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缇雅瘦瘦包 副作用:九一八的不抵抗--张学良的谎言 – 铁血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5:35:20

                   九一八的不抵抗--张学良的谎言

(本文非粉刷蒋,盖一讲事实,以证视听而已,史料俱有出处。学术文章而已)

          "我把蒋给的不准抵抗的密电,装在一个特制的小皮包内,像护身符一样,随身携带。"

 

   "将不准抵抗密电的 '真迹',给我的老婆于凤至,存放在伦敦汇丰银行的保险箱内。" [注1]

   "蒋曾提出,只要我张学良交回不准抵抗的电报,就可恢复我的自由。"[注1]

   "这事(指九一八)我(张学良)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俺没有对不起国家,对不起领袖的地方,只是现在还不便公开。"

   "蒋在九一八事变时把我害得好苦,我当了替罪羔羊,这是有证据的,终有一日我会将 此事表白於天下。"[注4]

   ……。

   张学良还在他的部下面前,做足"思想工作",使他的部下相信:蒋介石曾千真万确给他下达过不准抵抗的密电,而他不得不执行此命令的 "委曲与无奈",并使他的部下相信到据此向张献策的程度,"在武昌时,马占山向张献策,要张接受九一八时听从蒋命令,而不抵抗的教训。"[注1]可见张的部下深信,张的的确确是根据蒋的命令而不抵抗的。

 

   只是张学良始终不敢回应外界要他 "公布中央命令其不抵抗,放弃四省之确椐"的事实,早以证实张学良裁赃於蒋的所谓不准他抵抗的密电,只是张学良用他自己的电报终端机打出 的,只有他们所需的文字,而无正确的南京中央政府密电顺序号,以及其它的防伪密码,经不起有关专家鉴定的伪电。因而张学良始终不敢把他手上的所谓蒋介石的不准抵抗的密电,在光天化日下拿出来让有关专家鉴定真伪;只敢在阴暗的角落,私下散布所谓的 "不准抵密 电"。

   九一八后,蒋给张学良时第一封密电为:

   “ 限即刻到

   北平张副司令勋监,中(正)刻抵南昌,接扈电知日兵昨夜攻沈阳,

   据东京消息,日以我军拆毁铁路之计划,其借口如此,请向外宣传时,

   对此应辟之,近情时刻电告。

 

   中正叩[注67]”

   蒋奔赴江西剿共前线,一九三一年九月十九日到达南昌,当时的通讯工具,远没有今天这么发达,蒋十九日才从上海方面得知沈阳发生日军武装进攻之事变,蒋获悉此讯后,立即致张学良 "限即刻到" 特急电,盼张学良 "近情时刻电告",清楚的表明,蒋此前未知 "近情",并渴望("时刻电告") 知道 "近情",且仅仅在他拟该电稿时(十九日晚八时左右),才知 "日兵昨夜攻沈阳",可见所谓“张学良於十八日夜请示蒋”,不是事实。直到十九日才从上海方面得知沈阳发生日军武装进攻之事变的蒋,怎么可能在此前的十八日,他尚未知沈阳发生甚么事的情况下,无端下达不准抵抗的命令呢?

  

  其次,从蒋九一八後,给张的第一封密电的内容来看。 蒋虽没有像后来的西南孙科政府那样,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明知像张学良这类拥兵自重的军人,不会 "瓦碎" 去抗 日,却给张下达死守锦州的命令。蒋深知当时中央政府的政令不出五省,为了维护中国表面统一,充分考虑张学良这类军阀的接受能力。仅仅给张献计献策:"辟之"[注67],帮助张摆脱内外困境,幻想说服像张学良。从蒋给张的密电的措辞来看,看不出蒋曾给张学良下过命令:命令张不准做这;不准做那(包括不准抵抗)的痕迹。(顺便提一下,鉴於上述原因,蒋虽没有下达抵抗令,但蒋曾特别接见九一八时,唯一奔赴营房履行职务,抵抗日军的东北军军官王铁汉,并表阳他:"你做得很好。"[注11]说明蒋内心是支持在东北的抵抗的。

   此外,人们还可从蒋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到十九日的行程,来分析蒋究竟甚么时候知道沈阳发生日军武装进攻之事变。十八日时任国民政府主席的蒋登上永绥号军舰,离开南京沿江西航,奔赴江西前线。十九日抵达南昌後,接到上海方面的急电才得知九一八事变的消息。蒋随即改变原定计划,决定立即回南京。可明显的看出:蒋决定不再去江西前线,而决定回南京的时间,是蒋知道沈阳发生日军武装进攻之事变的时间。蒋究竟甚么时候决定不再去江西前线呢,而回南京呢?显然该时间不是蒋登上永绥号军舰,离开南京沿江西航的十八日,也不是沿江西行途中的十八日晚与十九日晨。倘若沿江西途中的十八日晚与十九日晨,蒋知道八一九事变,蒋中途就返南京了,不可能抵达南昌。

   后来新中国政府虽经多方努力,始终找不到蒋介石曾给张下达过不准抵抗的命令的实质证据,……。这一系列的事实早已清楚的证实:蒋根本没有下达过不准抵抗的令,何须张学良来澄清,甚至恍然大悟:"这是个历史大翻案啊!"(张死时承认不抵抗系自己所为,蒋纯属被冤枉。)

   且南京中央政府有完整的挡案,军令,完整的顺序号、防伪密码,以及极严格的收发程序,不是想伪造就能伪造的,想否认就能否认的。

 

   张学良晚年,因实在拿不出经得起有关专家鉴定的真军令,才不得不改口,说他没有接到蒋介石任何不抵抗的命令。但张学良对被他蒙骗五十年人民,无丝毫愧意;对被他伪造军令伤害五十年的蒋,没半点歉意。

   更何况张学良在另一场合又说:"我现在认为我那时的判断对了,为什么呢?要不是九一八事变,日本会惨败……。"[注9] 在张学良嘴里,张所做的一切均有道理。 甚至张 的不抵抗,也是他用来使日本惨败的英明的战略布署,连 "判断错误" 这个小错也没有。他这个勇冠三军的 "拼命三郎"[注9]怎么会不抵抗呢?他只是用不抵抗这一妙计,让日本受骗上当,使日本失败得这么惨而已。不抵抗是大汉奸汪精卫强加在他(这个抗日大英雄) 头上的。[注5](这是因为大汉奸汪精卫,不希望看到我张学良用不抵抗这一妙计,使他的主子日本败得这么惨。)

   张学良仍没有对他在九一八时耻国丧权的责任,有丝毫自省。

   不少人热衷於追逐戏剧性的热闹场面,而对能决定事物本质的事实却不能很好的加 以利用,甚至被张学良"像护身符一样,随身携带,珍藏在特制的小皮内,蒋介石给他的不准抵抗的密电。"[注1]牵着鼻子团团转,转了五十年,追逐了五十年,五十年後,人 民一再恳求张学良拿出他那珍藏的不准抵抗的命令,让有关专家鉴定真伪,张学良因实在拿不出经得起有关专家鉴定的真军令,而不得不改口:"那是我们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与蒋介石无关,我没有接到蒋介石任何不抵抗的命令,东北军不抵抗是我没有认清日本侵略的意图。目的是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给他们扩大战争的籍口。" 那些根据张编造的"不抵抗令",而把九一八耻国丧权的责任推给蒋的我党学者中,竟有人说,张的话"改写了中国近代史",这些人不仅不对张学良含血喷人,伪造证据,嫁祸他人,并欺骗世人愚弄世人的不义行为,表示应有愤怒,相反竟赞扬张学良表现出东北汉豪爽的性格。如此 "严谨的研究方法",再研究 "一千年" 也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注释:

  

   [注1], , 杨奎松, 1995年版, 东大图书公司出版, 第84---87页,

 

   第76页,第317页,第84页, P.15,84-87,92,95,102,143,365,89,207,208,305,98,38,286,324-326,348-350,89,29,94-96,101,109,110,142,143,201,273,271,264,385

   [注2], , 第482期, P.117---124

   [注3], , 王禹廷, 传记文学出版,1982年, 第348页,第 426页,第286页

   [注4], , 李金洲, 传记文学出钣社出版, 1982年, 第37页

   [注5], ,张魁堂,新潮出版社出版,1993年,第265--266页,P.136,161, 164,149,81,186,385,265,266,270P.136,161,164,149, 81,186,85

   [注6], , 司马桑敦,Evergreen Publishing Co. 1986年, 第156页, P.189,183,167,156,243, 193,201,302,第205页

 

   [注7], , 傅虹霖时代出钣企业有限公司, 1989年

   [注8], 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九日

   [注9],,王书君,明镜出版社,2001年,P.1155,209,435,

   [注10], , 蒋永敬, 东大图书, 1995年, 222页

   P.189,183,167,156,243, 193,201,302,第205页

   [注11], ,王铁汉,传记文学出版社,一九八二年,P.162,142

 

   [注12], ,杨天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324,328页

   [注13], 《西安事变资料》第2辑P11--65,人民出版社,1981年 4月版)

   [注14], , 李翠莲, 立绪文化出版, 2001年, 第18,

   [注15],,王成斌编,解放军出版社,一九九三年版,

   [注16] , 二零零二年六月号

   [注17] ,苏登基,远流出版社,一九九九年版,P.110-113, 118,119,16,21,

 

   [注18], ,杨天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324,328页

   [注19], ,毕万闻,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 P.184

   [注20], 《西安事变反省录》

   [注21], ,宋美龄,

   [注22], ,《党史研究资料》,一九七九年一月西北工业 大学丁雍年访问整理)

   [注23], , 赵棱熹, 汉湘文化事业出版, 一九九五年, P.141

 

   [注24], ,王书君,香江出版社,2004年,P.

   [注25] 参见一九三七年一月七日:张致蒋公函:[注1],P.385

  

  

  (自九一八至七七抗战全面爆发,蒋介石独载政权与国民政府一直在抵抗日寇,只是没有正式宣战而已。廿一年调精兵第五军至上海参加一二八血战,毙敌近万,迫使日军三易主帅;翌年三月调关麟征部参加长城抗战,廿四年调十三军入绥远收复百灵庙,蒋亲临前线指挥,并计划反攻商都和察北,以肃清绥远敌氛,进而巩固整个西北之门户。不幸西安事变将整个计划破坏,一切国防大计、经济建设等均因此变乱或延缓或停顿。

  

  “一二八”淞沪抗战,固然十九路军是参战的地方部队,但因蒋认为这一战是该打的。所以,他将黄埔精锐八十七、八十八两个师合并而成立第五军,任命张治中担任军长,积极地、壮烈地战斗在上海“一二八”抗日的战场上。虽然,当时的国际和国内均不知八十七、八十八两个精锐师才是淞沪战场上更重要的主力;虽然,国际国内的一切鼓励、嘉奖和慰劳物资均只送给了十九路军,甚至连所有的抗战荣誉都集于十九路军一身,蒋和他的中央军还要背负不抵抗和不抗战的骂名。

  

  对此,我大陆历史学者早已在1991年出版的蒋传一书中,把蒋两次给八十七、八十八师的亲笔信件公布了:2月28日,蒋在信中勉励第五军说:“抗日为整个民族存亡所关,决非个人或某一部队荣誉问题,决无彼此荣辱之分。此次第五军加入战线,固为敌人所畏忌,亦必为反动派所诬蔑。苟能始终以十九路军名义作战,更是足以表现我革命军战斗力之强。生死且与共之,况于荣辱乎何为?” )

历史应该多作研究,而非辱骂。