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人才市场招聘信息:趣联嘲讽错别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9:44:42
我们的方块字中形近字、谐音字特别多,稍有不慎就会读错,而水平差的人强不知以为知,更是笑话百出。
清末的一次科举考试,以《尚书》中的“昧昧我思之”为题,意为“深切地默默想念”。一位考生却误将“昧昧”写成“妹妹”,文章内容自然更是南辕北辙。阅卷的考官见题目错写成了:
妹妹我思之。
成为“思妹心切”之意,不禁哑然失笑。他随即模仿妹妹的口吻拟一下联以足对:
哥哥你错了。
语气幽默俏皮,而且还是这份试卷很恰当的批语。
近人何颜升,字秋辇,清末任甘肃布政使时,有留学归来的一唐姓翰林在给他的信函中误将“秋辇”写成“秋辈”,又将“追究”的“究”错为“宄”。何即以一联嘲讽:
辇辈同车,夫夫竟作非非想
究宄异穴,九九难将八八除
此联用离合手法以作嘲讽。联语指出对方“辇”与“辈”、“究”与“宄”不分,前二字虽均属“车”部,但各自上半部有“夫”“非”之别;“究”“宄”虽都有“九”,但一个为“穴”头,多了一个“八”,另一个为宝盖头,区别很明显。
民国初年,四川军阀孙兆鸾本是大老粗一个,却偏好充斯文,咬文嚼字而又时常错误百出。他将成语“草菅人命”说成“草管人命”,“马革裹尸”说成“马革裏(‘里’的繁体)尸”。有文人以此二成语入联:
山管人丁,水管财,草管人命
皮裏袍子,布裏腿,马革裏尸
将错就错以作嘲讽,读联者无不捧腹。
三十年代,身为“领袖”的蒋介石也出过写错别字的洋相。当时有游庐山的洋人向他反映中国人当街晒衣、随地吐痰,不讲卫生,极不文明。蒋介石立即写一手谕,其中的“严格禁止当街洒衣,不准随地吐淡”一句,竟出现了两个错别字。手谕下达至江西时,虽然被官员们改正过来,并严加保密。但这桩丢脸的事还是流传开了。遂有人据此撰联道:
白纸黑字?非也。黑纸白字也!
洒衣吐淡?怪哉。吐衣洒淡哉!
就其错别字反复渲染,以作讽刺。
错别字还给国家造成过巨大的经济损失。八十年代,乌鲁木齐某厂请曰本一厂家印刷包装袋,设计的图纸上却误将“乌”写成了“鸟”,结果印好后的包装袋全部报废,经济损失达百万元之巨。遂有人撰联以为警诫:
乌鸦有翅原为鸟
王八无毛不上天
下联“王八”取其大名“乌龟”的“乌”字,以与上联的“鸟”字相对比,显出其错处。
《语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