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无敌3亵渎下载:为第一美人拨乱反正———浅论中国历史上最富魅力的女人“隋朝萧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9:41:33
一,她是谁? $YiG0GK<"  
rM`z2*7%d  
偶然翻起一本朋友给的小说大纲,疲惫的眼皮在那潦草的字行间心不在焉的浏览着,突然一句陈述“隋宫太子杨勇,为炀帝所杀,主人公从现代穿越到那一刻,附体到杨勇身上,为了重生,向这个身体的最后一个意念承诺去保护一个叫萧愍的女人;未想最后与此淫荡之女扯上理不清的关系………….. 萧愍,大隋朝皇后,辗转七个男人之手,主人公在追寻的过程中推动情节的发展…………” 9yK\<6}}QH  
#OwxxUeZ  
萧愍?大隋朝皇后?淫荡的女人?辗转七个男人之手?! n+1`y8dy  
U.Fs9F4M#  
看到这几个字眼,我没来由的心头一冷,全身泛凉。这虽然是网络小说的造作,但是一切来源还是从历史和剧作中提取的,这个女人真的有这样的身世,这样的经历,这样的原型吗? AbL(F#{  
s[;1?+EI  
如果有,那经历婚姻失败心志并不是很成熟的我,对这个角色的刻画真的难以把握;如果没有,我想我对于这样的情节还是欠缺驾驭力量。 tkP& =$  
|)OC1=As  
朋友在这个大纲上设定萧后先嫁杨勇,杨勇被杨广绞死,就成了杨广的妃子;杨广为宇文化及所杀,又成了许帝(宇文化及)的淑妃;窦建德杀宇文氏,她又成了窦建德小妾;突厥从河套起兵围河北,窦建德用萧氏和亲;萧氏又成了突厥两代可汗的可贺敦(妻子)身份;李唐破突厥,掳回萧氏,她最后成了李世民的昭容…………….. !u9=??  
ui80}%  
我曾经看过几本小说对上述也有描写,每看一次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很复杂;但是心里一直对这些流传半信半疑,该怎么去论定这样一个“堕落的封建女性”呢?在这伦理纲常堪比枷锁的时代里,这样污秽的经历下她怎么都还能活着,并且乐于接受? wA o6:)  
v) aV(Oa  
以她的身份,她的名望,她的一切;都不可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忍辱偷生的,只有一个理由才会使她安于这种折辱,那就是她灵魂中就乐于这种蹂躏。 E Ch)E:Dvq 6  
现代点说就是她有受虐癖好! 3$3%W<&^  
>@EwfM4[e  
真的吗? _^D-nk?  
LX}|%- iv  
我突然对1500多年前这样一个女的发生了兴趣,于是我去图书馆翻起《北史》和《隋书》,查找有关于她的记载…………. Pf~0JNnc  
Mehp]5*  
萧氏,生于南北朝这个乱世末年,她的出生是极为尊贵的———西梁(今淮阴苏扬州一带)孝明帝萧岿之女;汇聚江南如花灿烂之地的精华,出落的美艳妖娆颠倒众生。 ir5eR}H  
b?/Su隋文帝年间,嫁与晋王杨广,封为晋王妃,后来杨广登基为帝,册立萧氏为皇后。 _6->D[dB  
:BF WX  
后宇文化及叛乱,弑杀杨广,萧皇后逃至聊城。窦建德迎奉萧皇后。同年冬,杨广的妹妹(突厥处罗可汗的妻子是隋朝义城公主)接萧皇后去突厥。窦建德畏惧突厥,放萧后,她与杨正道(隋皇孙)去突厥(今哈萨克斯坦一带),在突厥生活十余年。 ZU`HaL$  
,=2)1I]  
贞观四年,李靖破西突厥,对萧后等人极为恭敬。萧后思乡随唐军回长安,唐太宗大宴款待。十六年后,萧后在长安兴道里崩,年约八十。唐太宗以皇后礼将其葬于扬州,谥号愍皇后。 Pk5 %lu  
]d*O>Pm  
注:关于突厥,地域很广,从河套至戈壁到小亚细亚都是它的疆域,隋朝的西突厥王庭应该就在如今的哈萨克。 [6?x 6_M  
+&* >FeJY  
这是正史关于“萧后”的记载,遗憾的是我无法查到她的确切生辰和逝世月日,惜墨如金是史书的共同特征,但这也相对详尽的阐述了这一位历史上悲剧女性的生平。 u4x J-Vu  
&`_| [Y ]H  
都说正史乃是当权者胜利者为自己编造的描金欺世之作,诚然我也觉得有这嫌疑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历史上编写正史的人没有一个是丧失人格哗众取宠之辈,这样的人虽然臣服于统治强权下,可不会完全捏造隐瞒,至少会保留大部分的真相。 .UU)   
r<;Y4<,BZ  
我对于“萧后”这两字的最初认识,说来可笑,完全是张冠李戴颠倒是非了,当时看过天龙八部,辽国耶律洪基的皇后叫萧观音,我就以为隋朝的萧氏其实也属游牧民族的贵族,至于游牧民族本来就是民风开放的,母辈可做子妻,于是形而上学的把隋朝萧氏自然而然的归类到那之中了。 _k5$.f:Yj<  
!v*#E{r"g=  
现在才知道对于隋朝萧后的出生两本当代史料记载雷同,这不但肯定了萧氏的名门出身,绝非野史中因迎合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卖女兴家一般氏族,更确定了萧氏是真真切切的汉族王家身份。 xEB 4oQ5  
<#~n+,  
这个出身极大的区别于当时隋朝主流的渊源,从宇文氏的西魏到杨坚灭南陈建隋朝,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与隋,就是个急速汉化的多民族大炼炉;一个个不可一世的皇家都和胡人北地少数民族有着血缘关系,尽管他们的姓氏与汉人无异;可萧后是纯粹的知书达理的汉族女性,史书记载“性婉顺,有智识,好学解属文,颇知占候。” 1?r$RxcGW L'r)P  
这样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在那样森严的社会戒条下,怎么可能做的了那些龌龊的营生? w$749jGx  
-./ Y  
更值得一提的是萧家的源远流长的族谱,细细去翻阅,我开始惊叹! >P6U0  
e XdH)|l,\  
历史上有一句至今仍被人们说的朗朗上口的话叫“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汉朝开国名相萧何就是南北朝西梁国萧家的老祖宗,没有一点冒认瞎扯的嫌疑(这个家族族谱至今保存在国家博物馆),西汉时其子孙迭次封侯。 !zxq9IhWR  
Lya?b  
到了魏晋时家道中衰,但也屡有族人任高官。 [ <Q{  
_K~?{".  
南朝齐高帝萧道成就是萧何二十四世孙,之后开始创建齐梁二朝,累世帝胄,富贵无比。事实上萧家是当时天下享国最久的家族,从479年齐开国到西梁国没落时已居帝位100多年,后陈——陈霸先家,隋朝———杨坚两家与之比较是望尘莫及的。特别在南朝传统文学方面,萧家光辉照耀天下,没有任何一族帝王或贵族或百姓可以与之比肩;萧道成是著名的书法家,其子萧衍文名闻于天下,有不少诗赋文章传世,其长子萧统的名字更是中国文学史上人人仰望,其后诸帝王也都文采菲然,萧统第三子萧詧,孙子萧岿皆以文著名。史称萧岿“机辩有文学……..所着文集及孝经、周易义记及大小乘幽微,并行于世。” 7.C]ZcU  
*gI9CVfQl  
总之,萧氏一族,累世显贵,文采卓然! [ HjGdC  
*oIKddZh  
像这样用极品书香门第血统高贵形容,而毫不过分的家族仕女萧后,如何会是道德败坏无德无贞的人? ;~s@_}&  
 *8 ]  
其实很多人对家族氏族的理解意义很大方面,只是将目光过分集中在那些集团在所处时代对政治经济的作用面上,而往往忽略了最最重要的地方——精神上的主导地位,这种看是无形却无处不在影响深远。 CjA}-ee  
.gI9jRdKw  
说通俗点就是这些高贵的贵族们,不单是自认为高贵,而且别人也是这样认为的。要知道自认为是很简单的事,很多疯子傻子都是这样的;但是要别人不情愿却又从心底里承认那就很难了,不是吗?谁愿意认为自己与对方比较就差呢? GF Rd:e  
OL[_2m*;9p  
要被人认为你很高贵,那是绝不简单的! %$!EjyH9  
P +3)Y O1C  
说明白点,哪怕你已经是贵为帝王,但是你只高,并不贵;要人真的称道你家高贵,还是很勉强的。举几个例子: Jaf=qwZ/`  
CY9`HQ1  
一,    北魏孝文帝拓跋圭,进入中原后命王族娶世家女为正妃,各王原正室降为侧妃,易服并改汉姓,由此可见来自漠北的元魏皇室在这些中原氏族面前,有多深的自卑感! g/,O51f'  
NO)vk+   
二,    唐太宗编了一部氏族志,以法律的形式把百家姓分为九等。抬高自家把李氏列入了第一等(乱攀亲戚说自己是道教祖宗李耳的后人)。其实他没想到的,出于骗取人们认为自己高贵的目的;在他之后两百年,唐文宗面对李氏公主难嫁豪门,而世家女是世家大族最乐与迎娶的事实,无可奈何地叹道:“我李家二百年天下,还不如崔家吗?”  注:崔家,山东豪门,唐年间出过23任宰相,50多二品以上大公…… _d<\@Tkw  
 Ia) ^  
wmPpE_ {  
三,    拿破仑,十几年间威风八面的科西嘉寒门波拿巴氏,率领铁骑将波旁王朝罗曼诺夫家族赶下台,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在那个无形的家族地位的战场上,他连给这些家族站在厕所门前递手纸的资格都没获得过(拿破仑称帝后还是要从哈布斯堡家族娶了一位女子做皇后,以提高自己的地位)。不过直到他死后至今,所有欧洲人在这点上,依然肯定他是不属于高贵阶层的。 )^'wcBod,  
/t?(IcP5  
因此这种货真价实的高贵是沉淀几百年,人才辈出加上风尚优异才积累出来的东西,任何社会形态下人伦礼教精神素质就是体现高贵的准绳,所以萧家的高贵已经是流于血液中代代传承的一部分。 VAR/"  
jfrUOl'l  
萧家的族人,萧家的后代,在那还没纷乱开流的时期,血统里流着的是最纯正的高贵。 )5M3 lV3k  
]0: R^dHE  
是注重人伦礼教的高贵家族!萧后绝对是人伦礼教极为遵从的女性。 w@ 2LFDp  
]H既然有史有实作佐证萧氏家族的高贵风尚,是人人称道的人伦礼教之家,之模范;那就是说萧后这个人物她的出身就足够纯洁了,那再说一下关于她于隋朝太子杨勇的关系吧。 l@YpgyqaL  
9/|i. 2&  
他们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 -/&6}lD  
_E[{7 "3}  
就是很简单的叔嫂关系,她没有嫁过杨勇这个史料记载,这个可以在时间上得到论证。 _V|'iz9.  
 Q -&]Vg  
隋书记载的很肯定,太子杨勇娶的是魏(那时已被宇文氏篡夺)皇族元氏女。杨勇娶元氏的确切时间史书未提,根据那时男女普遍不到十五就已结婚的风俗,毫无疑问是在杨坚称帝建隋之前,而且可以肯定在北周577年灭北齐之前。 w02HSQ  
%jM|*^\%  
那时这个以后成为萧皇后的女人在哪里呢?几岁? \9k{"4jX\  
2.西梁小公主在南朝西梁国,虽然一样无法考证她的出生准确年月,但是可以推断她已经出生,但是年未满八岁;梁朝史书记载大定八年(562),萧詧去世,太子萧岿继位,改元天保。大约在天保九年的农历二月,后妃张氏为他生了一个女儿。 8L6!CP_!  
7`|$uIM`  
一个年届二十的北朝权贵可能娶一个不满八岁的南朝小公主吗?就是杨家敢厚着脸皮去要,我想萧家未必会厚着脸皮给。这除了后世作家们的大胆想象和荒唐意淫,没有人会认为这是可能的。现在我只能说这些都是具有某种目的作家同志们,为了写出离谱的一些演义小说,刻意捏造丑化使然,不足为信。 k0!b@ c  
V!a\:%#^Y  
另一个问题,我想了又想,她叫什么名字?从古到今被人津津乐道谈及的美人多不胜数,褒姒,赵姬,西施,王昭君……….这些名字在历史的分量中,光相貌就被冠以倾国倾城沉鱼落雁等等震撼性的修饰。而这位萧后,经历不凡,隋炀帝一直到死都给予了她最高宠爱,她会是怎么样的一种美貌呢?她的美貌是否和赵飞燕或卓文君一样,恰如其名呢? u])N^AY"sj  
d7N}-nsB  
以美貌和聪慧闻名,一生又有着如此坎坷经历的梁国小公主,她的闺名会不会也很艳丽?或者充满了灵气?或者很平凡?南北朝的史书对后宫的女人向来只记封号不写人名(除了杨广他妈———独孤迦罗),可惜一切对于萧后名字的查究只能归于永恒的想象。。。 G>d@lt  
(9{)4[3MAG  
说到了萧后的婚姻,不得不提她的丈夫,杨广。 V)f/ umT%g  
89k 9#i X  
这位同志的皇号显然比他的名字更有知名度,可谓名传千古不息不朽,就是隋炀帝! BC 9rsb  
ZlUd^6|:3  
隋炀帝在中国的历史上真是臭名远扬,名声很差,是和桀纣齐名的暴君;世世代代被人批判咒骂着,说他喜怒无常,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纲常,亲奸臣杀忠良……….一生罪恶简直罄竹难书,用现代一点的话说是集所有刑法犯罪与一身再加上反人类罪的恶魔。 yL7a*C&  
0 [H'l",~  
真的是那么不堪吗? O*`] ]w]  
[wj&.I{^s  
我想不是,后世剧作家史学家评论家这班子人马,为体现自己朝代的卓越和隋朝的区别,对隋炀帝无辜的抹黑可谓不遗余力;其实隋炀帝杨广绝不是那样的人。 zdlysr#  
=*~]lz__M  
别的不说,就对于他和萧后的感情来说,就值得肯对他是个有情有义有担当懂得真爱的男人。 Q]uxZ;}aF  
vxzh|uF  
爱情是建立在志同道合上面的,杨广和萧后是所有皇朝皇帝和皇后两者中,相处最和谐融洽的一对,这是绝对真实的。尽管他们两人的婚姻带着浓重的政治联姻味道,但是丝毫不影响两个有着共同语言的一对璧人的倾心交往。 #9F=+[L  
>MauuL,.j  
很多人都会以为杨广这个暴君生相凶恶,满脸横肉,胡须如戟目光如火;其实不是这样的,隋书记载说杨广继承了杨坚和皇后独孤氏所有好看的对方,长的帅呆了;也是,长得帅的男人通常都有点自负,杨家世代武勋,个个都是腰大膀圆的,偏偏杨广长得小生样,这使杨广从小得到了更多偏爱,于是杨广更觉得自己是块文料。 R0B\| O0Uv  
#tRLvOR:  
杨广爱文学,他甚至很羡慕别人的辞赋佳句的,于是他在年少时花了很大力气在学习文学上,并且也算有所成就,后世也流传下不少他的作品,意境上乘绝非三只小猪之流;萧后擅文学,特别精于周易等古典的研究工作,会占卜;这就为这对夫妻的生活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他们婚后幸福的生活简直是全国人心中的神仙眷侣,恩爱的紧。 Q"h/o"-h  
_{_ybXG|  
杨广和萧后的爱情可以由他们的孩子得到证明,隋炀帝有三子二女,其中有两子一女就是萧后所生,另有一子一女都是杨广登基后出生的;由此可见,这个拥有天下的男人对这个女人的宠爱和重视。爱之深,无可替代! /EZF5_`bT  
!iN=py  
换言之,萧后这个梁国亡国公主在隋朝所得到的宠爱,是非常之盛的。 U7bbJ>U_|  
7q&Ru|T33  
只可惜,甜蜜的爱人往往会因为这种共同爱好的迸发而走错路!身为国家独裁者也因为如此,走错路,那就是大事了。萧后虽然贵为集世间所有恩宠于一身,但她还是不能免俗,她还是一个女人;女人对于家园的依恋是男人望尘莫及的。 dq+VW}[EO  
xX.fN7[  
嫁入杨家后,这位萧后非常想念家人和故土,时常在杨广面前念起江南的风景和对西梁故土的怀念,杨广那时还不是皇帝,甚至不是储君,他是没有办法满足萧后这点女人家最简单的思乡情节的。 jjN ]*{s  
s5F,*<  
这也在一定的角度,加大了杨广夺嫡政变的决心,更为甚者,是后面!杨广曾经是江都的藩王,对江南也有念念不忘的情节,他甚至还非常向往萧氏的祖籍之地会稽地区,于是在杨广坐稳皇位后,立即开始了盛装出游的步伐。 K;a]+9C  
ae`*0wbv  
世界最大最繁华的洛阳宫,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京杭大运河两大工程就应运而生了。用今天的眼光看,这也是千秋之业,丰功伟绩;只是对于当时的现实环境及为此丧命的广大老百姓来说,肯定不会这样认为了。 5(W`{{AW  
80TSE*  
站在杨广为一国帝王的角度说,其实也没有做错战略。从客观角度讲,这些运河的开凿,使得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条以洛阳为中心,沟通南北的运输大动脉,它极大地便利了南北的交通和货物交流,对此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极其巨大的意义。 Q*u4q-DE  
9*pH[vH  
说到这里,我脑子里冒出了一丝声音:杨广同志,真的很费苦心,他只是想把建设国家的帝王之术和儿女情感完美的结合起来;既做到国富民强又满足自己的情感衷心,这样的想法有错吗? _Q_"_*e  
u(iEuF;7  
男人何尝不想把自己的成就捧着和自己心爱的女人共享呢? %C^U?m`  
00X~/'!  
可偏偏,这样的男人并不适合做皇帝。 a NhI<.v  
e"Kg/*Ji1  
其实细心的人会发现,杨广同志那些被后世批判攻击否定的“种种恶行”,它们上演的时间段与杨广和萧后生活的美好时光竟然是重合的。这个时期并不长,仅仅十数年:弑父杀兄,杀忠臣高颖,一年间征千万徭役开运河修洛阳,三征高丽,三巡江都,龙舟游全国……….. 96x$Xl;  
sOQF_X(.x  
任何一件都足以被冠上暴君称号,何况这比比皆是;于是杨广同志哪怕再好的口才,都百口莫辩,当定这个亡国暴君了;他当定这个暴君,顺便给拉下水的就是萧后这个无辜的女人。 3.杨广的爱评论历史就是这样,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肯定有个默默支持的女人,一个失败的男人背后绝对有个不知女德的败家女! q4:zr   
#cR5k@  
论宫廷皇族的弑亲杀戮,从东西晋开始,可以说整个中国古代史的典型,最高潮;无论南北,大大小小的政权国家起来又下去,走马似的换皇帝,只要去数,没有几个是寿终正寝的,大多数死在自己家人的刀下,父杀子,子杀父,侄子杀叔伯,外公杀外甥………真的很难找出一个不是杀自己家人上位的,再往后拉过几年,就中国一代明主李世民也是杀兄逼父上台的,难道就因为李世民老婆是贤惠的长孙皇后之故? ,,FhE  
:MDFTw~|  
为何偏偏杨广杀几个兄弟就该被骂呢?我真为他觉得不公平。 6@Q; LV+  
m无辜的萧后也被拉进来,不自觉的帮忙上演了一场根本不存在的嫂嫁叔的*****戏,还有鼻子有眼的,后世观众竟然以为确有其事了……….. YloE4PAY7  
)~)T[S  
说到杀忠臣高颖嘛,不管野史正史,起因错综复杂,都很难令人信服。但是都与女人有关,不是一个女人,而是两个! j+.E#:tu"  
F, = WfM\  
一个是独孤氏,杨广的生母,这个主张一夫一妻制的先驱者;这个女人和老高先生在个性的某一面的及其相近的,都是偏执狂。可这相近的偏执就像同极的磁铁,产生极大的相坼力。 ,9OER!$y  
=j_4!^  
老高虽是北齐降将,但是忠于隋朝;可只是忠于隋朝并不忠于隋朝的当家人,于是他身居高位考虑每件事情都把社稷江山放在第一位。当某些事情他认为不利于这第一位的,哪怕你就是隋朝当家人都没得商量。 w^~s4Q_>>  
}2=~7&)  
隋文帝是一般氏族起家,那时候他不是什么有家底的大家族;所以建国后一直勤俭治家治国,这种勤俭近乎到了吝啬的地步,别的不说;他常常严格要求那些皇子节约洁身,并把一些破衣服赐给他们,每天早朝时,这个全国最繁华庄严的金銮殿成了丐帮*****,所有知道隋文帝夫妇脾性的大臣上朝前都会换了破衣服才敢上朝。 af'ncZ@U  
7WV"Wrl]  
知道父母的脾性的不止杨广,但是也只有他能借此小事发挥巨大作用;他费了好大力气,演了10几年的孝子,清减衣食,不纳妃妾,时时到自己老爸老妈那里表现一下。 y]Q/(O  
QIwO _[Q  
而这时的太子杨勇呢?铺张浪费,穷奢极欲,后宫成群的美女,前院数不过来的儿女…………..还常常收受大臣和各属国的厚礼。老高先生是杨勇的岳父(杨勇的原太子妃元氏已经死了),也未对其进行规劝教导。 rl"yE=  
98}l`J=i  
这两个儿子简直成了两极差,这样的极差存在一两月,没什么,一两年,没什么,但是七八年十几年呢?问题就出来了! V(G{_>>  
\KEmfCx'n  
终于,隋文帝和独孤氏看不下去,他们分别找老高来谈话,因为老高是隋朝第一大臣嘛,问:改立贤明节约的杨广为太子,好不好? 8v)Z/R-  
gYL#} )g  
要知道,这种事情并不是隋文帝和独孤氏两人能做主的,毕竟关系到江山社稷,所以认为势在必行的两个当家人必须的到老高的支持。 H8c -/  
GyE5jh2  
但是结果老高还是以自己只忠于隋朝江山社稷作出公正的表示:杨广非长子,杨勇无大过,不可改立,否则大隋不保! q!d7 Ms{q  
m7,"M~\pX  
这话彻底惹火了三个人———隋文帝杨坚,皇后独孤伽罗,晋王杨广。 k DKfJp&a  
CwF=@:*d  
杨坚知道开皇九年,杨广领军攻南陈时候,老高曾经辣手摧花斩掉了当时人称妖妃的张美人,杨坚想他是因为这“张美人事件”与杨广产生了口角,留着隙恨;所以一直护着自己女婿,反对改立。 `?N|{kb  
"jq F  
而令皇后独孤氏震怒的不是这件事情,在这件事情上独孤氏是非常赞成老高的良苦用心的,没把张美人这亡国祸水带回隋朝,是绝对的好事。能令独孤氏震怒的事情,其实不多,无非是男人女人的事情;老高的妻子去世了,独孤氏很关心的问要续弦吗?老高知道独孤氏的真实目的的,说不要了。独孤氏很高兴,直夸老高忠国忠诚……..可没想到,不久后她就听到说老高又娶了房小的,并生了个儿子,于是她怒火中烧! ovtZHq/  
Mc|UD*Z  
杨广呢?得知老高的反对后,又急又怕,急是因为自己辛辛苦苦付出那么多青春那么多心血努力,就要因为老高的一句话一切成了风险投资的死股,血本无归了;怕是因为,自己相对于老高支持的杨勇,没有实力上的胜算,再说这老高明知道杨勇好色,还是支持他,却在几年前不许自己碰那张美人,这分明就是护短了。 Yu9(qRK  
^O5PcV3Eg  
接着,而老高怎么了呢,完全没料到针对他的一场风暴开始了。不久,杨广教唆杨素,独孤氏鼓吹杨坚,种种不利的谣言四起,老高回家种田去了,从第一权臣成了一阶平民。 ]Tk1^&;}/f:  
几年后,发生了政变,各股反动势力起来围剿刚刚登上帝位的杨广;那个时候哪怕是一介平民的高颖,也是对杨广构成的最大威胁,他只要振臂一呼,以他的威望和遍布天下的门生协助,那杨广只能到阴间去做皇帝了。 ! "^//2N+,  
|>p?Cm  
所以,老高的死,是杨广活的最大保证;谁不是为自己活着的呢?何况还是以个坐拥天下的帝皇,虽然很冤,但是老高必须死! yzCamm4~0  
6$+F5T  
在这里我想翻回以前一些小事情,说一下老高和萧后的关系;10年前,当杨广到了娶亲的年纪后,杨家为这事情花费了很多脑经;这个择偶对象,可不是一般人都可以的,当时可以供杨广选择的人有好几家。 ^^*dHWHn<  
!_1RQ5]^  
他们分别是北魏元家,南齐刘家,南陈陈家,梁朝崔家,梁朝萧家。 pu+jw <7  
_%aJ/Y0Cy  
当时国中比较倾向于元家,这是独孤氏倡议的,包括老高这个权臣也认为该从元家娶一个女的过来;但是隋文帝杨坚不看好,他认为元家失国以久,再说大儿子杨勇已经从元家娶了一个了,如果再娶一个有种北魏遗族借此复燃的苗头。 rcMSso2  
O Egp!J  
陈家嘛,更不能娶,因为那时隋朝正磨刀霍霍准备宰了他的,本就是迟早属于自己的东西何必花这种不讨好的形式去提前进行呢? , rc %#eF  
[RUYH5>Ik  
剩下就只有崔家和萧家了。在这两家里,最理想的就萧家莫属了;于是杨家人派了一个德高望重的代表去萧家提亲。 bu r0?q  
t'Pn*  
这个德高望重的人是谁呢?史书上没有写。 zC\L-i>G  
4T:@W C  
但是按照针对性的时间证明法,我看最大的可能性就是高颖,这个使者到了西梁萧家后,得到了没落的萧氏很高的款待,对萧氏来说,面对陈朝的威胁,也迫切需要得到隋朝庇护,于是将所有适龄的宗族公主拉出来给使者选择。 _"c?[n  
#ANbhHG  
我是不知道这宗族公主有多少人的,但是可以肯定延续百年之久的萧家,挂着公主名号的绝对不是少数;这些人里没有面容姣美知书达理的女孩吗? \ssqIRk   
],ISWb  
怎么可能?萧家可是以文闻达天下的,这帮文人娶的也都是天姿国色的妻妾,生的当然也是颠倒众生的女儿了;可是使者左看右看就是摇头。 L(qQ,1VY  
=ET|h}I  
他本来就是反对来萧家选亲的,在他认为萧家迟早也是被隋吃掉的一块肉,所以选亲就应该选那些已经亡国的大族仕女,终于他问:你家没二月生的公主吗? ]PjJy/vkjj  
sM'%apM#  
那是有个习俗,就是女子二月出生就是不祥之身。 TW}nO|qw  
$4&e{fLt|v  
使者为什么要这样问,我想使者是事先已经知道了萧后这个人的存在,因为萧后就是二月生的,一出生就被送出宫寄养到母亲张妃的娘家,严格的说除了血缘,并不算是萧氏皇族中人了。 J9*$@&@S  
dBMr%6tz  
使者要的就是这样一个人成为杨广的妻子,这个出发点上就与杨广格格不入了,杨广不是李世民,所以老高也做不成魏征,其下场在这点上也有一丝原因吧。 "_T8Km008  
zU,Qph ,<  
杨广这一生,就算负尽天下人,他对这样两个人都是从心底里信任的。 uMe]].04  
}&O}t{gS*  
一个是宇文化及,另一个就是萧后。前者是杨广信错了的,而后者是信对了人。 E;AOCbV*$  
yd4\%%]  
不能否认杨广是个有着雄心大志远大抱负的帝皇,从他登上皇位后的几件大事看,他的出发点都应该是值得赞扬的。 o\;cXu h  
fC$(l@O?  
利用和亲和征伐瓦解突厥,建运河修长城,这都是千秋功业,我个人认为之后李世民很大方享用了杨广的劳动果实,得了个天大的便宜,而是有副作用都让杨广挨了。 (^).$g5Hg  
1z$K54Mj  
至于巡游和三征高丽及修建东都江都,很大方面是杨广因为爱情而头脑发热了。隋朝那时不是显摆不起的穷光蛋,经过隋文帝近乎吝啬的积攒,国中富裕流油,粮食多的没地方消耗,钱多的没地方花。 Q9h;`G 7t  
R9`37(c9+  
作为一朝帝王,面对着自己心爱的女人,他会想什么呢?当然想好好证明自己的君主之能而期得到美人从心底的肯定了。都说永恒的女人,指引男人前进……..一个男人建立再大功业,没有红颜知己在旁边和你分享,那你始终是寂寞的;可是杨广不是,他是有天下第一红颜知己的。而建立一个和他一样强大的国度一直是他的夙愿,他喜欢上这种感觉了。连登基时的年号都取大业,可见他多想成就一番伟业! z->[:)c  
U sS"WflB  
但是四方太平,没有可以给他发兵征伐的地方,再也没没有南陈这样可以让他所向披靡,快意征服的地方了,怎么办呢?怎么去找到这种高高在上淋漓尽致的感觉?他将眼睛瞄到周边属国身上了………… rsgTd\b  
Q&A^(z}  
于是四方来朝,周边属国纷纷来贺,凡是带着芝麻来的,我都还你西瓜。这也使隋文帝杨坚的毕生积累在这太平年间,派上了最好用场,杨广看着这一群群胡人争相在自己面前讨好,他开心的就像看着自己的宠物。 hFp\,QSx  
~SN  *  
慢慢的他觉得在长安呆腻了,他要带自己亲爱的出去走走,这天下哪里才是他最想去的?这点无论从主观上,还是客观上,无论是他,还是萧后;都只有一个方向,那就是向南! 6_wj,7  
KJ;;825?  
身为晋王时,江都就是他的老巢,而能隆而重之携美游览的显然只有江南是理想的。西北太荒凉了,东北那些高丽佬是自己一向看不顺眼的;再说萧后的家就江陵,再下面就是萧氏祖籍的会稽了,传说中西施的老家,那真该值得去看看,反正这天下太平,就在那住个十年八年也没问题。 5:sk&0:@U  
qzt.k^'-^  
既然作那么长远的打算,走的路要铺好,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回到北方也方便,而且这条路要一物三用:回家方便,南下威风,南北调军;既然赋予这么重要的意义,那肯定不能马虎了事。 `8sC>)lrwu  
7uW=fkxT  
开大运河,时间要快! Ods/1 KW  
& K.js  
如果这条河开个十年八年的话,杨广的功绩真的可以与大禹治水分庭抗礼了;可惜他巴望着早下江南,顾不到一些细节问题了,而且督工李密也是个尽心尽责的人。大运河在开凿的过程中可以说是用血和人命在向江南推进的。 +zf[Im%E  
b>Em~NMu_  
同时重建洛阳宫,然后沿途建行宫,大型龙舟;这可都是大手笔,但是人家花不起,杨广没问题,哪怕他也意识到了这样或许不怎么好。但是是看看自己手下一帮忠臣,他还是觉得很放心。 .L#U ^H|  
0c6Ea>S[  
对于危机的意识,女人通常女男人敏感! $4ZjNN@  
|.EC>D /  
萧后不是败家女,她虽然无法免疫女人本人的虚荣,其实一切还是来源于他对杨广的人格欣赏,在她眼里杨广是握有天下,无人敢背的;这样一个男人还保持对于她的赤诚爱心,是她该满足了的。 Q^! x8oUF  
yJn杨广大手笔干这干那,让她满足之余恐慌了,她似乎很早就听到了亡国之音。大概与萧氏家族向来擅于占卜有关系吧。4.杨广的面子这是她不敢对杨广说的,无论如何都不能对这个时候头脑应该发热的杨广说,于是她抑郁之余写下了一篇文字《述志赋》,笔调柔婉文字优美寓意深刻,就文章本身来说,是篇美文,加上作者的身份,所以这篇文字就流传千古了。 yf;TIh%)=  
w[D]\>QHa  
可见萧后的才气确实不凡,是个内外皆秀的女人,也值得像杨广这样,虽然花心但是对爱情仍然坚守的男人的爱。 @e&0Wk  
 }JWkV1  
只可惜这篇《述志赋》发人深省,却未唤起杨广的惊觉,杨广是个热情的男人,一个热情的男人把自己的满腔热情加诸到自认为最值得的事情上,他是很那难回头了,哪怕是他最爱的女人的呼唤。 o@ZjO#%Ep/  
我想,这一直到最后杨广希望破灭祸患四起,身陷他乡旁顾左右,看看只有萧后这个自己最亲最爱的女人时候,他明白了,明白了自己错的时候没有听她。 -%]1q#C>@  
\EU^`o+  
他说的一句话可以看出这种悲戕的内心,苍凉的独白。 %$kd`Rl}  
 BdiV  
杨广就在大臣们俯首帖耳的跪拜下开始了第一次下江南,隋朝坚实的基业传出第一下亡国钟声,这敲钟的不是别人,正是杨广他自己。 S6_:\Q  
这个时候要是杨广偶然冷静下来,看看周围听听周围真实德声音,仔细想一下将来,或许就没有之后的惨死下场,历史也将会改写,隋王朝也不会这么短命。 \'e8T"d%f?  
非常的可惜,这位站在火山口耀武扬威的隋帝,丝毫没有感觉到大地的隐隐振动,没有一点危机意识,依然陶醉在自我满足之中。 GB^`A  
GA$fueiQNs  
天下不是不反,而是没到时候,这段时间依然四方来朝海内拜服,老百姓们含着眼泪一批批被赶往长城驱向洛阳;这些假象使得杨广更加相信自己的英明神武了,他像穿上一双跳舞的魔鞋,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了。 nT}Wx/ aT  
G'p322Bu  
在压迫奴役没把大隋朝最后一滴血榨干时,老百姓也只能敢怒不敢言,在觉得和大隋朝交往还有利可图时,边外属国也假惺惺的继续把恭敬的样子摆下去。 rX /'  
M2w'cdHk  
于是在这种假象的迷惑下,杨广开心的一次次带着萧后巡游,一年年加大徭役,对于一直认为很牢固的大隋基业,他已经完全放心的交给了那些忠心的臣子们。因为他认为不忠心的都已经被他杀的差不多了。 5-$D<}Z  
oQ,开国老将贺諾弼,宇文弼因为私下议论杨广对属国太好,被杀了。 'Etq;^H  
:UP8nq  
杨素这个曾经帮他上位的家伙,也很配合的生病不治死了,这让杨广省了不少力气。 V" 8 G-dK  
dr} PjwW%  
张衡这个得力助手老臣子,甚至帮他弑父的凶手也被杀掉了。 #=S^i[K/  
s[y.gR.(  
天下还有谁敢起异心? ~gW^9nWYU  
Jy% ?"wn  
似乎还剩下一个。谁?太原李渊! W[*xr{0V  
[2Zy~`*y{  
但是想想,杨广还是轻蔑的笑笑,这人不足为虑,还是留着他蹲在山西防备北方突厥吧。 /z4c>)fV  
0"% dPKi  
自己身边呢?有宇文化及这个忠心的奴才,再加上萧家后人萧姖和宇文家直系宇文皛就够了,这些人并没实权,看不顺眼也可以随时喀嚓了;有什么不可以的,这天下对他来说只有有用和没用的人,没用的随时可以干掉;当然这个萧后是唯一的例外了。 @`C'tfG /4  
7+hF1eoI  
在当权者眼中,只有有用和没用的区别,这个道理杨广不知道其实不止他懂,宇文化及也懂,于是就有了下面杨广的惨剧。 t1o 6;r K  
B+U:=591  
在这样偏离的英雄主义的引导下,杨广开始向亡国丧身的黑暗狂奔而去…………. 0V>Ho H   
sAqy(oy#M  
大业七年,杨广认为高丽实在不敬,发兵。 8$A0q%n  
;J TY#)Bh  
隋一直以来对外用兵都是务求必胜,不计代价;如果外夷乖巧恭顺,则待之比子弟亲人还要好,如对待突厥启民可汗,杨广甚至不顾大臣反对,把自己的亲妹妹嫁给他;若不服则不计任何后果,不管任何损失一定要将你打败,如前赴后继,伤亡惨重的远征辽东高丽。总之对杨广来说,面子就是最重要的,他唯一在意的东西,至于实质吗,隋有的是金银财帛,无尽的人力物力,浪费一点又有什么? mc8Q2eQat}  
QJ4$) Fr(  
再说拼命也用不着杨广亲自去,隋朝有的是猛将;既然拼的是人家的命,杨广的底气就比任何对手深。 +"<+JRI(M5  
dB[4NT  
因为前一次战事不利,杨广大骂军队无能,历数自己灭南陈时的战绩,众将噤若寒蝉无人敢言,于是杨广决定亲征! )V2W:M  
A| A#|D  
杨广为什么要生气呢?因为隋朝从来没有吃过败仗,以杨广一直天朝上国的姿态他哪里能咽下这口气? i $<['DY  
s. A}ydtt  
就说大业初年,隋分别对突厥,吐古浑,契丹,南方各族,甚至远至流求(台湾)用兵。大部获胜但消耗人力物力极巨。对于比较聪明,知道杨广吃软不吃硬而表面恭顺的外族,隋又待之极厚,赏赐招待惟恐不周而丢了面子。杨广也有志于西域,但与汉唐以强大的武力为后盾,打得西域各国不敢不服不同,隋没有那么显赫的军功,而是主要靠利诱来请人家入朝,就是用大把的金钱买一个虚幻的面子。曾有西域人至中土,杨广命酒家等好好招待又不收钱,说是中国富裕,吃饭不要钱! 又以锦缎等包裹树木,结果胡人问一般市民说他们也见到中国有衣不蔽体的穷人,为何不把这些锦缎给那些人?别人无言以对。 r5S/lp+Y+N  
15Mtlb  
这场针对面子问题的高丽战争打得非常惨烈,终于把面子也丢掉了。 ~>u| 7 M$(  
m =b7 r  
不是高丽很强,而是隋朝已经到了强弩之末———— ^wd@mWxx  
PMbbqa0  
大业八年山东邹平人王薄,在长白山起义,点燃*****的火苗,星星之火马上发展成燎原之势,为准备一举灭绝高丽,杨广催令全国粮食,各种物资,士兵等源源不断运往涿郡,道路人流不息,死人逃亡不断。君视民如草芥,民视君如寇仇,到了这个地步,做顺民也是死,不如起来一搏或许有一线生机。于是全国*****。 [m 0X kvd  
{ sC Ni  
大业九年六月,杨素之子杨玄感全军万余人扯起反隋大旗,渡河南下,进攻洛阳。 196a~xNV  
==m[t- 9x  
而这时,远征高丽的隋朝军队正和高丽军在严寒中激战,隋军海陆并举,由大将来护儿率军数万乘海船在高丽登陆直驱首都平壤。应该说根据双方的力量对比,光凭这一路,隋不必派其他任何军队就够灭了高丽,来军上岸后确实也击败了迎战的高丽军,于是来护儿骄傲自满,不听副将的劝诫率四万精兵直入平壤城。高丽军先诈败将隋军引入城,隋军进城后就大肆抢掠队形散乱,高丽军伏兵大起,隋军大败仅少数逃回。来护儿不敢再动,只能守住登陆场等待陆路隋军到达。 F5 ]<=i  
} jJKE  
      在陆路,隋军先与高丽军激战渡过辽河,接着各军齐发集结于鸭绿江西岸,准备进攻。隋军人数极多,但也有坏处,就是对后勤的压力太大,而隋军远道而来,没有可靠的后勤保障,全凭军士自己背负粮草,军士不胜负荷,米粮消耗又多,到了鸭绿江时已有粮尽之忧。接着各军又在宇文述的带领下贸然东渡进军,直达平壤城下,此时隋军已饥疲不堪,平壤城又坚固难下,又只好退军,途中不停受到高丽军的骚扰,终于在渡萨水时被高丽军半渡而击,全军大溃。此时隋军已无斗志,所有人想的就是狂奔逃命,一日夜退军四百五十里渡过鸭绿江,接着退回辽东。渡江东去三十万部队,只回来百分之一。 Tt)z[^)%  
Uw.')ZY=  
(在这里该说一说韩国的电视剧,有一部关于这次战争的情节,那时候我在韩国看的差点吐血;而今天翻了史书,我决定再也不看一眼韩剧了,小地方高丽人太假了!) r3g^ 0|)  
nTr%S&<+"  
真是内忧外患,惨烈得深入灵魂。 I!Z`'1"  
Z\CvaX  
杨广对王薄这些他看不起的*****不屑一顾,继续进行他的远征高丽。以杨广的骄傲性格,他怎么可能善罢甘休?隋再度征发各路大军,不顾遍地皆是的“反贼”,出征辽东。高丽军拼死守御辽东城(辽宁),隋军猛攻多日伤亡惨重,但高丽守军也日渐窘迫,眼看就要守不住了。可是杨广的倒行逆施终于酿成了极严重的后果。 KM?4J6jH  
正在辽东前线的杨广即令回远征军救洛阳,解决杨玄感。 H **tMq  
 *XhlIQ  
杨玄感起兵后轻易突入洛水南城区,击败自宫城出击的两支隋军,声威大振,来投靠者日以千计。不少贵族子弟,甚至还有些隋宗室都投降了。不多时杨玄感从一两万扩充到十余万,他选出约五万较精者,分兵把守洛阳附近关隘,自己一心攻洛阳。但隋军也没那么容易认输,打败了不要紧,逃回宫城就是了 - 杨玄感军也试过攻城,然而实在是对宫城的高大城墙和守军没办法。 gE2 (E0H  
UGO;5!  
而且隋反应很快,留守长安的代王杨侑马上派刑部尚书卫玄带着四万人从关中来救洛阳,顺便在进军途中挖了杨素的坟,把这个大权奸焚尸扬灰。卫玄军到洛阳后与杨玄感交战多次,大多失败,但仍能保持完整建制屡败屡战。单从这一军来看,它无疑在战术上失败了,但它拖住了杨玄感的脚步,让他既攻不下洛阳宫城,又不能随心所欲往别的方向发展,为隋军主力回头反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5.大好头颅谁斩之此时在辽东的隋军主力,得到杨玄感反的消息后丢下与高丽的战事不顾,把一切军器,辎重粮草等皆弃于辽东城下(让高丽又捡了个大便宜),全军回头渡过辽河兼程南下。准备再度渡海进攻的来护儿刚率军到了山东莱州海边,得到消息当机立断,不待杨广诏命就回军援洛。七月,隋各军由名将屈突通,宇文述,来护儿等率领,回头向黎阳和洛阳扑来,杨玄感拟防守黄河又被洛阳守军出击牵制而不能实现,于是隋军渡过黄河云集洛阳,杨玄感腹背受敌渐渐不利。  ujin+;1  
;- 0 d2Z  
杨玄感才决定西入关中,但最宝贵的时间已经被他浪费了不少,隋军紧追不舍。在西进途中杨玄感又徒劳无功攻击弘农宫三天不下,最后被屈突通,宇文述,来护儿和卫玄等各军追及。此时杨玄感军已经穷途末路,与隋军连战皆败,八月时终于全军溃散。杨玄感最后与族弟积善徒步逃命,知道不免乃命积善杀了自己,杨素一家满门皆灭。杨玄感起也迅速,败也匆匆,自起兵至败亡不过两月。 0Y>5&  
z:Y Z]   
杨玄感的骤然兴起,对隋朝和杨广是一个严重警告。杨玄感为功臣之后,自己也属于位高权重,深得杨广信任的隋上层统治阶级成员,不是活不下去拼死一搏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如果他安安稳稳地做他的官,日子过得并不差。什么能让他抛弃锦衣玉食的生活,去干这种一旦失败就要株连九族,万劫不复的冒险事业?  _BFDsQ  
q g2 fTe  
*****从来就是要冒风险的,但如果现政权已比较衰弱,*****的风险已经不是那么大了,换句话说,推翻这个政权的可能性已经比较大了,那么如杨玄感之流胆大妄为之徒就敢放手一搏。杨玄感敢起事,说明他已经看准了隋的衰弱。而且和他有相同观点,认为他能成大事的上层人士还很多,隋政府中有人和他勾结,如兵部侍郎斛斯政在辽东前线暗中放杨玄感的两个弟弟回去,大将李子雄叛隋附杨玄感,有数十“高干子弟”如郑译侄孙郑俨,韩擒虎子韩世咢,正回军讨杨玄感的大将来护儿之子来渊等都投降,甚至还有隋宗室如观王杨雄(杨坚族弟)子杨恭道都加入了杨玄感阵营! #}xw *)3  
SAVA6 64  
这表明连隋最上层的皇族内都有人对隋的天下,对杨广的统治产生了极大的怀疑和不满,正想抓住机会逃离沉船。隋的问题,已经不是一点点了。 N4HIQ\p  
&u`]Zn   
      另一方面,杨玄感的迅速败亡也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之外。连在辽东前线的杨广都担忧地询问随驾的苏威:此儿聪明,得无为患?可见天下对其期望。杨玄感的失败他自己要负最大责任,因为他不听李密的劝诫去*****洛阳,结果城没攻下被人来了个两面夹击。但为什么几年后李密就能长期*****洛阳,还能顺便收拾了宇文化及?因为他背后再无其他隋军。杨玄感反时,从隋各军的反应来看,隋的国家机构仍然完整,还有一批有能力有忠心的文臣武将为王事勤劳,主要指挥系统和通讯线路畅通无阻,军事力量依然强大。基于这个事实,我觉得从一定程度上,杨玄感之反对隋是一个机遇,它使得各种反隋势力,尤其是上层统治阶级内部的反隋势力来了个大暴露,大清洗,同时对农民起义军的势头也是个沉重的打击。 q"@>rU4  
z@如果杨广能猛然悔悟,意识到自己已经把老子传下来的这份家业糟蹋到了什么地步,及时停止他的种种倒行逆施,与民休养,谁说隋就一定会灭亡呢? 8NZQTRdH  
}AW"2<@  
      但隋炀帝就是隋炀帝! 我猜杨玄感之乱非但没给他敲响警钟,反而给了他一种虚幻的安全感:连这么大的叛逆都两月搞定,我爱干啥干啥,有什么好怕的?当前要做的第一要务,当然还是那个耗时两年,消耗人力物力无数竟然尚未平定的高丽了。不过为了防止第二个杨玄感,杨广先布置加强东都洛阳防务: WrHY'  
"M;aNi^B  
一,    发劳力十余万,于宫城之东建筑东城; m{gw:69h  
\:BixBU7  
二,    为防被进攻者利用,彻底平毁已经废弃,但建筑尚存的洛阳成周古城。古城位于洛阳新城以东,旧城以西; Hk8lHja+\  
_j\GA6  
%O|+` "  
三,    大量增加洛阳驻防兵力,正常情况下常驻洛阳总兵力达二十万人以上。 eF"k"Ckt'  
ZX8 AB  
大业十年,杨广开始了他的三打高丽。别的不说,光杨广这种锲而不舍爱啃硬骨头的精神确实是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因为我们的幸运,也是杨广的悲哀! *t{^P*pc  
Y'^+ KU  
这次杨广的底气很足,朝会讨论时无人敢说什么。于是隋又来一遍,发全国之兵集于涿郡准备再攻高丽。三月杨广来到北平,七月时来护儿再至平壤城下。高丽王恐惧求和,送还逃至高丽的前兵部侍郎斛斯政。杨广不知为何又觉得十分满意,决定不打了,招回了来护儿,班师回国。  ID]E3K  
^ 'ws/(  
隋第三次,花费巨资付出无数生命的战争,也是最后一次出征高丽就这样虎头蛇尾,草草了事。我想从古到今几千年,古今中外除了隋炀帝杨广这位大款,没有人拿得出这*****笔。每每在现代一些暴发户比拼自己财富,不可一世时,我想问问他们你们有杨广同志这么大手笔吗? I~ 1Rt+:  
Pi hpo  
自大业七年起的三次征辽,杨广结怨天下,耗费民力物资无数,从根本上动摇了隋的根基。 } *jmW P  
i+Lqj  
      为了将斛斯政和高丽使者献於太庙,杨广于年底时去了长安。杀完了斛斯政,于十二月时回洛阳。这是杨广最后一次离开长安,他就此和隋的老家永别了。 6 b1 AIs8  
K`0'2  
     解决完高丽的面子问题,杨广对天下形势没有任何清醒的了解,身边的大多数人又只挑他爱听的说,告诉他“盗贼”日少。 _:\zbn0\  
h0&Oy52  
此时隋的天下已经糜烂,前几年“盗贼”还主要出现在北方,大业九年后已大江南北,无处不有。“贼”军众至数万,十万人也不稀奇,已经从过去主要劫掠袭击转为攻城掠地,和官府分庭抗礼。 hLr\;Swyp  
:Vy*MPS5  
长安和洛阳暂时没人敢动,但已经有人拥兵十余万,开始打江都的主意,但被由一个小小的江都宫监职位上成长起来的新起名将王世充击败。王世充此前已在江南击败过大股农民军,经此战后更得杨广重用,开始了他的由隋将至权臣的历程。 &0`i(l4]l  
r+!29  
各路后来大大有名的反王如窦建德,杜伏威,李子通,翟让等都在大业九年之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杀了一个,起来十个,长江后浪推前浪,杨家不倒发誓不罢休! 此时的隋朝像一个曾经身体健康强壮无比的大汉,却正被自己多年的不正常生活耗干了精力,又被各种病痛折磨。他的免疫系统还未完全失效,正在和这些疾病进行着殊死搏斗。然而他的大脑 - 掌握朝政的杨广却不能认清形势,继续胡作非为,这个巨人的倒下只是时间问题了。 u[HamGxx$u  
W)在镇压各路反王的过程中,也涌现出了一批能战的新生将领。前面已经提到过的王世充就是其中之一。杨玄感反时洛阳的军事总指挥樊子盖也是个狠角色,当年他能坚守东都击败杨玄感,现在杀起反贼来也不眨眼。 4-?zW  
CB0p2WS_  
不过王,樊两位都是那种从心底里看不起老百姓,只相信以暴制暴的朝廷将领的典型,王世充当年在江南平乱时,与起义农民在庙中发誓降者免死,结果将相信了他投降的数万民军全部杀害。樊子盖在杨玄感乱平定后就积极参与隋近乎疯狂的报复杀戮,杨玄感曾经收买人心在洛阳开仓放粮,樊子盖将接受过这批粮的所有民众全数杀掉。 aH dQi,=z  
| =:<[FU  
大业十一年底樊又出击并州乱党,他还是用老办法,以当年国军扫荡“匪区”的精神将有 “贼”一带所有村庄烧光,杀光。像王,樊这两位的镇压方法,杀一“贼”,造十“贼”,让你想当顺民而不可得,逼得所有逃过他们屠刀的人为了活命起来反抗,这究竟是在救隋朝还是在害隋朝? FR']Rj  
YrsE 88QqI  
面对任何问题,杨广要么想找到什么万灵妙药 - 往往意味着武力 - 一下解决,或者干脆逃避。正面直视难题,付出百倍的努力将其解决不是他继位后的最爱。北方和中原已经开了锅,他就命再造杨玄感反时被毁的龙舟,准备躲去南方江都。在动身之前,他在洛阳所做的无非是吃喝玩乐,饮酒吟诗而已。 (<}BlL   
_fccZf(yC.  
我奇怪的是,当年他十年忍耐,十年功夫坚韧不拔终于夺嫡成功的劲头到哪里去了?看来人变了,此时的杨广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充满激情踌躇满志的杨广了。 mqtYny'  
dJe 3DW :  
虽然还值盛年,但是他的心已经提前老去,可谓英雄老矣。 _C)\X(;  
U4[GA4DZ   
但是美人并未让他觉得迟暮,萧后还是那么让他供奉心上膜拜疼惜,无论到哪里(远征高丽除外),他都是带着她的,我想我站在杨广的角度幻想感受一下,总觉得有种寂寞。 KE6 XNG3  
HQNpf1=D  
确实,当理想和现实背道而驰,而自己一腔热情消失的无影无踪后,除了寂寞还有什么呢? ~RH)iI  
,n2"N5{jw  
这种寂寞,也只有萧后才能让他觉得安慰的。 !X9^ L^v}  
uu.}大业十二年七月,杨广和萧后带着大批后宫臣僚,在十余万精锐禁卫军的护卫下最后一次离开洛阳,离开中原,乘龙舟前赴南方的避难所,也是他最后的葬身之地 - 江都。也许他自己也知道这次离开就是永别了,对少数不怕死的人的劝谏他采取了少有的暴戾的反应,甚至第一次当廷杖杀大臣。 k=cDPu -  
I_ AFHrj  
江都是杨广年轻时镇守多年之地,对他有格外重要的意义。隋统治集团的核心是关陇军事集团,其根本还是在关中长安一带,但杨广却在很多地方变成了半个南方人,他将江都地位提到与两京平等,并在此大营宫室。江都虽无两京的山河之险和坚固城池,但自然风光,宫室林苑之美则有过之。现在北方战乱,他自然想到了去南方,甚至留南不归,像当年陈一样维持一个南方小朝廷。到了江都后不久,他还挺有把握地对萧后说,我最坏不过再做陈后主,你也不失沈后(陈叔宝后)之位! TPs ]n7]:  
fRT4>So   
陈后主是杨广一手俘虏的,而原本意气风发不可一世的自己,却意图过这种末日君主的生活,杨广也不觉得悲哀了,他已经努力了,但是天下不以他的意愿而改变,他还能怎么样呢? +4Fw13ADE  
+i#s |kKs\  
然而,这也只是杨广的一厢情愿而已。前面已经说过,隋是靠关陇一带的支持而拥有天下的,其朝中上起皇帝,下至小臣,大多为北方人,在南方毫无根基,也没有当地人的支持。 :cf#Tpq"  
FU(2,Vl  
更要命的是,维持这个江都小朝廷存在的最后一支军事力量,也就是这次杨广带来的十多万禁卫军 - 号称“骁果”,应是取骁勇果毅之意 - 从将领到士兵全都是关陇中原的北方人,都有家族老小在北方,杨广想赖着不走,他们第一个不答应。禁卫军军心不稳,什么事也干不好。杨广后命群臣讨论迁都江南,保有江东,并命制丹阳宫以备迁都,禁卫军知道后军心更不稳,时有逃亡。后来有裴矩等人建议允许军人就地娶妻成家以稳军心,杨广同意了,但毕竟与事无补。胆小的继续想法逃跑,胆大的就在想干点惊天动地之事了。 o7 0] F  
S503b*pM  
这样的形势终于使得杨广彻底绝望,年近半百的他想开了,在江都终日纵酒为欢,带着萧后和后宫宫女到处游玩,大家一起忘却忧愁,无时不醉。杨广有次拿镜子自照,然后对身边的萧后说,好头颅,谁将砍之? {  '402  
dtE"1nR  
从这里,回顾萧后的《述赋志》,杨广在此时终于明白了;明白了自己走上错路的开始,明白的却已经不是时候。 '\GU(j  
{5fL!`6w  
萧后吃了一惊,杨广又笑说,人生在世,贵贱苦乐,常有变化,当及时行乐又何必自苦? [k0/ZfFwV  
*U}ztH-+/  
这时的杨广连坏消息也不想听了,外间禁卫军骁果不稳欲叛的消息已经满城风雨,连宫中某位不知名的宫人也听到了,她去上奏萧后,萧后让她自己去上奏杨广。结果杨广听后大怒说这不是你该管的事,将此宫人斩首。自此没人再敢对他讲坏消息,萧后也干脆对身边的人说,天下已到了这个地步,把坏消息告诉皇帝还有什么用呢?徒增烦恼而已。 /::Y &&$f  
N}1yDN  
萧后也是聪明人,她知道来不及了,事情就要发生,会是什么样的后果她不知道,但是她能做的就是哪怕到最后一刻,能陪在这个男人身边的也只有自己了。 B* Ey&DAV  
~ivOSr7s}  
也该是自己。 +,]VXHK- $,:28  
人生五十知天命!杨广和萧后都已经到了这一时,无论是帝王贵胄还是平头百姓,能相伴不离走到这一步依然真爱对方的,有几人?所以萧后也是满足和平静的。 i"=lxqWeaV  
T:Ovh.$  
他们一起经历的事情够多了,够难忘了,够让她用剩下的余生来细细回味,慢慢咀嚼,直到香消玉殒……….. AW E ab  
JypP[yQ  
禁军每天都在叛逃,每个人心中都在想北归! 6(BgnH8oc  
6B%  h  
大业十四年(618,唐武德元年,大唐开国第一年)四月,再也忍耐不下去的隋骁果禁军以宇文化及为首发动兵变,乱军直入杨广住处。杨广为自己的衣带缢杀。 U82mO+}  
2gZ nrU  
至此,隋朝杨坚父子六人皆已上了西天,竟无一人善终。 0AdxV?6z  
^8A [ ^cgq  
可悲! =*I|z+  
KQvSeH>r  
隋朝至此而绝,共历四世:文帝杨坚在位二十四年,改元一次,年号曰开皇(581-600),曰仁寿(601-604);炀帝杨广在位十五年,年号大业(605-618);恭帝杨侑在位二年,年号义宁(617-618);杨侗在位二年,年号皇泰(618-619)。杨侗也被王世充谥为恭,但不为正统所承认,所以他没有正式谥号,后人有时称他为皇泰主。 jd,i =P%  
lG Bg8/[  
杨广死后,萧后成了寡妇,是非就找上门来了 - 不过不是当时,而是千百年后的演义小说书上。6.萧家后人关于这个故事有各种版本,但大致不离萧后成为宇文化及的妃子,以其美貌迷住了新主人,成为宇文化及后宫之宠等等。这个故事有一个致命的破绽,就是萧后的年龄。萧后应生于570年左右,到大业十四年时大约已有48岁,公元七世纪初年近半百的妇女,即使她幼时以美艳闻名,她是养尊处优的皇后,可当时没有现在这些稀奇古怪的保健品和化妆品,更没有拉皮等魔术,她还能有多大的女性魅力? U7I qST  
;gs ^%z  
宇文化及出于某种变态或报复心理命萧后侍寝一两次是完全可能的,而萧后也只有服从,但像演义中的那样萧后又迷住了宇文化及,她又被封为某妃,宠冠宇文化及后宫等等我认为只是小说家言而已。按中国虚岁算法已经五十岁的妇女,即使想和十几岁的小姑娘们争宠,能争得过吗? Db6om7N  
'A:x/iv}^  
所以我认为还是要从事实出发做下澄清,积点口德,不现实的事情,不要把屎硼子往无辜的人身上扣。 `;>= '"O!\  
DSt]{fl`P  
杀完人后,宇文化及率领十余万禁军,带着包括萧后,杨浩等在内的大批原隋后宫和官吏等北返,号称返回长安。这时李密*****洛阳正打得如火如荼,六月,宇文化及军进洛阳东一线,被挡住了去路。宇文化及遂进攻李密所据黄河北重镇黎阳,但多次进攻都被守将徐世勣击退,伤亡不少。 tUgEeh6  
t`+'r}=d  
因为各路义军发出缴文,通讨逆贼;北归的路基本上被各股势力堵死了,骁果军要回长安就意味着一路杀过去。 w^LuIbA  
i:u1s"3~  
这现实吗?尽管骁果军精良善战,装备到牙齿,而且急切要回家的意念无时无刻的催动着他们的战意;可是他们没有足够的粮草,也就是说能给他们的时间不多。 (s{RnD  
%/YcL6o(  
而哪怕他们勇猛的冲过重重变民军的阻拦,已经入主长安的李渊能放他们进去吗?能放过宇文化及吗? 6$ Gep  
' 4E R00  
所以北归,注定是一条不归路。 ,}:G\u*Fu  
T}4/0yR2  
公元618年,李密全军回头对付宇文化及,宇文化及军粮不继,不能再相持下去,主动进攻与李密军战于童山。李密虽人数众多但打不过宇文化及的正规军,李密本人都中箭坠马,左右皆逃散,多亏手下将领秦琼(不错,就是后来为唐大将,又为中国百姓人家做门神的那位秦叔宝)拼死救护,又率军再战击退敌军救出李密。这一战让李密领教到了原朝廷禁卫军的厉害! #( 1j#\  
'sxNDnGg  
但童山之战并未改变两军的整体态势,李密不过小败,宇文化及军情况没有改善,军粮将尽,又无可靠的立足之地。这十余万隋军只是因为北返的希望才跟着宇文化及叛乱北归,并不是因为对他有什么出生入死的忠诚,现在眼看跟着他没什么奔头了,于是宇文化及军就像阳光下的冰雪一样融化了。其手下大部归降李密,最后还剩二万余人,由宇文化及带领退据魏县,萧后等也被带到了魏县。 _z54Ycr4H  
       :OW ;?{ ~j  
在魏县的宇文化及已经穷极无聊,又身负弑君恶名,天下虽大却无容他之处,干脆临死前爽一把,于九月杀掉了傀儡皇帝杨浩,在魏县自立为帝,国号为许。到了武德二年正月,唐将宗室李神通进攻魏县,宇文化及败走聊城,李神通续攻聊城不克,最后雄据河北的夏王窦建德率军虎口夺食攻克聊城,俘获宇文化及全军及萧后等原隋后宫臣僚。 k       SL,p36N  
窦建德起于民间,一直奉隋正朔,杨广死后他继续在名义上尊东都洛阳为主。此时获得原隋后宫和官僚,他对萧后执礼甚恭,称臣跪拜,为杨广发丧,将萧后安置于武强县,并将宇文化及家族及死党等全部处斩。萧后唯一的女儿南阳公主嫁给宇文化及二弟宇文士及,生有一子,宇文士及这时已西逃归唐,现在母子二人在窦建德处。南阳公主的儿子姓宇文,也算是乱党一族,但因其母亲的特殊身份,窦建德特地询问公主,若舍不得可以赦免不杀。南阳公主此时已经恨透了宇文家,儿子是自己生的,但更是宇文家的人,所以竟忍痛让儿子一起被杀! wN2QK6Oc  
m\ddp_l  
由此这位南阳公主也被后世恭为烈女之一,与原南陈亡国公主(就那破镜重圆典故的女主人)并列。 }=|!:k iE  
619四月,嫁在突厥的隋义成公主遣使来迎萧后,萧后带着自己的孙子,齐王杨暕的遗腹子杨政道出塞北入突厥。到这里,我明白了一些演义故事的出处,萧后悲戚的后半生,依然坚强的活着,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是什么鼓舞着令她坚强的活着,或许为保存隋朝杨家最后一点血脉就是她的动力吧。 #Jna6  
uio@r^Xz  
一个权倾朝野的得宠皇后,瞬间变成一个无所依托的孤身半百女子;这种凄凉,这种生活的改变,这种反差,依然没有改变她活下去的希翼。 8@PX7!9  
!xwG% {_  
这种对爱的忠诚,值得传颂!值得敬仰!值得肯定! Y2O"]phi@  
\tRG1&{$%  
南阳公主未北上,一直在窦建德处,窦败后于洛阳出家为尼。宇文士及这时已是唐臣,不忘发妻来洛阳找公主欲重为夫妻。南阳公主已对宇文家恨之入骨坚决不和他见面,宇文士及倒是个多情种子,在外苦苦哀求,公主最后发火说若要相见,我死了就可以! 宇文化及这才无奈离去,一对当年的恩爱夫妻就这样被血腥无情的政治现实所拆散。 MCT'Nw@A  
]IL;`>Gp  
突厥没有中原的人烟,塞北满眼是风高草长和大漠戈壁,但过了一年多担惊受怕生活的萧后终于可以在草原上的帐篷里睡上一个安稳觉了。这时她已年过半百,娘家夫家两国皆灭,夫死子亡,身如漂萍,中原的人物和繁华,此生还能再见吗? b9"jtRTdz  
vBsP+K  
萧后出塞时,中原大地还正打得热火朝天。隋已亡,但天下究竟属谁尚未见分晓。萧后的弟弟萧瑀于大业十一年被贬为河池郡守后,到黄河西做起了地方长官,不久占据河西的草头王薛举发兵进攻,被其击退。大业十三年李唐进入关中,历史翻开了全新的一页,萧瑀以其出身和正直的名声得到了李家的重视,遣使来招,萧瑀知道天下真正的新主出现了,归降李氏当即被封为宋国公,民部尚书,唐还发还了萧家在长安的田宅。萧瑀的生活重新开始了,他终于能一展抱负,成为初唐名相,最后绘图凌烟阁! NBF MN%  
^+ wD43  
      在千里之外的南方,萧家的另一个儿子继承祖业,在乱世因时而起,一度光复了大部祖宗基业。他就是最后一位大梁皇帝 - 萧铣! Dk='+\  
I"1;|`L~:  
      萧铣为萧后娘家堂侄,其祖父萧岩是萧后父萧岿之弟,开皇七年隋灭西梁时奔入陈朝,开皇九年隋灭陈后被送至长安斩首。因为这个缘故,萧铣不像其他归顺隋朝的萧家子弟那么官运亨通,长期过着一般老百姓的生活,杨广继位后因为萧后的关系,总算提拔他做小官罗川令。 {VP$J"\e  
>j{z>  
萧铣对中原没有兴趣,他好像有个错误想法,认为自己能像祖宗那样偏安半壁,所以专门用心开拓南方,两三年之内梁疆土东至九江,西接巴蜀,北至荆襄,南达岭表,有总兵力四十万,盛极一时。 4:7V./" 9  
^0#; YOk  
623年,李世民在洛阳虎牢关一战击灭窦建德军,王世充以洛阳出降,唐基本统一北方。萧铣的太平日子也就到头了,九月,唐宗室李孝恭和初唐名将李靖率军自上游进攻江陵。萧对此竟然没有什么准备,四十万大军大都散于各地,有的还在进攻岭南开疆拓土。梁水军仓促迎战唐军,先小胜但之后大败,江陵被围。狡猾的李靖把缴获的舟船都扔在江中让其漂流,下游来的梁援军看到这些船后以为江陵已破都不敢前进。江陵城里的萧铣不愿百姓受苦,以太牢告庙后自己出降被送至长安。面对李渊得意洋洋的责问,萧倒是条汉子,回答说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今天命不在己遂有此日,要杀要剐请便! 李渊向来喜欢把被擒的对手斩首,于是萧铣也被斩首。各地赶来的援军还没到江陵,梁已灭亡,只好投降。萧梁家一百多年的帝王梦终于做完了。 }'OHE(s  
&h~Xq^  
      萧铣死后两三年间,唐东征西讨,完成了全国的统一。李唐内部的矛盾开始爆发,以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为一方,秦王李世民为另一方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太子之位的斗争,最后以武德九年六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告终。几个月后李世民继位,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光辉灿烂的贞观之治。  7.突厥的亡,萧后的终隋唐之交,突厥是中原的重大威胁,当各路反王为了天下血腥撕杀之时,突厥左右逢源,成了大家争相讨好的对象,连李唐都曾向其称臣。 E%f;Z7G  
k#4%d1O}  
武德九年八月唐太宗刚即位时,突厥颉利可汗率军一直进至长安附近,唐太宗面对严重的局面亲自出马,带领唐军盛列阵形和颉利隔渭河对话,责备他背盟入侵。颉利自己理亏,又见唐军阵容严整知道占不了便宜,这才退军。 Llf |fayq  
S<hj6A  
但唐不是弱宋,天下安定后,有了李世民这样的千古一帝的英明领导,国力迅速增长,马上打响了对突厥的反击战。突厥连年遭风雪,牛马死亡不少,力量大减,颉利又和弟弟突利决裂,后者与唐结盟,突厥力量大减。 Qo4+=^(  
a h贞观四年,李靖率三千骑进攻突厥,突厥大为恐慌,颉利可汗的一个部下带着萧后和杨政道降唐,两人于正月回到长安。 WhO;4-q)2  
_d8k[HAJ|  
二月,李靖又在阴山击败突厥。遭受了重大打击的突厥一方面向唐请和,唐廷许之,派唐俭为使臣至突厥处。另一方面突厥又准备继续北逃入大漠。唐俭到突厥后,颉利以为已经获得了和平,疏忽无备。 FN#6pM']|  
nt/+?Sj  
唐军出塞的李靖谋略非常人所及,他看准了这个机会,决定不顾双方名义上已经议和,并不怕牺牲掉在突厥处的唐俭,亲率精锐骑兵万余长途奔袭。颉利直到唐军前锋已至大营七里处才发觉,只能仓皇逃窜。在突厥处的唐俭这时一只脚已被李靖推进了鬼门关,但他不愧是有名的机灵鬼,眼珠一转就明白了发生的事,他既不惊慌,更不绝望,反而向颉利表示唐军肯定是搞错了,自己要去看一下。颉利那时又惊又谎已经昏了头,竟然同意了,于是唐俭又从阎王爷那儿逃了回来。 0L34)W  
AC=/BU3颉利暂时逃过了一刀,他的老婆,接萧后入突厥的隋义成公主却被杀。但他最终也没能逃远,突厥北上的道路被另一名将徐世勣堵住了。于是只剩下一条路:投降。颉利被送至长安养了起来,于贞观八年去世,突厥降众十余万被徙地安置。 +TzF*Np  
kAbkhZ1^  
可惜在中国历史上,这样“背信弃义”以最强硬的手段干脆利落地击败敌人,不把对手完全消灭不罢休的例子实在是太少了。唐之后,还有类似的战例吗?自宋以来,善良的中国人啊,缺少的就是一点这种精神和杀气了。 N0@&eX|$i4  
_]"5]c&*3  
唐朝此战打断了*****厥的脊梁骨,突厥余部西突厥等在此后几十年间又连续遭受唐军的打击,在西域也无法立足,逐渐西迁入中亚,几个世纪后唐已亡时来到小亚细亚站住了脚跟,改信*****教,建立了奥斯曼土耳其(土耳其和突厥是同一个词的不同汉语音译)帝国,统一了*****世界,接着全力西侵欧洲,于 1453年攻克君士坦丁堡,灭亡了罗马帝国的最后残余,然后征服巴尔干,1683年*****维也纳(未克)是其国力达到顶峰的标志,在五百年间成为基督教世界的梦魇。这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就是起于七世纪初李靖的神奇战功! nt,tM/  
U&fOsx?"  
萧后在突厥共十二年,回中原时已是年过六旬的老人了。这十二年的突厥生活是怎么样的?可惜没有可靠的史料记载。不过我认为可以肯定的是,小说中的萧后在这些年间又成为突厥可汗的妃子只是胡说而已。 gr'M6&>  
Hev S}L  
李世民杀完亲兄弟,打完天下后又成宽厚仁德的好皇帝了。萧后按辈分算是他的表婶,他对这位远亲兼前朝皇后待遇优厚,下令好好奉养,并赐宅于长安兴道里。当然,这里也有萧瑀的面子。她的孙子杨政道这时十岁,长大后当然走上了当官的道路。杨家这一支经历几代人后到唐玄宗时,遇上了同宗的另一家姓杨的,两家关系很好来往亲密,而这另一家姓杨的生了一个天仙下凡一般美貌绝伦的女儿,在中国历史上的名气比她的同宗祖奶奶萧后要大百倍千倍,因为她的闺名叫玉环…………. ;79X# hI  
4:\s.Z{!3  
萧后在长安的生活史书没有什么记载,那已经平凡的被人忘却了,我想应该是很平常的,就像近代的溥仪先生。 zN(fZT}K5  
tHSe>*eC  
她刚回长安时,有突厥降人揭发中原有人和在突厥的萧后通信,唐太宗宽宏大量不予追究。长安还有萧后的几个兄弟和不少萧家子孙在朝为官,娘家有人来往,她应该也不会太寂寞。 ti:qOSIDTA  
8K! l X  
野史小说中记载了很多萧后回到长安后有趣离奇的故事,当然这些都不可靠。有记载言唐太宗庆祝元宵节时请萧后入宫,然后不无得意地问起她这时唐宫中的排场和隋炀帝相比如何。萧后一开始不肯说,只说陛下是明主何必与亡国之君相比。唐太宗一定要问,萧后回答说隋宫中用的是沉香木和夜明珠,现在唐宫中用的是廉价的油灯有烟味。当然,萧后最后没忘了再说明隋时是亡国之举,唐不必与之相比。唐太宗不能回答,只能心中暗自佩服隋的奢华和兴盛。 7qB}Hvh  
SxMrX C *  
从贞观四年起在长安又生活了十八年后,贞观二十二年(648)三月,萧后在长安去世,享年约78岁,是当时少见的高龄。都说人生七十古来稀,那个时候活七十是可以用稀少来形容的。 t[B\'f!  
fF208A7U I  
唐太宗恢复了萧后的皇后封号,谥曰愍,以三品葬仪将她送至江都和隋炀帝合葬。直到今天,她还和杨*****眠于隋炀帝陵,现位于江苏扬州邗江槐泗镇。 k zhek >  
PaF`dnJ  
萧后在梁,隋,唐三朝治下生活过,她在世时中国还存在过陈,西魏,北周,北齐等割据政权,仅仅在她去世后一年,唐太宗也去世了,贞观之治结束了。 =,0E]M Z  
bk E4{P"  
新一代的政治人物即将登上历史舞台。另一位在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女人,同样做过皇后,但最后做到中国唯一女皇帝的武氏则天大帝(母亲杨氏,有史家观点认为是隋杨宗室女)在萧后卒年已经24 岁,早已进宫,所以有这样的人在,怎么会有萧后与李世民的事情发生呢? i,R<`K0  
% eCbH`  
中国历史迈过了萧后这一代,即将翻开崭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