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宜岛景点:零吼叫养出100%的好孩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7:02:46
第三章 长大很难,尤其是对成人而言

一、成长的痛苦
教养子女是痛苦的,不过你也许不知道,教养子女本来就应该如此。因为教养子女也是一种成长的过程,没有哪一种成长是没有痛楚的。耶稣的话阐明了这个道理:一粒种子如果不先落在地里死掉,就不能结出许多果实。难怪为人父母这种事好像是要把我们逼死一样!
从很多方面来看,你其实已经经历过某种死亡了。一旦成为父母,你所熟悉的生活有很大一部分己经改变了。想想看,这个孩子出生之前.你是怎么安排空闲时间的?闲暇时间、睡眠方式、消费习惯、旅游计划、朋友关系、婚姻关系,从你当上父母的那一刻起,每一件都永远地改变了。从现在起你永远都不可能摆脱为人父母的身份,你也永远不能再回到以前,有时候感觉这真的就像一种死亡。
然而这也很可能让你感觉这像一种重生。一个婴儿诞生了,他把自己交付给我们照顾,从那一刻起,我们也开始了一段崭新的成长历程,孩子和我们同时置身于这样的过程,彼此在交流中都面临着新的挑战。
对身为父母的我们而言,我们有责任去设定这个关系的参数。换句话说,我们必须制订规则,以便妥当处理在这种密切关系中必然存在的焦虑。父母如何处理自己的成长之痛,将直接影响其他家庭成员如何应对他们自己的成长之痛。戴维·史奈奇博士(Dr David Schnarch)在他的著作中主张把所有的关系当成是成推动人类成长的机器。“处理人际关系本来就应该是困难的,因为它们是为了激发自我成长而设计的。”在关系到亲子教养时,这一点更为真切。因为没有任何一种角色会像父母一样,要求我们必须有耐心和鼓励的技巧,没有任何人际关系要求我们必须像这样始终如一,没有任何事情会像悉心照顾孩子并让他成为独立自主的成人那样让我们感到如此脆弱和力不从心。
然而,所谓成熟,某种涵义上来说就是愿意为了未来的回报而忍受现在的苦痛。追求自身的成熟会在我们与孩子之间,建立一种充满活力、相互激励、而且彼此深爱的关系。
不过,能否建立这种和谐的关系取决于我们是否接受教养子女的困难,井把它视为挑战,视为自我成长的机会。当我们选择成长,就会明白痛苦与焦虑都会帮助我们。一旦明白这一点,我们会更愿意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而内心则充满了平和的力量。教养孩子的困难促成了我们的进步,因而,痛苦也就有了意义。而且由于我们改变了自身的观念,就算孩子们不肯合作,我们也不再那么容易气急败坏了。

二、应对情绪化反应
我辅导的一名客户曾经目睹过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女人在一家咖啡店排队时,她的小女儿一直趴在自动弹回的门上玩。
那位母亲再三地恳求(加上多次的威胁)之后,终于破口大骂:“如果你再不放开那道门,我就会让你在所有人面前难看!”
真讽刺。这就像我不堪回首的“漂亮帽子”故事一样,谁才是真正应该感到难堪的人不言而喻,这就是冲动的代价。四下看看,你会常常看到人们失去理性,你会常常看到父母向冲动屈服。
看看这种情境是不是很熟悉?某一天在公司里,不知怎么搞的你把调色剂洒到了新买的长裤上,然后你接到女儿的电话“嘿,妈妈,你在哪里?你半小时前就应该到了的。”
糟了,今天是你去接孩子放学的日子。虽然你满脑子想着要回家换套衣服,可现在却必须赶去学校,而且还必须去超市买食物,否则今晚只好吃这星期以来的第三次披萨了。你发动车子,但车子没油了。
你接了孩子,然后去超市(但你把购物清单忘在办公室里了),然后孩子们开始疯了似地吵着“要这个,要那个”,你也开始对他们大吼“住嘴”和“我说过不行!”
这些吵闹不休的可爱的天使们在你大叫的时候可能会安静一会儿,可是他们的情绪也跟你一样紧张,而且他们可没想要跟来超市。
当你终于到柜合排队结账时,最小的孩子看到那些摆设得跟他视线差不多高的、亮晶晶的糖果(聪明的销售手段或是可恨的阴谋?),然后孩子们又开始吵着“要这个,要那个”了。更要命的是,你前面的那位太太还在用一大叠的折价券付账。
这时你不是让步就是抓狂。但是,如果你向一个孩子让步了,那另外的孩子也会跟着起哄。如果你已经答应了一个孩子,还妄想拒绝另一个的话,那你就准备应付一场“公平之战”吧,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平等概念。绝大多数父母就算已经对孩子让步了,十有八九最后也会抓狂。
“现在就给我闭嘴!”
“你们两个为什么就不能安静一点?我们马上就回家了!”
“如果你们不马上闭嘴,我就会让你们在所有人面前难看!”
有时候这些“动听”的话语还会加上扯手臂、拧耳朵的动作,或是可怕地挥舞手指。如果场面再火爆一点,甚至还可以看到打耳光或是掐脖子呢。
在保罗·莱瑟(Paul Reiser)演出电视剧《为你疯狂》之前,他曾主演了一部不太红的电视剧《两个老爸》在剧中他饰演的是一位青春期少女的父亲。每当我看到有父母用“指”责的方式传递他们的愤怒时,我就会想起当时莱瑟在电视剧里做的,一边教训女儿一边不断地挥舞着手指。
不过当他教训到一半的时候,自己停了下来,看着手指问:“我什么时候长出了我父亲的手指头?”
他所需要的只不过是一顶可笑的纸帽。
大家都知道什么是精神错乱吧?一再地做着相同的事情,却期待着不同的结果。你回想一下,你的惊慌与抓狂真的对事情有所帮助?
通常我们的冲动式反应恰恰会导致我们最害怕的那个后果,而那就是代价。
把它想像成一条宇宙法则:每当我们向焦虑屈服,就会使那个我们原本希望避免的后果发生,冲动的反应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每当我们向焦虑屈服,就会使那个我们原本希望避兔的后果发生。几年前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就是这个法则的最佳例证。而且,它还展现了冷静的力量,也就是“零吼叫教养”的真谛。

三、一个成长的机会
买第一栋房子的时候,我们的女儿汉娜四岁,儿子布兰登刚满两岁。孩子们很喜欢新鲜的事物,他们迷上了新房间、后院的新操场,但最吸引他们的,是门厅里那道有两层楼高、很陡的楼梯。楼梯的一边靠着墙壁,另一边围着长长的栏杆,下面就是硬梆梆的木地板。
汉娜只花了一天的时间,就发现爬楼梯栏杆外侧是一项很刺激的运动。悬出的部分刚好够她站立,还有很多柱子可以抓着,所以这个栏杆正好可以让她进行室内攀爬。幸好,在她惹祸之前就被我撞见了。
我把她叫下来,然后再三强调禁止在楼梯外侧攀爬。
然而,我没有注意到,布兰登目睹了他姐姐的一举一动。
两个星期后,我走出卧室,走到楼梯口时,令我恐惧的是我看见我那个笑眯眯的可爱的儿子正爬在栏杆外侧,努力保持着平衡,他已
经爬上楼梯的三分之二了。
“嗨,爸爸。”
我竟然还能听见他在喊我,当时我满脑子想的是,他离下面的硬地板有两米高。
这时你会怎么做?请坐在沙发上,设身处地地想像一下这个场景,你的孩子灿烂的笑脸摇摇欲坠,一场大灾难迫在眉睫。你有什么感觉?
你身体的哪个部位有感觉?肚子正中央?还是两块肩脾骨的正中间?
总之就是焦虑、担忧、紧张。
无论你怎么描述它,你都知道这种感觉是真实的、正常的,其实是可以帮助我们的。我们所有的感觉,没有一种可以比这种焦虑更能让我们对自己产生领悟,更能唤醒我们的成长。
生命的关系似乎就是这么设计的,注定会产生这种感觉。我们跟某个人越亲近,焦虑就会越频繁地发生,也会越强烈。亲近的关系不仅不会让我们感到舒服自在,反而可能让我们经历深深的痛苦。最亲近的关系,特别是那些同在一个屋檐下的,事实上还会增加我们生活上的焦虑。是不是为此感到很失望?
其实不然。如果我们的成长能够达到一个高度,就可以把这些焦虑当做是有益的、甚至是必要的体验,那你就不会感到失望了。
与其任由焦虑驱使我们纠正别人,不如利用这些感觉来检视自己,找出焦虑的源头。这些不断升高的焦虑会带给我们什么启迪呢?
为关爱的人心生焦虑,并不表示你是一个爱自寻烦恼、紧张兮兮的人,那表示你对那个人有深厚的感情,深切的关心。如果你看着所爱的人做出危险的决定却不感到焦虑,那么你倒是应该担心自己是不是出问题了。你的焦虑,特别是在面对孩子时的焦虑,就是衡量你究竟有多在乎他们、多希望他们好,多热爱生命的一种指标。
每经历一次这类焦虑,都会促进你自身的成长。这是一个特别的机会,一个为你量身打造的成长的机会。这也许不是出自你的本意,你也可以选择不要通过这种方式来成长。成长永远是个选择,你要选择成长,这样你才会成长.你可以选择向焦虑屈服,不过那会付出代价。
我差点忘了,有个小男孩还挂在楼梯边呢!我的焦虑一发不可收拾,这显然是我的成长机会,所以让我花点时间来考虑一下我的选择(我们永远都有选择权)。
当然我也可以什么都不做,继续去做我自己的事。向焦虑屈服(“吼叫”)有几种表现方式,包括逃开。天知道如果当时我那样做的话会发生什么事。最糟糕的后果就是他爬上了顶端,然后试图爬过栏杆,结果往后一个倒栽葱,一头撞在地板上。在这种情形下我有成长的可能吗?没有,所以我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
我还可以选择向焦虑屈服,冲动地反应,吼叫或冲上去。这么做有错吗?我儿子正在生死关头,我必须拯救他呀。可是仔细想想看,如果我这样反应的话会发生什么事?事实上可能会把他吓得掉下去。
这是我们每次跟孩子互动时都会面对的两难处境。不是非要面临生死关头,才能发现自己有成长的机会。每一次跟孩子互动、每一次简单的谈话,还有每一次的争执,都潜藏着让人成长的机会。稍后我们将在书中讨论那些互动,不过现在先回到楼梯上。
我问自己:“好,零吼叫先生,现在你究竟要怎么做?”这是我责无旁贷、无法逃避的状况,这个状况让我在面对儿子安危时借机成长。儿子需要我同时进行两件事,冷静面对和处理危机。
我做到了我以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我叫了一个暂停,我知道首先需要冷静下来才能抓住成长的契机。而且我知道只要盯着我儿子、看着他有多危险,我是无法冷静的,所以我真的闭上双眼。暂停之后,我再度睁开双眼,然后装作不太理会他,说:“嗨,小子。”然后我慢慢地、轻轻地走下楼梯,一面看着脚下,一面注意盯着他,他还在继续爬。像过了一辈子那么久,我终于来到了楼梯下,然后走到他下方,伸长手臂抓住他的双脚,然后轻轻地稳稳地把他带到安全的地方,紧紧地把他接在怀里。然后我对他吼叫,告诉他绝对不可以再做这种事了!(哦,开玩笑式的。)
一场可能发生的灾难就这样避免了。我发现了自己内在的力量,一种冷静处理事情的从容。我迎接了机会,抓住了机会,而且在这次经历中得以成长。

四、将成长进行到底
如果你在阅读本书,很可能你也在教养子女上充满挫败感。也许你正面对着一大堆成长的“机会”,但你却只想逃走。那么我要祝贺你,因为生命还在眷顾着你,你还在面对的挑战和各种充满压力的状况就是生命眷顾的明证。因为某些理由,这个字宙似乎对你的成长很感兴趣。但我们已经是成人了,生命到了这个阶段,不是应该已经完成成长了吗?事实上还差得远呢。我们得继续让自己成长,让孩子看到我们也在努力地学习努力地成长,这一点很重要。
你希望孩子愿意找你倾诉,分享他们的生活,但如果你对他们透露的消息反应过度的话,你所得到的信息便是混乱的。如果你不希望孩子把你当做导引与支持他们的明灯,那就停止成长吧,继续让你的冲动主宰一切,让你的焦虑控制你的反应吧。然而,如果你想成为孩子们真正需要的冷静并且理智的酷爸酷妈,那么就别忘了让自己继续成长。
当然,关键不在他们身上,而是在你身上。

酷爸酷妈要反省的问题:
1.你认为教养子女最大的挑战是什么?请回想从为人父母以来你面临的挑战,以及目前觉得最困难的地方。
2.有些人说:“在我有小孩以前,我是比较好的父母。”你的教养观念和没有小孩之前相比有了哪些变化?教养子女为什么会变难?怎样才能得到更好的结果?
3.你有过因为一时冲动而让事情变得更措的经历吗?当时你可以有别的做法吗?结果可能会有什么不同?
4.你认为自己成熟吗?为人父母能让你在哪些方面继续成长?
5让孩子看到你仍在努力走向成熟、仍在寻求自我的成长,对他们有哪些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