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麻离青锈晶锡光:网络数字技术改变了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2:37:50
网络数字技术改变了什么作者:高钢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报       时间: 2011-02-01

    1995年,尼葛洛庞蒂的《数字化生存》中文版问世的时候,我们看到这样的描述:“比特(Bit),已经作为信息时代新世界的DNA正在迅速取代原子,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

    互联网技术 影响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互联网在中国投入公共应用的15年来,我们能够看到,互联网信息技术比人类历史上的任何科学发明都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各个时段,从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改变着社会的存在方式与运行方式。

    就其新闻信息传播来看,网络数字技术已经改变了原有的传播形态。信息的传播者正在从制作信息到聚合信息,从发布信息到经营信息,从输出本体信息传播能量到整合网络信息能量。

    信息的接收者从被动接受信息到主动创作信息,从单一获取信息到全面利用信息,从信息索取的孤立个体变为信息交流的聚合群体。

    信息数字化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已经使得新闻传播的手段和方式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现代化水平,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局面。

    尼康公司2008年推出的一部消费级别的照相机D90。这个照相机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它加载上一个地理数据定位模块,便可以保证用这一台照相机拍摄的每一张照片获得精确的海拔高度和地理经纬度的定位信息。

    今天尼康公司已经把这个地理定位功能加载到从专业级别到普及级别的各种照相机上。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这是尼康公司为了商业销售而加载的一个玩具性功能。

    大家一定使用过谷歌地球。谷歌地球2005年推向互联网的时候,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地理工具,甚至是一个大玩具。我们在谷歌地球提供的高清晰度的卫星图片之上,可以看到人类生存的这颗星球表面的各个角落。谷歌地球不光提供地理信息,它的平台上集成着与人类社会运行相关的各种各样的专业数据库。从环境变化到能源结构、从贫困状况到地区危机、从耕地衰减到物种消失、从教育失衡到文化差异。

    谷歌地球在对人类生存的环境进行着全方位的数字化描绘。与此同时,他们对人类社会活动的内容进行着全方位的数字化记录。当他们把人类迄今所认识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行的一切细节置放在时间轴上的时候,一个重要的景观就在我们面前呈现。这就是他们启动了对人类文明镜像世界的建造。

    互联网技术 改变人们思维和行为方式

    网络数字技术最具革命性的力量,就在于它使人类第一次拥有了第二文明形态,即在现实文明形态之外有了一个数字文明形态。这个数字文明形态绝对不是简单地对现实文明形态的描述、存储和备份,它有着自己的运行特点、运行规律、运行能量。人类的两个文明形态之间进行着极其复杂的能量交换。

    我们可以做一点联想:刚才说到的尼康公司提供的那部有着地理定位功能的照相机,如果连接在谷歌地球这种空间定位的数据平台之上,对于我们做职业新闻传播工作,或者做职业公共信息传播工作的机构、组织和人员来讲,就意味着,通过这部照相机所拍摄的任何一张拥有公共传播意义的图片,我们就能轻而易举地在精准的空间定位平台上提取到时间轴上发生的一切事情。今天职业新闻人所追求的“用昨天的背景,解释今天的变动,阐释明天的意义”,这种高等级的信息集成就得到了这种数据工具的支持。

    今天互联网技术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应用景观。2010年我们感触最深刻的是微博的能量。微博开启了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核裂变时代,微博形成了个人的信息集散平台,个人的公共对话平台,个人的社会关系平台。在微博平台上,每个人都拥有了事实的聚合能力、观点的聚合能力、需求的聚合能力和影响的聚合能力。

    互联网正在开掘着每个社会成员的信息传播潜能和生命创造潜能,它正在将这种基于个体生命的能量集成在公共利益的共享空间,互联网不仅呈现出深刻的社会批判的功能,而且呈现出强大的社会建设功能。

    信息技术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信息的采集、合成、传播和经营等各个环节的运行方式,把历史上不同媒介形态的独立演进过程统一为一个更加丰富更加有序的过程。国际新闻学界把这个过程进行学术定义,就是媒体融合(Media Convergence)。

    我们今天感受的媒体融合是现代信息技术所推进的,信息传播的技术手段、供应结构和形态模式的界限改变。

    互联网技术 改变社会存在与运行方式

    今天我们目力所及的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至少有这几个方面。

    一是多媒体信息集成,丰富信息传播形态的主流化趋势;二是移动网络传播,拓展信息传播自由的主流化趋势;三是全球信息交互,满足个性信息需求的主流化趋势;四是网络数据分析,开掘信息使用能量的主流化趋势;五是全球网际协作,建造宏大信息工程的主流化趋势。

    维基(Wiki)是我们需要高度重视的技术。它提出了一个具有革命意义的技术思路:设定宏大目标,通过网际协作,将分散的个体创造能量聚集到同一目标的系统运行中,组织大规模的创造将这一目标不断实现并不断完善,其创造成果(可以被视为整个创造过程)为全社会所共享。

    维基百科是这个技术的最为成功的应用。当2001年维基百科提出用全人类的语言撰写一部全人类的知识的总和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这是在痴人说梦。然而,到了2007年,维基百科已经拥有270多种语言版本,总条目超过900万条的人类历史上最为庞大的百科全书体系。

    世界上有号称A、B、C的三大权威印刷版本百科全书。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光盘版只有98000个词条,美国百科全书比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几乎少了一半,45000个词条,科利尔百科全书比美国百科全书又少了近一半,25000个词条。三大百科全书的词条总量加起来还不及维基百科的零头。

    那么,这种由网民们撰写的百科全书准确吗?美国的《自然》杂志进行了一个验证性调查。他们从维基百科和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各提取42个和科学技术相关的词条,进行错误率的比对。结果发现,维基百科平均每个词条的错误只比大英百科多出一个。

    网络数字技术追求的趋向

    15年来,我们经历着从Web1.0到Web3.0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在Web1.0时代,我们体验的是信息总量剧增,全球信息互联,信息综合提供,网络数据检索为其主要特征的网络泛传播时代。这一时代其主要的信息提供模式仍然是机构为主体的公共传播,我们感受的是人与信息之间的连接。

    Web2.0时代,我们感受的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时空界限的突破,个人信息传播能量的扩张,个人与群体之间通过网络建立起各式关联,网络社会的属性清晰显现,网络世界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能量交互变得更为顺畅、更为直接、更为强大。

    Web3.0时代,我们将要体验的是物质世界与人类社会的全方位信息交互。

    这个时代将生成一个物质世界与人类社会全方位连接起来的信息交互网络,我们感受的是由此生成的超大尺度、无限扩张、层级丰富、和谐运行的复杂网络系统,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聚融的全新的文明景观。

    未来的信息传播过程将会由多元维度结构支撑。信息的组合方式,具有时空的多元维度;信息的展示方式,会具有媒体的多元维度;信息的采制方式,会具有工具的多元维度;信息的获取方式,会具有终端的多元维度;信息的使用方式,会具有目标的多元维度;信息的生产方式,会具有协作的多元维度。我们需要考虑在这样全新的信息传播的形态之下,我们专业工作的位置,我们的社会责任的实现途径。

    互联网平台所承载的信息采集技术、信息导航技术、信息整合技术、信息诠释技术,将把每个社会成员与人类的数字世界连接起来,从而推进每一个生命的能量与整个人类文明能量之间的沟通与交互。

    互联网技术的运行本质似乎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崇尚的社会理想有惊人的相似。《共产党宣言》中这样描述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形态:“代替那个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今天,互联网的发展让我们看到,每一个生命价值的被尊重,每一个生命潜能的被开掘,每一个生命理想的被成全,正在成为网络数字技术追求的趋向。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