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移动数据连接不上:科研故事:企业老板来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5:38:13

科研故事:企业老板来电 精选

已有 3343 次阅读 2011-2-13 10:19 |个人分类:科研感想|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科研人员 生产力 信任度 目标

  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是每个科研人员的愿望,但在我国,这种转化难之又难,原因在于科研单位与企业合作困难,而合作困难在于二者目标不衔接、能力不匹配、彼此信任度低。  元旦前夕,我接到深圳一家公司老板的来电,声称对我们的光学减反射膜很感兴趣,想把它用于平板显示器玻璃盖板的减反射,经过两次交谈,我发现几个问题,决定不与之合作。第一,该老板对光学薄膜的基本原理不清楚,对sol-gel化学更是几乎一无所知,和这样的单位合作,有可能使我们的高难度技术被误解、降低其附加值。第二,该企业本身是配制镀膜用胶体的,为电视机厂提供原料,一语蔽之,化学镀膜的功夫基本都在胶体上,我们也可以直接提供胶体,如果和这样的企业合作,我们就没什么价值了。第三,这个企业为之服务的电视机厂使用的镀膜设备不是我们光学上用的,我无法判断我们的胶体能否在这种设备上镀出好产品。类似的联系有过好几次,但都不合适。  从科研单位和企业的目标来说,存在两种不衔接。以国家投入为主要经济来源的科研单位,大部分以基础研究为主,技术开发是短处,而国内大量企业不具备开发能力,他们希望的是“成熟技术”,而这恰恰是科研单位每每为之气短的地方,此其一种目标不衔接,这种情况是目标靠不上。也有一些科研单位有“成熟技术”,但他们更倾向于自己完成产业转化,因为如此就没人来分割未来的利益了,但科研人员普遍缺乏经营能力和经济头脑,而企业也希望把握关键技术,将利益锁在自己囊中,此其另一种目标不衔接,这种情况是目标重叠。只有解决好目标不衔接的问题,科技转化才能够渠道顺畅。  我想,我国很多企业都对高科技不感兴趣,因为企业人才不足。很多企业干的是发达国家禁止的生产项目,用的是人家淘汰的技术,而产品却是畅销的,因此企业没有动力吸纳高水平人才,即使科研单位愿意与之合作,企业也未必能够接过去。这就是企业能力不匹配。  除此之外,科研单位和企业的互不信任也阻碍科技转化。无可否认,现在的社会充满了信任危机。科学家担心自己辛辛苦苦研究的成果被企业卷走,企业担心自己的投资打了水漂,两种吃亏上当都不乏其例  我所在的课题组几年前与企业有过一次不成功的合作。应江苏的一个钛白粉厂的需求,我们为之开发钛白粉表面改性技术。金红石型二氧化钛(钛白粉)是已知最白的无机粉体,因此钛白粉是最重要的白色颜料,我国的钛白粉生产大多停留在初级产品的水平,只能生产原粉,没有表面处理技术,属于低端产品,而进口产品是经过对应性处理的产品,适用于不同应用,牌号繁多,因此进口产品价格要比国产的高很多。按理说我们立足于国内厂家开发表面处理技术是十分合理的。在此次合作中,我们课题组开发了无机包覆和有机包覆两大类技术,前者涉及氧化铝包覆、氧化硅包覆和氧化锆包覆,提高了钛白粉的耐候性、降低了涂料粉化率等性能;有机包覆技术则侧重于改善钛白粉在溶剂中的分散度、增加遮盖度、减少粉含量等性能。当我们最终把配方转移到厂家后,厂家却拒绝支付应该给我们的经费(两家合作江苏省科技攻关项目,所得经费一家一半),我们束手无策。后来厂家想申请江苏省的政府贴息贷款,需要借用我们单位的名声,也就是要我们继续扮演合作者的角色,给他们盖个章,我借此机会把他们欠的经费要了回来,从此双方再无联系。后来听行业内人士讲,他们实际上使用了我们的技术,但我们单位没有因此获得任何利益,还差点损失政府投资的经费。以此为鉴,我在与企业的合作上十分谨慎,实际上再没有和企业有过合作。  除了少数国家急需的产品,大多数国家项目都不包含技术开发和工程化的内容及预算,因此大多数项目都只是看到了一些好苗头和变成生产力的可能性,这不能怪科学家或科研单位,恰恰如此,企业的及时介入就尤为重要,企业介入可以使可能变成现实,因此建议企业不要老希望得到“成熟技术”,信任科学家,把利益分割好,共同把产品做出来比互相防范却什么也得不到强百倍。  综上所述,当你接到企业老板的来电,探求合作时,要慎之又慎,既然做,就要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