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乡花卉市场:苏刘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8:25:37

苏刘义

浏览13创建时间 2008-05-31 02:14:04  
苏刘义,(1232~1280), 在其故乡人称苏十万,原名一侯,字万仁,号刘义,排行纶千五,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善均里(今雷峰镇长基村石城)人。为苏东坡的南粤一脉后裔,理宗宝佑四年(1256年)丙辰科进士。宋太中大夫、翰林院太博学士、国师校书郎苏总龟三世孙。官武职忠义军都指挥使,为德化宋末组织义军抗元的著名将领。

    苏十万其祖世代仕宋,五世簪缨,幼承庭训勤学经史,长习骑射,熟谙武略。性慷慨豪爽,毅然以高标自恃,名义为重。平生忠肝义胆,诚以待客,温恤贫困乡邻甚多,人皆乐与交游。

    正当苏十万风华正茂之时,元兵南下,席卷宋室江山,铁骑所至,血腥镇压。南宋咸淳十年(1274),元军迫近临安,朝迁危在旦夕,下诏天下忠臣义士勤王。苏十万捧诏愤慨激昂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况吾祖世食宋禄,那忍夷虏铁蹄践踏!正宜精忠报国”。遂聚邑中豪杰,仁人志士,募举义兵,以今德化县雷峰镇长基村罗城寨、南埕村天平城为据点,屯兵积粮,自己尽捐家资充作军响。顿时,肖田、蔡径、涂坂、相安及全邑各里乡民纷纷响应,参与义兵行列,统属苏十万指挥,遂有“一呼十万”之称。正当集上万精兵赴援朝廷之时,有人劝之:“今敌势方炽,破京城掠内地,君以万众赴援,何异驱羊扑虎乎?”十万义正词严答之:“夷虏入侵,黎民遭殃,驱凶虏收河山乃义战壮举。古云: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力济,国家养育臣民,今日有难,自当竭力报效”。兵至半途,惊闻临安失陷,张世杰、文天祥扶二幼主赵昰、赵昺退至温州。十万赶到温州接驾入闽,共扶赵昰即位于福州,改元景炎。十万受封为殿前都指挥使,匡扶宋室。时元军气炽势锐,闽陷入粤,昰、昺二帝相继殉难后,十万不屈,突围返回德化,于七台山的彰武寨、天马山的岭头寨和水府(注)等处再聚义兵,利用山陡林密等复杂地形,层层设防,用“竹林弓、蓬丛箭”的伏击战术继续抗击元军,前后与元军相拒七载。元军持诏招降,十万答曰:“吾身为宋将,愿决一雌雄,死而后已,安肯屈身求荣乎!”然终因大势已去,兵穷无援,元至元十七年(1280)被围于七台山下水府,在大地村雷鼓潭混战阵亡。清乾隆版《德化县志·人物·忠烈》载:十万“被刺挺立不仆,血渍石上朱殷不灭”。

    苏十万妻王氏,生子道隐,字志士。苏十万殉难后,家族被清剿,其子埋名隐姓,潜徙山坪一带(今属三明市大田县屏山乡内洋村)繁衍。

    元朝定鼎之后,为笼络人心,敕封苏十万为武烈苏王,谥师汤,妻王氏赠一品夫人,随苏十万壮烈殉国的苏氏族亲,受谥封称号者达四十一人。此后,邑人感苏十万忠义节烈,先是水府山下大地村先民将其塑像于大坛宫中(相传当年塑像中存有大地村先民在雷鼓潭所拾得其遗骸),称为“苏公尊王”,供人瞻仰膜拜。因此此庙宇便名为“苏公尊王”大坛祖殿。随之在隆泰宏祠、双翰和屏山(今属大田)也立庙塑像祀之。渐渐地其偶像遍布各地。明清时期,苏十万香火、偶像又先后传到台湾,为台湾同胞所敬仰、崇奉。

    后来有名士曾降乩在庙中题云:“不负心顶天做去大丈夫一呼十万何妨称兵称贼称霸称王”。清名进士李道泰对曰:“肯回首立地便成好男子百炼千回自是可鬼可人可仙可佛”。

清乾隆间进士、德化县令鲁鼎梅谒庙凭吊并题诗:

十万横磨剑气吞,  英雄成败未须论。

一拳石染生前血,  几笔乩游死后魂。   

后人又有诗赞曰:

山河破碎夏倾忧,  义士丹心愤国仇。

雪霾万里孤臣老,  光岳千秋正气酬。

诸葛未亡犹是汉,  伯夷虽死不从周。

英雄成败应难论,  天地咸钦草木讴!     

水府山下大溪村大地自然村大坛祖殿古楹联:

雷鼓潭苏公尽瘁;大坛宫炉火非凡。                    

十万英声扶宋祚;千秋义气薄天南。

拒元扶宋忠心耿;秉忠报国壮志巍。

非夸三次金包像;但羡七载铁肝肠。


十万尊王府第;万千弟子平安。

    每年正月十二是大坛祖殿的进香日,当地村民都会到苏十万殉难地——雷鼓潭,对他进行缅怀和祭拜。


苏刘义第四十三

年代:南宋  作者:文天祥  格律: 五言绝句

骅骝事天子,龙怒拔老湫。

鼓枻视青旻,烈风无时休。


武烈苏王

       据《德化县志》记载,苏十万,原名一侯,字万仁,号留义,排行纶千五,宋末元初德化县善均里(今雷峰镇长基村石城)人。他长习骑射,熟谙武略。性慷慨豪爽,平生忠肝义胆,诚以待客,常能温恤贫困乡邻,人皆乐与交游。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元军迫近临安,进行危在旦夕,下诏天下忠臣义士勤王。十万集乡民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况吾祖世食宋禄,正宜精忠报国”。遂倾家资充军饷,募集义兵,以境内的罗城寨、天平寨为据点,屯兵积粮,又以邑南的肖田、蔡径和城郊的唐寨、涂坂宫、相安院为大本营。县属各地群起响应,参加义兵,前有“一呼十万”之说。十万集上万精兵勤王,至半途,惊闻临安失陷,张世杰、文天祥扶幼主赵罡、赵丙退至温州,十万赶赴温州接驾入闽,共扶赵罡即位于福州,改元景炎,十万受封为殿前指挥使,匡扶宋室。闽陷入粤,罡、丙二帝相继殉难后,十万不屈,突围返回德化,在七台山的彰武寨和天马山的岭头寨再聚义兵,利用山区丛林茂竹复杂地形层层设防,用“竹林弓、蓬丛箭”的伏击战继续抗击元军。元军持诏招降,十万答曰:“吾身为宋将,愿决一雌雄,死而后己,安肯屈事求荣乎!”后因兵穷无援,于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在七台山水府被困,混战阵亡。清乾隆版《德化县志》载:十万“被刺挺而不仆,血渍石上,朱殷不灭”。

       元朝建立后,为笼络人心,敕封十万为武烈苏王,谥师汤;邑人感苏十万忠义节烈,相继在水府和隆泰宏祠、双翰和大田屏山立庙祀之。清代,十万偶像又传到台湾,为台湾同胞所崇奉。第二件事与某种植物有关,这种植物的名字叫刺桫椤,是国家二级保护的珍稀濒危保护树木,令人叹为观止的恐龙时代植物。桫椤又名树蕨,它是古老蕨类家族的后裔。在银杏还没有出世的古生代石炭纪(距今约3.5亿年),蕨类植物就是地球上的“统治者”,高大的蕨类树木,如鳞木、芦木、封印木、种子蕨等覆盖着地球表面,高20~40多米的大树比比皆是。地壳无情的变迁,多数蕨类树木都埋于地下,成了我们今天的煤碳。到了中生代的侏罗纪(1亿多年前),随着巨型爬行动物恐龙的兴起,这时蕨类中桫椤这一枝也应运而生。由于侏罗纪时的气候已变得温暖、潮湿,所以桫椤也长得高大挺拔,高可达20多米,叶子都生长在树干的顶端,好像一把把巨大的绿伞。尽管桫椤如此高大,但它仍是身躯高大,颈细脖长的恐龙的美味食品。不过,靠素食过活的恐龙最后还是从地球上消失了,而高大的桫椤却在地球上的一些温暖潮湿的地区延续了下来。水府是福建省目前发现的刺桫椤数量最多的地方,单单白水祭瀑布下的溪涧旁就有十几株,这些刺桫椤曾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