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手机内屏是什么:张晓风 《咏物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4:40:00

   

张晓风(台湾散文家)

家人至亲,我们自以为极亲极爱了解的,其实我们所知道的也只是肤表的事件而不是刻骨的感觉。

父亲的追思会上,我问弟弟:“追诉平生,就由你来吧,你是儿子。”

弟弟沉吟了一下,说:“我可以,不过我觉得你知道的事情更多些,有些事情,我们小的没赶上。”

然而,我真的知道父亲吗?我们曾认识过父亲吗?我愕然不知怎么回答。

“小的时候,家里穷,除了过年,平时都没有肉吃,如果有客人来,就去熟肉铺子切一点肉,偶尔有个挑担子卖花生米小鱼的人经过,我们小孩子就跟着那个人走。没的吃,看看也是好的,我们就这样跟着跟着,一直走,都走到隔壁庄子去了,就是舍不得回头。”

那是我所知道的,他最早的童年故事。我有时忍不住,想掏把钱塞给那九十年前的馋嘴小男孩,想买一把花生米小鱼填填他的嘴……

我问我自己,你真的了解那小男孩吗?还是你只不过在听故事?如果你不曾穷过饿过,那小男孩巴巴的眼神你又怎么读得懂呢?

读完徐州城里的第七师范的附小,他打算读第七师范,家人带他去见一位堂叔,目的是借钱。

堂叔站起身来,从一把就铜壶里掏出二十一块银元。

堂叔的那二十一块银元改变了父亲的一生。

我很想追上前去看一看那堂叔看着他的怜爱的眼神。他必是族人中最聪明的孩子,堂叔才慨然答应借钱的吧!听说小学时代,他每天上学都不从市内走路,嫌人车杂沓。他宁可绕着古城周围的城墙走,他一面走,一面大声背书。那意气飞扬的男孩,天下好像没有可以难倒他的事。

然而,我真认识那孩子吗?那个捧着二十一块银元来向这个世界打天下的孩子。我平生读书不过只求缘尽兴而已,我大概不能懂得那一心苦读求上进的人,那孩子,我不能算是深识他。

“台湾出的东西,就是没老家的好!”父亲总爱这么感叹。

我有点反感,他为什么一定要坚持老家的东西比这里好呢?他离开老家都已经这么多年了。

“老家没有的就不说了,咱说有的,譬如这香椿。”他指着院子里的香椿树,台湾的,“长这么细细小小一株。在我们老家,那可是和榕树一样的大树咧!而且台湾是热带,一年到头都能长新芽,那芽也就不嫩了。在我们老家,中有春天才冒得出新芽来,忽然一下,所有的嫩芽全冒出来了,又厚又多汁,大人小孩全来采呀,采下来用盐一揉,放在格架上晾,那架子上腌出来的卤汁就呼噜——呼噜——地一直流,下面就用盆接着,那卤汁下起面来,那个香呀——”

我吃过韩国进口的盐腌香椿芽,从它的形貌看来,揣想它未腌之前一定也极肥厚,故乡的香椿芽想来也是如此。但父亲形容香椿在腌制的过程中竟会“呼噜——呼噜——”流汁,我被他言语中的象声词所惊动,那香椿树竟在我心里成为一座地标,我每次都循着那株香椿树去寻找父亲的故乡。

但我真的明白那棵树吗?

父亲晚年,我推轮椅带他上南京中山陵,只因他曾跟我说过:“总理下葬的时候,我是军校学生,上面在我们中间选了些人去抬棺材,我被选上了……”

他对总理一心崇敬——这一点,恐怕我也无法十分了然。我当然也同意孙中山是可敬佩的,但恐怕未必那么百分之百的心悦诚服。

“我们,那个时候……读了总理的书……觉得他讲的才是真有道理……”

能有一人令你死心塌地,生死追随,父亲应该是幸福的——而这种幸福,我并不能体会。

年轻时的父亲,又一次去打猎。一枪射出,一只小鸟应声而落,他捡起一看,小鸟已肚破肠流,他手里提着那温暖的肉体,看着那腹腔之内一一俱全的五脏,忽然决定终其一生不再射猎。

父亲在同事间并不是一个好相处的人,听母亲说有人给他起个外号叫“杠子手”,意思是耿直不圆转,他听了也不气,只笑笑说“山难改,性难移”,从来不屑于改正。然而在那个清晨,在树林里,对一只小鸟,他却生慈柔之心,誓言从此不射猎。

父亲的性格如铁如砧,却也如风如水——我何尝真正了解过他?

《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贾政眼看着光头赤脚身披红斗篷的宝玉向他拜了四拜,转身而去,消失在茫茫雪原里,说:

“竟哄了老太太十九年,如今叫我才明白——”

贾府上下数百人,谁又曾明白宝玉呢?家人之间,亦未必真能互相解读吧?

我于我父亲,想来也是如此无知无识。他的悲喜、他的起落、他的得意与哀伤、他的憾恨与自足,我哪能都能一一探知、一一感同身受呢?

蒲公英的散蓬能叙述花托吗?不,它只知道自己在一阵风后身不由己地和花托相失相散了,它只记得叶嫩花初之际,被轻轻托住的安全的感觉。它只知道,后来,就一切都散了,胜利的也许是生命本身,草原上的某处,会有新的蒲公英冒出来。

我终于明白,我还是不能明白父亲。至亲如父女,也只能如此。

我觉得痛,却亦转觉释然,为我本来就无能认识的生命,为我本来就无能认识的死亡,以及不曾真正认识的父亲。原来没有谁可以彻骨认识谁,原来,我也只是如此无知无识。

 

《不识》赏析:

我很纳闷,为什么它要叫做《不识》?

——明明首句是:“僅以此文献給于昨日逝世的伟大的父”。

那是作者父亲从紅色土地出生至今的历史书。与大多数那个年代的人一样,生活一点点地由可怕的貧瘠迈向了富足。

里面的事例都极端的很:耿直的父,严厉的父,念旧的父,感性的父,暴怒的父,正直的父……

意外的是这些事例並沒有一个相同的指向——如以往所有的文章那样段首和段末都是小结:"然而,我真的知道父亲吗?我们曾认识过父亲吗?我愕然不知怎么回答。"在自己父亲的追悼会上,猛然醒悟这一点。

我突然想起其实我也不认识我的父亲。

又何況是父亲呢?

蚊香的脸日渐白皙,不再见当年那个羞涩热爱的她,开始以这为耻,开始带起让人失神的美瞳,开始有了我已经无法看到的离別和回忆,除了偶尔搭上的几句闲聊,似乎就要失散……

虾米的身影日趋高大,不再见当年爽朗如对弟兄的表情,开始支支吾吾,开始选择性地谈话,开始保存起了连组内人員都无法言说的秘密,除了这次伟大的会师成功,似乎真的看不到人影……

小J的风格越发成熟,不再见当年因为拒绝牵手而和最爱的初恋分手的她,开始TO BE WOMAN,开始说起吓人的甜言蜜語,开始远离,开始被所有人的人所厌恶,开始喜欢把自己糾结于毫无意义的爱情漩涡里,除了今年元旦有可能发生的狂欢,似乎真的不再认识……

FM...

你呢?也变化很大吧...在別人的眼里你成了什么样子的呢?

是不是很变得很自诩,是不是很强势,是不是很夸张搞怪,是不是也一样的,让人觉得陌生了呢。

真的不是留戀那些罗罗嗦嗦冗冗长长的童年;真的不是讨厌现在环境的混混乱乱真真假假;所有的不重要都可以忘掉...我不要MC分散。不论是吵架分裂还是随时间蓦然消逝。(其实当然都不大可能..)都一样不可以。我要的只是那时的阳光和灵魂而已。就把自己都丟去,变得任谁也不再认识。

是不是真的谁都不能认识谁。不论是父。不论是自己。

我看者眼前当下的自己...由于地里的隔离,真的要和很多的人远离,最后将造成世界分离的结局。

在去上课的路上,父亲握着方向盘,探头向前去看天边橙黃的雨下暮光:所有所有零碎的片斷不是为了体现父亲同样的某种品质或者伟大的父愛,而是发现,自己真的不认得父亲。

“我终于明白,我还是不能明白父亲。至亲如父女,也只能如此。”

蒲公英的绒球永远不能叙述花托。

风后,一切都散了,胜利者也许只有生命本身。

除了那时一起玩时坦荡的心灵,温暖的阳光。除了在一起欢笑一起哭泣一起承担的权利。除了站你心里不大部分的那时的灵魂。其他,真的隨便時間你。不要因为"長大"这个用得烂透了的理由,無能爲力。竟也不打算为力.

“这个世界一切事物都在變,唯一不变的,也就只有'变'而已。”

--那一瞬间,我似乎在爸爸身上看見了了望的影子。

 

月,阙也(张晓风/台湾)

“月,阙也”那是一本二千年前的文学专书的解释。阙,就是“缺”的意思。

那解释使我着迷。

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作“求阙斋”,求缺?为什么?为什么不求完美?

那斋名也使我着迷。

“阙”有什么好呢?“阙”简直有点像古中国性格中的一部分,我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

我不再爱花好月圆了吗?不是的,我只是开始了解花开是一种偶然,但我同时学会了爱它们月不圆花不开的“常态”。

在中国的传统里,“天残地缺”或“天聋地哑”的说法几乎是毫无疑问地被一般人所接受。也许由于长期的患难困顿,中国神话对天地的解释常是令人惊讶的。

在《淮南子》里,我们发现中国的天空和中国的大地都是曾经受伤的。女娲以其柔
和的慈手补缀抚平了一切残破。当时,天穿了,女娲炼五色石补了天。地摇了,女娲折断了神鳌的脚爪垫稳了四极(多像老祖母叠起报纸垫桌子腿)。她又像一个能干的主妇,扫了一堆芦灰,止住了洪水。

中国人一直相信天地也有其残缺。      

我非常喜欢中国西南部有一少数民族的神话,他们说,天地是男神女神合造的。当时男神负责造天,女神负责造地。等他们各自分头完成了天地而打算合在一起的时候,可怕的事发生了;女神太勤快,她们把地造得太大,以至于跟天没办法合得起来了。但是,他们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们把地折叠了起来,形成高山低谷,然后,大地才虚合起来了。

是不是西南的崇山峻岭给他们灵感,使他们想起这则神话呢?

天地是有缺陷的,但缺陷造成了皱折,皱折造成了奇峰幽谷之美。月亮是不能常圆的,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当我们心平气和地承认这一切缺陷的时候,我们忽然发觉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

在另一则汉民族的神话里,说到大地曾被共工氏撞不周山时撞歪了——从此“地陷东南”,长江黄河便一路浩浩森森地向东流去,流出几千里的惊心动魄的风景。而天空也在当时被一起撞歪了,不过歪的方向相反,是歪向西北,据说日月星辰因此哗啦一声大部分都倒到那个方向去了。如果某个夏夜我们抬头而看,忽然发现群星灼灼然的方向,就让我们相信,属于中国的天空是“天倾西北”的吧!五千年来,汉民族便在这歪倒倾斜的天地之间挺直脊骨生活下去,只因我们相信残缺不但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是美丽的。

而月亮,到底曾经真正圆过吗?人生世上其实也没有看过真正圆的东西,一张葱油饼不够圆,一块镍市也不够圆,即使是圆规画的圆,如果用高度显微镜来看也不可能圆得很完美。      

真正的圆存在于理念之中,而在现实的世界里,我们只能做圆的“复制品”。就现实的操作而言,一截圆规上的铅笔心在画圆的起点和终点时,已经粗细不一样了。

所有的天体远看都呈球形,但并不是绝对的圆,地球是约略近于椭圆形。      

就算我们承认月亮约略的圆光也算圆,它也是“方其圆时,即其缺时”。有如十二
点正的钟声,当你听到钟声时,已经不是十二点了。

此外,我们更可以换个角度看。我们说月圆月阙其实是受我们有限的视觉所欺骗。有盈虚变化的是月光,而不是月球本身。月何尝圆,又何尝缺,它只不过像地球一样不增不减的兀自圆着——以它那不十分圆的圆。     

花朝月夕,固然是好的,只是真正的看花人那一刻不能赏花?在初生的绿芽嫩嫩怯怯的探头出土时,花已暗藏在那里。当柔软的枝条试探地在大气中舒手舒脚时,花隐在那里。

当蓓蕾悄然结胎时,花在那里。当花瓣怒张时,花在那里。当香销红黯委地成泥的时候,花仍在那里。当一场雨后只见满丛绿肥的时候,花还在那里。当果实成熟时,花恒在那里,甚至当果核深埋地下时,花依然在那里。      

或见或不见,花总在那里。或盈或缺,月总在那里,不要做一朝的看花人吧!不要做一夕的赏月人吧!人生在世那一刻不美好完满?那一刹不该顶礼膜拜感激欢欣呢?

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它们原是同一个月亮啊!

 

【读后感】张晓风看月,看的是月缺,月缺也是美。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我们看待任何事物不要只想花好月圆。花开花落,月圆月缺,乃是客观规律。大自然的美需要我们去探索和追求,做什么都要顺其自然吧!

 

矛 盾

  张晓风

一、爱我更多,好吗?

爱我更多,好吗?

爱我,不是因为我美好,这世间原有更多比我美好的人。爱我,不是因为我的智慧,这世间自有数不清的智者。爱我,只因为我是我,有一点好有一点坏有一点痴的我,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我,爱我,只因为我们相遇。

如果命运注定我们走在同一条路上,碰到同一场雨,并且共遮于同一把伞下,那么,请以更温柔的目光俯视我,以更固执的手握紧我,以更和暖的气息贴近我。

爱我更多,好吗?唯有在爱里,我才知道自己的名字,知道自己的位置,并且惊喜地发现自身的存在。所有的石头只是石头,漠漠然冥顽不化,只有受日月精华的那一块会猛然爆裂,跃出一番欣忭欢悦的生命。

爱我更多,好吗?因为知识使人愚蠢,财富使人贫穷,一切的攫取带来失落,所有的高升令人沉陷,而且,每一项头衔都使我觉得自己的面目更为模糊起来,人生一世如果是日中的赶集,则我的囊橐空空,不因为我没有财富而是因为我手中的财富太大,它是一块完整而不容割切的金子,我反而无法用它去购置零星的小件,我只能用它孤注一掷来购置一份深情。爱我更多,好让我的囊橐满涨而沉重,好吗?

爱我更多,好吗?因为生命是如此仓促,但如果你肯对我怔怔凝视,则我便是上戏的舞台,在声光中有高潮的演出,在掌声中能从容优雅地谢幕。

我原来没有权力要求你更多的爱,更多的激情,但是你自己把这份权力给了我,你开始爱我,你授我以柄,我才能如此放肆如此任性来要求更多。能在我的怀中注入更多醇醪吗?肯为我的炉火添加更多柴薪否?我是饕餮,我是贪得无厌的,我要整个春山的花香,整个海洋的月光,可以吗?

爱我更多,就算我的要求不合理,你也应允我,好吗?

 

二、爱我少一点,我请求你

爱我少一点,我请求你。

有一个秘密,不知道该不该告诉你,其实,我爱的并不是你,当我答应你的时候,我真正的意思是:我愿意和你在一起,一起去爱这个世界,一起去爱人世,并且一起去承受生命之杯。

所以,如果在春日的晴空下你肯痴痴地看一株粉色的“寒绯樱”,你已经给了我最美丽的示爱。如果你虔诚地站在池畔看三月雀榕树上的叶苞如何——骄傲专注地等待某一定时定刻的爆放,我已一世感激不尽。你或许不知道,事实上那棵树就是我啊!在春日里急于释放绿叶的我啊!至于我自己,爱我少一点吧!我请求你。

爱我少一点,因为爱使人痴狂,使人颠倒,使我牵挂,我不忍折磨你。如果你一定要爱我,且爱我如清风来水面,不黏不滞。爱我如黄鸟渡青枝,让飞翔的仍去飞翔,扎根的仍去扎根,让两者在一刹的相逢中自成千古。

爱我少一点,因为“我”并不只住在这一百六十厘米的身高中,并不只容纳于这方趾圆颅内。请在书页中去翻我,那里有缔造我骨血的元素,请到闹市的喧哗纷杂中去寻我,那里有我的哀恸与关怀;并且尝试到送殡的行列里去听我,其间有我的迷惑与哭泣;或者到风最尖啸的山谷,浪最险恶的悬崖,落日最凄艳的草原上去探我,因为那些也正是我的悲怆和叹息。我不只在我里,我在风我在海我在陆地我在星,你必须少爱我一点,才能去爱那藏在大化中的我。等我一旦烟消云散,你才不致猝然失去我,那时,你仍能在蝉的初吟、月的新圆中找到我。

爱我少一点,去爱一首歌好吗?因为那旋律是我;去爱一幅画,因为那流溢的色彩是我;去爱一方印章,我深信那老拙的刻痕是我;去品尝一坛佳酿,因为坛底的醉意是我;去珍惜一幅编织,那其间的纠结是我;去欣赏舞蹈和书法吧——不管是舞者把自己挥洒成行草篆隶,或是寸管把自己飞舞成腾跃旋挫,那其间的狂喜和收敛都是我。

爱我少一点,我请求你,因为你必须留一点柔情去爱你自己。因你爱我,你便不再是你自己,你已是我的一部分,所以,把爱我的爱也分回去爱惜你自己吧!

听我最柔和的请求,爱我少一点,因为春天总是太短太促太来不及,因为有太多的事等着在这一生去完成去偿还,因此,请提防自己,不要爱我太多,我请求你。

 

 

读张晓风爱情之《矛盾篇》

很喜欢张晓风的文章,确实张的散文在港台文学里也算是别有特色的一位了,我看至少比林清玄和刘庸的要好些,没有程式化的操作公式存在着。

她写爱情的矛盾,先说“爱我更多,好吗?”,再说“爱我了少一点,我请求你”,但都是绝对真挚的,使用的散文意象也特别美的,比如这几句:“如果命运注定我们走在同一条路上,碰到同一场雨,并且共遮于同一把伞下,那么,请以更温柔的目光俯视我,以更固执的手握紧我,以更和暖的气息贴近我。”,还有“如果你一定要爱我,且爱我如清风来水面,不黏不滞。爱我如黄鸟渡青枝,让飞翔的仍去飞翔,扎根的仍去扎根,让两者在一刹的相逢中自成千古。”都是特别有独创性质的。

爱并不需要太多的话语,来去无踪,不着痕迹。

 

张晓风散文的写作特色:

张晓风的写作特色,简单的来说就是:一是,她对大自然,大地上山川草木只有宗教性的虔诚才可以相比拟的感恩情感;二是,她对故国明月镂心刻骨般的相思情愫;三是,这位女作家那涵天负地般的广阔胸襟,以寥廓思维空间为背景的对生命价值的沉思。

张晓风的文笔既有女性温柔细腻的一面,又有男性豪迈,不拘一格的作风,这最终还是基于她的宗教情缘,在她的文章里充满了一种古典的天荒地老的气氛,现代的生活浮华是不错,然而她用她的文章证明了,要保持住一颗纯真善良的心,也是可以的,并且,可以是快乐的。

其风格就是带有较强的宗教性!

 

[] 张晓风散文作品

1、地毯的那一端  2、初雪  3、孤意与深情  4、她曾教过我  6、常常,我想起那座山

5、那部车子  8、绿色的书简   7、大型家家酒  9、爱情篇  10、饮啄篇 15、圣诞之拓片11、衣履篇  12、春之怀古  13、花之笔记 14、步下红毯之后  16、大音 18、母亲的羽衣17、好艳丽的一块土! 19、种种有情   20、梅妃  21、一路行去 26、有些人  23、替古人担忧  24、生活赋  25、画睛  27、魔季22、情怀73、台词  28、回到家里   29、光环   30、雨天的书   31、秋天·秋天32、细细的潮音  33、小小的烛光  34、归去  35、人物篇  36、我喜欢  37、我有   38、月,阙也   39、情怀  40、不能被增加的人  41、遇见   42、遇   43、描容  44、矛盾篇(之三)45、只因为年轻啊   46、触目  47、一句好话   48、你要做什么  49、回首风烟   50、从你美丽的流域51、河飞记   52、咏物篇   53、矛盾篇(之一)  54、矛盾篇(之二)55、鼻子底下就是路  56、林中杂想  57、谁敢? 58、幸亏 59、故事行  60、想要道谢的时刻   62、玉想  63、色识71、溯洄   59、动情二章  66、初心72、火中取莲  65、老师,这样,可以吗?  67、错误  41、我在69、仗美执言  70、值得欢喜赞叹的《欢喜赞叹》   64、眼种四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