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兮的小秘密写真:惊涛有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8:39:37
惊涛有泪

  “淅川人民有恩于国家”

  浩荡烟波八百里、素有“小太平洋”之称的丹江口水库,镶嵌在河南、湖北两省交界的万山丛中,静静躺在水天一色的碧蓝之中。这是为京津冀准备的一湖清水。1952年10月的一天,毛泽东站在黄河的高岸上,天高云淡,长风万里,目送滚滚东去的古铜色波涛,一代伟人或许想起了陕北人民严重缺水的困苦生活,他忽发奇想,对身边的水利专家说:“北方水少,南方水多,如有可能,借一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吧?”1958年3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上,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正式立项,笑容满面的毛泽东以他独有的宏大气势说,这个工程要“借长江水济黄,丹江口引汉济黄,引黄济卫(天津),同北京联系起来。”他还朝周恩来举起四只手指叮嘱说,“你一年要抓四次。”

  南水北调的惊天伟构就此横空出世。

  从1959年的第一声轰山炮开始到今天,半个多世纪以来,为建设丹江口水库并保护这一库清水,为扩大库区动员移民,南阳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在国力贫弱、民生艰辛的年代,数十万名建设者高喊着“丹江不北流,誓死不回头”的口号奋战在工地上,他们自带口粮铺盖,“喝的是泥巴水,吃的是红薯干,点的是煤油灯,住的是油毛毡。”开山铺路,炸石运料,拦江筑坝,一切都靠人海战术,靠民工的血肉之躯,愚公移山,人拉肩扛。成千上万个家庭演出了一幕幕“全家老小齐上阵,妻子送郎上战场”的感人场面。有一次,工地采购员到市里买小推车用的气门芯,售货员问买几个?采购员说:“买两吨!”售货员吓了一跳。那些年,南阳的资源消耗殆尽,家家一贫如洗,所有公社、大队都掏空了家底,连铁锹都没了。

  同时,为扩大库区,在那些艰难而贫困的岁月,南阳淅川县先后向青海、湖北移民近20万人。在风雪弥漫的青藏高原,高寒缺氧,砂砾遍地,荒无人烟,“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在湖北大柴湖境内,移民们看到的是一望无际遮天蔽日的芦苇荡、泥水横流的沼泽地。进了用芦苇秆支起的“新家”,屋里堆放着150块垒灶砖和30斤柴草——这是当地给移民发放的唯一实物。第二天早晨一觉醒来,放在地上的鞋子已被水冲跑,疯长的芦苇秆不久就穿床而出,井里的水烧开后,壶底沉淀着厚厚一层暗红色的锈沫子……

  天苍苍,野茫茫,多少移民泪沾裳!淅川县移民局局长冀建成是一条性格刚烈、直来直去的汉子,他对我说:“请告诉京津冀,淅川人民有恩于国家!”

  “移民经费是带电的高压线”

  今天,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贫水国家”,水危机的阴影正在中华大地上空徘徊。据报道,北京的十三陵水库、官厅水库和密云水库因蓄水量大为降低,已影响了向北京供水的能力。在无数只水龙头恣意流淌的挥霍中,京津冀大地日益焦渴,地下水空空荡荡。

  南水北调日益显现出重大而紧迫的现实意义。2002年12月,国务院批复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其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利用地势自流向北,通过地下隧道穿过黄河,最终抵达北京。“高峡出平湖,丹江向北流”的壮阔蓝图又一次展现在中华民族面前。这意味着南阳人民又将付出巨大的牺牲,淅川县再次成为主要淹没区,13.1万亩耕地将沉入水下,涉及11个乡镇、1276个自然村。需动员16.2万人搬迁,占全县人口1/4以上。

  新世纪初,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的李克强和他的同事们,多次深入基层对移民情况进行调研,历史上移民工作的种种不足和教训令他久久不能平静。以往实行的远地搬迁,给移民造成的文化断裂、语言不通、生活习性长期不易融合,引起他高度的注意和深思。2004年,河南省委出于对父老乡亲的深情厚爱,毅然做出一个重大决定:无论有多少困难,这次南阳大移民全部在河南省内安置。李克强和后任几位省委领导还坚定地提出,要认真践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同样的深情、同样的责任感也激荡在南阳干部心中。在全市干部动员大会上,副市长崔军发了狠话:“谁要敢乱动移民经费一分钱,就剁了他的手指头!”市委书记黄兴维是农民的儿子,考上大学后成为家族中第一个吃商品粮的人。他目光凌厉,摆摆手说:“轻了!移民经费是带电的高压线,谁敢乱动就要他的命!”

  全场肃然。不是震恐,而是感动。

  市长穆为民上午走马上任,下午就跑到移民村调研,他对移民指挥部的干部们说:“大战之前必须严肃党纪国法:如果移民工作出了问题,查不出来是你的责任,查出来不处理是我的责任!”

  今天的移民是幸运的,他们赶上了好时代:国家和各级政府为移民制定了前所未有的优惠政策:平均为每人一次性投入生活生产补贴约7万元(历史上只有几百元),搬迁后还享有20年的后续生活补贴。每个移民在安置地可以得到1.4亩旱地良田或1.05亩水浇地和宅基地。新村必须“四靠近”,即“靠近城市、靠近乡镇、靠近市场、靠近交通要道”。移民原有的渔具、网箱、果树、沼气池,甚至祖坟等私有财产都得到一定的补偿。

  其实,淅川人民为有一个安居乐业的新家,等得太久也太苦了。特别是2003年国务院下达“停建令”以来,他们不能盖房修路,不能办工厂搞企业,不能搞庭院经济,不能梦想什么发展愿景。全国人民都懂得“发展是硬道理”,只有在淅川,“不发展”才是硬道理!几十年来,一些地方官员都以疯长的GDP数字为“政绩”,而南阳市以“把政绩融在清水中,把丰碑刻在青山上”的科学精神和决绝意志,终于为京津冀守住了一库清冽的“生命水”。淅川县委书记袁耀生说,库区老百姓堪称“中国最后的原始部落”,村民一听房子响,赶紧往外跑。每逢刮风下雨,从县领导到乡镇干部,都心惊肉跳睡不着觉,生怕塌房子砸死人。

  “把百姓当父母,视移民为亲人!”新世纪新阶段,轰轰烈烈的移民工作如同涌流着深情、温暖和关爱的热潮,成为南阳前所未有的“爱民大行动”!

  ——2010年4月16日下午,连续忙了几天几夜的县委党办副主任马有志,乘车赶往他包的移民村。还没出县城,马有志突然晕了过去。晚9时许,经抢救无效,年仅52岁的马有志溘然长逝。噩耗传开,举县震动,哭声遍野,县网站上自发的悼文如潮涌来。

  马有志不愧为淅川人民的好儿子和贴心人。当文化站长,他扛着电影机翻山越岭走遍几十个村庄,逾月不归……村民有病有灾,或没钱买化肥种子,他经常慷慨相助,自己却穿着有破洞的衬衣秋裤……出任农业局副局长,到市里开会总是坐长途公交,吃大碗面,不肯住宾馆,和下属挤在小旅店里……坐车下乡,路遇负重而行的百姓,患有严重肾病的马有志常下车让司机先送老乡,而自己步行几百米就要歇歇……包村蹲点,夏天他铺张席子就睡在露天稻场上……经广泛调研,他上书县领导建议大力发展花椒、胡桑等产业,目前已全县开花,产值数亿……有些移民不愿意搬迁,马有志挨家挨户走访,并为他们的合理要求四出奔走呼号……

  在马有志家,我翻阅了他的六大本工作生活遗稿,封面上赫然写着“赤子之心”4个大字,扉页上抄录了艾青的两句诗:“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010年4月,大石桥乡党委书记罗建伟经历了他人生最艰难、最痛楚的40天。他父亲是县里的老领导,当年曾送移民到青海。一家两代,对移民所经历的艰难与痛苦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该乡西岭村有3000多人,按规划迁往邓州市。为这样一个移民大村找到一个条件大体相同的安置地,并划拨出5000余亩耕地是很不容易的。动员工作开始以后,少数人对安置点不满意,不断鼓动村民上访告状要求改换。可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移民规划”是铁打不能动的。此口一开,攀比之风陡长,移民工作将全线崩溃。

  那天大雨瓢泼,情绪失控的村民把罗建伟等拉到乡政府大院门外,骂声连天,还逼着他们在雨中从早8时站到晚6时许,不许吃喝解手。有的村民还不断用伞尖偷偷刺击他们的身体,鲜血染红了衬衫。但罗建伟等依然和颜悦色,坚持做说服工作。包乡干部、县委宣传部长陈助民先后十几次带着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赴邓州考察安置地情况,并请求邓州“尽一切可能”在新村地点、耕地调整、道路建设等方面,为西岭村移民创造更好的条件。邓州市也下了最大决心,要求安置点的乡镇干部到西岭村听取意见,“移民不签字,你们就别回来!”

  市县乡各级领导都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纷纷到西岭村亲自做村民工作。无论吵嚷、围攻发生了多少次,党和政府的思想工作总是“多一次,再多一次”。他们深情地说:“少数移民虽然做了些过分的事情,但他们的诉求是可以理解的,他们就想为子孙后代找个安居乐业的好地方。”领头闹事的一位村民徐某性情暴躁,第一任妻子让他打跑了,第二任妻子病死了,他又是十多年的老糖尿病,住院后无人照料。罗建伟亲自陪住了10多天,天天像儿子一样给他喂汤喂药,侍奉左右。开始徐某死了心拒绝治疗,整天一声不吭,喂药就吐出来,输液就拔针头。罗建伟又伤心又生气,他含泪说:“我对你比对我爹还好,我陪你十多天为啥?就是为了让你过上好日子,现在好日子要来了,你却不想过了,我真为你难过……”

  徐某紧闭着眼睛,眼角却渗出串串泪水。春风化雨,滴水穿石,一块顽石终于被感化了。

  ——紧邻丹江的香花镇,号称淅川县的“华尔街”,是全国闻名的红辣椒集散地,300多个经纪人活跃于大江南北,出口干椒占全国市场40%。村民拥有网箱6200多个,渔船、游艇近900艘,轿车上百辆,投资千万元以上的企业12个,百万富翁说不清有多少。如今,这里5.4万村民中要迁出2.6万人,其中大部迁往农业大县邓州市,几乎占全镇人口一半,攻坚之难可以想见。

  乡党委书记徐虎带领全乡干部一头扎进各村各户,一连几十天没进家门。他和镇长张光东一天到晚说个不停,嗓子累得失了音,两人脸对脸站着干瞪眼说不出话,只好用手机短信交流工作。采访中这位48岁的汉子流泪了,他说:“把百姓当父母,视移民为亲人,听起来是一句简单的话,却需要移民干部流汗流泪甚至流血才能做到啊!”村民不让进门,就厚着脸皮请邻居带进去。进了门冷着脸不理睬,主人还砸盆摔碗,就好言好语争取打动村民的心。动辄有上百人围住乡政府“说理”,哭的喊的跪的闹的,一折腾就是十几天。但是,徐虎严格要求所有干部要“设身处地,将心比心”。面对聚集起来的村民,他含泪说:“我家也是移民,也不得不忍受着骨肉分离之痛。就在今天,我80多岁的老母亲和两个弟弟正在赶往辉县安置点的路上。我深深理解大家的感情,同时也请大家相信,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共产党是不会亏待老百姓的!”

  副镇长张才漫是刚刚从县机关下来的年轻母亲,移民工作让她的心灵受到极大震撼。膝部在村里摔伤后严重溃烂,她坚持着不肯撤出一线。她说:“这并不是我多么坚强,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幕:移民搬迁的前夜,房子都拆了,一位老奶奶一直坐在家门口,默默看着她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在尘土中消失了,她的眼角噙着泪。这时候我感觉任何语言都是苍白的,我坐在她身边,拉着她的手,我知道我一句话也不能说。”

  在南阳,在淅川,像这样的干部成千上万。移民工作最紧张时,个个晒得掉了几层皮,没人说病,没人请假,家人说他们像“疯子”、“野人”。副市长崔军主动请求市委,两年内不要安排他党校学习和出国考察,“干完移民工作再说”。他成年累月奔波在第一线,汽车后备箱里就放着被子和枕头。市移民局局长王玉献悄悄去医院做了肾碎石手术,第二天拔掉输液管子就上了前线。副局长武伟一直奔波在基层,孩子在外地上学,那天妻子在家冲凉时突发脑溢血昏倒在地,一天后武伟风尘仆仆回到家里,见妻子一息尚存,赶紧送医院抢救,但一切都晚了。闻讯赶来的亲人哭着对移民局干部说:“你们的工作是要命的啊!”

  “北京能喝上咱家的水,也是咱的光荣”

  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是情感的力量,爱的力量。今天,高举“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旗帜的中国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中国就拥有这样的力量。广大移民深深感受到这种无微不至的宏大暖流。鱼关村70岁的村民吴姣娥,当年是从湖北大柴湖逃难回来的。这次大移民,她的9个孩子中有6个将分别迁往3个安置地。深明大义的老人忍住骨肉分离之痛,对孩子说:“北京能喝上咱家的水,也是咱的光荣,不要让国家作难了,走吧。”

  仓房镇刘楼村村民曹龙训参加过自卫反击战,现在3个儿子都工作了,他还开了一家小饭店,日子过得很舒心。不久,他和两个儿子就将带着全家搬到邓州,一家骨肉从此人分两地。采访中他说:“南水北调需要我们这个地方,没话说,搬吧。人心都是肉长的,得设身处地为国家想想。”说到这里,他的眼圈红了,“几十年了,我们移民一生都在搬迁。今后谁要问我是哪儿的人?我都会说是淅川仓房的。一辈子搬了多少次家,都不再是家,这里才是家的记忆。”

  今年6月16日,滔河乡第一批移民搬迁前夜,县领导袁耀生、马良泉等人赶到凌岗村,住在村民凌增歧一间尚未拆除的民房里。头天正好是端午节,他们带了些慰问品过去。年过六旬的凌增歧说,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和县太爷坐在一起吃饭”,还说“吃过饭就走了,成别地方的公民了”。为此他特意炖了一只老母鸡,大家在一起喝了很多酒,乡亲们即将背井离乡的那种悲凉情绪深深感染着大家,所有人都流泪了。县领导纷纷向乡亲们敬酒,真诚地表达着敬意,然后把大碗大碗的白酒一饮而尽。袁耀生说:“这顿饭我终生难忘,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悲壮!”在向乘车远行的移民挥手告别时,所有送行干部的眼睛都饱含着泪水。南阳市、淅川县很多干部说,干完移民工作,他们就想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

  移民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和牺牲,河南各市县人民也为妥善安置移民做出重大贡献和牺牲。邓州市副市长赵贤三介绍说,这次大移民,邓州要接纳安置30345名移民,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按规定,移民每人配给1.4亩耕地。现在,农村土地一包30年,都在农民手里,尽管国家以每亩地2万余元进行收购,但现在的土地多值钱啊!我们必须做大量的动员工作,才能说服本地农民让出土地。而且,为调出1亩耕地,大体上要轮转调整15亩才能划出来,3万多移民需要划出45000多亩地,涉及的村民和轮转的土地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为了让移民安居乐业,脱贫致富,我们还要多方为他们开拓从业门路,这对本地群众来说,就有个争资源争岗位的问题,可以说“迁出地是痛一阵子,迁入地是痛一辈子”。

  一批批移民迁入新家了。新村路口铺着大红地毯,四处彩旗飘扬,鞭炮齐响。进入崭新漂亮的小二楼,当地政府已为每户备好了成袋成箱的米面油菜,还有电风扇、煤油炉等免费生活用品。有的炉灶已经烧上开水,移民进屋就可以沏茶了。一位小伙子对我说,自从去年搬进新村,他的老奶奶高兴极了,“天天上街遛弯儿,走路都在笑。”村里另一位老奶奶可不那么如意了,天天闷在家里不敢出门,因为老人家“被防盗门关在门外好几次了”。

  淅川县盛湾镇鱼关村老支书王文华59岁,他在安置地监督新村建设时,老伴突发脑溢血不幸去世。去年8月,该村搬迁到唐河县。采访时,王文华乐呵呵告诉我:“现在有3个女人相中了俺,正等着俺挑呢。村里5个光棍,最近都找到可心的媳妇结婚了。外村有个姑娘来相亲,小伙子不在家,姑娘一看漂亮的小二楼就乐开了花,红着脸说,就这吧!”

  那是风和日丽的一天,蓝天如洗,碧水如镜。香花镇镇长张光东陪我一起乘船游览风光旖旎的丹江口水库。船上,他吸了一支烟。我注意到,他吸完烟以后,把烟蒂放进随身带的小塑料袋里,然后一直握在手心,直到下船登岸。这个细节深深感动了我。为了国家,为了京津冀人民,淅川人民如此珍爱这一库清水!

  饮水思源,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半个世纪以来,南阳人民为把一库清水送北京,付出难以想象的巨大代价和牺牲。正如一位移民干部说的,南阳人民有恩于国家,淅川移民有恩于国家——京津冀人民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那里父老乡亲为我们所付出的一切! 蒋 巍 http://www.gmw.cn 2010-12-01 10:48:26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