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5s手机屏幕不灵敏:有多少行业不弄虚作假就没法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4:04:36
有多少行业不弄虚作假就没法混?

    近日,国内媒体援引美联社报道,中国滑冰协会官网上公布的9名现役运动员年龄与国际滑联官网上的资料不相符,涉嫌造假,其中甚至包括都灵冬奥会银牌得主张丹、张昊。轩然大波之后,当事人坚称参赛报名年龄没有问题,官方也声明他们的年龄正确,只是国内注册时的版本出了数据差错。

真相如何需拭目以待。后续有报道称,在中国体坛运动员修改年龄是公开的秘密,有长长的名单为证,“不改年龄在中国体坛没法混”。俗话说“邪不压正”,但邪不仅压正,还把“正”逼得无路可走,不随波逐流、弄虚作假就无法生存,这无疑是颇具“中国特色”的事。类似怪圈不仅体坛常见,即将开审的足球赌球和腐败窝案就是最臭名昭著的例子,其他行业数起来也一大把。食品行业这几年闯的祸最多,三聚氰胺事件对于内地乳业的影响尚未消退,这两天“皮革奶粉”的幽灵又死灰复燃。食品本不是技术含量很高的行业,又是民生基础,本分就好。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不偷工减料,加点吊白块、一滴香等化工原料,或者把厂子建在最恶劣的环境中就不足有竞争力。最好是来点概念炒作,打上假绿色、假有机的牌子,土豆说不定能卖上金豆的价钱。新闻行业在大众面前有话语权,看似风光无限,实则很多生存暧昧。中国特殊的新闻环境,制造新闻是记者的“基本功”。领导需要的新闻,你必须把他挖出来;媒体眼球吸引力不够,你必须让它亮起来。感天动地的故事可能是心照不宣的炒作,假新闻;一本正经的采访,可能只是拉广告的噱头,假采访;印刷精美的报刊或者包装豪华的网页,可能只是谁傻谁出钱给谁看的诱饵,假媒体。
医疗行业盛产假大师、假神医,很难想象普通医生看病是什么心态。过去几毛钱就能看好的病,为什么现在动辄几千、上万,病人的钱花得不明不白。医生没有一点内疚吗?在产业链上,一粒普通药,国家限价我就不卖,换个名字,加上什么“航天工艺”、“纳米技术”、“活性因子”、“修复基因”、“激活抗体”之类的忽悠“包装”,身价可以提高几十、几百倍,还不愁卖,只要回扣给够。     教育行业这些年更像文凭贩子。各种注水的文凭和偷工减料的学术成果,成了多少人“迈向成功的阶梯”。做正经学问的人既当不了领导,也成不了“带头人”,更不要说余秋雨那样的亿万富豪。唯一就是让方舟子这样的“侠客”赚了个名声鹊起。    每年各地加起来的GDP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总数似乎都对不上,统计行业由此赚足了眼球。房价、物价、工资统计数字总与百姓的直观感受相差甚远。“数字出官、官出数字。”数字就是GDP主义的命门。这个你懂的。 相比纯粹的假行业,如卖假证、颁假荣誉等靠骗、靠躲躲藏藏生活,正经行业、正经职业不弄虚作假就没法混是令人悲哀彻骨的一件事。高速公路上的货车不超载就没法回本,超载了又有天价的罚款等着你。相比较还是买副假军牌最划算,前提是没被抓住,尤其你恰身在河南。或者是社会道德体系的某一部分缺失,或者是制度的刻意扭曲和纵容,或者是干脆是体制性造假,诚信、本分者无法混下去,不仅使行业从业者失去了职业尊严和道德上的心理依靠,也极大透支了社会大众对现实的信任和安全感。中国特色的产业……绝不单指弄虚作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