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2016年高考成绩:冯仑:要想当爷得先当孙子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24:43

选择买房与否,其实是在选择人生

  买房子这个问题,涉及到好几个人,涉及到二三十年的房奴生活,不是小事。选择买房和不买房,我认为不是简单地选择价格而是选择人生。你要选择了买房,你基本上就得稳定下来了,一个是你要供房贷,再一个家里还有老人孩子要养,不能随便冒风险跳槽,要供房贷,基本上选择这种生活;你暂时不买房,选择创业,心累身累还有风险,但成功以后收获也丰厚。有一个朋友,把他结婚时候要买房的钱,背着老婆在外面折腾着创业,他老婆知道后没埋怨他继续支持他,现在他在北京经营一个做医疗器械连锁营销的公司。这个人成功了,这是一种人生。当然也有不成功,创业失败又重新回到原点的。

  因此,我觉得买房不存在应该不应该,家长和孩子都是在买房的同时,选择了未来的生活方式。如果你喜欢稳定的生活,就买一套;如果你不急于这么稳定,租一个再看一看也挺好。这件事情上,房价固然给大家带来很大的压力,政府想办法解决,我相信随着政策的到位可以解决。但是,有一点必须提醒大家,即使房价问题解决了,对于拿工资买房的人群来说仍然是挑战,关乎到人生态度跟未来生活方式,还是需要仔细思量再做决定。

  其实,如果换成我面对这些事,我什么都不选择,就选择折腾。我在机关工作的时候住筒子楼,当时无论是中央党校、中宣部还是后来的国家体改委,哪个单位都告诉我:你工作两年就可以有房子。但我想的是,如果因为这个房子耗着,就什么都不能干了。所以房子不是我考虑的,只要我觉得这事能走我就走了。结果1989年从机关出来的时候我没有房子,但是我选择了我愿意做的事情。后来我经常想,因为离开,我无意中变成盖房子的了,房子反而多出来了。

  如果当时我因为熬这个房子,在机关里熬,一熬房子二熬级别,我也成为一个房奴,那个房奴变成了单位的奴隶,双重奴隶。在这种情况下我选择的是做我自己的事情,没有考虑房子。即使是到了今天,我还是选择我要做的事情,谁拦谁就靠边站。一旦做事情,三心二意很难处理,人同时有五个目标要协调,会非常困难,你只能做一件事情,全力以赴地做下去。

用中国方式吃饭,用纽约方式做生意

  我性格里面,有许多东西方交融的东西。

  东西方的传统,或者准确地说,东西方的价值观,没有优劣对错之分,都有一部分普世的价值观在里面。东方的价值观发源于中国,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现在在新加坡那里,被称为新亚洲文化,有很多诠释。我发现,无论是哪种诠释,归根到底,都是从做人的角度来讲,而西方的价值观则更倾向于从做事的角度来规范。

  具体到我个人,我做事比较喜欢西方的价值观,做人喜欢中国的价值观。比如,我在纽约见一个老板,用中国方式吃饭,用纽约方式做生意。做事按纽约方式做,像用最贵的律师、中介、会计师,如果不用这些好的中介服务,就证明你没有诚意,光吃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当然,到最后,律师什么的基本都用不上,全部是两个人解决。这就是纽约方式做事,中国方式吃饭。

  有一次,因为生意上的来往,双方闹得不太开心,很多纽约人说你应该起诉,我却用中国式的方式决定不起诉他。我说我看重的是未来,这些事情上,从一个历史长河的角度来说,这点过节很好,有助于加强双方了解,这是中国人的道理。那些纽约人发现东方人想问题跟他们不一样,纽约人说要起诉,证明你正确,没准能获赔,当然输了官司要花钱。但东方人把人的是非看的很模糊,是把时间拉长了来看是非的。时间拉得长是非就开始变,昨是今非,此是彼非,比如在西方,礼服露肩膀叫礼服,是礼仪,但是在中国传统里,露这么多是“非礼”,在美国是“是”的,在中国是“非”。

  所以中国人处理事情,中庸、和平、宽恕、任意、相反相成,通过是看待非,通过非找到是,这样一种哲学文化习惯我称之为是非相对性。另外,像讲成本之前的成本,利润之后的利润,也都是用这种方法判断的。和人打交道也是,教人学会让而不是学会争。这就是中国文化,虽然看着吃亏,其实是有大智慧在里面的。

伟大是熬出来的

  “伟大”和“折腾”, 我总提到这两个词。有些人质疑,一方面我说“伟大是熬出来的”,另一方面又说自己在工作中喜欢折腾,一个是比较主动的概念,一个是比较被动的概念,感觉有些冲突。

  “折腾”跟“熬”,确实前者是主动去做,后者是被动去捱,但其实这两者并不冲突,而是两个角度上的问题。

  “折腾”,我们可以翻译成书面语言叫奋斗,这是追求;“熬”,是在奋斗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曲折的时候必须采取的人生态度,用“熬”这个字,更形象、强化地表达了内心的一种纠结,被迫无奈这样一种复杂的状态。

  在奋斗中遇到挫折必须要熬。为什么要熬呢?人生有时候前进不得倒退不得,就待在那儿。比如在你遇到特别纠结困难的时候,像还不起钱,别人就来要账,出什么招的都有,比如说带着孕妇来,吐在你那折腾你,你必须得熬。但是你要告诉他们你肯定会还钱的决心。我们遇到那样的阶段,就总跟合作伙伴讲,我们现在不是态度问题是能力问题,我们是有诚意的,但是目前的确没能力。后来还有来要账的,最后到一些不是太有灯光的地方,然后非得要让我们把个人账户给他们看,看到底是能力问题还是态度问题。像这类事情过去十几年前经常遇到,我们必须要挣扎、忍耐着面对并正确地处理。

  因此,“熬”是直面问题,我们不是直面惨淡的人生,而是要直面问题,我特别烦那种装孙子的状态。我总在讲,如果有一个问题,去解决它,最坏还剩半个问题,没解决完;如果躲就变成两个问题。比如说我们欠钱,如果你躲他们会说这个孙子跑了,又成两个问题了。

  我就是一直抱着这样的心态熬的,什么问题出现我都迎着上,让它变成半个问题,如果有能力再进一步处理一下,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这就像爬山,熬过艰难的攀登过程,到山顶一看,天高云淡,神清气爽。你只有经历了前面的过程才能真正体会到后面的愉悦。

  另一方面,“熬”强调的是一个时间过程。在《野蛮生长》里我说过,决定伟大的有两个最根本的力量,时间就是其中之一,时间的长短决定着事情或人的价值,决定着他们能否成为伟大。例如,我端杯子喝水是正常行为,连喝50个小时叫行为艺术,如果我这动作保持5000小时,就成了雕塑。从这个角度来说,伟大就是靠时间磨出来的。阿拉法特做了45年首领,国家还没有建立,但45年的坚持已经成为一个成就,一个传奇。所以当你要做一件你希望它伟大的事情时,首先要考虑你准备花多少时间。如果是一年,绝对不可能伟大,20年则有机会。这么长时间怎么过?不可能一直顺风顺水,肯定要熬。

要想当爷得先当孙子

  美丽的蝴蝶被人关注,是因为熬过了黑暗的独处。说伟大是熬过来的,还包括你必须熬过自己不为人重视的阶段。

  从中央党校任教开始,到现在做万通公司,我经历了一个很大的变化,由原来把自己当成个东西,变成最后不把自己当个东西。我上学的时候,22岁读硕士,24岁毕业,25岁进机关当讲师,一路都很顺利。那个时候在中央机关虽然是 “庙大神小”,但哪怕你是办事员,只要是中央机关的,到地方都会有好多人捧你,感觉像个爷。后来做生意整个倒过来了,即使是再小的客户我们都得好好为人家服务,感觉像孙子。我们一群朋友聚在一块儿经常开玩笑,我问爷好、爹好还是孙子好?所有人都说爷好,我说爷是从孙子来的,要想当爷得先当孙子。

  就拿求人这件事来说,用爷的范儿求人肯定没戏,就得用孙子的卑微。当然,中国的知识分子一般来说对这事特有抵触心理,觉得特别扭,我也是。但我有科学的观察角度,经常把自己当演员、也当观众,有时候站在观众的角度看就不那么别扭了。求人是非常考验和摧残你自信心的一件事,甚至有时候让你把自尊扔地下,像《手机》那个电影说把脸要扔地下一样。人有三个不舒服的姿势:趴着、蹲着、跪着,这三种姿势都可能会遇到,在创业的时候想站着很难,更多的时候是趴着,这是我心态上最大的挑战。现在我有时候说话特别直率,我觉得特别有劲,男人要办事要到位,就要干净利索爽脆,不要搞得复杂,云里雾里半天不知所云。

  人生就像手风琴,要先被生活和环境给你压缩到零,再从零拉舒展起来才能奏出动听的旋律。远东集团蒋总当初为了谈生意,提了两条甲鱼去贷款,被人赶出来。每个人在步入社会的初期或创业初期求人这一段都是特别曲折和伤感的故事。当你还是一条小青虫的时候,别说求人,就是你想找有名望或有身份的人交流探讨想法都很困难,即使是毛泽东也不例外。

  当年,毛泽东寄居在岳父家中,在北大图书馆做管理员,胡适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有一次,两人相遇,毛泽东在胡适面前慷慨激昂地说了一番自己的见解,结果胡适说:“你说得很有激情,但是我听不懂。”因为毛泽东说的是湖南话。还有一次,胡适去杨昌济家吃饭,毛泽东也在,胡适却以为他是杨昌济请来的伙计,这令毛泽东大受打击。

  伟人在年轻时都难免遇此尴尬,我们还有什么面子抹不下来呢?

创业要做好牺牲的准备

  创业就是折腾。如果你选择创业,你就选择了折腾这种生活方式。折腾谁?首当其冲的肯定是自己:生活与工作界限模糊、领域重复,当孙子、赔笑脸、跑折腿,不断地把自己放卑微……这个过程中(尤其是前期),你能照顾得了谁?不把家人牵扯进去就已经很不错了。因此,一旦确定要走上创业的路,必须做好牺牲的准备。

  你得牺牲房子,钱都用到创业上了;你得牺牲稳定的生活,创业有风险,没有百分百的成功;你得牺牲跟家人相处的时间,在中国,创业初期能够像欧美的那些商人一样,那么准点地照顾家庭、照顾身边的孩子、照顾老人,基本上很难——这需要在一个法制健全和未来时间都很确定的情况下才可以做到。创业者大量的时间是面对不确定性,不确定的情况下你要花很多时间去摆平这些事;你还得牺牲面子、尊严,以前不屑做的,现在不做不行,创业做老板并不是件很爽的事,许多人都得罪不起,许多事都难以处理,许多委屈都需要你自己来承受。

  我有一次跟我母亲说,我现在除了我娘的儿子谁都不能得罪,老太太听了,眼泪一下就出来了,她觉得我在外边受了特别大的委屈。事实也是这样,你除了委屈自己不能委屈别人,如果委屈别人会让你更委屈,所以只能委屈自己。在生活当中,你要创业,最重要的是要开始做好准备牺牲,牺牲到所有人包括自己。有了这个准备再去创业。

  我们开始创业的时候,我在地铺上睡了11年。我当时给自己定了个目标,过去卧薪尝胆,我跟自己说如果我折腾不起来我就不睡到床上去,意外发现睡在地上有很多好处。那个时候都是座机电话不怕掉地上,什么东西都扔地上,人就特别知道你所处的位置,你就这么低,别人看到你这姿态也没有什么可讲的。有一个债权人是我的领导,我带他看我住的地方,他看完以后说:“我相信你能成功,另外你是个好人,没有拿着别人的钱不还,然后去消耗、消费、奢侈。”所以这些牺牲的心理准备非常重要。当你开始创业的时候,至少前三年你得有做孙子的准备,否则你很难在万人之中冒出来。

  当然,如果你成功了,那就有机会把自己跟家人牺牲的东西慢慢补回来,如果失败了或者还没有成功,那就必须得继续熬。

80后是独唱团

  我把80后称为独唱团。

  第一,独是指独立的个性。这个方面非常重要,独立性的个性对于旧体制是批判性的进步。旧体制有大我没有小我,现在有小我,淡化大我,有了个性的进步,前提是个人利益被固定下来了。过去为什么有大我没有小我?利益上大家是绝对平均的,所以你就不可能有独立的利益,当然不可能有独立的自我,也不可能有独立的专业,独立的判断,什么都不能独立。所以独唱团首先是独,80后的人很独立,也有独立的机会,这个机会在中国近200年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是80后的幸运。因为你独立才能创业,你才能住中国,住美国,想睡觉就睡觉,想上班就上班,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个是唱,就是表达,这是80后包括后面还有90后最大的特点。90后有很多的豪言壮语,比较流行的一句话叫做“不要代表,只要表达”。我们这代就比较孙子,被代表习惯了,只要代表不敢表达,今天的80后90后就是要表达。如果说人人能够自由地表达,这是一个社会的进步,你们敢于表达这是创造的开始。一个人能不能创造了,其实就是表达不表达,你永远不表达的人一点创造力也没有,能创造的人会表达。所以第二个特点是独立基础上的自我表达。表达的形式非常多样,你可以画个漫画,做动漫也可以,发短信也可以,跳街舞都可以,去酒吧喝酒喝醉也是表达。以前我们就是写信表达,偷偷写个信给组织,写个思想汇报就是这点表达,所以就是当惯了孙子从来不知道自己怎么表达。正是因为这样,所以领导错了不觉得错了,因为他不表达。表达有两种,一种是赞赏,一种是批评,批判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赞扬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动力,这两个东西都很重要,有表达,社会才会进步,我们老不表达,只会做孙子,不愿意表达,老让别人代表我们,这样的话就纵容了一些错误,社会进步就被延迟了。

  第三,80后还是个团,虽然各自独立表达,但是社会整体的价值取向是进取的,是健康的。所以每个人独唱,但是合到一起是个团体,这叫中国一代人都在进步。举一个例子,马云也说,觉得现在社会最好的是80后、90后、00后这样一种独唱团的精神能不断传承下去,中国社会再建立很好的法制,保护这样一种独立言论、独立创业的精神,中国改革的终极目标正像温家宝前几天讲的政治体制改革才能实现。

  最近有一个事,今年高考考到国际名校的小孩们在北京开了个论坛,这些都是90后。他们让我找马云,然后讨论的就是这个团的问题,就是整体的价值观和怎么样推动中国发展得更好。这个提议很好,一点不比他们的父辈差,我们这一圈人说的全是不着调的事。实践证明了,前30年说了很多的宏观理想、宏观的东西,都阻碍了中国经济发展,这些空洞的没有实际意义的理想千万不要有,越少越好。我们要的是切实地在法治基础上推动公民独立创业、独立表达的整体性的进步。现在这个小事在90后身上都有的,创业成功的80后也很多,他们每一个成功的个体都反映了80后的整体精神状态,中国才可爱,中国才有更好的未来,世界才能接受这样的中国。

  独、唱、团,这三个字组成的词很好,既是80后群体的总称,也是80后优势所在,这就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历史不会隔过任何一代人

  我有一个大哥讲过一句话,“历史不会隔过任何一代人”。什么意思?每一代人都有他们的使命,无论这代人年轻的时候怎么受摧残,怎么被别人看不起,总有一天他们会成为社会的主流,掌握话语权。因此,不管面对60后还是70后,不管他们多么地年富力强,80后都应该坚信:我很牛叉。

  不错,每一代人都很牛叉,只是没到时间,等到80后四五十岁的时候,这个世界就是你们的了,你们就牛叉了。你现在刚入社会,上边的人没有走呢,你想牛叉你也牛叉不了啊。所以你就被人说,那你就听着,等到将来你能说别人的时候,你又可以骂前面的又可以骂后面的,那个时候你就牛叉了,不过同时也意味着你已步入到中老年时代。每个时代老年人虚弱的表现就是压制年轻人,当一个成熟社会开始把年轻人作为主流和主体的时候,这个社会是一个有希望的社会;如果这个社会都是老年人在哀叹、叹息、看不起或批评年轻人的时候,这个社会基本上是没有希望的。

  我曾经写了一本书叫《理想丰满》,写了三个人物,其中一个人物是90后的小孩,这个小孩了不起,我跟他讨论很多问题。作为未来的竞争者,我们必须看未来,看未来首先是从90后、00后身上看未来,我们得知道我们的客户未来是什么样,这很重要,以后可能到他们都语音计算了,我们知道客户是什么样,他们怎么生活,我们需要给他们提供什么东西,所以从我们的工作必须关注未来的主流客户。而今天的80后都不小了,都30了,有的也接近30了,90后都出来混了,都20了,这两代人都不小了。所以我觉得80后、90后甚至是世纪婴儿,是最重要的,是中国未来开放社会的一个支持,一个支撑。

90后:不要代表,只要表达

  有些80后、90后刚开始工作,觉得60后、70后瞧不起他们,确实也有些人觉得他们软实力不够,不可靠。我不这么认为。

  每一代有每一代的使命、挑战和每一代的因素。比如我们这一代想的事都是大趋势,小事都做不来,嘴都特别能说,现在80后很技术化,很少叙事,个人兴趣发展得非常好,个人特长、专业、商业操作的一套商业文化比我们强,这些东西每一代有每一代的优势。前两天马云和我在北海道演讲,马云讲对80后特别对90后非常有信心,为什么呢?互联网时代是这批人在主宰,而只有这些人是未来互联网时代的真正参与者、驾驭者、管理者和创造者。当然我们得敬畏这批人,我们没有理由说我们比别人强,我们除了年龄比别人大,其他一无是处。因为年龄大带来的所有东西——所谓经验、眼光,他们年龄大了也会有,这个东西不值得骄傲。

  我记得很早以前,我第一次参加小孩家长会的时候,校长讲了一段话给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当时他们一年级开学,校长讲,所有的教育都是用我们几百年前的知识,教我们孩子去应对未来几十年不确定的事件。这话很对,让我知道必须用未来的知识应对未来。所以今天教育本质要发生变化,应该教会学生用未来的知识去应对不确定的未来,我觉得这就对了。实际上80后、90后是掌握了应对未来的知识,然后去应对我们不确定的未来,我觉得这才叫牛叉。我掌握了一堆应对过去的经验,我现在要应对不确定的未来,我感觉到知识和经验不够用,除非你说往乱里整,回到野蛮生长,那我的经验比你们强,但社会是向未来、新方向开放的,互联网是朝更加法治、民主、富强的方向发展的,我们这代人以及上面的几代人都没什么优势。

  举例来说,在客户里碰到问题,在怎么处理客户纠纷上,对比一下各个年龄段的方式很有意思。60岁以上全用毛泽东这套办法,让他打官司也不打,就是开会闹事,然后也不去注册合法的组织,反正就是折腾,这就是他们所谓的一不相信法律,二不相信次序,就是谩骂,假定你是什么然后开始做一个对抗;再小点40、50岁的原来老的知青,很简单,直接办事,或者一棍子就打了就办了就完了,不跟你讨论这些;30岁以下全部会打官司,他们知道得靠律师解决事情,我上班忙,找律师处理,我根本不开会,搞情绪,不喜欢,这就是法治的进步;如果到了90后可能更法治、更理性。90后最近讲的一句话让我感觉到有希望:我们不要代表、只要表达。90后讲这句话什么意思?我们50后、60后、70后被代表习惯了,只被代表不会表达,从来不说我要说什么,我说的话都是媒体上说的标准答案,90后说不要代表只要表达,我自己会说凭什么你代表我,如果都这样了,每个人更加个性更加善于表达,民主社会的基本要件逐步形成了,因为民主首先是表达,按法律、按次序表达,其次形成不同的意见,按照法律的轨道来处理不同的问题。

  所以我觉得,千万不要觉得年轻是一个弱点,你代表未来,代表未来不是一个抽象的未来,是一个很具体的未来。你比如说今天80后全部是在网上生活的,这就是未来。而因为有网络你发现伟大的人都不牛叉了,这就很好。为什么?这就消除了专制的土壤,专制是精英、愚弄,伟大变成偶像欺骗,今天就没有了,互联网把这事解决了,方舟子就解决了很多问题,还有其他人也解决了很多问题。凡是伟大地端着的都掉地下了,这样大家开始进入完全平等的游戏规则,这个社会以后就有希望。

做良家妇女是一种长期投资

  尽管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也一定要坚持理想、坚持原则,生活中遇到再多的挫折也不要放弃。不要看到社会上非正常手段牟利快、生存得好,就跟着改变。好人和坏人的回报,如果从经济学上讲,这个福利曲线特别不一样。坏人的回报很快,你比如说偷东西、打劫,一下子钱就到你口袋了;好人的回报慢,你要打工赚钱的话这个链条很长,这个钱到你口袋经过这么多环节。但是做坏事的不能重复,或者说重复不了几次,你打劫的话不能重复,没准做完一次就被抓进去了。我打工是很慢,但是我可以重复,加起来20年比你打劫肯定赚钱多,而且我还被人尊敬。所以这是一个机会成本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还有个例子,你看小姐的福利曲线,16岁出来,18岁收入到达峰值,20岁赶上北京扫黄了,然后人生福利曲线就平着走,后来贫困交加,事务缠身,家庭也没有办法建立,乱七八糟的后半辈子过去了。但是如果是良家妇女,22岁才赚2000块钱,24、25岁研究生毕业挣4000、5000块钱,前面上大学还有贷款,收入都是负的,但是你要扛到45岁,你小孩上大学了,你老公一个月两万块钱,你也能赚一万块钱,最后你房贷也供得上了。然后你退休了以后,社会保障等各种东西都给你,最后你发现,你福利的峰值在50岁,那时候你也更年期了。跟一个小姐的收入峰值在青春期比起来,作为一个良家妇女的收入峰值虽然靠后,涨得慢,但是体面,而且可以持续享受福利,可以收获更多的东西。

  做企业也是如此,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你作为一个领导,管一个社团,管一个公司,面临着每天你究竟选择诚信、追求长远利益,还是选择狡诈虚伪获得眼前利益。这是博弈的过程,这个你在年轻的时候就要想清楚,否则你一生都苦恼。比如说我们万通刚开始的时候,看到别人生冷不忌、野蛮生长,你做不做坏事?有一些人看人家做坏事,赖账,那个时候叫切债,想办法用交易的手段切掉,我看人家当时就买了奔驰住了豪宅,我们还在还债呢。但是他干完这个事,后来银行朋友没有第二个找他的。我们就是坚决还,哪怕睡地铺,发不出工资,我们也要还。这一晃万通就20多年了,到现在进入更年期了,公司进入一个良好的状态,我们也很好地跟大家交流,我们现在合作方越来越多,进度越来越好,道路越来越宽。

快意人生的最高境界

  自由多了反而是枷锁,人在内心上怎么获得自由?我认为真正成功不成功很大的一个标准是,快意人生到一个最高境界必须满足这三种自由:时间上、财务上和角色上的自由。

  角色上的自由很有意思,人在修炼角色的时候有个标准叫正经正常。有的人只会正经,比如说在台上一副嘴脸,回到家在朋友这儿仍然端着,老是一副正经样,人们就觉得这人不正常,有点装;有的大妈太正常了,让她在主席台上说话和在胡同里说的一样,光正常不正经,让你演别的角色的时候你没有转换过来。因此,比较好的是既能正经又能正常,需要正常的时候正常,需要台上正经的时候正经。一到台上,荤的话删掉,说的全是标准格式,一走到老百姓当中,喝酒的时候麻辣荤腥都出来,这是正常的。很多领导就是这样的,台上台下两副嘴脸,这不是装,这叫正经正常。

  很多现代人在角色上的转换不够自如,因为你总是在演一个角色,我最近听说一个歌手从楼上飘下去,他这个角色扮演的和社会冲突,如果他出家就没角色了烦恼也没了。因此,创造生活、快意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在不自由的制度、财务和人生环境里,怎么去尽可能地获得财务自由、时间自由和角色上的自由。

  比如说我现在有很多不快意的地方,时间上确实很不自由,每天都安排得满满的;角色上也不是太自由,因为是上市公司,说话聊天不能说财务数据,不能说公司在运行的很多业务,和正在筹备的新项目,公司没有公开披露之前,你不能私下里跟其他人说。我也有很多不自由的地方,如果不做上市公司,做私人公司自由大很多,但财务自由没有了,我得整天算计成本、贷款、资金。所以现在财务自由有了,时间没自由,角色上不是太自由,但我尽量不把自己当个东西随便聊天,这是我心里唯一得到平衡的一个舒服的地方。如果你总端着架子扮演一个角色的时候,其实内心会崩溃的,需要获得一些自由才能快乐。这是我理解快意人生的境界,实际上是在现实生活中,怎么样去追求尽可能多的自由度,这样就可以快乐。

朋友之间应该人走茶凉

  现在有一句话叫“人走茶凉”,用来形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但是,我觉得人走茶凉是对的,朋友之间也不例外,如果人走茶不凉,朋友陆陆续续地来,你就招呼不过来了。所以不必为此大发感慨。

  人走茶凉的事很多,尤其在官场、生意场上。我在一个单位负责的时候,单位给我配了一个车和一个司机,当然那个时候跟司机也算是一个朋友,经常打交道。后来我落魄了,落魄之后有一个习惯还坐那个车,他开始不太高兴,我没在意,以为他家出事心情不好。结果他把我拉到政府门口,跟我说你已经不是领导了,下车吧,就这样把我赶下车,我只好坐四毛钱的大巴回家。后来我做股票发达了,他过来套股票的信息,又来找我。当时我心里挺窝火的,想打他。不过仔细一想,他作为一个打工的,要巴结200个领导,不容易,你走了还巴结你,累不累,另外你已经不是领导了,他还天天拉着你,别的领导怎么看。所以说走一个领导,茶就赶紧凉,新领导来了,他得沏新茶。如果你回到这儿,他再临时给你沏一杯茶,但他不会把茶一直热着。这样想着,我就理解他了,还是帮他买了股票。

  人走茶凉,再换人换热茶,这是人生经常要面对的问题。如果说人走茶老不凉,你累,他也累。当然,我说的是60人的范围内。在60人范围之内,基本上是人走茶必须凉。但是在10人范围内,人走茶也是热的,30人范围之内时不时地温一温就行。

  当然,事情不是一成不变的,你认识的30人里,可能有人刚走茶酒凉的,而60人甚至60人之外的人却人走茶不凉,比如你遇到困难了,这个时候有一个朋友,可能会对你伸出援手,有的朋友关系也不错,但可能他就躲了。

  我1989年遇到一些变故,突然一下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借不到两三百块钱。最后什么样的人借给我的钱呢?是世俗观念认为是坏人的借给我钱了。所谓的坏人,比如说领导看不上眼的,不正经上班的,办一个皮包公司在外面折腾的,当时在政府看来这些都是坏人。结果借我钱的是当时我正处理的,有人举报他,因为当时我在政府机关,得处理,结果还没来得及处理,我自己就不行了。另外一个人是非常规范的好人,是我把他招到我们单位来的,也是朋友。我跟他借钱,他不借,为什么?他说了一大堆什么政治上、体制内的,总之是不借了,我也没有办法。那天正好碰到所谓的坏人,我说你帮个忙行吗?他说什么事?我说跟你借300块钱,他说行,你明天到我这儿来一趟。我去了,我给他打了一个条,然后坐着火车从海南回到北京。

  我做万通慢慢起来后,有一次在电梯里看到了借我300块钱的那个朋友。他说你现在怎么样了,我说还行,就在后院。我说什么时候把钱还给他,他说不要,等你再发达一些,我拿着这个借条到哪儿都能找到你。他是做导演的,后来还坐了牢,有一阵子没有联系,后来他还真找我了,说你得帮我了,我帮了他。

  所以说要有心理准备,并不是主流价值观认为最好的这些人,在你需要帮忙的时候会帮你。另外还要理解一点,当别人不帮你的时候,你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很多领导干部自己责任一推走了,人走茶凉,你凭什么让别人给你热着,后边人又来了,人家得重新沏茶,你得宽容。这样彼此在社会上才能找到各自的生存道路。

钱以外的东西才是软实力

  你不能说李嘉诚做到这些是因为有钱,李嘉诚是有钱,但这不是软实力的来源,有钱只是现状,他创业的时候比他有钱的人肯定多,他不是最有钱的,比尔·盖茨创业的时候比他有钱的也很多,为什么到现在当时比他们有钱的人看不见了?所以钱是不能决定成败的,是钱以外的东西决定谁能赶超过谁,谁能挺到最后,所以我说,钱以外的东西才是软实力。

  李嘉诚软实力的来源就是钱以外的东西,是他做人做事的方法,即“创造自我,追求无我”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你们感受到了,会出去讲,这样慢慢就形成一个场,形成这个场子之后大家愿意和他做生意,把最好的机会给他,于是他越来越成功,这就形成了软实力。

  我们现在很多人陷入“捐款门”、“学历门”,原因就是只追求自我没有追求无我,都建立了自己,自己越来越牛叉,走到哪别人都得跟着起哄,你不鼓掌他不开心,你不拎包他也不开心,你不吹捧他他也不开心。反观像李嘉诚这样真正成功的人士,在处理这类事情上跟别人都极其的不一样,他的存在只让人感觉到舒服,而感觉不到任何不快乐,这就是无我的境界。

  我再讲一个人的故事,这个人现在是财富榜上的前几位非常好的朋友。曾经有一个朋友跟他借了一笔钱,买一只股票,当时跟他借5000万。这个哥们说,我借给你钱也没想别的事情,如果赚了咱们俩分,如果赔了算我的。后来这5000万股票值30亿,这个时候来分怎么也得分几个亿。他们怎么分的?这哥们说,我当时只想借给你钱,你只把利息给我就算了,最后就要了5000万加一点利息。他跟别人不一样,他守规矩。因为这样的事情,建立非常多的信任,后来我听到这个故事后,我跟他做事就特别踏实。他建立的这个信任是什么呢?就是他的软实力。

  王石有一次卖一块地给一个朋友。结果卖完第二天晚上吃饭的时候,那个朋友不知道怎么回事,开始说没了这个东西心里总是有点不舒服。王石跟他说,你别在这儿再说这个事,你今晚上想一晚上,明天早上告诉我你舒服不舒服,如果你还不舒服,OK,我把钱退给你,这事就结了。他说那行,然后晚上桑拿、玩,第二天早上吃早饭,王石说想明白了吗?舒服吗?他说还是不舒服,结果下午王石就把钱退给他了,后来这个哥们非常开心。王石讲,如果我不让他舒服,对我来说,对万科来说这都是一个小事情,对他来说是个大事情,没准以后不跟万科做生意,所以我一定要让他舒服了,就把这个退掉了。当时那的确是块很别扭的地,万科又在手里搁了好几年,也没赚钱。

  这一系列的事情都是讲在别人争的地方他们都不争,“不争即争,争即不争”,李嘉诚不争牛叉,争平淡,那个哥们不争钱争信用,王石争让你们相信,这形成的都是软实力,他今天能成为了不起的人,做事能成功靠的就是这些价值观,做事情的原则、处理事情的方法和内心世界对别人的看法。这些软实力是最重要的,其他东西也重要但这些东西是最重要的,可以讲很多例子,但我觉得一个人成功的根据都在这里。李嘉诚一路过来大家都愿意帮他,他如果一直很牛叉,总强调“我的成功可复制”,估计也做不到今天这样子。他总是很谦虚地说:“只是时代给我特殊的机会,让我能够做成功这样的事情,但是我自己很少读书,所以我要努力研究、学习。”

美丽用到需要的地方才是软实力

  女人的美貌和姿色算不算软实力?

  美丽的女人确实能吸引眼球。但是我觉得,美丽这个东西,在短期内算是一个软实力,但持久不是。美丽相当于是敲门砖,但门开以后进门之后,遇到的问题跟大家都一样,就难以形成持久的软实力。相当于你有关系一样,你认识什么人,开门的时候你敲门别人接待你,剩下的事情靠自己。

  比如说卖楼,电视里都是身材好、姿色佳的女孩做售楼小姐。其实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漂亮的女生业绩都不好,这个时候漂亮反而很麻烦。因为我们的客户都是35岁到45岁的已婚人士,买个房子挺贵的,是大事,都带着太太来。本来正常谈事,太太都得盯紧你,你说你百媚千娇,太太肯定把你隔开,“干吗呢?卖房子呢还是卖笑呢?”过两天跟客户正常打电话,太太说别搭理那个小妖精,生意就断了。反而是那些1。65米左右,偏胖,相貌端庄,30岁左右卖楼卖的最好,太太说这种人很实在,偏胖的人就实诚,现在所谓的美女都是100斤以下的骨感美女,太太说这个可疑,觉得这个事不踏实。所以在卖楼上,漂亮这个优势发挥不出来。你去做有偿陪侍,漂亮会有竞争力,但是在职场上会有是非,也未必代表你的实力。

  我们是意外发现这个有意思的状况的,大家开始也都认为找美女,但后来发现在售楼线上剩下来的都不是这些人。当然,除了上面说的,还因为她们成家了有经验,和客户沟通知道他们看重的是哪方面,而20多岁如花似玉的女孩子除了谈恋爱什么都不会,跟客户说不容易打动客户。

  所以,很多场合下,漂亮是否是软实力要看用在哪,用在有用处的地方是软实力,如果放在漂亮不可用的地方,可能是反向的,像刚才的售楼,起反作用,业绩反而不好,美丽用在需要美丽的地方才是软实力。

中美教育理念对对碰

  我觉得中国与美国文化上最大的差别体现在教育上,这是国家的根本所在,一个国家的未来就寄托在教育上。这点我挺有感触,我也在观察这个。

  我们的教育是教孩子对的东西,而美国的教育是教孩子怀疑对的东西。你看课堂上提问,中国小孩总怕自己提错,怕提错了被人笑话。美国小孩啥都问,有时甚至是很白痴的问题,因为他从来在挑战在怀疑,这是教育的不同。因为我们的家长教孩子也是告诉他这是对的,你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什么不能做。小孩总是认为应该接受对的,提问必须提很高水平的问题才能问;美国小孩的教育首先是怀疑,谁对他怀疑谁,从来不教什么叫对,而是教孩子观察世界的方法。

  我们的教育灌输的是知识,应对的是考试,培养出来的是考试高手。我觉得这种教育是在摧残孩子,天天考试把人考傻,也不会提问然后开始说假话。为什么开始说假话?比如说要写命题作文全是做作出来的感情,歌颂那些都是做作出来的感情,很多感情不是真的感情,小孩都这么写歌颂,都得往好里说不能往坏里说,我觉得这样人会变成很虚假的人。因此我对这套教育理念很有意见。我的小孩以前在人大附中,这学校很厉害,学生不是考上清华、北大就是人大,但我的小孩却退学了,我怕他被摧残。

  美国的教育理念不同,它启发你自己观察,直接面对的是社会,培养出来的是社会公民,这是两种东西。我到美国参观过小学幼儿园,他们从小进行的就是公民教育。

  什么是公民教育?公民是一个特定概念,它不同于人民,这两个概念是政治学上的区分。公民教育首先是培养法律意识、国家意识、公共意识。所以美国的疆域、国旗、历史,美国的宪法、自由、民主,这些东西从小在讲,而且一讲两百年没变。我们也在讲一些道理,但30年就变了,老变化不行,这说明信念不稳定。古今中外没有一个频繁变化的东西能持久流传下来,如果说《圣经》一两千年以来有20多种写法,今天谁信《圣经》?肯定不信了,所以价值体系一定要稳定。价值体系要靠一代一代人重复的稳定教育,美国的教育是这样稳定下来的。

  为什么说我们不是公民教育?因为我们有很多意识形态,美国有美国的意识形态,美国叫国家价值观念和我们讲的政党意识形态不一样,而且有很多区别,这是学术问题,我不做讨论。

中国用谈恋爱的状态做事,美国用过日子的状态做事

  美国人和中国人在文化上的一些差异真是完全相反,就像地球两极。比如在美国女孩穿礼服露肩膀露脖子,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叫非礼,女人露这么多可不是非礼吗?美国的“礼服”在中国是“非礼服”。如果说在美国礼是露,在中国礼就是含蓄遮着。

  我讲个故事,我很早在西安读中学的时候,有一年夏天,七八月份最热的时候,我去找我的语老师,看见老师隔壁坐着个妇女,那么热的天,她却捂得严严实实坐在那儿。我问老师隔壁那是谁,那么热为什么不进屋,屋里有电扇。老师说人家不进,人家规矩大。我说这是什么规矩?老师说这是讲究,老公不在家,女人一个人在家把衣服脱了穿个裤衩在屋里有伤风化,会被疑似作风不正派,所以她必须穿得严严实实坐门口,表示我是端庄妇女,我就是规规矩矩的,我绝不偷人养汉,我都穿着我坐门口,家里肯定没人。这是陕西西安,典型的传统中国就是这样。

  在美国肯定没有这种事,事情可能完全相反。因为美国人是开放的,中国人是含蓄的;美国人要清楚,中国人要含糊,美国人要里子,中国人要面子。因此对同样一件事做判断,我们中国人说是美国人说非,美国人说非中国人说是,很多事都是颠倒的。

  美国人不要面子,非常要里子。我和美国人开会特别开心,因为他们很好玩,目的表达清楚、直接。第一,不用像日本人那么多的礼节,大家问个hello就开始,说完OK就搞定。第二,比如我们谈到一个竞争性的条款,说这件事你只能给我做不能给别人做,他说OK,这个可以谈,你不让我给别人做,那你就多付多少钱,只要把钱谈清楚就行了,没有什么不能谈的就是一个钱。但是他一旦签约了以后,他干活比我们还玩命,一次一次地飞,而且带头来的人是海军陆战队的那种人,精神头特好,他就是这种状态。

  所以他们跟我们不一样,他就是很清楚很简单。我现在希望公司做事情也清楚简单,就像是 裸体,是什么就是什么,大家把心里藏的累的事摘了,要不磨叽来磨叽去,既耽误工夫,又弄得大家挺累。做个形象的比喻,中国人做事像谈恋爱,美国人做事像过日子。谈恋爱要模糊,过日子要直接。

  比如两人刚谈恋爱,男的就说我爱你咱俩明天结婚把,女的说你神经病,你得一定花前月下浪漫一番,让她陶醉在浪漫里像吃了麻醉药,觉得大哥有情调、有派然后再求婚才成。一旦过日子你再花前月下地浪漫,花园里看月亮吃月饼还要作个诗净耽误工夫,结婚过日子哪有这闲工夫,小孩考试没及格呢,赶快帮他补习去。所以我们中国人做事大部分用谈恋爱的状态,所以慢,美国人是用过日子的状态直接来,讲求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