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南瑞实验学校:安君康四尺斗方中国画水墨牡丹作品《赏春图》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5:52:55

安君康四尺斗方中国画水墨牡丹作品《赏春图》

安君康书画作品选 2010-08-08 18:49:14 阅读223 评论54   字号: 订阅

赏春图 中国画 安君康 作 规格68*68CM   新疆 安先生收藏

 

清光射眸子——文/陈滞冬

     中国文人之涉足绘画,从一开始便注重绘画题材的象征意义。文人画家作为有独立人格的思考者,因对社会人生有自己的意见要表达,但形式上又不得不借助于绘画,自然就不会如所谓“率尔操觚” 者流之就事论事,往往是借题发挥,有时虽用意隐晦,而其实寄托遥深,由此遂形成中国文人绘画中之象征手法。象征这一艺术手段在文人画家中长期沿用不衰,蔚成传统,乃至成为中国文人画最为突出的艺术特征。
     除了逸笔草草的残山剩水之外,最为文人画家们所钟意的是题材广泛的花鸟画,其中又尤以文人们特别喜欢的梅、兰、竹、菊、荷、松之类,成为文人画象征手法所倚重的大宗。这些自古以来便与中国人的生活发生密切关系的植物,因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文人们从文学意义上给予了深度开掘,从而具有了非同一般的精神文化价值,文人画家们在以绘画方式表现这些已具有特殊文化价值的物象时,其所表现的已经不仅仅就是这些物象本身,而是通过对这些物象的表现,来表达自己对于在这些物象中所凝聚的文化价值的认同态度。正其如此,文人画传统中由于长时期地、大量地以象征手法处理这一类形象,不可避免地在技术上出现符号化倾向,乃至绘画形象与自然物象发生巨大的歧异,并因此而达成了其象征艺术手法在理论上的彻底性与纯洁性。但是,在梅、兰、竹、菊、荷、松之外,还有一些不常见于古代文人画家笔下的象征题材,其被符号化的程度并不明显,因而作为象征艺术来说,这些题材在理论上的彻底性与纯洁性都尚未完成,技术上的发展则还容有巨大空间,这已为近现代以来的中国水墨画家所注意,譬如牡丹花。
     牡丹花自唐代以来即成为画家们所喜欢描绘的题材,但由于在文学传统中,牡丹通常被定义为富贵荣华的象征,这与古代文人贱视富贵,注重精神上的特立独行,倡导清贫自守的生活原则发生矛盾,因而自文人画兴起以后,这一题材往往为文人画家们所不取。19世纪晚期以来,以上海为首的中国现代城市逐渐兴起,市民阶层也日益壮大,对于财富的态度开始发生巨大的转变——从求而不得的拒斥到毫无掩饰的追求,在城市化的发展中,中国人在财富问题上的心理态度渐渐正常化。依托于市民阶层而生的上海画派中的花鸟画家们才渐渐又投合市民的喜好,重又以象征富贵荣华的牡丹为绘画题材,给以了充分的艺术表现和技术上的深度开掘。从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到张大千、谢稚柳,海派绘画中以牡丹花为题材的作品在20世纪可谓是出尽了风头。随着中国城市化的日益发展,20世纪30年代前后,北京的画家也开始多以牡丹为画题,如陈半丁、齐白石、于非闇诸人,是其最著称者。尽管如此,自此之后直到现在,作为象征题材的牡丹花,在中国画家笔下仍然是从唐代以来一千数百年间不变的富贵荣华的象征,表达在困顿的现实生活中,中国人对于“富贵神仙”、“大富贵亦寿考”的美好境界的执著祈愿,即便是生活于贫困之中的市民们,也可以用“纸窗竹屋寒如此,也供人间富贵花”(吴昌硕诗)来自我解嘲。
     陈子庄以他所创造的丹景山野牡丹改变了中国画家以牡丹为富贵花的一统天下的局面。
    
     蜀中原产有野牡丹,枝干弱小而花色妖冶,单瓣黄蕊,生山间林地中,至今在川西、川西北山区仍能见到。唐代时,在东京洛阳由园艺家多年选种培育,养出花头硕大、花瓣多重复出、花色变化万千的千叶牡丹,成为中国古代观赏花卉中的魁首。但古代养牡丹花有“弄花一年,看花十日”之说,是一种非常耗费人力物力且园艺技术要求较高的奢侈行为,在唐代,这是除了皇家宫廷之外,只有达官贵人豪门望族才玩得起的豪华游戏,也许正是如此,牡丹花才从一开始就与“富贵”二字结缘。至五代前蜀时,洛阳千叶牡丹花传入蜀中,因与本土野生牡丹嫁接,既与蜀中水土相合,又生出一些变种,至后蜀孟知祥时代,即与洛阳牡丹分庭抗礼,号为“川花”。自唐末至两宋时代,四川牡丹花的养育和贸易以成都以北的彭县为中心,在当时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养殖销售产业。南宋时代,著名诗人陆游曾在四川地区生活,他目睹当时彭县牡丹花的盛况,乃仿欧阳修《洛阳牡丹花品序》、《洛阳风俗记》记载洛阳牡丹花的品种名称、洛阳豪贵赏花风气等的作法,写成《彭州牡丹花品序》、《彭州风俗记》等文,记载彭县牡丹花的品名、栽培技术、著名的养育专家以及当时赏花的风习、养花的历史沿革等,为古代四川牡丹花栽培的成就留下了文字见证。南宋以后,四川牡丹花栽培盛极一时的状况突然烟消云散,到明朝时,几乎再也没有人提到彭县牡丹。四川牡丹栽培传统的突然衰歇,估计与宋元之际、元明之际蜀中的兵祸有关。但彭县的丹景山一带,至20世纪初期仍有野生牡丹,这些野生牡丹是否为当年人工栽培种退化而来,就不得而知了。现在丹景山的栽培牡丹,则多是近年来从河南洛阳、山东菏泽所引之种。牡丹花颇有些像金鱼,非常依赖于人工培育的环境,如果失去这种必须由人工着意维护的人造环境,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它们要么是很快死亡,要么是其中少量适应力较强者迅速退化到其野生祖先的状态。
     陈子庄知道陆游文章中所记载的唐宋时代彭县牡丹栽培的盛况,他也知道四川牡丹在宋代以后已趋消亡但亡而不绝的事实,他以艺术家的敏感抓住这一点,发挥其艺术想象力,在从来以牡丹花象征富贵的文人画传统之外,别开天地,以牡丹花自况,创造了“彭州野牡丹”这一艺术新形象。陈子庄青年时代热心世事,在20世纪30、40年代周旋于各种政治势力之间,一度似乎离当时的政治势力核心圈子只有一步之遥。50年代初期,他跌入生活的低谷,50年代中期以后,他以一个画家的身份,几乎是从头开始了另一种生活。陈子庄晚年,在绘画艺术上已取得相当成就并非常自信的时候,以彭州野牡丹自况身世,可以说是既巧妙又贴切,既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陈子庄画花卉始终遵从一条他自己提出的艺术原则,便是其所取法的自然形象,多是山野中自然生长的山花野卉,而不取通常中国花鸟画家所乐意参照的庭院中人工栽培的花卉。他常说,庭院中栽培的花卉因依赖于人力的养护,本性已失,经历不住自然风雨的磨砺,生命力既己大为削弱,其姿态亦平庸呆板,不足以启发画家的灵感,因此主张到山野中去描绘自然状态下的花卉以作画本。但牡丹花原本就是一种园艺品种,一种经过人类长期选育而来的已与野生种从品质到形态都相去甚远的观赏植物,若以陈子庄的这种原则为准,那么,该如何去画牡丹花呢?
     其实,自古至今,就算同时存在有野生种和园艺种,中国花鸟画家们所表现的花卉也都是园艺品种,原因是园艺种经过长期选育,某些吸引人的性状特征获得了突出的变态和发展,在审美意义上更有观赏的价值,画家们在作画的时候甚至还要对这些己获得特殊发展的性状特征再进行艺术夸张。就牡丹花而言,如果真按陈子庄的说法去画未经培育的野牡丹的话,也许会被观者认为是另一种植物,毕竟自牡丹花在中国历史上登场以来,就是以园艺选育品种的独特性状而被人认识的。但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陈子庄作品上所画的牡丹花就其花头的特征来说,也仍然不是野生牡丹而是明显的园艺品种。因此,陈子庄画牡丹花自称描绘四川彭县丹景山野生牡丹的说法,不过是他给自己制造的一个艺术的借口,并因为这一艺术的由头,连带产生出一种全新的象征意义,使中国画中牡丹花的艺术意象格外地丰富起来。陈子庄以丹景山野生牡丹的艺术意象,来象征自己在政治上失意之后,身处山泽草野却仍然不放弃绘画艺术,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所作出的努力。以野生牡丹花来象征身处草野却胸怀大志且事业有成的贤者,这是中国绘画中除了以牡丹象征富贵之外的另一个全新意象。
     陈子庄画牡丹题云:“吾蜀丹景山产牡丹,不在洛京下。”“近代言牡丹者只知有洛阳曹州,不知有蜀中。草木之命,有时而塞亦有时而闻也。”又题“多宝寺在彭州丹景山之巅,悬崖断壁,皆生牡丹,苍干古藤,夭矫寻丈,倒叶垂花,绚烂山谷。有丰碑大书唐时旧窠四字,则知其来久矣。余曾到其地,故为图以纪之。”近代言牡丹者只知有洛阳、曹州而不知四川彭县丹景山倒是事实,因为其地牡丹之盛毕竟已经过去数百年了,昔日荣耀,如今仅能从断简残篇中找些文字出来供人凭吊而已。至于陈子庄所说他曾到其地见“悬崖断壁,皆生牡丹,苍干古藤,夭矫寻丈,倒叶垂花,绚烂山谷”的景象,多半是出于他的想象,或者可以称作艺术创作需要的幻象吧。那么,陈子庄究竟用什么方法使这一本来并不清晰的艺术想象转换成纸上具体的艺术形象呢?
    
     牡丹原本是一种灌木,其木质枝干通常高仅1米左右,野生种可能更矮小。陈子庄将它想象成夭矫寻丈的大树,可能是受中国古代笔记小说(如唐人传奇、《聊斋志异》等)中描写的特大牡丹的影响,但他又将这种巨大的牡丹想象成“苍干古藤、倒叶垂花”,则就非常奇特而与众不同了。这一奇特意象之获得,有可能与陈子庄对四川西部大山中野生植物的观察有关。观赏植物中本来有木质的藤本,如紫藤、凌霄之类,但在四川西部山区中,由于山高林密,植被丰富,有许多在别处可长成粗大木本甚至大乔木的树种,却因争取阳光和发展生存空间的需要,常常长成细长如藤本的模样,并且不都是向上生长,而是扭曲结折,横七竖八,四面蔓生。这种野生树木的自然形态很容易给人以生命力旺盛的印象,事实上,这些形态也确实是野生树木在不利于自己生长的自然环境中为争取生存而努力挣扎所造成的结果。陈子庄将他的丹景山野牡丹长在这种藤状的枝干上,使其姿态夭矫若龙,平添一段勃郁苍茫之气,使牡丹花这种娇贵的花卉呈现出豪健与雄壮的气象。
     正如齐白石所说:“藤不垂绝无姿态。”陈子庄将他的丹景山牡丹本来呈灌木状的枝干改为“苍干古藤”,他画牡丹的构图也因此多取下垂的姿态,这也是历来画牡丹者所从未有过的大胆举动。丹景山牡丹枝干倒垂之后,花头勃然上扬,也平添出几多潇洒大度的风致,与一般画牡丹蓬蓬然强作笑脸媚人者大异其趣。陈子庄的丹景山牡丹确实多“倒叶垂花”,即使枝干不倒垂,其繁密的枝叶也常作迎风摆动、向左右下方摇荡的姿态。通常情况下,中国画家画牡丹时,其叶多簇拥成一团,但陈子庄的丹景山牡丹因为枝长如藤且多宛转纠缠的结构,布叶的空间足够多,因而其枝叶往往画得极为繁密,且常常想表现出野牡丹在旷野中枝叶迎风摇曳的动态,显得特别富于生命的气息。尽管在这样强烈的艺术夸张气氛之中,陈子庄仍然遵循他画花鸟画一贯严格遵守的原则,那就是形象可以夸张,但绝不能违背所画植物、动物自身的结构。牡丹是多年生落叶灌木,每年春天始从木本枝头发出嫩芽,然后抽叶著花,因此,凡到花期的牡丹都是接近土地的下半部为木本,抽叶出枝以上则类似草本了。牡丹的枝干在陈子庄笔下可以加长,变成“苍干古藤”,但其抽叶发花仍须受其生物学结构所限,因此,陈子庄的丹景山牡丹 无论其枝干如何宛转,枝叶如何繁茂,仍是在枝头抽出新枝后才长叶著花,这一点绝无错乱。
     陈子庄丹景山牡丹的花头,仍是重瓣复出的园林栽培种,绝非野牡丹的单瓣五、六出,这一点在前面已略有提及。野牡丹的单瓣花头很不易于以大写意的手法表现,陈子庄夸张了牡丹花头的形状,结构较通常的园艺品种都更复杂,造型更与真花加大了距离。他画牡丹花头的方法基本上来源于齐白石,常以大笔蘸浓重的色彩直接点染。但他将牡丹花头大致分成两部分来处理:花心部分花瓣较小,用色较重,笔痕较短、窄,多次重复点染:周围大花瓣反向下垂,花瓣形较大,笔痕也较浅淡而粗阔。花头的姿态,往往由反向下垂的大花瓣突出出来。张大千在对牡丹花写生的时候,通常会先用手握住花头下方的茎左右摇晃,使其花瓣松开,甚至让太过拥簇的多余花瓣稍有掉落,这样使本来很紧凑的花瓣略略松动,以增加其姿态之美。陈子庄将花头的大花瓣部分处理成反向下垂并加大、加长,也是为了增加其造型上的美感,并与他创造的旷野中迎风而立的丹景山野牡丹的基本理念相吻合。七十年代初,有一次我旁观陈子庄画牡丹,他一边画花头一边说:“你看,已经被整得披头散发的了,花还是在开!”我当时就想,他是把这牡丹花当成屈原来画了。
     陈子庄创造的丹景山牡丹花除造型上多有创意之外,在色彩方面,尤多值得注意的探索。中国画传统中大写意牡丹除了徐渭用墨,齐白石用纯红色特别夸张因而显得特别突出外,其他人多拘泥于真花的颜色,常作各种粉红。陈子庄从徐、齐二氏得到启发,多用非常纯粹的颜色来画牡丹花头,而且不用白粉,这样就使花色更显抽象而气息端严厚重。他画牡丹花头,在纯红色(朱砂、洋红)之外,更用常人极少用的黄色(石黄、藤黄)或根本不用的青色(花青,石青),都能做到信笔点染,楚楚有致,画出风姿卓约的牡丹花来。此外,陈子庄画白花用勾勒法,留白成花色,虽然也是古法,但通常白描勾花会为真花形象所拘约,而这与他的大写意枝、叶的画法都难以协调,因而他的白描勾花,结型尤为奇特,如果勉强比附的话,很可能是受齐白石画月季的方法推衍出来的。陈子庄又用墨画花头。墨牡丹本来是传统绘画的一个保留节目,画的人不少,但其意思总不过“以墨代色”、“墨分五彩”之类的重重翻版。现实生活中的所谓黑牡丹不过是一种独特的深紫色,但陈子庄却用纯墨画花头,浓墨勾蕊,反而用彩色画枝干、花叶和陪衬的石头,这样一来,更反衬出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的墨牡丹之“黑”,使画面充溢着一种诡异之美,十分令人瞩目。
     陈子庄所创造的丹景山牡丹经过他自己多年的历练,从思想内容、寓意象征、精神气质、文化内涵到技术规则、造型原理,笔墨技巧等都已经自成规范,发展出一套与众不同的非常丰富的艺术语言,其成就在现代中国画家中是极为突出的。中国花鸟画在现代中国的文化氛围中究竟应该如何发展?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可以向前人借鉴哪些思路?现代中国画家其实一直都陷在齐白石“似与不似之间”一句话中不能自拔,现在居然趋之若鹜,大大小小的画家都一概似与不似起来,究竟如何为似又如何为不似,不但大可探讨,就这句话本身是否就是国画创作的六字真言也大可疑问.这句话将中国画的创造仅仅归结于绘画形象与自然物象的关系之上,亦是中国绘画中由文人画发展开拓了好几百年的象征原则的末路,而且将绘画的精神内涵浅表化,使本来就缺少精神关怀的现代中国画家的目光更加关注于绘画中物质性的东西。其实,绘画发展到今天,人们已经应当明白绘画造型与自然物像与不像本身已不是什么问题,关键是作品的意境、境界、精神指向,这才是现代中国画家应当关注的东西。陈子庄的丹景山牡丹不过是给我们的又一次提醒。
     陈子庄的绘画充满着象征与暗示,其精神境界深不可测。但是,现在还有多少人能静静地对着一幅画审视,沉思,感悟其精神内涵,体验自己内心的感动呢?陈子庄当年作有一首自题画丹景山牡丹的诗说:
     山深人不知。
     常在绿云里。
     露朵锦团红,
     清光射眸子。
    今天,有谁的眸子里还能闪出清光,与之遥相应和呢?
    
                              2003年5月23日于灌口玉山堂

 

 

   陕西书画家安君康近期活动掠影    陕西书画家安君康2010年书画作品展示。  

 

安君康四尺斗方中国画水墨牡丹作品《赏春图》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安君康四尺斗方中国画牡丹作品《春归》图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安君康中国画牡丹斗方作品<<别有玉盘承露冷>>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安君康中国画水墨牡丹作品《春色十分》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安君康中国画水墨牡丹作品《花之梦》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安君康中国画牡丹斗方《花开大富贵》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安君康四尺牡丹中国画作品《独占人间第一春》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安君康中国画水墨牡丹《风雨相依》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安君康四尺条幅水墨牡丹作品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安君康中国画牡丹作品《春光明媚》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安君康中国画写意牡丹作品《春酣》图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安君康中国画牡丹作品《一篮春色》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安君康六尺整张中国画牡丹作品《入门惟觉一庭香》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安君康六尺整张中国画牡丹作品《天香一夜染红衣》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安君康中国画水墨山水作品《江山不夜月千里》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安君康中国画水墨花鸟作品《青草湖中月正圆》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安君康中国画水墨荷花作品《映日荷花别样红》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安君康中国画水墨荷花作品《映日荷花别样红》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安君康国画水墨牡丹作品《时雨春风吹新妆》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安君康中国画作品《闻鸡起舞》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安君康四尺水墨牡丹中堂《此君无日不东风》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安君康中国画写意牡丹图《国色朝酣》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安君康中国画牡丹图《国色天香》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安君康四尺整张中国画牡丹图《春和景明》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