务业的潜力空间很大。要优先发展商贸、物流、金融、信息服务、文化旅游、房地产业成为我市的重点产业。加快发展“四个传统产业、三个新兴产业、一个特色产业”。四个传统产业,即冶金建材、装备制造、轻工纺织、汽车零部件产业;三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即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产业;一个特色产业,即梅花鹿产业。围绕推进产业高端化、规模化、集群化、园区化,要重点实施企业三年技术改造、服务业三年跃升发展、中小企业成长、科技创新四项计划,推进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企业家队伍建设、工业集中区提档升级三项工程,建设高精铝加工、袜业、水泥和新型建材、钢铁铸造等十大基地,打造梅花鹿、硅橡胶、皮革、印刷、碳纤维制品五大特色产业园区。在统筹推进城镇化方面,要明确“一个概念”,即推进全域城镇化的概念,要全域规划设计,全域配置资源,全域统筹推进,形成具有辽源特色的城镇体系。实施“一个规划体系”,要立即启动城镇体系建设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抓紧完善经济开发区建设规划、北部新城规划、南部新城规划,尽快完成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大三环区域规划等,要注重规划间的衔接协调,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作用。突出“一个重点”,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中心城区提升、北部新城打造、南部新城开发、辽白经济带建设、寿山东部新区培育五大工程,推动辽西、集双和辽长、四平至松江河“两高”、“两铁”建设,完善城区水、电、气、热、路、通信六大配套工程。推进“一个试点”,即统筹推进城镇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打造“一个经济带”,即辽白经济带,按照“四个合理”、“五个统筹”原则,结合开发区二次创业,启动辽白经济一体化,建立一个市县密切协同、一体发展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市区、县城两个积极性。发展“一核一心”,一核即辽源市区,也可以理解为辽白经济一体化的大区域;一心指东丰县副中心,城市建设重点开发西城区,经济发展紧紧盯住梅河口。启动“五城联创”,即争创文明城、卫生城、园林城、生态城和环保模范城。实施“两化三整治”,以“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为载体,推进城市绿化、亮化和市容、环境、交通秩序管理再上一个新台阶。在深化改革开放方面,重点推进投融资体制、土地收储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农村综合改革、公共服务领域五个方面改革;主推专业招商、中介招商、代理招商三种招商方式,侧重港澳台、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三大招商区域;建设铝型材、鞋袜产品两个省级出口基地;推进德春米业和巨峰生化、金翼蛋品、麒鸣牧业、博大伟业上市计划。在推进富民工程方面,突出创业就业、社会保障、安居工程、公共服务四大领域,重点实施80件惠民实事计划,扎实做好棚户区改造、“暖房子”工程、24小时供水、解决物业弃管、社会保险扩面、“菜篮子”工程、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等工作,努力让人民群众在创业环境、就业机会、收入水平、居住条件、生活质量等方面有明显感受。此外,要做好“三农”工作,在保持粮食稳产高产基础上,启动畜牧业扩能升级计划、高效特产业提速工程、农产品加工提升工程和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试点工作,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确保农民持续增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着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省级试点,不断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大格局。巩固扩展与“一院两校两所”战略合作,建设域外较有影响的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启动建设职业教育园区,打造新的旅游目的地和中转地。上述方面,对于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有标志性意义,是今年政府工作的关键点和着力点。
围绕推进辽源的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还要突出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发挥规划先导作用。编制并完善城镇体系建设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济转型发展规划以及经济开发区建设总体规划、提高城市综合供水能力规划、电网建设规划等。北部新城规划、南部新城规划、寿山新区规划、辽白一体化规划、大三环区域规划等争取3月底前完成,城市控详规要于上半年完成。各项规划一经形成要立即启动实施,并且发挥刚性约束作用。二是推进实施重点项目。实施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27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63个,工业投资占比达到70%以上,力争储备150个亿元以上大项目。重点推进鑫达1080高炉、世捷铝业宽厚板、利源特殊铝型材、富奥泵业异地扩建、香港中聚锂离子动力电池、巨峰生化乙酸乙酯二期、金翼集团卵磷脂等工业项目,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东北袜业园余热余压回收利用、成邦粉煤灰综合利用等节能改造和循环经济项目,彩龙中汇商贸广场、仙城物流园区、东丰欧亚购物中心、融展汽车贸易城、夕阳红高档老年社区、寒葱顶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矿山公园等重点服务业项目,以及东辽河北岸、渭津河两岸整体开发等重大房地产开发项目。三是加强要素配置。围绕打造要素最活跃地区,着力解决好缺地、缺水、缺人才、缺资金等制约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在解决缺地问题方面,结合拓展城市空间,启动辽白经济带建设,开发北部新城区,打造北部工业区,发展东部新区,启动寿山组团。在解决缺水问题方面,实施提高综合供水能力规划,引入外部水资源,提高本地蓄水供水能力,节约利用水资源,争取五年内满足居民生活、项目建设和城市发展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重点缺水状况。在解决缺人才问题方面,坚持引资与引智相结合,致力打造职业教育基地,培育适用人才,引进高端人才。在解决缺资金问题方面,创新融资方式,推进股权融资,引进风险投资,扩大融资租赁规模。搭建融资平台,组建担保公司,壮大一批国有资产投资公司,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四是提高政府服务效率。继续推进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全面开展行政审批大提速活动,清理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和透明度,实现“厅外无审批”,有效治理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落实环节“中梗阻”。对基层和群众反映的重点难点问题,快速反应,即事即办,大事不过夜,小事不过天。切实强化执行能力,建立完善责任体系,落实领导干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安全生产、社会稳定、廉政建设“一岗五责”;加强学习型政府建设,注重区域经济、城市发展、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管理、重大改革等领域的学习和研究,不断强化领导干部服务项目、行政协调、城市管理、争取外部资源、化解社会矛盾、应对突发事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