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汽车官方网站:南非人物介绍——王建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1:46:22
汕头市澄海人,少年时大陆知青,青年时香港商人,成年之后,任几内亚比绍外交官,现已成为不负众望的南非侨领,并出任《南非华人报》社社长,其半世足迹,遍及亚非;传奇经历,引人神往。
  1999年10月,非洲潮人联谊会筹委会成立,在非潮人共举王建旭为筹委会主任。潮人流寓世界五大洲,所到之处,扶肩携手、互帮互助、会所林立、独旅非潮人尚无一协会。今非洲潮人,在王建旭的联络、策划下,已组成联谊会筹委会,即将填补一项空白。
  王建旭先生不仅仅是一位成功的侨商,还是一位多有建树的外交官,王荣任几内亚比绍驻南非约翰内斯堡领事近5年。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商人开始把目光瞄向更广阔的非洲大地,已在南非站稳了脚跟的王建旭,亦筹划在西非各国做木材生意,几内亚比绍森林资源丰富,但是要获得几内亚比绍入境签证,却很麻烦,原因是该国在南非没有设立大使馆或领事馆。几经辗转,王建旭到了几内亚比绍,他很快和比绍的政府官员交上朋友,并深得总统信任。王先生向他们提出,为吸纳华人资本,几内亚比绍应在南非设立外事机构。这一建议最终得到了几内亚比绍政府的首肯,1996年经南非共和国曼德拉政府核准,王建旭先生以几内亚比绍驻南非约翰内斯堡领事衔走马上任。这一任职,受到旅居南非的华人热烈祝贺:“王建旭为非洲地区首位获得荣誉领事头衔的外国人,此项任命为华人增光不少。”

来源:华夏联通网
    两会期间,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秘书长任兴亮在友谊宾馆两会海外特邀组,拜访了 南非-中国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主任王建旭。王建旭受中国政府的邀请,列席今年的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直接了解国家政治生活、参与建言献策,亲身感受祖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王建旭祖籍潮州,1980年定居香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移居南非,担任 南非-中国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主任,对南非的经济、社会、文化了若指掌,侃侃而谈,如数家珍。中南两国自1998年1月1日建立外交关系以来,双边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受到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种投资及合作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在两国之间应运而生。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格局中,中南两国之间的巨大互补性使得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仅成为可能,而且成为一种历史必然。

    谈到南非华人社团的发展,王建旭深有感触:在南非居住的华人比较少,九十年代开始逐渐增多,现有华人十几万。各个侨团成立比较晚,规模上先天不足,侨团整体力量上不如东南亚一带的侨团雄厚。王建旭强调说: 我们不是很重要,但是我们非常有必要。 南非的华侨华人在逐渐成熟发展,若干年后,不仅南非,整个非洲地区的华人社团将是世界范围内华侨华人社团组织中一支不可缺少的劲旅。王建旭向任兴亮赠送 南非-中国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的小册子,表示欢迎世侨会及更多的华人到南非去,将更多的南非华人社团联合起来,跟世侨会加强交流,保持联系,增进友谊,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尽一份力。

    任兴亮说,今年下半年将组织访问团去南非考察。南非位于非洲大陆这块历史悠远的土地的最南端,自然资源得天独厚,人文文化五彩缤纷,与中国在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保持着双边友好的外交关系。任兴亮表示将把非洲大陆的华人社团联络起来,形成更大的华人爱国力量,给海内外同胞寻求合作提供更大的方便。

    机遇与挑战并存。非洲政局比较稳定,资源丰富,是一个充满黄金的国度。王建旭呼吁,中国政府应该鼓励并好好引导更多的中国民营企业家进军非洲,合理利用资源,开发非洲市场,为祖国争创更多的外汇。  未到南非采访,已听说王建旭先生的名字。抵达约翰内斯堡机场时,在接机的乡亲中,只见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热情替我们办手续、提行李,举止干练,气度不凡交换名片一看,果然是王建旭。在王建旭身上,集外交、商贸、文化交流数职于一身:几内亚比绍共和国驻南非荣誉领事、《南非华人报》社长、南非粤港澳总商会会长、福永投资公司总经理、新同乐酒家董事长。而此时,他正忙里忙外,因为距离非洲潮人联谊会成立大会仅有3天时间。

    热心奉献的新侨领

    10月23日这一夜,约翰内斯堡中兰德灯火辉煌,嘉朋满座。侨居非洲各国的潮籍乡亲容光焕发,笑语连连,随着非洲潮联会的成立,他们终于实现了心中愿望———有了自己的“家”。来自祖国的亲人与非洲同乡欢聚一堂。同时,国务院侨办、外交部领事司、全国政协港澳台委员会以及美国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潮人组织发来贺电、贺信和纪念品。中国中央电视台组织的《欢聚一堂》特别节目“飞越印度洋”,通过无线电波将潮联会成立的历史时刻记录下来,传送到世界各个角落。

    非洲潮联会的成功举办,王建旭功不可没,从中也看出他的不凡策划组织才能。

    南非侨界,已有百年历史。祖国各地赴南非闯荡者亦参差十载。新老移民来南非,各种同乡会、商会不下几十个,王建旭之所以能被众多侨社侨团公举为负责人,源于他无私奉献精神和团结侨友的宽广胸怀。

    今年3月,王建旭鼎力为香港同胞维护权益一事就被传为美谈。当时,3名香港同胞在南非办理了延长签证手续,因对方工作失误,他们的资料没有被及时输入电脑,在约翰内斯堡机场,警察不分青红皂白,便将他们扣  押。3名同胞拒绝在一份笔录口供上签字,又遭到野蛮殴打。当晚11时,王建旭得知消息后立即赶往看守所慰问。为了讨回公道,他四处奔走帮助收集人证物证,最后查找到确凿证据。当王建旭在法庭上出示有关材料后,法官当场宣布撤销对3名香港同胞的一切不实指控。这一事件在海内外震动很大,香港特区政府专门发表声明,对援助同胞的南非侨胞表示感谢。

    华文报刊后起之秀

    王建旭除了商业、外交、侨团的活动,近来又跻身新闻传媒业,担任了《南非华人报》社长。

    在南非,记者参观了《南非华人报》社。报社设备精良,人员精干,目前发行周二刊,并设有自己的印刷厂。同时,计划年底再推出一份杂志期刊。华人挚友、中南桥梁,《南非华人报》先后受到应邀到南非访问的江总书记、李委员长的肯定和鼓励。

    今年4月,江总书记访问南非,《南非华人报》特刊出号外,及时详细报道江总书记访问动态、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江总书记讲话,号外图文并茂,气势不凡。作为华人代表,王建旭与侨团一起受到江总书记亲切接见……至今,谈起此事,王先生还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中。

    1999年11月下旬,李委员长应邀赴南非访问,因日程紧凑,南非的侨报有意采访而均未获安排。王建旭以新闻从业人员锲而不舍的敬业精神,将刊登李委员长照片并配发消息的《南非华人报》送给李过目,并抓准时机采访了他。李委员长兴致勃勃地说:“我看到你们的报纸了,我希望我们南非华人、华侨在这里能够发展自己的事业,生活得美满幸福!”

    非洲华人,办报的不多。1999年前,仅有两份华人报纸,而日臻人众的中国移民,却没有一份自己的报纸。1999年元月,《南非华人报》应运而生。报纸初创时,在编务、发行、经营等方面遇到不少困难,不到一年,亏损几十万兰特。当年10月,报社改组,王建旭出任社长,他广聘新人,增大信息,加强服务,扩大发行,且成功推出电子版,进入国际互联网,一时之间,《南非华人报》成为当地华文报刊的后起之秀。

    任非洲国家领事的首位华人

    祖籍澄海的王建旭1972年在澄中毕业后下乡到雷州半岛插队4年,艰苦的环境磨炼了他的毅力,也培养了他的独到眼光。1980年他从广东一家高等院校退职后,怀揣着仅有的200元独闯香港商界,从事药材生意。几年时间,他开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1992年,他敏锐捕捉住南非市场的巨大商机,从事轻工产品出口,取得十分可观的效益。移民南非后,他投资开办中餐馆。当我们随潮汕代表团在南非逗留时,就曾在王建旭投资的新同乐中餐馆用餐,菜式多样,地道正宗,客人每天应接不暇,生意十分火爆。

    王建旭不仅是一位成功侨商,还是一位多有建树的外交官,他荣任几内亚比绍驻南非约翰内斯堡领事已近5年。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商人开始把目光瞄向更广阔的非洲大地,几内亚比绍森林资源丰富,但要获得入境签证却很麻烦。原因是该国在南非没有设立大使馆或领事馆,王建旭被任命为非洲地区首位荣誉领事,为华人增光不少。几年的领事工作,不仅使几内亚比绍政府颇为满意,也为王建旭本人在促进祖国与非洲往来拓展了广阔空间。他尽责尽力,为开拓中国人民与非洲人民的友谊之途做出无私奉献。

    集外交官、商贸、文化交流于一身的王建旭,正以自己的努力书写新一代侨领的骄傲。  南方日报  

本报记者 林亚茗 实习生 黄彬彬通讯员 陈金流 吕静茹

  2002年召开的第二届世界广东同乡联谊大会,是广府语系、潮汕语系和客家语系海外乡亲在家乡的第一次大团圆。

  王建旭,嘉宾中的南非代表,有着典型的潮汕人优点,精明、敏捷、勤奋而坚韧,极有生意头脑,绝不墨守成规,不停地寻找和权衡机遇……

  即使在遥远的非洲,他也能长袖善舞————在20年的时间里,他从一个种桉树的下乡知青,成长为非洲华人的新侨领,甚至成为几内亚比绍驻南非名誉领事。

  在我们的印象中,非洲是个干旱而炎热的地方,他却描述说,至少南非是四季如春;在不少企业的想象中,非洲是投资贸易的空白地,而他却告诫说,须了解清楚才宜踏足。他的谈话,让我们看到中国人在异邦奋斗的苦与乐,也让人们增长对非洲的认识。

  在王建旭的房间,他不停地接听电话,与广州的朋友讲广州话,与潮汕老乡讲潮汕话,然后和我们讲普通话,与海南籍的实习生讲雷州话。

  在他身上,似乎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尤其是潮汕人异乎寻常的与环境相适应的生存能力。

  王建旭简历
  1955年生于汕头澄海。
  1975年在家乡高中毕业后,下乡到湛江雷州林业局林场当职工。
  1980年至1990年,在香港经商。
  1991年至今,在非洲经商,任华联集团董事长,并于1996年被几内亚比绍任命为驻南非名誉领事;兼任全非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非洲潮人联谊会会长、南非洲粤港澳总商会会长。

  “在雷州,我度过了5年的下乡知青生活。”

  记者(下简称记):你很有语言天分。怎么还会讲雷州话?
  王建旭(下简称王):我的人生就是在湛江起步的,在雷州林业局林场,度过了5年的下乡知青生活。
  记:对那段生活还有印象吗?
  王:永远难忘,真是辛苦又有意思。我们的工作是种桉树,劳动量很大,吃的是南瓜和椰菜,每个月工资30多元。但几千知青在一起,还是很活跃、很积极向上的,我还当过农场团总支副书记,学会用雷州话念报纸。
  记:除了干活,在林场时还会自学吗?
  王:当时特别渴望读书,就一直自己看书。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我就兴致勃勃地参加了,上了线,但学校不理想,于是我就去寻求一条更好的道路。
  记:还有什么收获?
  王:认识了我现在的太太曾爱玲,她也是澄海来的。我们在农场结婚,没有钱举办任何仪式,只是领了一张林业局发的结婚证。

  “背着‘为人民服务’的挎包,我去了香港。”

  记:你后来用什么理由申请去香港的?
  王:虽然我爷爷还在泰国,父亲是归侨,但当时泰国不是那么容易去的,我就想到香港去。我的妻子早在1977年去了香港。1980年她回来与我登记结婚,于是我也到了香港。我们当时拍不起结婚照,直到后来赚到一些钱才补拍。(笑)
  记:刚到香港时,你是不是身无分文?
  王:(笑)也不是,当时身上应该还有100块钱吧。我从林场到香港去算是退职,按工龄来算,一年补一个月的钱,我插队5年,就给我补了5个月的钱,于是我带着100多元到了香港,还背着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挎包。我妻子经济基础比我强,因此能给予我支持。(笑)
  记:初到香港,你都从事过哪些职业呢?
  王:刚到香港,一开始我是在一家进出口公司给人打工。我还读夜校,学英语,不停地工作学习,生活得很充实。结婚生子后压力更大了,每天读夜校放学后,我还要去多打一份工,养家糊口。那时候的辛苦不是言语可以形容的。

  “卖人参起家,后来又亏得很惨。”

  记:你的第一桩生意是什么?
  王:1984年,我开始做中药材生意。当时我有朋友在东北,那里的人参、鹿茸等都比较便宜,我把它们卖到东南亚,也比较有赚头。就这样,我做了五六年的中药材生意,也尝到了一些甜头。
  记: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吗?
  王:开头还顺利,直到1990年的时候,大陆市场开放了,香港人到内地去,内地人到香港,中药材直接交易,也不需要我这个中介了,我生意的空间就越来越狭窄了。
  特别是在苏联解体那年,我依然按照以往的计划,购入野人参来卖,以前一条好的值十几万港币,但是苏联解体后,人参货源一下子多了,价钱掉了3/4,我只好低价卖出存货,跌得很惨,只剩下房子和车子。虽不至于捱饿,但我对这行心里有了阴影,想另辟空间。我跑到国外去考察了一下,把全世界都游了一圈,却在南非停了脚,一下就喜欢上了那里,气候、环境、教育、法律制度各方面都非常好,可以和欧美国家媲美,而经济还属于起步阶段。当时南非的种族制度已经完全取消,我觉得那里将是个民主、平等、能干事业的社会,机遇非常好。

  “到南非后,我吸取了在香港的教训。” 

  记:但毕竟那里是陌生的非洲啊!你太太愿意去吗?
  王:(笑)潮汕的女人是很听丈夫话的。她跟我到南非走了走,就同意了我的想法,于是就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一起移居到南非了。
  记:你在南非还重**旧业,卖中药材吗?
  王:不是。虽然南非各方面的环境都不错,但南非始终属于第三世界国家,轻工业等方面还不太发达,于是我便想从这方面入手。我观察了一下,抓住了一些商机。我发现,在香港和大陆入货牛仔裤,一条只需5元左右,卖到南非来就要几十美元。就算要缴税,我也能赚钱。意识到这一点后,我开始做这方面的生意,很快就赚到钱了。
  记:你在那里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王:开头对当地不了解。我到西非想做木材生意,在森林里被蚊子叮了,患上疟疾。打摆子的感觉真不好啊,刚开始还以为自己感冒了,但接下来时热时冷,还上吐下泄,难受极了,要忍受两三天才慢慢好起来。另一方面,非洲的森林并不是成片的,一棵大树要长到几人合抱那么粗,周围的树就都全死光了,因为这棵大树把周围的养分全都吸收光了。我做木材生意的话,得为运送几棵树修路,很不划算,于是我不久就收手了。
  记:你是主要靠做哪一门生意成功的?
  王:到南非后,我吸取在香港的教训,认为做生意不能只做一种生意,不能一棵树上吊死,要做多方面的生意,为自己留多几条后路。我在南非开牛仔裤厂、加油站、餐馆和做贸易,都还顺利。最近这几年,我又看中中国前景巨大的环保市场,与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合作,提供美国污水处理方面的技术,也算是为国家环保献尽我微薄的力量吧。  发布时间:2007-12-13   来源:ADMIN   
  

  王建旭,非洲侨界名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闯荡非洲,经十余年打拼,事业有成。其于商事,开办贸易公司、报关行、加油站等各项经营,卓有成效;其于外事,荣任非洲几内亚-比绍共和国驻南非约翰内斯堡领事,外交风云,厥功硕伟,可圈可点;其于侨事,一向热心公益,救人困厄,为各界推崇,出任南非粤港澳总商会会长、非洲潮人联谊会会长、全非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其于文化,积极倡导,鼎力推动,是南非华人艺术团名誉团长,南非华人千禧年欢庆会的筹委会会长,南非华人和中国中央电视台大型文艺联欢活动——《飞越印度洋》的主办人……多彩经历,构成了王建旭先生的传奇人生。近年,他又创建南非——中国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在国内投资环保事业、绿色农业,且于中国和南非矿业交流铺路搭桥、力促重大经济项目的合作。王建旭先生的成就受到了中国政府的肯定与尊重,荣任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海外列席代表。

  岂能一本天书读到老

  1955年,王建旭出生于广东侨乡,祖父侨居泰国,父母定居澄海,家庭背景有着浓重的侨色。二十岁进入湛江海康林场,与曾爱玲女士相识,结为终生伴侣。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王建旭考进广东的一所农学院,有了一圆大学梦的机会。此时,国家也在落实侨务政策,侨居泰国的祖父与移居香港的妻子都盼望王建旭能出国一闯。1980年,王建旭获得了定居香港的许可,怀揣林场发予的一百多元人民币,肩挎印有《为人民服务》的小书包,走过了罗湖桥。

  王建旭先生在回忆初到香港的窘境时感慨万千,他说:“初抵香港第二天,我就到处打工,早七时干到下午五时,晚七时到晚九时。如此苦干,家人尚不得温饱。当时居无定所,借住在工厂的仓库内,一间房屋以木板隔断成8小间,区区几平米,仅容一床而已。吃饭更为寒伧,白米饭就醤油,充饥果腹罢了。在两个孩子相继出生之后,窘况更甚……”,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并未压垮王建旭的上进精神。他于每日求生间隙,挤出时间就读英语补习班,利用一切机缘,读书求知,填充个人技能,丰富自己视野。王建旭与太太打工凡十余种,夫妻拼搏,不遗余力。几年下来,已能以数万金购木屋,为自家挣得一席之地。

  经营药材 获利颇丰

  面对恶劣环境,有人被压垮,但也有勇者,尽力一搏,励精图进,终至事业有成。王建旭先生就属于这一类不屈之人。

  从1984年起,以打工挣得辛苦钱积累了初步的资金之后,王建旭开始经营生意。港、澳、台和东南亚的华人,生活安定之余,辄思保健养身,对人参、鹿茸等中药补材需求量颇大,王建旭看准了这个商机,北上东三省,采集长白山的宝物,运到香港出售,果然获利颇丰。如是几年下来,王建旭先生不仅有了自己的公司,名牌房车,也在港岛繁华的干诺道购置了七百多呎的新宅。

  乐善好施 出资建校

  王建旭先生的人格深处,有一种乐善好施的天性,溯本寻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侨乡子民一旦发迹秉持不散的品格。侨胞之爱家爱国、思乡报亲,已绵延几百年,民族遗风深深植根于王建旭心中。刚刚在港岛立下脚跟,王先生就图报家乡父老,他出力促建槐泽端本学校,亦与乡友筹资在家乡捐建了槐东华侨学校,时至今日犹被尊为槐东学校校董。这种高尚的品格在其成年或事业有成之后,尤其发挥得淋漓尽致,日后愈见彰显。

  市场变化 药材价跌

  中药材生意让王建旭尝到了甜头,然而,又让他很快尝到了苦头,一甜一苦之间,王建旭领略到了商场的风云变幻,并从而扭转了他经商的根本思路。这个变化出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苏联的大解体,除了引发政治格局的变异,也令经贸出现大幅变数。中苏边界开放,人参货源一下子多了起来。加上大陆市场开放,内地与香港的中药材开始直接交易,以前一斤野山参可卖港币十几万,现时直落四分之三,王建旭的生意被全盘打乱了,原来的高价存货,只能低价卖出,赔得极惨,最后只剩下房子和车子了。

  王建旭认识到做生意从一而终是笨伯,不一而足才是至理。他常感慨道:“不能一本天书读到老。”有了这个教训,他走出香港,环游列国,寻找自己发展的天空。

  另辟天地 重创基业

  南非共和国是非洲大陆、尤其是南部非洲最重要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当全球近二百个国家都在摒弃野蛮的种族歧视制度之际,南非白人政权却于1950年前后通过了《禁止通婚法》、《不道德法》、《人口注册法》与《群区法》,这些歧视大法,不仅剥夺了黑人与有色人种的政治权利,甚至在居住、上学、坐车、行路、就歺、娱乐、通婚等等人生必行之路设立障碍,白黑分极之治,达到了顶峰。

  南非白人政权的倒行逆施,遭到了国内广大黑人民众的反抗,举世闻名的黑人领袖纳尔逊-曼德拉,以毕生之力且以长达27年的缧绁之苦,争得了世界人民的广泛同情。国际社会的长期制裁与国内黑人革命力量的蜂起,组成一股合力,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逐渐推毁了白人种族歧视政权的堡垒,黑人自立与民族和解的曙光破云而出。1994年曼德拉当选南非共和国首位黑人总统,由此南非重又回归世界民族之林。

  政治上阳光普照的南非,国民生计却是满目疮痍:曼德拉总统面临的难题是:50%的文盲,250万人缺电、700万人缺房,46%的失业率和巨大悬殊的贫富差距。南非亟需启动一个完善的重建与发展计划,构筑崭新的家园。

  踏入南非 紧握商机

  王建旭先生于云游列国后,正是在南非国门刚刚洞开之际,踏上了这片气候温和、资源富饶、国民经济千疮百孔而又百业待兴的国土。

  新一代海外华商起步,大抵选择经营轻纺产品或传统的中歺馆,王建旭到了非洲,首先做的生意也是服装和轻工品。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仔服、仔裤风靡全球,俊士秀女常以一身暗暗旧旧的牛仔装自诩。黑人青年,天性乐观,于淳朴人性中,最是爱美,尤对仔装青睐。南非货币为兰特,当时1兰特约可兑2港元。一条牛仔裤,香港定货仅30港元,南非零售可卖70~90兰特(约140~180港元),即便减除运输、报关、仓储费用,也有2~3倍的赚项。王建旭觑准这一商机,立即大作服装生意。而且,服装生意的市场,远不止南非一国,接壤的津巴布韦、博茨瓦纳、纳米比亚、莫桑比克诸国,黑人消费者对于仔装均到了痴迷地步。

  王先生举了一个例子,一次,他和友人开着装满仔服的车子到博茨瓦纳的首都哈博罗内售货,车子一停下,立即围满了黑人顾客,里三层外三层的青年,长伸手臂,争购仔装,王建旭等人忙得头都抬不起来,只有收钱招架之力。倾刻,仔服被抢购一空,中国货主累得连点钱的劲儿都没有了。看到该地市场如此好,王建旭马上又在哈博罗内注册了一间公司,服装生意干得越来越火。

  觉察到南非市场的商机,中国商人无论是公企还是私企,争先恐后以排山倒海之势,状若过江之鲫,闯入这片新天地。然而,南非全国仅有四千万人,广大黑人就业率低,失业几近四成,如此的市场容量,哪里经得起中国服装的无序冲击。进入南非的中国商家,在非市场正常机制状况下,以各种手段互相厮杀,自虐自戕。几年下来,在南非的中国贸易公司,赚得微利已算侥幸;无利抛售以保血本者,所见多多;而蚀本生意,赔进成本、运费、仓储费用之倒霉商人,亦屡见不鲜。

  独具慧眼 开报关行

  不以一本天书读到老的王建旭,于此顿显精明,权衡利弊之后,果断决策,转而另辟天地,进军报关业务,与友人刘承雄合力开办了华联报关行。

  在此之前,在南非的华人,并未涉猎报关业务。华商的货柜,不是通过白人公司就是经由印度人之手去报关。白人报关公司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办事迟缓,一个货柜需7至10天才能通关,慢得令心急的中国商人等不了;而印度人经手的报关行,信誉不好,坑蒙拐骗时有发生。一位华商,报关提单价值几百万,经印度人之手报关,全部被吃掉,损失极大。中国人的货柜正驶过印度洋,浩浩荡荡而来,华商急需一家语言通、信誉好、及时便捷的华人报关行。王建旭的华联报关行,堪称应运而生。

  王建旭作服装、轻工产品贸易时,一个月自家就有十几个货柜抵达南非,当时报关公司的收费,一个货柜约需4万兰特,除却海关报关费、其他杂费等开支,报关公司经办一个货柜,即可净赚一二万兰特。华联报关行的业务,每日可受理十来个货柜,船期频密时,受理量尤甚,自是一个绝好商机。华联行勤勉诚恳,公平交易,不仅不诈不欺,还经常急人之难,代垫代付,帮了很多华商的忙。由此信誉卓著,生意日隆,几年下来,打下了华人报关的基业,也令华联行的主人利润殷丰,日进万金,不在话下。

  施福于受的道德观

  王建旭先生年幼时就经常听老奶奶讲一句格言:施比受更有福。这种道德观一旦在幼小的心灵扎下根,终生不易。老奶奶笃信佛,普天至爱,影响后代以行善为本。王建旭乐于助人的品格,有着浓重的家教濡染。王建旭的岳家,上溯四世,承奉基督,王亦于香港受洗。

  可以说,各种宗教、各类信仰都在王建旭的身上互有闪映,几十年来,王建旭自己在事业里的闯荡拼搏,凝铸成自己独特的敏于事、宽以仁,不卑不亢、不骄不馁的君子气度和大家城府。

  代付本金 促人成业

  华胞苏某联络香港厂商,有俏货可作,但因投资量大,惜无本金,扼腕嗟叹。王建旭知道后,自出资偕苏某飞赴香港考察,代付本金,促其业成。且事成后不收息,不分红,完全助人为乐,令苏某感激终生,慨然道:“用自己的钱,帮别人做生意,不计酬,不图报,唯王公而已矣!”

  王建旭回首此类事,捻指粗计,即有十余起。开报关公司的人,稍不检点,坏了货主事,立刻信誉扫地,而王先生的报关行,却帮无数人,尤其是帮了很多遇到困难的客户。由此,王建旭信誉日重,口碑日佳,朋友日众,在南非华界站稳了脚跟。

  急流勇退 另辟蹊路

  正当华联报关行一路春风之时,一些华商看到王建旭在报关商务中获得巨大成功,乃纷纷效仿,竞相开办华人的报关公司。多年的商海沉浮,使王建旭养成了绝不墨守成规的禀性——人未识而我先登,众人哄起而我另辟蹊径。

  1996年10月,王建旭在当地的《华侨新闻报》刊登题为《尽心尽力尽责做事情》的声明,写道:“鉴于绝大部分国人不懂英文或对其不熟稔,且南非的税务制度种类繁复,以及中港台与南非贸易的日益扩展,此时的南非确实需要一家同声同气的报关行,于是九四年与好友刘承雄先生创办华联报关行,执意诚信为本,尽心尽力尽责的宗旨,经过三年多的苦心经营,至今在同行中已小有名气。但另有重任在肩,为了全心全意投入领事馆工作,目前本人已急流勇退,辞去报关业务。”

  从此,王建旭先生扯起了另一张征帆。

  荣任几内亚-比绍驻南非约翰内斯堡总领事

  上世纪90年代,在非洲大陆的资源出口中,木材占了重要地位。经营非洲木材立即成为王建旭的关注点,几经调查,一个地处热带林木资源丰富的西非小国——几内亚-比绍跃入他的视线,遂决定去该国一闯。

  被聘几外交部长经济顾问

  王建旭先生有一位非洲朋友——几内亚-比绍的卡灵通"卡,此人在北京上了七年学,娶了中国太太,汉语讲的颇流利,正任职几-比议会秘书,负责亚洲事务。

  通过卡灵通"卡的荐介,王建旭结识了几-比的外交部长,并对外长直陈几-比农业经济改革的盲区,建议发展几-比自己的榨油、榨糖工业,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外长是一位颇有学养的知识分子,曾任几内亚-比绍大学的校长,他非常赞赏王建旭先生的建议,但同时也大倒苦水,表白了几-比国穷,无力购置西方昂贵的榨油、榨糖设备。

  对此,王建旭表示,由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榨油榨糖设备更新换代很快,有不少淘汰下来的机器,既可保证运转,又价格低廉,适宜几-比需求,从中国引进此类设备,实为上策。外长很欣赏这位有见识有实力的华人,几经交往,引为友朋,特聘王为外交部长经济顾问,并给予王建旭先生一年多次往返签证,这样,王先生能够畅通地进出几内亚-比绍了,并且,进出之行,辄受外长专车迎送。

  自出资金 设领事馆

  几内亚-比绍虽然与南非建立了外交关系,但尚未互设领事馆,究其原因有二,其一,设使领馆必须在南非置地盖房,该工程对贫穷的几-比确系一大开支,即使建馆之后,日常业务的开支更会对几-比经济造成负担。其二,在非洲,南非是大国,政治、地理、经济、战略位置,外交风云举足轻重,几-比并非人才济济的强国,派驻到该地任职的人选一时之间殊难敲定。总统找来外长,磋商再三,把目光落在华商王建旭身上。他们一致认为,王建旭先生有经济实力,有政治远见,有外交风范,聪颖、睿智、胆大、心细,而最最难得是这位中国人已经谙熟几-比人民最大的诚意。总统说,王先生是几-比的朋友,是我们信得过的人,他如果担任几内亚-比绍驻南非的外交官,我们的国家利益会得以保障;如果,王先生能够负担开馆费用以及日常业务开支,这个人选可令我们一举两得。外长对王先生的入选比总统瞩目尤甚,考虑到王本人并未入藉几-比,他建议给王建旭几-比驻南非荣誉总领事衔,实际上执掌总领事所有职权。

  一介华夏后裔,被他国选为总领事,在非洲,堪称首创。旅斐侨界早已闻讯而动,奔走相告,几张华文侨报,纷纷辟专栏套红以庆,咸称王建旭总领事为非洲地区首位获此殊荣重任的中国人。

  约翰内斯堡是一座建有中心城区和卫星城镇的非洲最大都市,位于北郊的bruma商务区,它是一个成熟而美丽的社区,从湖畔草坡逶迤上行,有一座美国矿业公司于1990年新建的写字楼,设施齐全,通讯先进,毗邻葡萄牙总领事馆和塞浦路斯总领事馆,是上佳的建馆地点。于是,王建旭总领事租下了整整一层,聘招了精通葡文的工作人员,廊内镶挂领馆标牌,又于楼前广场竖起旗杆,高悬几内亚-比绍共和国国旗,一个由华人担任总领事的几内亚-比绍领事馆诞生了。

  王建旭先生是一位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孜孜不倦办实事的人,且有儒者之风,做人一向低调。他自力开办了总领事馆,出资聘用相关人员,承担了一切费用开支,为几内亚-比绍开拓外交,引领华人资本进入西非国家,在此同时,却自行削去了荣誉总领事衔中的总字,他说:“我是一位荣誉领事,我要实实在在为大家办事。”

  几内亚-比绍与中国复交的功臣

  外交上的敏感之事、机密之举,这里不便赘言,王建旭先生为此付出了多年的心力,却是不可抹煞的。他自己出资安排几-比政府要员多次赴香港、澳门、泰国出访,见机行事,引导敦促,做出的重大贡献长存于中国、几-比两国关系史册之中。

  1998年,在中国与南非建交之后,几内亚-比绍与中国恢复了外交关系,重建邦交。强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已经不容轻觑。这是中国与几-比复交的基石。在这样重大的外交事件中,海外华侨、华人的杰出代表,王建旭先生及其同行者,出于对祖国的由衷之爱而付出的心血,做出了厥功伟迹,且不事张扬,不邀功赏,确让国人敬重感佩。

  在非洲、在世界各隅,目前仍然有一些小国未与中国建交,我们的外交人员很难与其接触。在某些国际瞩目的外交角逐中,王建旭领事运用其独特身份,为祖国做出了独到的贡献。赤子之心,拳拳之意,彪炳之功,日月可鉴。

  力促中南合作更上层楼

  王建旭先生的事业发达了,自感社会责任愈来愈重,应为非洲华人更多出力,为祖国做更多的事,把自己的成功反馈社会大众。

  出访南非的国家级领导人、部委省市官员、人民团体的代表,一踏上南非这片热土,经常会看到王建旭先生诚恳、亲切的面容。王建旭一直以亲情为重,广交祖国各界贤达,希望为促进中国与南非的紧密合作寻找渠道,搭建桥梁。

  王建旭先生在列席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时,热情洋溢地指出,非洲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大陆,地下埋藏着一座座“金山”和一条条“银河”。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经济发展最快的大国,鼓励企业走进非洲加大投资非洲矿业的力度,应成为我国政府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

  他介绍道,非洲目前尚有多种矿藏的储量犹未探明,已探明的也未充分开采。他说,非洲是世界上五大洲中最贫穷的地区,一半人口每天生活在收入不到一美元的贫困线下,许多国家真是守着金山银山无力开采。近年来,许多非洲国家制订了矿业发展战略,允许外国公司购买本国国企股份,颁布新的矿业法,参照国际惯例,从法律上给投资者以保证,提供税收方面的优惠待遇。有关专家预测,非洲的资源性产业将在21世纪成为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力。

  由此,王建旭先生阐明了中国加大投资非洲矿业正逢最好时机:据世界采矿业巨头南非英美矿业公司副总裁普拉扎鲁斯"兹姆认为,中国、美国和日本对铝、铜和钢材的消费占世界总量的45%,在未来5至10年内,这些国家的需求还有望增加。英美矿业公司就决定在2003年至2008年间,对非洲27个矿业项目投资60亿美元。非洲国家欢迎国际投资者前来投资,非洲国家又普遍对中国友好,这为中国投资非洲矿业提供了最好时机。

  在全国政协会议上,王建旭先生郑重表示,作为海外华人,我们在南非已生活十多年,经常往来于非洲各国,对非洲国家的情况比较熟悉,我们愿意为投资非洲矿业牵线搭桥。考虑到目前许多的国际矿业公司已经领先进入非洲开发矿产资源,他们占据了许多大矿进行规模性开发,而在非洲各国还有诸多中小型矿有待开采,所在国对此类开采另有各类鼓励政策,因此,特别适合中国企业、包括私营企业前去投资。王建旭诚恳地说,我愿意在中非矿产资源开发上做力所能及的工作,为祖国的现代化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