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烟房子猜明星:阴阳的本性 - Qzone日志2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2:35:09
阴阳的本性 阴阳的本性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耶,将天数然也。”
  人到最后,身体慢慢衰老,是精没了,还是天数?
  上面讲的是脏腑的本性,下面开始讲阴阳。
  女子为阴,男子为阳。
  女子的生命节律与七有关;男子与八有关。
  女子七七四十九岁更年期;男子八八六十四岁更年期。相差15岁。
  阴 女子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发长”,“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一个“齿发长”;一个“发长齿更”。是举头发、牙齿为例。
  头发在中医里,是一个中药名称,叫血余,血足了以后长出来的东西叫头发。头发生长速度与肝气相关。牙齿最为固硬,是肾气的外现。
  女子7岁,“齿更发长”。齿为收敛,收敛在先,生发在后,这是阴的一个特性。
  女子14岁,“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天癸是天水的意思。癸是四方流入中央之水,所以癸也属水。天一生水,它是一个人的创造力,肾精的创造力。
  小孩肾精足,他是潜龙勿用,密固在哪里,不启动。
  14岁青春期时开始启动,任脉通了以后,太冲脉盛。
  太冲脉是人体奇经八脉之一,是一条阳经,从人的气街部分,大腿根处,沿任脉两边向上走。
  女子散于胸中,14岁第二性征乳房开始发育。
  男子阳气足,太冲脉一直向上环口,整个环唇,第二性征为胡须。
  男人不长胡须叫天宦,气不足,血有余。宦官原来有胡须,太冲脉是从睾丸上来的,既然去掉睾丸了,伤了太冲脉,就不长胡须了。
  女人的太冲脉就是从输卵管往上走,与生育有关。
  两鬓胡须多,是胆经足,如果白了,是胆火过旺。
  “月事以时下,故有子”,月经是阴阳和合的一个表现,有月经才能有子生育。
  女子21岁,“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生发和收藏是平均的,东西平衡。
  之所以称一年为春秋,而不是冬夏,春秋代表着阴气阳气比较平均。
  真牙生,密固达到顶点,生发也达到顶点。
  女子28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肝肾气盛,头发长到最长的程度。女子在28岁,是身体达到顶峰的一个时间段。古代讲女子二十而嫁,28岁前生一个孩子。
  女子35岁,“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阳明脉就是胃经,起于迎香穴,经脸部。胃主血所生病,气血衰是由胃经而得。血不能荣于面,脸开始变得憔悴。同时容易长鱼尾纹和抬头纹,显出老相。头发开始脱落。
  女子42岁,“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少阳胆经衰,两鬓就开始斑白;阳明经衰,前额头发开始变白。太阳、少阳、阳明三经衰,全脸开始出现憔悴现象,头发也陆陆续续白了。记忆力差了。
  女子49岁,“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阴阳俱虚,创造力基本枯竭了。女人绝经进入更年期,有人也可能50岁、60岁。有人有子宫肌瘤,人体因为有自保功能,要调气血去破它,所以绝经后也可能流血。
  阳 男人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男子8岁,“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开始淘气。人的生理结构及功能即命运。
  男子16岁,“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第二性征开始发育。
  男子24岁,“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阴阳平衡,和前面讲的一样。
  男子32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运化达到顶点。古代认为男子要三十而娶,如果早娶,是过早的破精,对身体不好。根据心理、生理,全身心的发育成长来完成你自己的人生大事。
  成人标志,女子来月经,有些地方过成人礼节。不论年纪多大,来月经日算为二七,之后头发盘起来,一年插一根簪子,数齿,看年纪有多大。
  男子成人礼节,冠礼。20岁这天,开始给男孩行成人礼。
  丈夫,“丈”字,人出头,就是拿一根簪子把头发簪起来了。把头发簪起来,戴帽子,意味着应该开始承担传宗接代的责任,承担社会职责了,开始约束自我了。
  原来只有名,这一天,要给你一个字。“字,是在家里养孩子的意思。古代彼此称呼字,而不是名。这时为弱冠,32岁才壮。要培养自己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和心态。
  女孩子此时叫待字闺中,等待生孩子,在闺房里。
  男子40岁,“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男人开始衰老,生发也衰落了,牙齿收敛也衰落了。
  男子48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男子有可能出现两鬓斑白,这是少阳气衰的相。
  男子56岁,“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中医里的筋,从竹从肉从力,为肝,肝主筋。会导致筋生病的是膀胱,太阳。膀胱经主筋所生病。
  筋指收缩性、弹性。在人体里,凡是跟弹性有关的,跟肝、阳气、膀胱都是相通的。
  男子最大的表现阳性的筋,就是生殖器。
  治男性病,有一种方法是从肝上去治,肝主筋,肝经绕阴气的,绕生殖器。
  肝为木,水生木,另一种治法是从肾治。
  这个年纪有可能阳痿,这是人体的自保功能,没必要强迫自己。
  外形和里边都达到了一个过分的疲劳的状态,叫皆极。
  男子64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不是单纯讲牙齿掉,头发掉了,是收藏和生发全都没有了。
  临床上不能只看实际年龄,如果人体的精严重不足,创造力没有了,这种人得病很难治。
  从养生说,这个年纪能收藏就收藏,假如没什么东西收藏就歇着,尽可能维持自己运化和收藏的能力。
:四季养生、四气调神大论

  《四气调神大论》是《黄帝内经》的第二篇文章。
  春天怎么养生
  夏天怎么养长
  秋天怎么养收
  冬天怎么养藏
  顺应四时为养生第一条。
  是四气而不是四季。调的是神。
  气,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
  候,是物候,是树木等事物的表现。事物五天会出现一个变化。
  三候十五天,天地自然之气就会出现一个转换。
  养生要能跟上气的变化,不然就会得病。这也是天人合一概念的一个表现。
  古代时讲气,更多指节气,即24节气。
  一年四季,一季有6个节气。
  在春夏秋冬四季里,气是不断地在发生变化,人的情志要跟上这个变化,就能养生。
  生长收藏都是四季里气的表现。
  化,是指四季全包括,见群龙无首吉。
  四合院,东南西北生长收藏全有,门朝南开,门主散,出入之所。东边的房子主生发,孩子们住;老人住西边,壮年住正房。
  春天怎么养生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春三月”,春天的生发之机,是一点点起来的,是分步骤的。
  “此为发陈”,陈就是陈旧,是从冬这起来的。春天的毛病是冬天作下的。发的是积聚在冬天的东西。
  非典中很少有老人和孩子,基本是青壮年。老人和孩子比较注重养生,按时睡觉。
  “天地俱生”,天为阳,地为阴,阴阳都可以生发,也就是子时,一阳,二阳,三阳这样生起来。
  “万物以荣”,万物都开始来发育生长。如何养生,列举三个例子。
  一个是“夜卧早起”,晚睡早起,晚不过子时。“广步于庭”,步,在古代是慢慢走的意思。慢慢走,走很远。
  一个是“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披发,不要约束生机,生发,应该放松心情;缓形,放松腰带穿宽松的衣服。调神,神最重要。志是肾经,肾的神。使肾精能够一点点生起来。
  还有一个是“生而勿杀”,此时只怀一个欣欣向荣的心思,不要起一点杀心。春天不能起杀心,春天折一枝花,秋天少收一个果。
  此时如压抑自己,你就会得病,要愉悦。这叫“生而勿杀,予而勿夺”。不要压抑万物和自己。
  春可以对应肝;也可对应人一生中的少年。小孩子不要压抑他。“赏而勿罚”,奖赏他,不要惩罚他。
  “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对应春气的反应,这是养生的道,规律。将养生都是在讲养东方。
  “逆之则伤肝”,违背养生之道,就会损害肝气的生发之机。
  发生的伤害春天可能看不出来,“夏为实寒变”,到夏天才能看出结果,出现问题。如腹泻、心脏都会出问题。在五行里,木生火,如果春天木没有生发好,夏天火就不旺,火又对应人的心,所以人的心气也就不旺。
  “奉长者少”,春天没养好,给夏天可供生长的东西就太少了。
  关于饮食
  黄帝内经分两本,《素问》上,《灵枢》下。
  1.食物为什么最重要?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富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素问*藏气法时论》
  “药补不如食补”,古代的药都叫做毒,毒字,草生得特别浓密。
  “是药三分毒”,毒指的是偏性,食物和药相比,用其平和之气。
  中药的采摘时间很重要,偏性是用它的气,菊花茶是秋天和冬天生长的花,是金、水二气,补肺和肾。它败火,败的是肺火和肾水的火。
  大拨种植的药,不按节气采摘,药效就会有问题。
  药是用来赈灾的,不能天天吃,救急不救贫,当有了病,即出现了阴阳偏盛的问题,药临时来帮一把。
食物是天天可以吃的,人体可以吸收的。身体要健康,一定天天要吃饭,健康是一个积精累气的过程。气、精要一点点攒起来,才可以补益身体。
  人体有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奇经八脉都是藏元气的地方。所有中药书中都一句话,叫做没有一个药入奇经八脉,没有一个药可以补元气。
  只有食物可以补益元气。
  2.中国人的饮食习性
  以纤维性食物为主
  讲究和谐圆融
  喜“社稷”
食物的意义

  1.食物为什么最重要?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富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素问*藏气法时论》
  五谷为养,谷指的是粮食,大豆、小豆、小米、米和面五种,这是养生最好的食物。高级医师应该是食医。
春天,养生食物应该注重粮食,因为春天并不产生新的粮食,主要粮食是头一年的种子,而种子都是讲究生发之机的。
  夏天,古代在《周礼天官》第十章提到,应该吃羹剂。因为夏天阳气全都伏若在外,五脏里最为空虚,任何渍盐的、味道比较重的东西,脾胃难以消化。哪怕吃肉,都要切成很碎的末来吃,煮成羹来吃。
  秋天,古代比较注重酱剂。酱都是发酵的东西,它可以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可以吃一些厚重的东西。
  冬天,注重饮剂。比如淡酒,一方面可以通经脉;另一方面可以取暖。
  中国古代的酒类似现在的醪糟,都是粮食发酵而成的,很淡。
  2.中国人的饮食习性
  中国人的饮食习性以纤维性食物为主,所以使用筷子,也体现一阴一阳,动为阳,不动为阴。
  “道日用而不知”。可以不懂,但不能背道而行。
  西方人用刀叉,肉食为主。鱼生火,肉生痰,所以喜欢喝大量冷水,来去胃中的燥火。慢慢在身体中形成一种湿气,容易壮大和肥胖。
  中国人饮食讲究和谐圆融,吃饭用圆桌,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不分贵贱尊卑。
中国文化中喜“社稷”,在古代,社是土神,稷是谷神。传统文化中不是鼓励喝牛奶,而是喝小米粥。小米虽粒小,但它是种子,是可以发芽的,中国古代文化注重食物的生发性。
  3.孔子的饮食观念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殪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食不语。”
  “食不厌精”,不一定非吃很精美的食物。
  “脍不厌细”,脍是把肉切成很细的丝。古代认为牛羊肉等五畜类食物营养价值很高,对人体是补益的,补精血。这种脂肪类的东西,老人60岁以后可以吃一些。把肉切得很细,有益于消化。
  “食殪而餲”,鱼馁而肉败,腐烂的食物一般不允许吃。
  “色恶不食”,食物的颜色不对的也不要吃。
  “臭恶不食”,臭是味道不好的意思,味道不好的也不能吃。
  “失饪不食”,烹调手法不对的不吃。鸡是火性的,如果烤,就是失饪。
  “不时不食”,不按季节,不按节气去吃的东西不要吃。比如冬天吃西瓜,古代认为史不守时令。要吃应季食物。食物有两个方面:气和味。按照时节去吃,守住其气。
  “割不正不食”,烹饪时切割不对都不要吃。厨师如果连切割都做不好,烹饪的其他事情也可能做错。做事要严谨。
  “不得其酱不食”,不同季节要配不同的酱,配伍不当也不可以食用。
  中药的配伍很大程度上源于食物的配伍。写过中药的书的伊尹,就是殷王的厨师。第一本关于饮食的书,也是一本关于中药的书。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吃再多的肉,不可以超过主食。古代认为主食是养生很重要的东西,五谷为养。吃菜不能代替主食,五菜为充。
  “唯酒无量,不及乱”,酒可以多喝,这个酒类似于古代的醪糟。醪糟可以多吃,有一个原则就是不及乱,不要让自己喝醉了。
  “沽酒市脯不食”,买的酒不喝,市场上买回来的肉脯也不吃。
  “不撤姜食”,古代鼓励吃姜,“冬吃萝卜夏吃姜”。“上床萝卜下床姜”,晚饭应吃萝卜顺气,利于消化吸收;早饭吃姜,姜助阳气助生发,使阳气更加振奋。
  “不多食”,吃多了增加脾胃负担,夺心的气,火生土,心为火,火就会生脾胃,如果胃的负担特别重了,就会子盗母气,要心火之气。吃得多,会导致心脏的不舒服。过节暴饮暴食很危险。老人过节见到儿女高兴,喜则气缓,已经耗了心气,再暴饮暴食,子盗母气,心就会怦怦跳,心跳加速,出现危险。暴饮暴食表面损的是脾胃,实际上损的是心,心肺。
  “食不语”,吃饭时说话,小孩子有可能会噎住,不安全。
  孔子认为,人要慎重的,一个是斋,斋戒,也有吃饭的意思;祭祀时要懂礼,宁可不说话,也不要胡说话。还有一个是战,认为战争会造成人心人民生活的动荡。再有一个是疾病,疾病要很慎重,孔子是不乱服药的。药不见得是治百病的。自己的健康自己来做主。任何疾病和人的身和心是密切相关的。得病不仅是生理上的反应,也可能是心理上的反应。
  有几个重要的节气是讲究进补的。
  冬至:冬至相当于子时,是一阳生,一派主张吃当归生姜羊肉汤;一派主张吃鸭子,鸭子气是平的,以平阳气。  冬至前(午饭),要补阳,吃当归生姜羊肉汤;冬至后(晚饭),吃清淡的鸭汤。冬天可以进补,因为热全在身  体里,可以把一些不容易消化掉的东西都可以消化掉。在冬至前后四天,加上冬至一共酒天,买艾条熏神阙穴,肚脐周围。
  腊八:喝腊八粥,几乎五谷全在里面,冬天时令对应肾,而豆类的东西是入肾的。喝腊八粥是补精髓的。
  立春:吃春饼。韭菜、豆芽、鸡蛋这些东西全是助春天的生发之机的。

  4.食物也有偏性
  豆令人重,榆令人眠,合欢蠲忿,萱草忘忧。
  酸走筋,辛走气,苦走血,咸走骨,甘走肉。
  酸走筋,走肝。
  辛走气,走肺。吃辣的有时会打喷嚏。
  苦走血,走心。吃苦瓜,心火不要太外散。
  咸走骨,走肾。盐入肾,元气藏在肾内,吃盐最容易调动元气。现在大家爱吃味道浓的东西,是在调动元气,是脾胃虚弱的象。
  甘走肉,走脾胃。
  病在筋,肝病,要“无食酸”,少吃一些酸类的东西,不要让它太收敛。
  病在气,肺病,要“无食辛”,少吃一些辛类的东西。
  病在骨,肾病,要“无食咸”,少吃一些咸类的东西,不要过分调元气,养住骨,养住肾。
  病在血,心脏病,要“无食苦”,少吃一些苦类的东西,让心可以生发一下,心血可以散一下。
  病在脾,脾胃病,要“无食甘”,少吃一些甘类食品,不要吃很滋腻的,因为这类东西会增加脾胃的代谢,使脾更加疲劳,脾主运化。
  5.五味过度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
  《素问 五藏生成篇》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脉指血,多吃咸的,就会抑制血的生发,是的慢慢血脉凝聚,面色变黑。
  “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肺主皮毛,多吃苦的东西,苦主降,肺气不容易宣发,肺气调不上来,皮肤不滋润,出现干枯萎缩。
  “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吃辛的东西,燥干了筋的弹性,肝在变动为握,如果经脉的弹性差,是肝病的问题,要少吃辣。
  “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吃酸的多了,抑制了血的生发,嘴唇都可以变厚,嘴上老起皮。
  “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甘类的东西是缓的,是散的。肾是主收敛的,头发跟收敛的气息有关,跟肾的收敛有关。头发是否滋润,跟血有关,头发黑不黑,长得好不好与骨头有关。多吃甜的会造成头发脱落,因为收敛的气息减弱了。
  在中药里五味的配使,中药讲究君臣佐使,类似于五谷为养那段话。君为主药,臣为辅药,佐进一步辅助。
  《伤寒论》里第一个药方,叫群方之首,“桂枝汤”。当感冒发烧,“头项强痛而恶寒”,头痛、脖子僵硬、怕冷、发烧,身上有一点微微出汗,就要喝这个汤药。
  桂枝汤由五味药组成: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
  这也是伊尹《汤液》里的小阳旦汤,针对太阳病初起,感冒初起的方子。
  桂枝是君药,张仲景在桂枝上方加小字注:去皮。
  中药也遵循取象比类的原则,感冒发烧初起,病在表,桂枝树梢是阳气生发最旺的地方,用的是嫩桂枝,起解表作用,散刚刚受到的那点寒。
  中药里,皮,都是包裹的,都是主收敛。既然要取其生发之意,所以要把它收敛的特性去掉。
对病得很重,萎靡不振的人,用鹿茸也是取其生发之机,鹿每年春天才长那个角,那是它生发之机最旺的时候,
大枣在中药里都要劈开用。
  白芍是根茎,中药里凡是根茎的东西都主里,固住根本,里边足了,把邪气往外赶。中医认为得病就是有了邪气,赶出去就行了。
  甘草主中焦,甘味入脾。散表、固里之后,固摄脾胃。脾胃是后天之本,如不固住,表寒容易入里。
  生姜主散,助阳,帮助桂枝,为佐使。
  大枣入脾胃,帮助甘草,也是佐使。“囫囵吞枣”,吃枣多了,牙齿就会坏,这叫“土克水”。水是肾,土是脾,牙是肾的外现,它怕甘类的东西。最密固。它是最收敛的东西,怕散。枣肉是黄色的,黄色东西入脾,脾主肌肉,大枣劈开,用的是大枣肉的濡润之性。
  开中药为什么叫开方子,方子里有理。藥字,里面是音乐的乐,上面是草,药主和谐。中药方子讲究和谐,就是讲究配伍。
  中医可以治急症,关键是辩证准确。如果是太阳经脉的发烧,表受寒,微微有汗就用桂枝汤,没有汗就用麻黄汤。如果是少阴的发烧,就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完全根据它的理来走。
  《伤寒论》中张仲景很有慈悲心,讲了感冒初起吃了药后,马上要进被窝发汗,如果汗发不出来,啜热粥一碗,助他发汗,又补脾胃,发出汗来去掉病邪,马上停药,再好的药也不能多吃。如果出汗太过,啜凉粥一碗,主收敛,也不伤脾胃。同时还指出吃这个药的时候,饮食上要注意,凡是腥的、臭的和味浓的都不要吃。因为吃这些食物会调动元气。本来病在表层,如果它一往下走,元气调上来,使得外边的病也往里走。感冒发烧忌讳多吃,忌讳吃味浓的食物,饿两顿都没事。
  什么是医
  古代“醫”字的组成:
  医字的外框是方,懂医第一要懂医理,医理要方正。
  矢是箭,指针灸。
  殳,也是一种武器,有人认为是水下摸东西,代表按摩。按摩在中医里是最基本的,同时又是最高层面的东西,手到病除。
  用药如用兵。
  体表的病,用按摩;深一层(经络),用针刺;再深(五脏),用药;病入膏肓,用灸法。
  “酉”字,成就的意思,酉也代表秋天,秋天万物成就了,五味俱全了,用这些东西酿酒,酒,醪糟,叫醪里,是古代最原始的药。
  巫,古代医学有一种祝由的方法,是巫术。
  ****佛教医学里认为,人体生病,就像水变成了冰,是把病剌掉,还是化掉,让它重新变成水,这可以引导对医学的重新思考。
  人体内正气、邪气都有,邪气是正气变现来的。所谓邪气就是过度之气。
  什么是药
  药就是和谐,要包含医者的慈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