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步青学校微博:经济学自学总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0:10:47
M1:现金+活期存款(流通中的货币);M2:M1+定期存款(流通+半流通的货币);M3:M2+债券(流通+半流通+不流通的货币); M1反映了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性变化波动的先行指标,如果M1上升,意味着暗示着经济在走向繁荣,(可流动资金变多),反之,可流动资金变少,暗示着经济走向萧条(相对来说)。M2的流动性较M1较弱,反映暗示了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社会通货变化(紧缩还是膨胀)。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指的就是M2。M2增加,意味着社会上整体的通货变多,有通胀可能,M2减少,总体通货变少,紧缩;整体社会的财富逐年增多,M2正常情况下是应该逐年增多的,增多的速度,也反映了一段时间内通货的松紧情况。将M1与M2增速相比较,可以得出几个结论:如果M1大幅增长,推动经济升温,引发投资过热或通货膨胀;正常情况下:M1、M2增速保持平衡,也就是说,收入在增加,货币供应量加大,企业居民的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是同步增加的。如果M1增长超过M2增长速度,通货(流动性)增长超过半通货(定期存款)增速,企业、居民交易活跃,经济景气度升;反之,M1增速小于M2增速,企业居民将更多的流动性变为定期存款形式存入银行(半流动性),微观个体盈利能力下降,经济景气度下降,未来可供选择的投资机会下降,多余资金从经济实体中抽离出来沉淀下来,经济运行回落。在我国,M1对货币政策的反映更敏感一些,如果经济下滑,M1会快速下滑,如果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经过一定时间(时滞),M1、M2反弹,M1的反弹速度会超过M2,较M2更为敏感。; 货币:支票和信用卡并不是真正的货币,他只代表了用来扣款的活期存款帐户;活期存款也称银行货币;派生的货币:商业银行创造的乘数作用使货币供应量大增;货币的总需求量和利率成反比(利率和货币的投机需求成反比决定的,这种反比关系是有一定范围的,利率足够高时,投机需求为0,利率逐渐降低,投机需求则逐渐增大,到某一个利率水平时,投机需求能有多大就有多大,再降利率就没有什么影响了。);利率上升,货币总需求量下降;利率下降:货币总需求量上升;货币总需求量是由社会(人)创造的;调节利率调节MD适应MS。(MS根据什么来调节?根据失业率、CPI?)。费雪议程式又称货币数量方和式:MV=QP;流动性陷阱:当利率降到一定低的程序r3的时候有息资产
有息资产对人们再无吸引力,货币的投机需求成为最大的需求,无论社会的货币存量是多少,除了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外,都成了投机需求。投机性需求像一口进,吸进所有的其他资金,这口进就称为流动性陷阱。 一些学者坚持把资本的边际效率和投资的边际效率两者区分开来:投资收益可称为投资效率,平均资本收益率可分为七类:A  10%以上,B 9%,C 8%,D 7%,E 6%,F 5%,G 4%,如果银行利息为10%,则只有 A类投资可以进行,同理,如果利息为9%,则只有A、B类投资可以进行,以此类推。如果银行利息为4%,则所有投资(A-G)都可以进行,银行利息每降低1%,就会增加一部分投资资金,这个增加量称之为边际投资量,用这个边际投资量乘以平均资本收益就得到投资的边际收益。 企业是否从事某顶投资的衡量标准是,以通行银行利率为依据,再考虑投资风险(不确定),确定一个必须的投资报酬率,据此把每年的收益折算成现值,然后将现值与期初投资额相比,看其是大还是小,再决定是否时行该项投资。企业从事投资业务而付出的机会成本:企业因使用自有资金于投资而没有得到本来可以得到的利息收入。(我认为机会成本应该是由此项投资活动而失去的其他投资活动的最大收益。)不论是企业资金是自我的还是借的,都要求投资收益率大于或者等于银利息率+风险报酬率。投资的收益可以称为投资效率;投资也是一定时间内花厂房、设备、原材料、人工等资本商品、存货净增加的支出。 导致中央集权社会瓦解的原因,无一例外地是“财政枯竭:,官僚扼杀了创造力,使政府财政陷入枯竭;官吏们追求的不是公共福利的最大化,而是个人努力的最小化。 通过资本这根纽带,欧元、美元、人民币、欧股市、美股市、中国股市,黄金、石油、大宗商品期货全部产生了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国提高存准率会影响中国对大宗商品的购买力,原材料市场受一定的影响(另外提存、加息也收回了流动性,使经济降温,对原材料的需求也会降低。)中国的外汇储备占全球的三成。外汇储备不是外币,而是以外币(如美元)计价的可以随时况换外币的债权(如有价证券); 商品价格由其最后一单位商品的效用决定,最后一单位效用,即边际效用;价格由边际效用决定,所以,物以稀为贵。 凯恩斯思路:危机是人们不愿买东西的结果;一旦东西卖不出去,厂家下一回就不敢生产这么多了,减产,然后解雇工人,失业工作没了收入,就更买不起,再压缩产量、让更多人失业,东西更卖不出去,恶性循环到一定程度,经济危机就爆发了。人们不愿意买东西的原因1、一个人购买的边际效用递减,家庭买东西,买到一定程度就停止了,买东西速度跟随不上收入增加速度;2、企业投资的边际效用递减。企业投资回报越来越低,企业购买投资品到一定时候也就停止了。3、人们愿意在手头上保留一部分现金,而非把钱花出去,以防万一;(实际上在中国并不一定是这个道理,中国的钱都被政府给拿走了,国富民穷,人们手中的那一点点钱还得用来教育、医疗、养老就付通涨,就更不敢花了,民众消费极度萎缩,影响了企业的销售和再生产,所以就依靠国外市场、出口,一旦国外经济危机了,市场缩小了,国内的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就不可避免了)解决办法:靠政府搞赤字(借钱)花钱办法拉动经济,称之为凯恩期主义;人都失业了,不管是什么活,只要给钱,就有人干,有了钱,就可以买东西,东西卖出去,就可以继续生产,失业工人就会重新上岗。凯恩期甚至认为:政府只要把钱花出去,不管花到哪里,哪怕是浪费、地震、战争、造大工程、甚至造金字塔,都会增加工人收入,增加工人总需求,都能刺激经济从衰退的泥淖中爬出来。政府的支出可能是个浪费,但他避免了更大的浪费----大量劳动力失业;(是这样吗????)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结论:人们愿意买东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社会愿意购买的东西的总和(包括家庭、企业、政府、外国人的购买)叫总需求;只要能增加总需求,宏观经济就差不了;也不能总需求太疯狂,那样就会通涨。凯恩期:有效需求决定了社会的收入和就业水平;而有效需求不是社会的常态,市场经济必然存在失业,需要国家干预以增加有效需求。(有效需求:买得起又愿意买的需求。)每个人都喜欢钱,如果你的钱翻了一番,别人的钱不变,你一定喜欢,可是每个人的钱都翻了一番,结果照旧,更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