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皇家男子会所:李渊父子“抄底”秘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7:59:39
资料图片李密是个勤奋好学的同学,牛角挂书的故事万古传扬

何谓国学?暂且借一位前人所说的来定位:一国固有之学问。我国固有之学问在哪里?在经史子集上。而前人云:六经皆史。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依托最终是在史学上。我们的历史记载什么?不是像西方那样记载概念,记载数据,而是记载是非成败得失,记载人心。虽然你可能不读史书,但你却天天晚上盯电视看《三国》,为历史上的得失感叹。这证明历史不只是记载在书籍里,如今还在我们内心深处。你的遭遇还在重复史书上的记载:也许你满腹才华,可“李广难封”的故事为何发生在你身上;或许你头脑精明,善于经商,可是项羽垓下之困的局面为什么也在你身上发生?

  因此,笔者特地从《资治通鉴》截取从隋朝灭亡到宋朝建立前这一段成败是非史,进行解读,和大家共享。文/刘黎平

  中心事件:

  争夺龙头股洛阳。

  追高者:

  杨玄感  王世充  李密   窦建德

  抄底者:

  李渊  李世民

  结局:

  大家都知道

  是非成败原因:

  看了就知道

  大家看电视剧新《三国》,肯定会对诸葛亮的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印象深刻,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连年兴师动众,一次次与司马懿张颌交锋的目的何在?

  目的就在收复长安、洛阳,尤其是洛阳。在诸葛亮眼中,洛阳就是一只龙头股、指标股,拿下它,就是控股天下,结束三家公司鼎立的割裂局面。

  可惜诸葛亮的这种行为是追高行为,因为当时的魏国处于强势,无底可抄,而他自己则被牢牢套在上面,以至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时过三个多世纪,严格来说,也就是过了350年,按照中国人的算法,已经过了10代人,地处中原的洛阳仍然高高地处在龙头股、指标股的位置,为了它,又有多少英雄豪杰折腰流血,演绎出一场轰轰烈烈的追高史,抄底史,血泪史。

  洛阳第一批追高者:杨玄感

  我们紧切主题,从离洛阳最近的故事说起来。

  大业九年,公元613年,隋炀帝杨广东征高丽,命令礼部尚书杨玄感在黎阳(今天河南的浚县)负责粮草辎重军需物资的运输。

  可这个押粮官不专心运粮草,一门心思却在琢磨隋朝的江山。区区一个押粮官,何以这么大胃口?因为他不是普通的押粮官,他是有家世有背景的押粮官,他的父亲杨素是隋朝的开国功臣,更是扶助杨广当上太子,登上帝位的头号功臣。而当时的杨家是天下的一只蓝筹股,身世显赫,天下侧目,按照《三国》里头形容老袁家的说法就是: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不只家庭背景过硬,杨玄感本身素质也过硬:文则博览群书,武则擅长骑射,交际则朋友遍天下。

  当时的隋朝,显示出下滑的行情。隋炀帝凭借着老爸隋文帝惨淡经营留下来的丰厚资产,进行了大规模的高风险投资。

  其一,投资长期有效益,但短期难见收益的超大型项目:开通大运河。后人有诗曰:“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就充分说明这项工程要垫付大成本,却短期不见效益,而且可能效益还未出来,公司就已经被拖垮。

  其二,投资超大规模的物业,也就是说将资产投在固定资产上:经营东都洛阳。洛阳之大之繁华,我们不多说,只举一例:杨素当年担任建设洛阳的总指挥,光是一个月所需的民工就达200万。这项工程短期内也难见收益。

  其三,玩高风险的游戏,高仓位操作:东征高丽。这是一项高成本操作的投资,蚀本的几率远远大于收益的几率。

  身居要津,能掌握大量内部消息的杨玄感开始看空隋王朝公司,预感到杨广的江山要崩盘了!杨玄感肚子里一打算盘,想要成为多方,逼空杨广,坐他的江山,另立大盘。

  蓝筹股和潜力股的成长史

  杨玄感利用押运物资的机会,取得了物质上人力上的方便,做好了军事上的一切准备,然后,他请来了一位军师。

  这位军师是李密。李密何许人?就是我们民间所熟悉的瓦岗军的头目,这是后来的事。李密的祖辈是隋朝的功臣,这里我也没心思翻他的族谱,反正,他自小就和杨玄感是朋友,按现在的说法:是在同一个机关大院里长大的。

  李密是一只潜力股,虽说是隋朝的富N代,但却没有纨绔子弟的浮浪气息。他自小志向远大,一天到晚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以至于当年他顶职给隋炀帝当侍卫时,隋炀帝受不了他胸怀大志的样子,说:“侍卫队里那个黑皮肤小子,目光炯炯跟常人不同,叫他远点。”远点就远点,李密也不去宫里上班了,缩起头来读书,读的什么书?《汉书》。《汉书》里面就记载着一打一打的是非成败。他坐在牛背上,低头读《汉书》。让杨素给逮着了,杨素十分喜欢这个好学不倦的年轻人,特地召到家里,对儿子杨玄感说:“李密小朋友比你们有见识,是你们学习的榜样。”

  于是,潜力股碰到蓝筹股,大家成了好朋友。潜力股李密给蓝筹股杨玄感提出了上中下三策。

  在历史成败转折关头,经常会出现一个牛人参谋,经常会提出上中下三策。而对方大都选择下策,只有一个选了中策,那是刘备。

  我们且分析李密给杨玄感出具的上中下三策:

  上策:多空博弈。

  隋炀帝孤军远在辽东,在幽州(北京)之北千里之外,南面有大海,北面有强敌,而南归的路程只有一线:狭窄的辽西走廊。他明显处于空方,我们处于多方,只要封死辽西走廊,多方封死空方,然后高丽突厥袭击他的后方,他前后无路,粮草散尽,自然死路一条。我们多方稳操胜券,单边上扬,控股天下,甚至立大盘!

  如果杨玄感采取多空博弈的上策,后头就没李渊李世民的什么事情了。

  当时隋炀帝大军远征,与其说是征战,不如说是时装秀、演唱秀,往往一支大军绵延几十里都是红色的服装。百万大军,路途长远,粮草运输跟不上,野战兵居然要当运输兵使,一肩扛长枪弓弩,一肩扛口粮,不用到战场上去厮杀,早已在路上累杀了!于是,士兵们一路将粮食当成累赘处理:扔!扔军粮是要杀头的!扔不成,我埋还不成?于是,悄悄地挖坑埋粮。

  军粮运输紧张到这个地步,杨玄感一旦封锁归路,军心的慌乱可想而知。

  中策:稳妥进取。

  一路向西进发,沿途不贪小便宜去攻占城池,打到关中,拿下长安,早早地关门据守险要,观望天下,既稳健无忧,又可伺机进取。

  下策:夺取龙头股洛阳。

  夺取东都,可以新政府的名义向四方发号施令。不过,一旦百天之内拿不下,就等于被套牢,四面援军一到,等着死。

  文武全才的杨玄感并没有跳出前人的窠臼,他拍板:下策就是上策,我们就追龙头股洛阳。

  杨玄感为何选此下策?且听他给我们做出怎样的解释,且看他如何行动,如何成败?

  而且,我们可以穿越一下,如果你是当时的杨玄感,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