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环城西路小学:北京城的口味地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18:36:45
北京的一大好处,是基本上什么都能吃到。川鲁湘粤,一应俱全。按照饭馆的口味分布,也可以绘制一份地图。

  早先的二环路以里,自然是老北京口味居多,尤以南城为甚:小肠陈、爆肚冯、羊头马、奶酪魏。在大栅栏还是一条破街时,我作为一个城外土鳖,隔三差五就会进去吃一次,并学会了一个要诀:端着爆肚冯的碗可以进小肠陈,但端着小肠陈的碗进爆肚冯,就会被人打出来。

 

  而西二环至西三环一带,因为国家部委扎堆,口味则呈现高档化和繁杂化,各地驻京办云集,连锁店密布,“大有来头”之处比比皆是。著名的莫斯科餐厅就不说了,开车从甘家口附近的一条街走过去,会在五分钟之内看见两个“湘鄂情”,恍惚中还以为绕了个圈儿。在“指定标准”的单位附近吃着标准化的饮食,不知食客们的账单遵循的是哪一套“标准”,反正听说,每当国家有投资、基建方面的大动作时,那边的饭馆连桌儿都定不上。由此再向西,饭馆的档次不降反升,口味却更为单调、粗鄙一些。复兴路沿线多为部队大院,军人质朴,爱吃山东菜,主攻包子、饺子——搭配一些野味及海鲜。

 

  转而向东,则一律洋务派。从建国门到国贸,如果你只认识中国字,常常会摸错门。而且洋餐也分三六九等,几年前的一次,我在日坛那边的俄国菜馆吃完饭,忽见一本科校花伙同几个老外从法国餐厅婀娜而出,大喜,上去说“我仿佛在哪儿见过你”。人家只是一翻白眼:“你是谁?”透着老牌帝国主义的傲慢。

 

  枪杆子-印戳子-草根-买办,这是从饭馆口味总结出来的北京地图,由西向东排列。不过这几年来,这个序列正在飞快地被打破。在五环以外、六环左右的地带,挂着“老北京”字样的饭馆越来越多。走在距离天安门几十公里的荒街野巷,如果光看饭馆招牌,还以为这就是南二环呢。某天我在极其遥远的一涮羊肉小馆吃饭,却被邻桌的老太太教育了半个钟头:“小伙子,你这么吃根本不对,涮羊肉得一片一片地夹,绝对不能大锅煮……”

 

  老太太还说:“听我的没错,我们家镶黄旗的。”

 

  没想到河北附近还窝着一位格格。我问她:“您怎么沦落到这儿来了?”

 

  “废话,当然是拆过来的。”

 

  某位老作家也给北京的口味划分过地图,而且还是“重口味”的:五六十年代,掏粪工人都知道,东城区的粪“最有劲儿”,而门头沟的粪最“虚”,没养分,风干之后,一吹就成灰了。

 

  现在,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远郊区县的粪终于也肥起来了。(石一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