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无敌3魔龙之巢:阎学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9:10:24

有感于阎教授两难美国新旧国防部长(2007-09-06 00:51:30)

去年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的亚洲安全会议上,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会议上谈到了所谓“中国军费不透明”的问题,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阎学通问道:“美国军费透明,为何发动了那么多的战争?你说中国军费不透明,可中国从来没有发动过战争,可见,发动战争和军费透明没有直接关系。”拉姆斯菲尔德不正面回答问题,却明知故问: “你是哪国的?”阎学通大声回答:“CHINA。”拉姆斯菲尔德无言以对,面呈尴尬。

    今年,一年一度的亚洲安全会议又在新加坡召开,还是在香格里拉大酒店。这回美国的国防部长换成了盖茨。尽管没有著名的“老鹰”拉姆斯菲尔德那样咄咄逼人,但盖茨还是沿袭了美国国防部高官对中国一贯的责难性思维。盖茨对中国的“军事意图”耿耿于怀,并一直要中国解释。提问的还是阎学通。阎学通还是用以往的反问句式:美国一直要中国解释军事动机,那么美国在与日本、澳大利亚三国对话机制的基础上,拉上印度搞“四国价值观”联盟,美国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这个联盟是针对亚太地区哪个国家的?这个联盟声称自己的开放的,那么它有怎样开放呢?让谁参加不让谁参加的标准又是什么?一连串的问号让盖茨只能用外交辞令招架。
 
    我很钦佩阎学通教授。不仅仅是钦佩他的勇气,而主要是钦佩他的睿智。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在很多问题上指责中国,而中国的相关部门和学者,机械地养成了刺激反应式的应对模式,要么是辩解,要么是愤怒,很少有针锋相对的反击。
 
    很显然,去年拉姆斯菲尔德的底气顿失,让美国指责中国军事威胁的舆论气势,像气球一样地瘫软;今年盖茨的难堪,从他后来对中国的客气用语,已经能够看出阎学通教授反击的实效。
 
    美国《2007军力报告》发表后,国内不少媒体和单位群起反驳,遗憾的是我很少见到如阎学通教授这样的辩驳思维的。大都是在那里指责美国,并坚决为自己辩解。其实,美国在指责中国的时候,本来就是在玩心理战,在贼喊捉贼,你越是辩解和愤怒,就越是正中下怀。那个报告一出,就有人约我写评论,我说我不写。为什么?我说:不理睬就是最大的蔑视。那些东西值得评吗?它七年来年年搞,其实美国人的心思谁不知道?它希望中国军队只装备弓箭,那样它才不觉得威胁。你不理它,它就没趣了。偏我们的媒体要跟它叫真,结果二次传播,反而给它扩大的影响。再说,你较真也要会较啊,只在那里喋喋不休愤愤不平地喊冤枉。看来力度不小,其实都不在要害。为什么不能让质问者瞬间陷入辩解者的境地呢?棍打气球越打越高,刺破它只需要一根针。阎学通教授的高明就在这里,就一根针,比四两拨千斤来得还轻松。

 

阎学通:贸易磨擦不会对中美关系构成重要影响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阎学通教授接受腾讯财经独家访谈
  中国和美国的关系已不再仅仅涉及两国双边关系,而对全球构成影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这是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阎学通教授在世界经济论坛2010年冬季达沃斯年会接受腾讯网独家访谈时表述的重要观点。
  被问及对G2的理解,教授认为,虽然在全球范围内的认同越来越广泛,但中国政府并不接受这个概念,认为我们现在没有领导世界的能力,世界也不应由中美两国来领导,中国政府提倡多边主义。从发展趋势上看,中美关系对全球影响越来越大。
  在能源安全问题上,阎学通重点强调了能源安全和安保的区别,他说目前世界能源存在供应和使用的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这个问题的分歧非常明显。解决能源问题的唯一出路在于技术革新。
  教授进一步阐述了他对中美贸易争端实质的看法,贸易争端背后是为了解决就业的问题。奥巴马政府在政治上认为得到中国政府支持的可能性小,同时受经济复苏的影响对中国的现金需求小,中美贸易上的分歧可能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但是这种分歧和摩擦并不对两国的战略关系构成重大影响。中美关系的战略好坏到目前为止还是取决于两国的军事关系。谈到2010年中美关系的走势,教授认为不会好于奥巴马访华时期的中美关系,奥巴马政府在国内遇到的困难将使其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中美关系来保住其它利益。
  谈及中国在后危机时代的国家角色定位,教授并不赞成定位于目前的“最大发展中国家”,这将使中国缺乏一个既定原则来指导其外交政策。“中国应是一个崛起的大国”这将更有利于中国制定外交政策,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中国应承担三大责任:加快崛起速度;稳定国际秩序;为维护世界秩序稳定做出贡献。
  教授将在世界经济论坛2010冬季达沃斯年会上,参加“中美关系”“核扩散”等分论坛的讨论。(王盈)

阎学通

目录[隐藏]

人物介绍

社会职位

主要作品

讲授课程

其他相关

 

  

[编辑本段]

人物介绍

  

当代政治理论家,著名学者

   阎学通,男,1952年生于天津。成长在知识分子家庭,曾在黑龙江建设兵团度过九年劳动岁月,1982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英语系,获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国际关系学院,获国际政治学硕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1982年9月-2000年6月,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历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对外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主任等职。是我国国际关系学界中倡导科学方法论和预测国际形势的著名学者。

[编辑本段]

社会职位

  现为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国际关系学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中方委员、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CSCAP)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理事、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会理事、中国亚太学会理事、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和学术交流基金会理事,中美友好协会理事,国防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高级研究员,《世界经济与政治》和《当代世界》编委, (韩国)《韩国国防分析》、(美国)《中国政治学刊》和(中国)《东南亚研究》的学术顾问。

[编辑本段]

主要作品

  主要论著有:《中国先秦国家间政治思想选读》、《 21世纪国际关系系列教材—国际关系分析》 《中国国家利益分析》、《国际形势与台湾问题》、《中国崛起国际环境评估》、《中国与亚太安全》、《美国霸权与中国安全》、《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中国崛起及其战略》、《国际政治与中国》(论文集),译著有《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第五版)》等。另外,他发表有关国际关系的论文和文章上百篇,其中部分发表在美国、韩国、新加坡、印度等国的报纸、杂志上,部分文章被美国、日本、新加坡、罗马尼亚等国的报纸杂志全文翻译或转载。1996年获组织部和劳动部颁发的“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奖” ,《中国国家利益分析》一书于1998年获“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国际形势与台湾问题》于1999年获北京市优秀报告一等奖,2005年获国务院高等教育事业政府特殊津贴表彰。

[编辑本段]

讲授课程

  

当地著名学者阎学通

讲授课程包括:1993-1998年,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客座教授,讲授国际关系分析课程;1996-2000年,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北京)客座教授,讲授国际关系研究方法、中国对外政策等课程;2000年起,在清华大学讲授国际关系分析,.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实力地位与战争等。课程深受学生喜爱。主持重大科研项目有:教育部课题《大国和平崛起原理与中国和平崛起》;福特基金项目《东亚地区安全合作》;亚洲基金项目《中国对外关系预测》;外交部项目《国际秩序的理论、实践与中国对策》;教育部哲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重大项目《中国与大国关系衡量》等;

[编辑本段]

其他相关

  阎学通教授除关注大国崛起、国际形势发展、中国对外政策、国际关系理论、科学研究方法等外,现研究志趣在于中国古代政治外交思想,他最感兴趣的是古代中国学者对“王”和“霸”的区分。王制是中央集权,但是基于温和政府,没有强制和领土扩张。而霸是指霸权,最强大的国家压迫它的边缘。阎向解释莱昂纳德解释,王、霸同时存在:“在中原用王制,在“蛮夷之地”用霸术。这正像今天的美国,在西方用王制,在全球是个霸权,使用军事力量,采用双重标准。”阎学通认为,中国在日渐强大的同时应该有两个选择:“中国可以变成西方‘王制’的一部分,但这意味着必须改变政治制度,成为民主国家。另一个选择是中国建立自己的系统。”

 著名学者阎学通就预测08“台海战争”公开道歉

  环球时报记者王文报道 6月11日,中国著名国际问题专家、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阎学通在《环球时报》发表文章,就2000年来“一直预测台海发生军事冲突不会晚于2008年”一事,公开向读者道歉。

  阎学通早年毕业于美国名校加州柏克莱大学,回国后一直倡导国际研究的科学方法论和预测国际形势,其代表作《中国国家利益分析》等被公认为研究国际问题的必读书目。

多年以来,阎学通的研究成果以其观点尖锐、逻辑清晰著称于中外学界,被一些国际舆论称为中国的“新保守主义者”或“新共产主义者”的代表人物,今年美国著名期刊《外交政策》列举的“全球100名公共知识分子”中,中国有5人入选,阎学通是其中之一。

  在11日《环球时报》国际论坛版题为“台海和平是谁维护的”一文中,阎学通讲到“2000年陈水扁上台后,我一直预测台海发生军事冲突不会晚于2008年。然而,2008年台湾举行的“入联公投”和领导人选举,不但没有引发军事冲突,反而伴随的是更加稳定的和平前景。在此,我先要为我预测的不正确向读者道歉”。在文中,阎学通还表示不同意“国民党上台,马英九接受‘九二共识’才有了台海和平”的观点,他认为“台海和平始于1979年大陆宣布和平统一政策而非马英九赢得2008台湾大选。……台海长期和平的直接原因是大陆实行了和平统一政策。……深层原因是大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原则。”环球时报-环球网

《联合早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