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师学徒校园:致远人生勤“修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5:04:02
致远人生勤“修堤” [ 2011-02-18 ] 陈梦晖      读罢《中国纪检监察报》“贪婪是恶魔,可使辉煌化乌有”一文(2010年11月26日),心生良多感慨,更有诸多唏嘘。文中主人公曾涛曾是我身边的一名领导干部,有过辉煌经历和业绩,但最终选择堕落,令人深感惋惜。细究曾涛人生轨迹,走向犯罪深渊也昭于情理。曾涛35岁就被任命为副厅级领导干部,仕途通达顺畅,但随着位高权重,他放松思想改造,丧失理想信念,渐渐忘乎所以,私欲膨胀,最终发生蜕变。曾涛的罪行警醒我们,人生要致远,唯有勤“修堤”。
   毛泽东曾说:“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观人得失,悟己感受,笔者认为尤需在以下几个方面用心“修炼”。
   拧紧“学”的发条。造烛求明,读书求理。“学”,让人俯仰天地、洞晓人生,提升思想境界;“学”,让人察时知变、奋发进取,提升精神境界;“学”,让人见贤思齐、加强修养,提高道德境界。“学”的过程,正是摒弃私心杂念、锤炼道德操守、坚定理想信念的过程。我们党员干部的最高精神追求在于干事创业、造福于民。要实现这种追求,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注重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和终身学习。只有通过“学”与贤者为伍、与高尚同行、与自励为伴,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真正实现自己人生路途的致远。
   升华“忠”的情感。古人云:忠者,德之正也,惟正尽可化人。故正心,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忠”,是闪烁人性真善美的可贵品质,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结晶。我们党员领导干部要传承“忠”的品质,忠于祖国、忠于党、忠于人民,从灵魂深处迸发“忠”的真挚情感。党员领导干部拥“官”握“权”,“官”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权”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切不可忘忠民之本、移公仆之心、谋一己之私。要以“忠”的情感主动接受人民监督,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乐于接受人民监督,珍惜自己的政治生命,时刻警惕“官权”思想滋长蔓延,自觉抵御来自各方面的诱惑,做到为民用权、廉洁用权。
   掌握“比”的学问。正确的“比较观”,可获真理,比出信心、比出干劲、比出奉献;错误的“比较观”,浮躁虚荣,比掉斗志、比坏思想,甚至滑向罪恶的深渊。如何树立正确的“比较观”?最现实的是从思想上比弱势群体,而非大款老板;比责任,而非权力;比奉献,而非所得。惟有通过正确的比较,才能知足常乐,知恩图报,奉献事业。时下,一些人存在“盲目攀比”的心理,不比成绩和贡献,比关系和人缘;不比能力和业务,比权势和职务;不比学习和修养,比财富和享乐;不比群众基础和口碑,比车子、票子、房子……正是这种错误的“比较观”,使一些党员干部心理失衡、行为失范、工作失责而最终走上违纪违法道路,甚至锒铛入狱、后悔终生。
   规范“行”的准则。“行”即慎行,就是行为要谨慎检点。一个人的品德,蕴于言行之中,官德更是如此。如何做到慎行?一要培养和造就严格的自我约束意识,把自己置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行使职权;二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到思想上防微杜渐;三要慎独行事,面对诱惑不动心;四要敬畏历史、敬畏百姓、敬畏人生,有道德的底线,有良心的发现,有操守的原则。
   “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道德操守和廉洁形象,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和自己的命运。只有做到思想常修,宠辱不惊,心如止水,才能实现致远人生。
   (中国廉政网——中国纪检监察报)
                                                    责任编辑:于洁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