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摇滚歌曲:曾荫权出访为何如此“吝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8:48:18

曾荫权出访为何如此“吝啬”

来源:新京报 作者:王学进 2011年02月15日07:51我来说两句(0)复制链接打印

  香港特区政府特首办日前详细披露了曾荫权从2007年11月至2010年11月之间出访的开支情况。几年来,曾荫权外访活动共40次,开支总金额为987086港元,其中机票费用为54万元,另有44.7万元为其他支出,他于2008年1月4日赴广州拜会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仅花费420元。(2月14日《第一财经日报》)

  曾荫权如此节约,这显然不能归结为个人品质,而是应归结到制度设计,即高度透明的财政预算对官员起到有效约束作用。对此,内地有许多可学之处。

  香港政府财政预算案的内容远较内地的政府预算报告详尽,表述方式浅显易懂。除文字表述外,还辅以许多图表,配有大量的漫画和插图予以形象化地说明,读来饶有趣味。为了满足民众的知情权,香港政府是千方百计要让民众看得懂预算案。

  香港预算在制定过程中就会阶段性地向社会、向民众咨询,获得反馈后进行修改,如此反复。一般性的公众咨询会提前3—4个月,于前一年年底全面展开。其时,政府开设热线电话、宣传网站、发布广告、举办民意调查、收集市民信函;财年结束前的1个月,财政司司长会提交财政预算案,让立法会议员有足够的时间研读与辩论。预算案发布后,财政司司长又要再度奔波于电台、电视台等公众舆论平台,举办记者招待会,现身各类论坛和会场等公共场所,详解预算案方方面面,明示于公众。

  就在如此这般的咨询互动过程中,民众通过政府部门的解释说明、媒体的充分报道、专业人士的解读等,对自己感兴趣的那部分才会了然于胸,然后就能有根有据地对官员行使监督之责。一位香港市民说得好,财政预算的关键不仅在于“向民众公开”,而在于“经民众同意”,因为预算的对象是纳税人的钱,花纳税人的钱理所当然地必须获得纳税人的认可。

  试想,在这种制度环境下,哪个官员还敢滥用纳税人的钱?这样说来,大可不必为曾荫权的“吝啬”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