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赛鸽:十问中关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1:20:19
 

十问中关村

作者:绍三白 2011-2-14 10:15:05 发表于:博客中国

作者:北京商报

中关村创新力提升的标志究竟是什么?

  不仅仅在于核心技术的研发,更重要的是,能否培育出世界级的高科技企业

  不仅仅在于形成庞大的产业规模,更重要的是,能否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

  不仅仅在于吸纳世界级经济巨人入驻,更重要的是,能否成为创业者的天堂

  ■编者按

  10年,中关村总收入将迈入10万亿元大关;10年,在软件及信息服务、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中形成2-3个拥有技术主导权的产业集群;10年,培育出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这是国务院最新批复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给中关村提出的硬指标。

  中关村肩负着历史的使命。

  这份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及其他有关部门,会同北京市政府研究制定的《纲要》,正是希望通过中关村的体制机制创新,为我国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探索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选准一个方向。

  但是,我们坚信,只有“奋战”在一线的创新企业才是实现这些宏伟目标的实践者和中坚力量。在《纲要》出台的大背景下,本刊提出了涉及中关村创新的10个问题。这些问题涵盖人才、资本、模式等等,但是惟一共同的标签就是创新。正是创新这只无形的手,左右着、助推着中关村的发展,《纲要》目标的实现也将依靠创新支撑。

  我们希望从流于凡俗的报道中跳出来,关注奋战在自主创新一线的中关村企业,听听他们的心声;

  我们希望忘掉10万亿元总收入,更真切地关心企业目前发展的难题;

  我们希望除了关注个体,更从个体出发俯瞰中关村环境建设的现状与不足;

  我们希望通过个体调查,为《纲要》日后的执行和不断完善提供广泛的一线声音。

  生于斯,长于斯。

  接受采访的企业,他们是中关村2万家大家庭中的一员。

  作为《纲要》的实践者,我们需要他们的声音,需要传递他们的声音。

  他们奋战在中关村、成长在中关村。如若,他们的思考能为我们开启观察中关村的“另一扇窗”;如若,他们的肺腑之言,能为执政者提供更真实的认识和启发。

  足矣!

  

  受访人

  熊 飞 中关村示范区丰台园管委会企业服务处处长

  许 强 中关村发展集团总经理

  黎 莎 北京铁道工程机电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长缨 北京谊安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汪 浚 北京大头无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

  王 桐 UC优视科技副总裁

  李永强 北京暴风网际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办主任

  崔 嵬 蓝港在线公关总监

  1

  创新成本

  对中关村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创业型企业)来说,如何平衡研发投入和生存成本?

  李长缨:对于一个初创企业而言,研发的投入不管是多少,都是一种费用的支出,企业最主要是保障现金流。企业可以通过两方面实现保障,一方面是融资,资金流能够支撑早期的研发,能够形成产出;另一方面则是创业初期研发投入就能产出。后者虽然看似不现实,或许谊安的经验可资借鉴:通过相关产品的贸易来产生现金流,支撑企业研发。

  李永强:我认为企业在创新方面有三个关键点:分别是责任意识、严格管理和共赢文化。

  研发投入是把钱花在刀刃上,没技术成果、没产品何谈创业?何谈投资?如果企业家获得了投资,则应肩负起应有的责任。其中,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一个人一小时能办的事,找代理花200元就很不值,这些依靠的是严格管理。

  王桐:对于创业企业来说,产品是1,其他是0。只有把1做好了,其他的0才会有价值。UC优视研发的UC浏览器目前月PV已经超过500亿,用户超过1亿,取得成绩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创新与技术,一直专注把产品做好。

  

  2

  创新风险

  作为研发主体的企业,如何有效地控制创新风险?一旦创新失败或市场不认可,将陷入更大的困局。中关村如何从政策上降低企业的研发创新风险?

  黎莎:面对创新风险,首先应明确两个问题:第一,做任何事情都是有风险的,而这些挑战带来的风险往往和企业的收益成正比。企业不会因为市场固有的这些特点就裹足不前。第二,任何风险都是相对的,拿开车打比方,一个有着10年驾龄的老司机和刚刚拿到驾照的新手对车辆的控制能力肯定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李长缨:创新风险主要有两条:一是创新是否符合客户的需求,二是创新风险是有基础的,比如说技术开发有可能不能达到既定的目标,要对核心技术做前期的预演,只有在解决了核心技术的基础上,才能做产品创新,核心技术研究需要的时间较长,对此要有这样一个清醒的判断。

  中关村从政策上降低企业的研发创新风险,我觉得有两点,一是从政策上应该予以企业补贴,通过评选,对专家们认为创新的成果予以鼓励;二是中关村应该投资辅导技术创新的机构,让这些机构为企业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或者邀请技术创新的典型企业或专家参观交流介绍经验。

  熊飞:中关村出台了相关政策来降低企业的风险,包括《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实施试行办法》、《中关村科技园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示范项目实施办法》等。同时,通过支持各类联盟发展等模式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产学研合作,来转嫁企业的研发创新风险。

  李永强:我认为中关村可做两点,一是提供及时准确的行业、技术、产品信息,供企业战略选择时参考,二是推进管理实务培训与能力提升。

  崔嵬:在方法上,不盲目创新,遵循继承与批判的创新原则,也就是在继承中寻求创新的机会,提高创新的成功率。

  做大众级产品,避免做小众,偏门、冷门,是提高创新成功率的又一方式。

  

  3

  创新动力

  很多中关村企业痴迷于资本运作,以至于逐渐丧失了创新动力,原因何在?如何扭转这样的局面?

  黎莎:资本经营是现代企业的必然选择,但很多企业痴迷于资本运作,丧失了创新动力甚至是资本运作失败,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以下两点:第一,中国企业已经习惯了高增长率,企业都有着快速成长的愿望。第二,企业家对于资本运作存在误区,举例来说,上市募集资金比起辛辛苦苦做实业要轻松得多。

  李长缨:原因在于客户市场对企业的评价缺乏理性、缺乏数据支撑,陷于眼光的短视。扭转这一局面,就要大家正确树立起评判一个企业好坏的标准。

  李永强:这是事业心和价值观的问题,但不是中关村的主流,也不是中关村的趋势,中关村创新文化和创业精神留给他们的机会将越来越少。

  王桐:资本是为了公司发展服务的,资本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公司在进军海外不断提速,但是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有一些包装过度的情况。这就是很多人没有警醒:上市是一个过程,不是终级目标。

  许强:中关村正在成为高科技企业创新创业的栖息地,这个环境除了完善的硬件环境外,还包括软环境,例如发达的中介服务体系。像美国硅谷,一项好的技术刚一面世,风险投资、法律、财务、公司管理等中介就会蜂拥而至,主动上门,对项目和企业进行市场化的包装。现在的中关村也正在形成这样的软环境。找资本、对企业进行包装和企业治理等问题,不应该让以技术和创新为主的企业家花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这些专家和企业家应该把主要精力应用在技术研发和创新创造上。

  崔嵬:互联网公司终归还是要以产品为主,国内外成功的互联网公司都通过知名的产品而起家的。单纯靠资本运作的企业很难把企业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产品当中来,所以多关注新的技术趋势,新产品领域是企业永远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4

  创新环境

  很多中关村企业相继患上了“创新恐惧症”,“不怕被超越,就怕被模仿”,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中关村有何进展?

  李永强:进展很大,如专利奖励政策、著作权、商标就近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保险、标准拟订培训等等。

  王桐:目前中关村已经有了不少相应的措施从政策上降低企业的研发风险,保护创新,比如从今年初起实施的“1+6”系列政策措施,以及重大科技专项经费列支间接费用试点、支持新兴产业组织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深化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试点等。在今年年初,为了保护知识产权,中关村出台了《中关村自主创新区示范条例》,条例中为提高创新主体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还规定了不少相关措施。

  熊飞:中关村的知识产权工作还是卓有成效的。首先,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是我国目前惟一由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其次,以企业培养体系为基础,大力实施专利引擎计划,积极开展专利试点示范工作,不断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能力和水平。第三,以产业助推为手段,引导同一产业链企业成立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携手解决行业共性知识产权问题,共同应对涉外知识产权纠纷。第四,出台了《中关村专利促进资金管理办法》,对园区内获得专利授权的企业进行奖励,提高了企业创新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5

  创新人才

  在世界各大创新中心里,中关村的创新人才,价格和创新力处于什么地位?

  熊飞:中关村地区依托丰富的科教智力资源、无与伦比的创业活力、灵活的创新机制、日益国际化和开放的新视野,已成为我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是目前全球创新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仅次于硅谷的第二大创新中心,目前已经聚集了一大批国内行业顶尖人才,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中关村距一些发达国家的创新中心,人才价格和创新力方面尚有一定差距。

  李永强:价格一定符合国情的,增长趋势明显,国荣民兴。创新能力应当是一流的,但创新力要弱一些,“所谓假冒但不伪劣”,创新能力是个体潜质,创新力是整体素质。创新力提升最终恐怕要落在教育上,在新加坡学建筑的3年做了无数图纸、建筑模型、答辩报告,老师钻进水里、土里检查学生作业作品。

  王桐:我相信,中国的创新人才,尤其是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创新人才,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6

  创新模式

  目前,北京是否已经形成了创新驱动的“中关村模式”?这种独特的“中关村模式”拥有哪些其他创新中心所不具备的特色?

  熊飞:显然,北京目前已经形成了“中关村模式”,并引发了世界和中国学者的纷纷关注,但这种模式也是无法复制的。“中关村模式”的特色主要体现在:首先,中关村属于市场导向与政府扶持相结合的产物。最近国务院刚批复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对中关村后10年的功能进行了定位。其次,中关村拥有密集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资源,也是其他创新中心所不具备的。

  李永强:其他中心具不具备不知道,只谈中关村感受三点:

  1、中关村管委会具备市场判断力与敏锐度,且提升趋势越来越明显。

  2、中关村管委会能准确挖掘潜力强和价值高的

  创新成果和创业团队。

  3、中关村管委会关注企业成长,能尽力解决企业需求,非常可信任。

  前不久,中关村管委会建“新服务中心”——将重点部门、十园区精锐力量、北京市各委办局、国家各大部委相关力量集中在一起,为创新、创业服务的举措,就非常令人振奋。

  王桐:是的。目前中关村已经形成了股权资本注入、集群式的产业发展方式等独具特色的创新特色。

  许强:中关村拥有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创新体系,中关村企业家有着宽容进取、坚定自信、先行先试和为民族服务的企业家精神,中关村拥有100万从业人员、2万家企业,特别是国务院批复中关村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后,“1+6”创新平台及多项先行先试政策的出台,都是中关村的特色所在,是中关村创新模式的基础和支撑。

  

  7

  创新活力

  “不创新,就是死”,这条中关村的生存定律是否依然生效?激烈的竞争环境“逼迫”企业以创新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

  黎莎:这条生存定律依然有效。企业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核心,是保持企业活力的一针强心剂,这种创新既有技术创新,也包括体制上、商业上的创新。

  熊飞:在中关村的各个角落,每天都实践着“不创新,就是死”这个生存定律。从宏观环境来看,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策部署重点突出了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产业进步的思想,北京的“十二五”规划也更加强调科技创新在首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由此可见,未来5-10年,中关村的创新活力将会得到很大程度提高。

  王桐:当然。互联网行业竞争激烈,行业发展日新月异。不仅要创新,而且必须要快速创新。创新有很多种,要保持“洗具”,就要做到你的创新别人无法复制。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原创就像手绘,如果是其他创业团队来抄,也需要手绘,并不占优势,但如果大公司来抄袭,就像有钱人买了很多告诉复印机,高速地进行复制,这样让原创变得毫无意义。对付大公司的高速复制,我们的经验是以更快的速度创新,以及做大公司抄不走的——开放。

  

  8

  创新资本

  资本的介入将会使创新变得更具市场价值,未来几年,如何让更多有潜力的中关村小公司进入PE等资本的视线?他们恰恰是最具创新能力的产业细胞,他们是中关村的希望。

  熊飞:PE进入的领域,往往都是具有创新能力、市场潜力大、资本收益高的新产品、新业务的领域,而这些领域,正好是科技中小企业获得快速成长的领域。政府的作用,更多是突破中小企业和PE对接的瓶颈,包括信息的沟通、信用的担保等,方式多样,包括定向推介、统一推介、标准评审等。

  王桐: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创业要过三关,一是产品关、二是市场关、三是管理关。创业初期,还是要先练内功,把产品和技术做扎实。然后再考虑资本、管理、市场等问题。

  许强:中关村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资本角逐的一片沃土。在当前流动性十分宽裕的市场条件下,资本已经开始从房地产、资源开发及垄断行业和区域向中关村聚集。

  中关村发展集团作为国有资本,将以股权投资的方式支持中关村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将引导有意愿的社会资本加入,共同推动高成长企业重组和并购,实现做大做强中关村企业的目标。

  

  9

  创新视野

  中关村企业是否具有国际化的战略眼光?研发方向和创新角度,是否吻合国际主流甚至前沿产业发展方向?

  李长缨:应该说中关村创业和国际一流目前相比较是一个跟随策略,目前处于跟随境遇、跟随状况,还没有领导世界潮流。比如我们所在的医疗事业,原创性还是较少,基础研究比较薄弱,目前只是做了一些应用性创新。

  熊飞:一批中关村企业已经具有了国际化的战略眼光,开始充分利用国际化的资本试图站在国际创新的前沿,产品和投资进入国际市场的主渠道。

  

  10

  中关村引力

  中关村长久以来都被视为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很多精英落户创业,但这种磁场效应(中关村引力)随着其他创新中心的崛起已经弱化了呢?

  李长缨:肯定是弱化了,外如很多企业已经在中关村外面,像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等地区建立起了新的基地。内如北京市的总体规划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关村的产业发展产生了压迫,包括对制造产业的控制走向加剧等,中关村产业结构正渐趋转向服务性结构。

  在当今的中国,特别是北京,低成本的优势已经不存在了。只有靠软实力的提升来强化这种磁场效应,特别是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高层次的服务变得越来越迫切,应少作秀。

  熊飞:不会,创新中心需要竞争,竞争方能更显活力。

  汪浚: 有可能,但并非其他创新中心的竞争导致,而是北京的生活成本、交通等整体环境恶化导致。

  李永强:弱化谈不上,应当是凸显特色,或造就更多的特色。

  商报记者 张晓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