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联盟s6诺克出装:奇妙的昆虫世界:蚊子会过冬蚂蚁也会抓奴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9:12:21
奇妙的昆虫世界:蚊子会过冬蚂蚁也会抓奴隶 http://www.changde.gov.cn  2005-08-05     虫和昆虫相同吗

  在伦敦动物园的昆虫馆里,展示着蝴蝶、蝗虫,同时还有巨大的鸟蛛(蜘蛛的一种),甚至还有蝎子。

  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英国,美国、欧洲也是如此。刚开始我还是半信半疑地询问:“为什么连这些东西也叫做昆虫?”馆方工作人员摆出一副一下子难以理解的样子,作了如下回答:“昆虫是指身体有环节的动物的总称,所以蝎子、蜈蚣也包括其中,这难道很奇怪吗?”

 

  近代科学产生之前,也就是日本的江户时代,曾把动物分类为鸟、兽、鱼和介类。据说“介”原意是“硬的”,泛指有甲壳和贝壳的动物,像贝等大部分的海产动物都属于介类。当时的人把鸟、兽、鱼和介类以外的都列为虫类,蛇、蛙和蜻蜓也都属于虫类。因为以前的调查没有如今详尽,所以人们只知道一些代表性的种类,把鸟、兽、鱼、介类之外的动物列为虫类,不失为一种明确的分类法。然而遗憾的是,这种分类法并不科学,可以说是仅凭感觉而进行的。

  中国古代的甲骨文字中的“虫”字,形状就像是尾巴长长的蝌蚪,据说是蛇的象形,也就是说,“虫”字起源于蛇。再查一下“昆”字,原来这个金文字体使用于商朝之后的周朝,是一种象形文字。“曰”表示身体,“比”代表脚,由来于金龟子等。“昆”和“虫”二字,一般认为“昆”才是指现在的昆虫。由此可知,“虫”的范围涵盖很广,蛙等两栖类,蛇等爬行类,以及蚯蚓、蜘蛛等都应当包括在内。大胆地说,过去有“虫”字旁的动物名称或许都是指“虫”。

  然而,目前昆虫的定义却十分明确,教科书上明确注明如下成文的解释:“昆虫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和复眼……”这段通俗浅显、毫无风趣的陈述虽没有错,但还有更为简单易懂的分辨法,那就是“昆虫都有六只脚”。

  当然其中也有例外。比如说芋虫、尺蠖之类的幼虫,只是在幼虫时期才会有腹脚。除胸部的六只脚外,还有另外的十只脚。因此,如果确切地说,就是“成虫的脚有六只”。

  蝗灾的起因

  1986年9月,在鹿儿岛县的马毛岛突然发生了蝗灾。有上万只蝗虫在空中飞来飞去。报道称,要是它们渡海去的话,或许会危及到相距11千米以外的种子岛的绿化。

  蝗虫达到遍布草原的程度还能接受,但如果被蝗虫团团围住的话,大概很多人会感到毛骨悚然吧。因此,自古以来蝗灾就被视为异变的前兆。

  在日本发生蝗灾的蝗虫种类是大型的欧亚飞蝗,和中国大陆一样。欧亚飞蝗一般呈绿色或淡褐色,当它在草丛中时,就会起到保护色的效果,很难被发现。

  这些欧亚飞蝗单独生活,属于“散居相”类型,而昆虫学家乌巴洛夫证实,蝗虫的形态和体色会随成长而发生变化,这称为“相变异”。蝗虫如果在幼虫时期以集体形式生活的话,就会受到粪便成分的影响,或通过眼睛看,或通过身体相互接触来感受刺激,形态和体色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在这种集体生活密度状态下成长的蝗虫,会由“散居相”变成“群居相”。介于这两者之间的还有“转移相”。

  转移相的蝗虫也可以人工培育。在多摩动物公园昆虫园里,平时就饲养着8000只左右的欧亚飞蝗,在这里就可以看到转移相的蝗虫。

  如果饲养欧亚飞蝗的话,要在饲养箱里放入几百只幼虫,让欧亚飞蝗从幼虫时期开始就处于高密度的生活状态。欧亚飞蝗由于集合性强,又能够长时间飞行,而且在飞行后才达到性成熟,所以产卵期也会延迟。

  不管是在马毛岛发生的蝗灾,还是在中国及非洲发生的蝗灾,一开始都没有人认为它们就是由平日里生活在当地的蝗虫演变而来的,所以过去一直以为是其他种类的蝗虫。那么,到底为什么会出现遮天蔽日般多的蝗虫呢?

  由近年来蝗灾发生的例子中可发现,在连年干旱之后,就会有蝗灾。由于干旱期只有局部地区才有蝗虫的食草,所以幼虫不得不集体生活。再加上气候干燥抑制了它们的天敌的出现,蝗虫的死亡率也就相应降低。

  这样一来,据说每平方千米会有五千万只以上的蝗虫羽化为成虫。一群的数量可达几十亿甚至几百亿只,就像云一般覆盖大地,并且向各地流动蔓延。

  这种情形在史前就存在,圣经上也这样写道:所有的“绿”都消失殆尽,人类的食物被掠夺,很多人饿死。发生蝗灾的蝗虫一旦变为群居相,似乎连本性都会发生改变。据说,它们会吃平时不吃的植物,还会咬汽车轮胎,或者去袭击老鼠。

  直到如今还没有征服蝗虫的办法。当时大家都害怕遭受蝗灾的马毛岛第二年还会有蝗虫卷土重来,幸好后来发生了细菌危害,蝗虫相继病死,马毛岛又恢复了正常。

  马毛岛与欧洲大陆不同,是一个面积约820平方公顷,周长12千米的小岛,四面环海,地理条件与非洲大陆不同,这大概就是细菌有效地杀死蝗虫的原因吧。

   能过冬的蚊子

  目前已知的蚊子,在世界上约存在3000种,在日本国内大约有100种。给人类生活带来不快的是家蚊族和疟蚊族。人们周围常见的是红家蚊和地下家蚊,在暖冬里所见的蚊子,大概都属于这些种类。

  红家蚊是日本全国最为常见的蚊子种类,体色并不是特别红,而是带点灰的褐色。水沟和水洼里的孑孓是其幼虫,被叫做“鬼孑孓”的则是它的蛹。通常昆虫的蛹不会自由活动,但是鬼孑孓却会四处游动,这一点也很特殊。

  一种叫做日本脑炎的可怕疾病曾经流行一时,作为其病原体的某种病毒的媒介,就是近似种的小型红家蚊。此外,红家蚊也是疟疾病原虫和班氏丝状虫的媒介,除了人和狗、猪等家畜外,红家蚊也具有喜欢吸食鸡血的性质。

  红家蚊是以成虫的形态过冬,而且已知只有在冬天完成交尾的雌蚊才能过冬。虽然蚊子成虫的食物是花蜜、果汁和树液等,但这一范围仅限于雄蚊,雌蚊还会吸食动物的血液。血液一经吸收,卵巢就会发育并产卵,所以雌蚊为了发挥这一能力,无论如何都必须吸食血液。红家蚊的亚种中有一种叫做地下家蚊的种类,雌蚊不用吸血,卵巢也能够发育产卵。因此,在初期它们曾被命名为“无吸血生殖系红家蚊”。这种红家蚊的另一个特殊的性质,就是它们即使在狭小的地方也能够交尾。

  雄蚊可以说是在多得像蚊柱似的状态下,围聚着雌蚊。为了一边飞行一边交尾,必须要有一个大的空间。但是,由于该种红家蚊具有雄蚊飞来寻找停下的雌蚊进行交尾的习性,所以只需要狭小的空间就可以了。因此,可以经常在净化槽和地下水槽等狭小的地方看到这种红家蚊。

  有人问:“为什么蚊子即使吸了A型和B型等不同类型的血,也没什么关系呢?”

  人们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一般是由于认为A型血和B型血一旦在血管内混合,就会凝血而死。但是,蚊子是把血喝下去,血作为食物进入到胃里,而且蚊子的消化液里还含有不让血凝固的物质,所以这和凝血致死完全是两回事。

  还有人问:“为什么人被蚊子叮了会发痒呢?”

  蚊子一旦叮人,就会首先从嘴里分泌出唾液。唾液中含有不让血液凝固的物质,也含有让人感觉不到疼痛的物质,以及用于轻微麻醉的物质。除了上述各种物质之外,人的皮肤上还会留有有毒物质,它能引起过敏反应。这种有毒物质可能是蛋白质的一种,产生的反应也因人而异。

  蚂蚁捉“奴隶”

  想必看到过蚂蚁成群结队集体行动的人有很多吧,这常被人们认为是“蚂蚁搬家”。事实上,也有并不固定蚁窝而成队移-的种类,被称为“武士蚁族”。

  作为其中一例,这里先介绍一下我所测定的武士蚁队伍的资料。时间是1984年7月10日下午4点钟,地点是东京都内小石川的东大植物园内。

  当时,如流水般的黑色队伍已经在行进中。队伍的长度约为12米,整体呈纺锤形。前面的少数蚂蚁神经质地左右走动,看起来像是在带路。整个队伍的概数约有两千一百只。

  武士蚁的队伍从蚁窝出发时,事先由负责侦察的蚂蚁先找到劲敌(黑山蚁)的窝,然后它们一边分泌荷尔蒙作路标,一边返回蚁窝。

  不久,武士蚁涌进了位于草丛角落处的黑山蚁窝。那情形如同水流进了洞里,但因为那里有着体形几乎和它们一般大小的黑山蚁,所以就像是前去找碴打架一样。

  虽然也有黑山蚁略微做出迎战的架势,但一旦被武士蚁咬住,就马上惊慌失措,再也不能正常作战了。也就是说,本以为双方就要短兵相接,并演化成残酷的杀戮场面了,但最终只是武士蚁单方面强行侵入。并且,在队伍最后面的蚂蚁侵入后不久,叼着茧(蛹)的武士蚁便在入口处出现了。

  通过这样一次猎捕,武士蚁各自带一个蛹回去,这就给黑山蚁巢穴造成两千多个蛹的损失。

  武士蚁在归途中就不再列队行进,而是分散行走,但却不会弄错方向。自古以来,人们就把武士蚁的这种攻击行为称作“捉奴隶”,它发生的原因至今还是人们研究的课题。由蛹羽化后的黑山蚁的工蚁便把武士蚁的蚁窝当作自己的家。黑山蚁的工蚁外出捕捉猎物,并且保护蚁窝里武士蚁蚁后产下的卵。当卵变成幼虫,黑山蚁就哺育它们。

  如果黑山蚁是在自己蚁窝中的话,那么过的就是普通蚂蚁的生活,但因为现在是在其他种类的蚁窝里,所以应该被称作“奴隶”。

  另外,经过结婚旅行而交过尾的年轻的武士蚁蚁后会侵入黑山蚁的蚁窝,杀死黑山蚁蚁后,再自立为后。在场的所有黑山蚁都得保护这个异种产下的卵,养育其幼虫,于是黑山蚁的蚁窝就逐渐被武士蚁占为己有。这种情形的戏剧性超乎想象,不知道黑山蚁为何毫不抵抗。

  最近证实,入侵黑山蚁的武士蚁,以及有同样行为的山蚁,腹部都有一个大大的,叫做大颚腺的分泌器官。在攻击时,就会有毒气物质警报荷尔蒙从腹部喷射而出。对攻击一方而言,这些荷尔蒙会显示出鼓舞士气的效果,而被攻击一方在感觉上则会觉得非常奇怪,往往陷入行动不能自主的恐惧状态。武士蚁的工蚁让黑山蚁工作,自己却不养育幼虫,也不去捕食,过着肚子一饿就张嘴让黑山蚁喂食的生活。生物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劳动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