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的分子式来源:转贴:关于佳能镜头和尼康镜头的各自成像特点0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9:23:59
关于佳能镜头和尼康镜头的各自成像特点2009年09月10日 星期四 21:50

究竟是佳能镜头好还是尼康镜头好,这个话题已经争论有十好几年了,记得十多年前,我们北京的一些影友在参加活动的路上,经常为这个话题争得脸红脖子粗,那时拥有尼康镜头的人往往正上风,因为那时大家玩黑白摄影的较多,印刷工艺也落后,同时佳能相机也没有像今天这样的多。也正是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我也选择了尼康相机。后来佳能为了竞争,在北京日报的协助下,开始免费为影友们提供使用佳能相机的机会,同时佳能相机的电子系统也为摄影记者们提供了相当大的方便,北京日报摄影部主任叶用才(现为北京摄影家协会主席)就使用了佳能相机。

据我观察,佳能镜头和尼康镜头之间的确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也不是像一些朋友所说的佳能偏软,尼康较锐,那样的简单。佳能镜头层次丰富,高光部分表现细腻,但是从色彩方面来说不如尼康镜头绚丽,色彩饱和度高,在一堆照片中,很容易分辨出来。现在科技发展,纸张品种也比过去丰富,佳能镜头的优势越来越凸现。

大家都说尼康镜头适合黑白摄影,我曾经用过佳能相机,拍了一卷黑白,使用俄罗斯碳素相纸,放大出来的照片让我大吃一惊,层次丰富过渡自然,非常漂亮。

在一次影赛中,我也露过一次怯,错把佳能拍摄的照片当作尼康镜头拍摄的,后问作者使用的什么镜头?答:佳能L头。由此可见佳能高级镜头不比尼康镜头差,甚至超越。

那么我们如何在佳能与尼康之间做出选择呢?我的意见是,假如你的资金充足,那么我建议你直接上佳能,直接购买L镜头,直接上2.8恒定光圈的。如果你的资金不多,又不打算专门从事人像摄影,那么我建议你购买尼康镜头,拍摄民俗和风光题材足以。

佳能相机早年的牌子叫观音,他和美能达早期都是采用德国镜头,后来才自己生产光学镜头,工艺和风格学习和继承德国较多。尼康则是靠光学起家,先有的镜头后有的机身,机身继承德国早期机械相机风格较多。

接下来继续讲他们的发展历程和镜头风格的微妙之处。

不知那位用过早期美能达的洛克尔镜头,那才叫风格独具。而不是现在一些美能达派主观自称的所谓“美头风格”,他们可能不知道美能达早就不自己开发镜头了,它的镜头多是委托开发或者干脆就是代工贴牌的。因此早没有了早期的镜头神韵和自己的风格;

佳能是精密机械起家,长期以来一直自认为镜头是自己的弱项,也是滞碍自己成为专业摄影领域大牌的关键。因此它在镜头开发上非常舍得下本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它首先开发出光圈为0。95的标准镜头。70年代,它开发的1。2光圈标头仍是业界领先。它在玻璃融制、材质工艺和光学性能上逐渐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自己独特技术专利,其光学镜头产品系列逐步追上了曾经是光学起家产品一直领先于他的傲林派司、盘太刻丝。而在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的机电一体化大潮中,佳能抓住时机成为大潮中最成功的弄潮儿,品牌超过德国产品,与尼康并列为日产相机销售一阵容,潘、美、奥、康、理成为二阵容,在激烈角逐中先是裴托利、后继确善能等一批名机淡出。

50和60年代,日本一些厂家镜头直接用德国配套,尼康镜头优势产生于50年代。它的相机成像质量不错、尤其是锐度和反差,在当年使用黑白胶片为主的时代,这样的照片适于制版印刷,加上价格相对便宜,光学镜头开发又成系列,因而很受摄影记者欢迎。

抗太刻丝、呀西卡则“一国两制”,既采取拿来主义用德国镜头、又自主开发日产镜头。在相机两个品牌上分别使用,但接口一致。记得80年代初期,只买得起呀西卡FX3(就是今天凤凰系列原型),但可以配个蔡司头。

三条不同发展路线讲完,下面着重将C、N头风格的细微区别。

我看了这个问题的跟帖,可能是诸位年龄都轻,不了解历史演进过程,也没有几十年跟踪两个公司技术工艺发展和进行长期产品比较,竟没有人能清楚讲出C、N镜头区别。

刚才说过日本相机厂家镜头开发的几条发展脉络,总结一下:

1是尼康、袄林派司等“自主开发”路子,有些象过去我们的乐凯胶卷;

2是佳能、美能达、旭潘等先引进配套再自己开发,有点象凤凰相机和我国汽车工业想走但没有走成功的路;

3是抗太刻丝呀西卡等拿来和自主并举,有点象一气红旗和奥迪,但又可以说根本性质不象。

因此,镜头风格也多少与此有关了。

刚才说了,尼康镜头产生于光学起家、发轫于军事工业30、40年代(愤青注意了、尼康你还买不买)。50年代由于美国摄影记者就地取材拿着日产便宜的相机上朝鲜前线战地采访,而一举成名享誉新闻界摄影至今。从黑白报纸印刷效果看其镜头锐度大获好评,价格远低于德国产品。受到新闻记者追捧。也形成尼康镜头之所以受欢迎的优势,而这一当年略与德国镜头不同的特点,就渐成其传统特色。

——特点:锐度、反差。适于印刷制版,尤其是黑白片制版印刷时代。

佳能和美能达早年没有自己的镜头,是模仿德国镜头后起的,当然M已经基本放弃镜头开发。可佳能却大干快上,先是追求大口径搞轰动效应,接着搞大系列角逐头排交椅,开发不计工本。也正因此,逐渐形成C头的特点——好的真好,成本太高、成品率低。而要与自己机身产量数目庞大像对称,还必须生产大量成本低廉的镜头搭配机身销售。于是形成品质走两端的产品格局。

尼康不然,他的用户是先肯定其镜头品质而成为忠实用户的,它的用户曾是以专业和准专业为主,因原有的镜头品质得到认可,保持住风格就是了。重点是要可靠。

佳能的用户则庞杂得多,涉及业余、准专业和专业人士,要在产品线的成本价格上适应多种需求。

最后就N和C的镜头品质风格说一些个人观点:

我因为两个品牌半个世纪生产的镜头都曾多少用过一些,个人感到就群体整体来说,N的镜头平均成像品质略高于C头,这是指相同价位的多数产品而言。也有一些尼康甚至尼克镜头不如C的普及头。我本人就曾经使用canon35-70/3。5-4。5套头(现在叫狗头),拍出过极好的获奖照片,被拿到摄影展上放到40多寸展览。当时我很不放心镜头质量,仔细在照片跟前观察细节,其分辨力和边缘色散的控制令我难以置信。

如果懂得镜头生产和设计的复杂,就会知道——实现高锐度和高反差是容易讨巧的,会使人们感到这个镜头分析力强,俗称“硬”。而实现镜头的反差柔和而分辨率高,则不太讨巧。可能力量下的很大,却难以迅速给人们镜头“硬”的印象。

然而,真正的所谓镜头风格和味道就出自这里。

为什么N头再好,专业人士也觉得它较之德国镜头缺少“味道”?明白了吗。

而C厂顶级镜头的风格走的是追求德国风格,低反差、高解像的路子。虽然乍看上去不如N头锐度反差大、显得“硬”。但是耐看,细节丰富——这就是德国镜头的味道。诸位不信,各拿一只同规格档次镜头比试一下。我不看也知道结果——

拍风景照、黑白照、以光线明暗构图的相片,N头效果好。

拍人像照、彩色照,以丰富细腻的影调色彩构图的照片,C头效果好。

而就镜头工艺水平论,实现后者要难于实现前者。也就是说C头优质品的价值高于N头。

倘若你希望换一种风格制作照片,那么后期加工C头拍的片子容易被提高反差和锐度。而N头的片子则难于丰富层次、增加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